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的城市治安这么差?

纽约凤姐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美国的城市规划

在美国生活一年多,有人问起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深刻地说出「无聊」二字。四年前,我第一次游历美国,写下了一篇文章,描述我对美国的印象。当时我对美国的无聊并没有感受到,对其公共交通差也都归咎于地广人稀,现在看来大谬不然。
至于美国的无聊,这可能是是许多人的共识。但究竟无聊在哪里,很少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不少中国留学生说美国是一个「好山好水好无聊」的地方。欧洲人,包括我那些不愿意来美国出差的苏黎世的同事,也都纷纷抱怨美国无趣。美国究竟无聊在什么地方呢?简而言之,可谓是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没有城市生活。对许多从别的国家大城市来到美国的人来说,最大的文化冲击就是:城市怎么可以如此荒凉! 按照旧大陆的标准,美国的城市根本不能算是城市。城市应该是一个聚集了大量人口,有着便捷的公共交通、繁忙的商业活动和文化娱乐的地方。而美国的大部分城市可谓是人烟稀少,某些地方还要加上破败衰颓。我生活的城市纽约是为数不多的特例,但也仅限于曼哈顿,最远到中央公园北边尽头。泽西城、长岛市这些一河之隔的对岸,马上就把这个「不夜城」打回了美国城市的原形。 美国「没有文化」是因为历史短吗?其实美国历史并不短,从五月花号和弗吉尼亚公司殖民地开始算,美国也有四百年的历史了,比许多拉丁美洲和西伯利亚的殖民历史还要悠久。但如果去过墨西哥或者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就会发现这些并没有美国殖民历史长久的国家的城市反而更加有趣、有历史、有文化。 美国公共交通差劲是因为「地广人稀」吗?绝非这一个原因。一来即使是美国人口稠密的地方,譬如东北走廊、加州海岸,公共交通一样差。二来是即便是比美国还地广人稀的地方,譬如俄罗斯远东、挪威北部,公共交通也比美国好。苏格兰和印第安纳州有相同的面积、一样数量的人口、相当的经济发展程度,两者的公共交通却是天壤之别。
美国的城市是怎么诞生的
要想了解美国的城市为什么是如今这个样子,先要看看美国的城市是怎么形成的。美国最早的城市集中在东北部,从费城到波士顿一带,都是英国的早期殖民地。这些城市无一例外都建在海边或者河口,作为贸易据点,方便通航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某些基督教派为了躲避迫害举族移民北美,成为最早的拓荒者。这些拓荒者开辟了一块块农田,慢慢形成了小镇、城市,这样的城市大多在宾夕法尼亚和新英格兰内陆地区。 美国独立以后,开始了跨越阿巴拉契亚山的西进运动,加上路易斯安那购地、吞并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美国土地面积极速膨胀,吸引了欧洲大批移民。美国在这个时代开始大批开凿运河,于是在五大湖区、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重要水道上出现了大批城市,譬如芝加哥、底特律、圣路易斯。一直到这个时候美国的扩张模式还和旧大陆的文明没有很大的不同,真正彻底改变美国的是铁路的诞生。 铁路的扩张使得城市的修建不再受制于严格的地理条件,也使得城市之间距离一下缩短,变得更加紧密。这个时代以后新的城市都是诞生在了铁路网的交汇处。美国铁路曾经发达到难以置信,哪怕是至今已经拆了一大半铁路了,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铁路网,虽然几乎已经没有客运服务了。 最终改变了美国城市面貌的还是汽车时代的来临以及州际公路的诞生。美国城市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以及无处不在的停车场,占用了大片土地,哪怕是在市中心。 铁路和州际公路对美国的影响要远远比欧洲大,因为欧洲的交通的建设是连接已有的城市,因为铁路公路而发展的城市要比美国少得多。
市中心的衰落 还是除了少数例外(纽约、波士顿),美国城市的市中心(Downtown)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在旧大陆的都市感受不到的,简单说是鬼城的感觉。这些仿佛鬼城的市中心基本上是人烟稀少,即使是高楼大厦林立,也有一种荒芜的感觉。除了工作日通勤时间,街道上要么没有人影,要么被流浪汉占据,垃圾遍地。街上的大楼极少有临街店铺,即使有也几乎都会在周末歇业。
譬如下图休斯顿市中心最核心地带,周末可见街上空无一人,店铺也关门歇业。

