男娃女娃的录取标准会差异这么大吗?就是好奇一下因为看到亚裔男娃不容易被好的Stem录取这个结论看到好多次了 godisagirl01 发表于 2022-01-31 09:51
在美国搞这种fraud…..大妈要是帮不了娃就罢了,能别坑娃吗? 蜂蜜柚子糖 发表于 2022-01-31 01:42
Faculty可以比马工转的多。 但要top faculty from top school。 MIT一些lab里面的faculty, 做的项目变公司, 直接是公司主人之一 buzhidao2022 发表于 2022-01-31 01:51
什么叫申明“caucasian”进white pool?一头雾水。 m口罩sk 发表于 2022-01-31 00:14
楼主女儿真厉害,楼主也很会培养,高中的matriculation 单子在哪里能查到吗,想看看过去几年这个高中的好大学的录取情况 蓝天白云2020 发表于 2022-01-31 10:12
第一, 你怎么知道她女儿比我优秀? 至少在18岁左右,大家都是读了个MIT CS。。。 看不出来她女儿比我优秀。。 第二,都MIT 出来的,很多average的马工。 我以前还遇到一个MIT nuclear engineering毕业,竟然也是混在一个average 马工。。。 你以为MIT毕业,就不需要刷题了? 还不是一样屁颠屁颠刷题。 到时候在工作里能不能够出活,这个就要看天赋了。 女人能真正code的人很少,有肯定有,但女人普遍没有男人那样拼,所以最后也就捞个普通马工。。。 buzhidao2022 发表于 2022-01-31 00:51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今天太晚了,有空接着填。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有几个渠道,本地报纸或者本地杂志,高中校报,还有在instagram上汇报的。另外孩子进了高中之后Naviance 上有很多信息。 Purplecantina 发表于 2022-01-31 10:20
楼主家女儿高中几年级转学的,我们明年11年级,也准备转学 蓝天白云2020 发表于 2022-01-31 10:21
真是很早就开始准备了,有父母躺着的,娃能进牛校的吗。 sherryjtx 发表于 2022-01-31 09:48
我觉得不全是男女的差别, 那个层主没抓到重点好吧, 楼主女儿明明EC很强, 还有各种实践, 层主儿子打游戏的时间应该拿去搞EC, jpbabyking 发表于 2022-01-31 09:58
男娃女娃在录stem专业的要求上的确有极大的差距。MIT的本科录取男女人数差不多,但是高中数学拿大奖的一水的男娃。我们在中国读大学的时候,光看高考,不看性别。我念的理工科,男女比例是五比一。如果要把这个比例硬掰成一比一,可见多少男娃要被刷下来。没有说楼主的孩子不好的意思,能进Mit的女娃是非常了不起的。 Purplecantina 发表于 2022-01-31 10:05
怎么每次这样的帖子都有人来抱怨亚裔男孩申请吃亏?女孩上就是占便宜,这贴还加上,你是女孩,上了mit cs也没用。 也看到女性的优势好吗?做普通马工写code那点事既然不需要什么高智力,谁不想要个靠谱好沟通的女性?我见过的abc或小留女孩大部分性格沟通都很好,而男孩就一言难尽,疑似自闭arrogant或者妈宝很多。 sibyla 发表于 2022-01-31 10:08
大家看清楚,这是buzhidao2000在发言: 看大家对stem录取女生和男生标准不一样感觉不爽 我也有类似的感觉,但是,换个角度而言:对于一个女生,周围一帮同性别的女孩子们都在搞文科、艺术或者打扮、时尚的时候,这个女生能坚持stem的爱好,混迹在一堆男生为主的兴趣圈里。 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无所谓跟风自己大多数同类的的品质,大概是藤校所看重的吧。 男生们混在一堆数理化竞赛或者club中的难度,比起凤毛麟角的几个女生混在这些人中的难度,藤校觉得后者更加难能可贵。 这就和黑人烂区出来一个gpa 4.0的孩子,招生官一看:哇,出淤泥而不染啊!赶快招! 所以,字面上的成绩是一回事,背后的付出折射出的性格、坚持、自律还有潜力,则是另一回事。 能换个角度理解这世界上的事,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哈哈。 buzhidao2000 发表于 2022-01-31 10:23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今天太晚了,有空接着填。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帖子里不少觉得楼主女娃混血是优势,其实白女优势并不大,知道top丝高stem很强的白女,十年级修cal bc,十一年级修organic chem,报mit bme被defer,但楼主女儿的排球估计有点优势,赞academic和sports都强的stem娃 bella2 发表于 2022-01-31 10:42
我猜是因为女儿是混血吧,楼主的女儿好棒,还得是自推娃啊~ 披马甲奔真人 发表于 2022-01-31 00:16
你以后孩子大了就明白了,我儿子EC也很多,运动队每天两个小时,平时也跟教授做research,还常年参加三个俱乐部,周末还教小孩子数学赚钱,但是他不愿意刷题搞竞赛。就这样我们不敢报MIT,感觉大藤能录是中彩 QQQ1000 发表于 2022-01-31 10:32