下图是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的周末,就连Five Guys快餐店都不营业。

我在许多历史博物馆中看到,几十年前美国城市的市中心还是车水马龙,各种店铺鳞次栉比。市中心在那时还是综合商业区,但是后来慢慢地要么变成了纯粹的办公区,要么彻底衰落了。对比今天的明尼阿波利斯,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可以看到密集的行人、频繁的电车和生意兴隆的店铺。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同,美国在二战以后有过一个极速的逆城市化阶段。在别的国家战后重建,复兴老城的时候,没有经历战火的美国城市却走向了衰落。美国的逆城市化也叫郊区化、城市蔓延(Urban Sprawl),主要指的是在传统城市的边缘兴起了大批单家庭住宅社区,人口从高密度的市中心搬迁到了这些郊区社区中。这样的社区的特点是低密度、单用途(仅住宅,不可商用或混用)并且依赖汽车。这个现象的有多种原因:

汽车工业的崛起
二战以后美国的工业产出达到了顶点,人人都能拥有一辆车不再是梦想。有车以后,人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加,郊区一家一户一栋房屋成为了当时人们能想象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随着开车的人越来越多,公共交通不再必要。曾经美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的路面有轨电车系统变得不再经济,大量经营公共交通的公司破产。在短短的几年内,曾经美国遍布的城市路轨纷纷被拆除。 铁路也没有逃过一劫,随着人们不再依赖铁路作为长途交通工具,铁路公司也走上了破产并购之路,世界上最大的客运铁路网络在一夕间土崩瓦解。 由于公共交通的消亡,人们不得不更加依赖汽车。有种阴谋论认为美国公共交通系统的瓦解是汽车公司为了自己利益推动的,譬如通用公司
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
二战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即便是资本主义的灯塔,美国也走上了「大政府」之路。规模空前的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美国诞生有史以来最大的政府刺激方案:州际公路系统。 州际公路建成以后,汽车长途旅行变得非常普遍,进一步促进了汽车工业的繁荣。与此同时,美国非但没有同等补贴由私人拥有的铁路公司,反而增加各种税收和监管,导致铁路客运进一步无法与汽车竞争。 政府对新建郊区的大规模生产单家庭住宅的建设提供了巨额补贴,以及隐形担保住房抵押贷款。早期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只能是独立建筑,而不能购买大楼的一间公寓,这对城市住宅建设非常不利。
战后婴儿潮
二战以后的婴儿潮的到来引发了住房需求的激增,人们更偏向于建筑面积大、有活动空间的住宅以容纳儿童,而不是人口密度大的城市。
废除种族隔离的反作用
在黑人权利运动的领袖的呼吁下,美国纸面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但是隔离还是无处不在,尤其是居住上的隔离。 被迫要和贫穷黑人混居的中产阶级白人愤怒不已,于是用脚投票搬迁了郊区,通过距离和住房价格来达到事实上的隔离。
社会治安的恶化
大批中产阶级离开市中心以后,剩下的都是无力搬迁的穷人。普遍的贫穷引发了治安恶化。 高收入者离开以后,城市失去了税收来源,却要为穷人开支,于是无力维护公共设施,使得城市变得破败,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由于全球冷战意识形态斗争,街头运动、暴力袭击变得普遍。
郊外购物中心的诞生
1956年,世界上第一家郊外购物中心诞生在明尼苏达州的Edina。这个购物中心有着巨大的停车场,方便住在郊外的居民开车来购物。 这个模式在美国迅速扩张开来,给市中心传统的购物区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于是市中心的购物区也慢慢消亡了。城市中的居民陷入了商业荒漠。
以上原因互相影响和加强,共同导致了美国的逆城市化,给市中心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可步行性

美国的城市丧失了城市千百年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可步行性。步行可达是城镇区别于乡村最重要的特征。只有步行可达的地方,人才能大量聚集,交易才能发生。即便是依赖汽车的美国,最终目的地还是需要步行的,譬如购物中心,而不仅仅是「得来速(Drive-through)」。 没有一个繁荣的市中心,各个生活设施分散在摊大饼式的城市的各个角落,步行变得完全不可行。由于公共交通的匮乏,人们不得不依赖汽车,但其实开车是一件和步行很难兼容的事情,如果是去繁华的市中心,那么停车就成了一个问题。美国的商业设施为了满足开车的需求不得不配备大型的停车场,使这些商业设施变成了一个个孤岛。缺乏可步行性最终导致人无处可去,尤其是没有汽车或者无法开车的人。 城市的衰落也使美国成为文化沙漠。逆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人群隔离,而文明是在人口大量聚集中诞生的。没有人的地方,就没有商业活动,也没有文化娱乐,也就无事可做。

 

🔥 最新回帖

m
maodouchong
207 楼
谢谢🙏 了解了!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6 12:05

一个说相声一个捧哏好不热闹
清月随风
206 楼
你是无法跟这些无脑刻薄的大妈讲道理的,她们总是喜欢拿国内脏乱差的大城市跟米国的乡下比,以此得出结论说“国内人挤人,脏乱差,米国好山好水好清静”,怎么不拿米国脏乱差的地铁跟国内的旅游圣地比? 因为她们活在自己的那口井里,看不见井外的世界。

FavaBeans 发表于 2021-05-26 11:29

谢谢🙏 了解了!
F
FavaBeans
205 楼
当然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我们差不多,但他们很习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丰富多彩,所以不觉得什么,他们工作之余,弄花弄草,打理后院,去home depot逛逛,买些花花草草,房屋用品和工具,偶尔出去吃顿饭,总之搞来搞去,都是和自己家人玩,人际交往互动极少,逢年假出去旅游一次,这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了。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23:45

你是无法跟这些无脑刻薄的大妈讲道理的,她们总是喜欢拿国内脏乱差的大城市跟米国的乡下比,以此得出结论说“国内人挤人,脏乱差,米国好山好水好清静”,怎么不拿米国脏乱差的地铁跟国内的旅游圣地比? 因为她们活在自己的那口井里,看不见井外的世界。
k
k.hao
204 楼
汽车, 人都在车里。
应该黑五的时候来看看。
失败痛哭
203 楼
回复 10楼puma4843的帖子
这帖子比99%的大妈无病呻吟有脑子多了

 