恭喜楼主。女儿金榜提名真是值得庆祝贺,高兴。如果我女儿被顶尖的学校录取,我估计会高兴的睡不着。感谢你无私的分享这些信息,虽说每个娃情况不一样,但是总有一些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总有些信息是有用的。这些年的华人风气越来越浮躁,这个贴子让我看到当年那个质朴的,真正的分享信息,交流经验的华人网。记得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位老大姐传授了不少生活经验给我,别的我不太记得,有段话记忆深刻。她说他们来美国的时候中国人很少,也没人教,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后来人就可以踩着前人的石头少走弯路,这样一代代中国人才能在美国站稳脚跟。 华人网上的话题从分享穿搭化妆,到男朋友,到婆媳,到生娃,别小孩读书,如今开始了大学,将来还会有女婿媳妇,退休养老,话题随着年纪在变幻,华人也变得越来越浮躁,随便一个贫困线就七八十万,至少我现实中朋友若不是富二代,七十万别说贫困线,那是top中的top。我知道有人会怼我圈子不行,现在华人上不论多好的贴都会有人怼的。我想华人的用户群大部分还是当年那群买到打折的jcrew就可以兴高采烈的小姑娘们,如今年纪渐长,生活磨砺,做不到淡然或者心平气和,生活中的不顺,网络成了一个出口。但是想说两点,一是请大家珍惜像楼主这样高质量分享信息的帖子吧,一个论坛从我们年轻到中年,很可能到老年,多么难得,不要让这个地方变得油腻浮躁,乌烟瘴气。第二点是愿当年和我一起讨论衣服化妆品,跳尿布deal的姐妹们,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依然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shinhye 发表于 2022-01-31 10:45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今天太晚了,有空接着填。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也不是非去MIT吧, 我知道有两ABC男娃去了Yale, 两都击剑的, 运动队不管用, 男娃要脱颖而出, 还是得体育, 要不就不理藤校这一套EC, 旗舰也很好,又不看EC jpbabyking 发表于 2022-01-31 10:53
那个”回馈community“, 楼主能分享一下吗? 字面上没看出做了多少义务社会服务,大学实验室的不算吧?我比较发愁这个。 jpbabyking 发表于 2022-01-31 10:30
请问楼主,外语的4年要求是指required还是recommended? 我在州大里只看到U Michigan是 recommend四年,其他最多recommend3年,一般require2年。当然看得不全。 我家孩子的学校外语老师师资有问题,正在考虑上两年后不上了。请问如果梦校recommend的意思就是要上的,是吗? bytegudu 发表于 2022-01-31 10:43
我同事的女儿也被MIT录取(后来拒了MIT去了一所大藤),人家从小数学特别突出,屡次代表学校参加数学比赛,拿了很多牌子。 mafada 发表于 2022-01-31 11:08
你可拉倒吧,作为码工 如果不想有啥歪想法,比如某大厂浙大码工撩骚女下属这种烂事儿 打死我都不想招女下属女同事。不是歧视,谁也不想招个人进来帮不上忙天天给她擦屁股。你天天给她debug然后configure各种运行环境。翻都烦死了 女生码工绝对劣势信不信随你,尤其长得不好看的女的 客观的说,码工工地对女生不公平的,任何一个工地都一样,除非你想和猥琐男有啥工作之外的瓜葛 Not_Yet 发表于 2022-01-31 11:12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推荐信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是说你好就行,主要是写的人能配合给“自己package的特点在哪里”这一点添彩。我女儿专门约了给她写推荐信的计算机课老师,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portfolio的优势劣势,准备不立足自己在CS上已经有多少“成就”,而是立足天赋、快速进步和一年之内取得的进展,突出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申请的目标和长处短处,在推荐信上的准备就有的放矢了。当然公校老师愿意这么配合的可能不会很多,私校的优势就显出来了,顶尖私校的college counselor和老师更是非常愿意配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情商在线也很重要。 写到最后还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累了,也突然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就到此吧。有问题的话如果我有空会尽量回答。孩子自推的话很需要家长配合,但是孩子不自推多数情况下家长推也没用,好在这个社会上什么大学最后都能过得不错,自己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好。 祝大家新春快乐。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男娃女娃在录stem专业的要求上的确有极大的差距。MIT的本科录取男女人数差不多,但是高中数学拿大奖的一水的男娃。我们在中国读大学的时候,光看高考,不看性别。我念的理工科,男女比例是五比一。如果要把这个比例硬掰成一比一,可见多少男娃要被刷下来。没有说楼主的孩子不好的意思,能进Mit的女娃是非常了不起的。
笑死我了!安慰一下你!
申请大学搞假的太多了
你是说回国开的公司吧?!在学校做的研究, 知识产权属于你教授?
就是楼主女儿是个mix吧
有几个渠道,本地报纸或者本地杂志,高中校报,还有在instagram上汇报的。另外孩子进了高中之后Naviance 上有很多信息。
你是女的吗?在MIT读CS本科,跟那些各科竞赛的top 选手做同学,是不是压力特别大?