🛋️ 沙发板凳

纽约凤姐


我在为什么美国这么无聊(一)提到,美国城市的无聊主要是因为缺乏可步行性,而这源于过于分散的摊大饼式城市规划。

分区规划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绝大部分城市有相当严格的分区规划(Zoning)法律。分区规划是美国现代城市的核心思想,即把不同功能的设施分别限制在不同地理位置。大致来说,有居住区、商业和娱乐区、企业办公区、学校和政府机构、工业区。这些区域井水不犯河水,互相用道路连接起来。分区规划的法律严格限制业主更改土地的用途,对任何形式的重建都有审批程序。举例来说,假设你在居民区有一块土地,那么这块土地只能建成居住用途的住宅。如果想把它改成一个杂货店、餐厅或者旅馆,意味着要通过繁杂而冗长的程序,最终还不一定能得到批准。这就是为什么当我漫步在美国的住宅区的时候,几乎看不到任何其他形式的商业设施——这与前现代的城市,譬如纽约曼哈顿和欧洲老城有着鲜明的对比。 分区规划法律和一切大政府的思想一样,本意总是美好的。在没有分区规划法律之前,各种用途的建筑混在一起,譬如过去的曼哈顿的住宅一墙之隔就是一家工厂或者屠宰场。不同类型的设施确实会相互干扰,这是毫无疑问的。有了分区规划法律之后,美国的城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切建筑都要服从城市规划者和社区委员会的意志。 城市规划者通过研究,设计出了住宅区的划分,以及配套的学校、公园的数量。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愚蠢而狂妄的理念,它假设了人的需求是一样的,无论经济水平、种族年龄结构以文化偏好。即使是同质性很高的社区,随着时间演变产生的代际差异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果社区不能很好地适应人需求的变化,那么人只能用脚投票离开这个社区。美国大量的社区就是这样逐渐衰落的,但等到城市规划者意识到问题,数十年已经过去了。 举例来说,很多住宅区规划制定了容积率上限和人均最小面积。但当一个地区经济结构改变以后,居民的身份构成和职业需求也会随之改变。例如出现了大量工作机会的旧金山,涌入的外来年轻人口更倾向于和朋友一起在市中心合租公寓,而不是住在郊外拥有大草坪和车库的单家庭房屋。 城市规划者还根据人口分布规划出了商业区,这种规划一旦制定就难以再根据实际的市场改变。或许在规划的初期,规划的商业区和市场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是匹配的,但后来可能就越来越偏离市场需求,慢慢地商家就陷入窘境了——他们无法根据客户需求的改变灵活地调整。美国二战以后涌现出的大量郊外的购物中心,如今正在走向没落。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美国各地都有法律规定了商业设施所需配套的停车场车位数量下限。譬如一个餐馆,必须按照餐台的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停车位,如果达不到要求,那么商家就要缴纳罚款。其他商业设施和住宅也一样——纽约的布朗克斯某些地方规定每个住宅单元必须配备两个停车位,即便是很多人根本没有车。 并不出乎意料的是,在美国改变分区规划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牵涉到了复杂的官僚系统和低效的民主制度。曼哈顿一河之隔的长岛市曾经被规划为了工业区,但是当地的工业衰落了,留下了大量的废弃厂房。这里有非常方便的公共交通,乘坐地铁到曼哈顿只要5分钟。可惜如此令人垂涎的地区竟然就此沦落为一片废墟和犯罪集中地。经过开发商们长达几十年的努力,纽约市政府终于在十几年前通过了重新分区规划,把长岛市改为了居住商业混合区,才终于重获新生,这几年长岛市高楼如雨后春笋。如果没有僵硬的分区规划法律,这个过程可以快得多,毕竟由利益驱动的开发商早就想到了。

和各种不必要的政府监管一样,分区规划只是制造了腐败和寻租空间,妨碍了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一样,分区规划的理念也是自以为理性的精英「致命的自负」的体现。


纽约凤姐
理性主义的失败

比起人口自然聚集形成的历史城市,这种基于理性主义的城市规划理念是相当晚才出现的。这种规划理念的一个重要奠基人是出生于瑞士法语区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他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柯布西耶在年轻的时候(二十世纪初)游历了整个欧洲,从中欧到君士坦丁堡,再到意大利,足迹遍布各大古典城市。他的理念是建筑和城市满足简单生活需求即可,旗帜鲜明地反对古典主义的美学风格。
柯布西耶最重要的遗产是他在1943年发表的《雅典宪章》(法语:Charte d’Athènes),其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按照功能对城市进行划分。雅典宪章影响了整整一代建筑师和全球的城市规划者,使我们至今生活在它的阴影之下。雅典宪章中提出的「功能城市」的理念把城市定义为居住、工作、休闲和交通四大功能的集合,具有十分强烈的理性主义烙印。正如柯布西耶曾经说过的「房子是用于居住的机器」,城市所有的部分都应该具有单一、明确的用途。柯布西耶也是一个要以适应汽车出行为目的的理念的支持者。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按照功能划分、并用高速公路连接不同部分的城市规划在美国大行其道。
不仅仅是美国,二战以后苏联的城市规划者也被这种绝对理性指导的、富有秩序和统一性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所吸引。由于没有西方产权制度的束缚,这样规划出来的城市在苏联遍地开花,进而影响了东欧国家和中国的城市建设。就拿苏联来说,二战前的建筑风格(斯大林式)与二战后的建筑风格(赫鲁晓夫式)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以及苏联、东欧)的城市这么丑陋的原因之一。
要说哪个城市是完全依据雅典宪章理论规划出来的,那当数巴西利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里约热内卢一直是巴西的首都。二战以后,巴西总统库比契克提出建设巴西新首都的计划。这个从荒原中拔地而起的城市从开始设计到最终落成一共只用了三年半的惊人时间,从头到尾贯彻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割和机械化交通的设想。遗憾的是,巴西利亚已被批评为巴西最不宜居的城市。这座城市比北美的城市更加依赖汽车,步行是完全不可行的,哪怕是在所谓的市中心,也只有高速公路。巴西利亚没有南美和欧洲大部分城市那种可以聚集行人的街道,也没有什么商店,市中心只有一片荒芜。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正当城市规划师们沉浸在二战后理性主义的狂欢中时,一本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犹如重磅炸弹,彻底挑战了雅典宪章的城市规划理论。这本书的作者简·雅各布斯从社会学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城市规划理念,尤其是高速公路的过度建设。她身体力行坚决反对计划拆毁曼哈顿下城Soho区和小意大利、给高速公路让路的「曼哈顿高速公路计划」。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反对当时流行的分区规划理念,包括汽车公路和街区公园的建设。她提倡高密度、混合用途以及以行人为中心的街道。这种思想在六十年代看来是非常落后、标新立异或者离经叛道。
半个世纪以后,随着欧洲的再次繁荣,美国人也终于意识到了要开始「再城市化」。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千禧一代,已经开始移居到城市中去了。近年来许多报道表明,房地产市场中「可步行性」越来越成为一个卖点。几十年前遍布美国各个城市,而后来被拆毁的路面有轨电车系统也开始复兴,目前有许多城市都在建设中。古老的混合式社区正在焕发新生,这无疑是对几十年前秉承了理性主义的城市精英的嘲讽——没有什么理想的城市规划可以取代每个人的偏好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城市规划者应该做的是如何为自然形成的社区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而不是自作聪明的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
纽约凤姐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英语: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是作家兼活动家简·雅各布斯1961年出版的一本书。该书对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政策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种政策应为美国大量城市的邻里社区的衰落负责。[1]该书反对当时的现代主义教条,并对美国有机的城市活力提出了独到的赞赏。
雅各布斯布批评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理性主义”规划者(特别是罗伯特·摩西),认为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忽视并过分简化了生活在不同社区的人的复杂性。她主张街道要可步行。
令她震惊的是,城市规划者将波士顿北端(North End)充满活力的地区归为了需要城市开发的贫民窟

她特别批评拆除整个街区的城市更新,例如旧金山菲尔莫尔区的案例(Fillmore district),造成贫困居民流离失所。她声称这些政策创建了孤立、不自然的城市空间,破坏了社区和创新经济。(见非场所超现实
主要用途混合(Mixed primary uses),在一天中不同时段内激活街道 小街段(Short blocks),允许更多步行者进入 各种年代和修复状态的建筑物 密度
纽约凤姐