楼主家女儿高中几年级转学的,我们明年11年级,也准备转学
谢谢lz,很有用的信息
慢慢看
看大家对stem录取女生和男生标准不一样感觉不爽 我也有类似的感觉,但是,换个角度而言:对于一个女生,周围一帮同性别的女孩子们都在搞文科、艺术或者打扮、时尚的时候,这个女生能坚持stem的爱好,混迹在一堆男生为主的兴趣圈里。 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无所谓跟风自己大多数同类的的品质,大概是藤校所看重的吧。 男生们混在一堆数理化竞赛或者club中的难度,比起凤毛麟角的几个女生混在这些人中的难度,藤校觉得后者更加难能可贵。
这就和黑人烂区出来一个gpa 4.0的孩子,招生官一看:哇,出淤泥而不染啊!赶快招!
所以,字面上的成绩是一回事,背后的付出折射出的性格、坚持、自律还有潜力,则是另一回事。 能换个角度理解这世界上的事,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哈哈。
我这里就是人种就是种族的意思,写的时候没注意用词更准确
11年级转的
当然有,而且很多。
你以后孩子大了就明白了,我儿子EC也很多,运动队每天两个小时,平时也跟教授做research,还常年参加三个俱乐部,周末还教小孩子数学赚钱,但是他不愿意刷题搞竞赛。就这样我们不敢报MIT,感觉大藤能录是中彩
就是这个道理
根本不是抱怨,的确女生在Stem上申请上大学有很大优势,大家要清楚意识到这一点,可以扬长避短。我有儿有女,自己也是理科生
推体育如果最后不是自推的话,根本推不上去。比推学习还难的多。
分析的非常好,女生竞争stem,也是一种挑战,难能可贵
请问楼主,外语的4年要求是指required还是recommended?
我在州大里只看到U Michigan是 recommend四年,其他最多recommend3年,一般require2年。当然看得不全。
我家孩子的学校外语老师师资有问题,正在考虑上两年后不上了。请问如果梦校recommend的意思就是要上的,是吗?
应该是。同时这些大学录取偶然性也很高。当然牛娃最后都会去好学校
楼主的娃确实优秀。但last name是英文的,肯定也有点好处。
mark mark!虽然我孩子还小,不自推,进藤校没啥希望。
也不是非去MIT吧, 我知道有两ABC男娃去了Yale, 两都击剑的, 运动队不管用, 男娃要脱颖而出, 还是得体育, 要不就不理藤校这一套EC, 旗舰也很好,又不看EC
re 如果我孩子去这么好的学校和专业, 我做梦都要笑醒。 在华人上除了说自己包裹多少, 认识的人赚几百万, 已经看不到太多信息有用的帖子了。 最近大学录取季, 希望更多的人和楼主一样分享经验, 让我们这些小娃妈能知道该怎么准备 对自家娃的水平也大概有个预期。 希望各位能不能不要再诸多挑剔, 诸多刁难, 你不愿意看觉得不够优秀觉得考好大学好专业没用的可以关帖子出去的,就像你今天说在国内考北大清华没用, 都比不过马云刘强东一样, 在我们真的想了解点知识的小娃父母面前, 你那些名校无用论才是毫无意义。
谢谢分享
+1
没有非要去MIT,我相信我儿子也会去很好的学校,只是说的确Stem录取上,男孩要竞争激烈很多。其实不仅仅是亚裔,白人男孩竞争也激烈。我们学校今年被我儿子称为天才的一个白人男孩也被大藤defer了,基本被藤校提前录取的都是女生。当然这些孩子都会去好学校,就不一定是自己的梦校了
SS
好学校一般推荐四年的多,说推荐是客气的说法,实际上不少学校这一条不满足四年就可以扔出来你的申请,这一条一定要问清楚college counselor
大赞楼主热情分享,也许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但是很多分享的东西对高年纪孩子肯定有一定借鉴作用
Mark mark
我同事的女儿也被MIT录取(后来拒了MIT去了一所大藤),人家从小数学特别突出,屡次代表学校参加数学比赛,拿了很多牌子。
你可拉倒吧,作为码工 如果不想有啥歪想法,比如某大厂浙大码工撩骚女下属这种烂事儿 打死我都不想招女下属女同事。不是歧视,谁也不想招个人进来帮不上忙天天给她擦屁股。你天天给她debug然后configure各种运行环境。翻都烦死了 女生码工绝对劣势信不信随你,尤其长得不好看的女的 客观的说,码工工地对女生不公平的,任何一个工地都一样,除非你想和猥琐男有啥工作之外的瓜葛
女孩推STEM就和男孩推体育一样, 大学普遍认为这样的小孩挑战自我, 所以都倾向录取
你是男的女的?是男的混这种大妈论坛有意思吗,是女的你以上所说你觉得不矛盾吗
Congratulations! 谢谢分享
真的好羡慕自推娃,不仅天资好,还懂坚持和自律
我孩子能有楼主娃一半我就知足了
这个communication是很厉害的。我觉得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如果有很强的表达沟通和共情能力,在人生道路上都会走的很远。而且幸福感会比较高。 孩子真的很棒!祝贺你们!
> 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mark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