雅各布斯认为,城市人行道和人行道的使用者能积极参与阻止混乱和保护文明。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安全受益者或无助的危险受害者”。健康的城市人行道并不依赖于持续的警察监视来保证其安全,而是依靠“互相关联的,非正式的网络来维持的,这是一个有着自觉的抑止手段和标准的网络,由人们自行产生,也由其强制执行。”雅各布斯发现,使用良好的街道往往相对安全、免于罪案,而废弃的街道往往不安全,她认为大量的人的使用可以阻止大多数暴力犯罪,或至少确保一定数量的第一时间反应的人,以减轻混乱事件的影响。街道越是熙熙攘攘,路过的陌生人沿其步行或从中观看就越有趣,形成更多的无意识的保安,他们可以在麻烦到来前发现迹象。换而言之,健康的人行道将城市的大量陌生人从负债转变为资产。当街道由他们的“天然居住者”(natural proprietors)监视时,自我执行机制尤其强大,他们喜欢观看街头活动,自然地投身于其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中,并确信其他人在必要时会支持他们的行为。它们构成了管理人行道秩序的第一道防线,当情况需要时由警察当局起补充作用。她进一步总结了城市街道维护安全所需的三个必要素质:1)公共和私人空间之间的明确划分;2)街道上的眼睛和足够的面向街道的建筑物;3)街道要总有人盯着,保证有效监控。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多的犯罪学研究在预防犯罪方面使用了“街道眼”(eyes on the street)的概念。[3]
雅各布斯将天然居住者与“过路鸟”(birds of passage)作对比,这些短暂而未投资的街区居民“没有一点谁在看管着街道或如何看管的概念”。雅各布斯警告说,虽然街区可以吸收大量的这些人,但“如果整个街区的人都变得和他们一样,他们就会慢慢地发觉街道不安全了,继而……转移到其他安全一点的街区,尽管天晓得那里是不是更安全。”
雅各布斯在空旷的街道和高层公共住宅中空无一人的走廊、电梯和楼梯间之间作了类比。这些“无人监视”(blind-eyed)的空间,仿照上层社会公寓生活的标准,但缺乏门禁、看门人、电梯工、楼宇管理,或相关的监督功能,没有能力应对陌生人,因此陌生人的存在“自然是一种威胁”。它们对外敞开,但却无法从外面看见,因此“缺乏一般街道常有的监视和约束”,破坏性和恶意行为频发。随着居民逐渐感到公寓外不安全,他们越来越多地脱离建筑物的生活,并表现出“过路鸟”的倾向。这些麻烦并非不可逆转。雅各布斯声称,布鲁克林项目通过将走廊向公众视线敞开,成功地减少了故意破坏和盗窃,将它们配置为游戏空间和狭窄的门廊,甚至让租户将它们用作聚餐地点。
基于繁忙的行人环境是城市安全的先决条件这一理念,在没有狭义的监视力量的情况下,雅各布斯建议“沿着人行道的边上三三两两地布置”足够的商店、酒吧、餐馆和其他公共场所。她认为,如果城市规划者坚持忽视人行道生活,随着街道变得荒凉和不安全,居民将采取三种应对机制:1)离开街区,将危险留给那些无法搬迁的穷人,2)撤退到汽车,只作为驾驶者与城市互动,而永不步行,或3)培养一种街区“地盘制度”(the institution of Turf),将高档社区和令人讨厌的环境用防旋风围栏和巡逻员隔离。
纽约凤姐



德国的城市规划 ----- 吸取美国城市失败的教训, 混合型规划, 建筑一边靠街道, 一边靠内部花园
雅各布斯认为,城市人行道和人行道的使用者能积极参与阻止混乱和保护文明。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安全受益者或无助的危险受害者”。健康的城市人行道并不依赖于持续的警察监视来保证其安全,而是依靠“互相关联的,非正式的网络来维持的,这是一个有着自觉的抑止手段和标准的网络,由人们自行产生,也由其强制执行。”雅各布斯发现,使用良好的街道往往相对安全、免于罪案,而废弃的街道往往不安全,她认为大量的人的使用可以阻止大多数暴力犯罪,或至少确保一定数量的第一时间反应的人,以减轻混乱事件的影响。街道越是熙熙攘攘,路过的陌生人沿其步行或从中观看就越有趣,形成更多的无意识的保安,他们可以在麻烦到来前发现迹象。换而言之,健康的人行道将城市的大量陌生人从负债转变为资产。当街道由他们的“天然居住者”(natural proprietors)监视时,自我执行机制尤其强大,他们喜欢观看街头活动,自然地投身于其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中,并确信其他人在必要时会支持他们的行为。它们构成了管理人行道秩序的第一道防线,当情况需要时由警察当局起补充作用。她进一步总结了城市街道维护安全所需的三个必要素质:1)公共和私人空间之间的明确划分;2)街道上的眼睛和足够的面向街道的建筑物;3)街道要总有人盯着,保证有效监控。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多的犯罪学研究在预防犯罪方面使用了“街道眼”(eyes on the street)的概念。[3]
纽约凤姐



美国的城市规划 ---- 无序地摊大饼式 西方国家里 规划最差, 治安最差, 最乱的国家
纽约凤姐


美国的城市规划 ---- 无序地摊大饼式
纽约凤姐



美国的城市规划 ---- 无序地摊大饼式
p
puma4843
无知无聊无脑!
纽约凤姐
无知无聊无脑!
puma4843 发表于 2021-05-25 06:45


转贴的
一个 美国华人写的
f
fitzroy
回复 8楼纽约凤姐的帖子
底特律?
纽约凤姐
回复 8楼纽约凤姐的帖子
底特律?
fitzroy 发表于 2021-05-25 06:52


 是啊
底特律当年号称是美国的巴黎啊
100 多年前 底特律 是美国和全世界最美的城市啊

在美国人的规划下, 搞成这个样子
古典建筑, 名胜古迹全部破坏掉了!!


纽约凤姐
回复 8楼纽约凤姐的帖子
底特律?
fitzroy 发表于 2021-05-25 06:52


纽约在 19 世纪很美很美
纽约在 19 世纪的欧洲有钱移民下, 建造了大量的古典建筑, 很多古典建筑美的惊人

但是当时的美国人如同 中国人一样, 不懂得 城市规划, 也不懂 历史建筑的保护
美国很多很多名胜古迹, 古典建筑 都被 撤除和破坏了!!
可惜
纽约凤姐
回复 8楼纽约凤姐的帖子
底特律?
fitzroy 发表于 2021-05-25 06:52




简·雅各布斯(英语:Jane Jacobs,1916年5月4日-2006年4月25日),加拿大籍美国人,她对于城市规划研究的影响最为有名。早年做过记者,速记员,和自由撰稿人。她的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认为城市更新不尊重大多数市民的需求。书中还介绍了社会学的概念,例如“街区的自然监控”和“社会资本”。[1]雅各布斯知名于组织草根力量去保护现有的街道免遭罗伯特·摩西的“清除贫民窟”计划所清拆和重建,尤其是她自己住的格林威治村。她为最终取消曼哈顿的高速公路计划出了一份力,因为高速公路将直接穿过索霍路和小意大利城。她在1968年该项目的听证会上因为煽动人群而遭到逮捕。同年她移居加拿大,亦加入反对士巴丹拿道的高速公路计划和多伦多的高速公路网计划的规划与建设的行动。作为一位母亲和女性作家,她批评了城市规划的专家,而这一领域一直是由男性主导的,雅各布斯忍受了来自一些人的蔑视,有些人嘲笑她是“主妇”和“疯狂的贵妇”。她没有大学学位,也没有受过任何关于城市规划的正规培训,所以又有人批评她才疏学浅和“提出不精确的观点”。
纽约凤姐
回复 8楼纽约凤姐的帖子
底特律?
fitzroy 发表于 2021-05-25 06:52


这个加拿大的城市规划大妈 简·雅各布斯 真厉害啊!!
这个大妈在 50 -60 年代 就看出来了 美国城市规划的灾难!!!

可惜 德国到了 90 年代 才发现这个问题.

西德在 50 -60 年代学习美国, 大量高速公路, 把大城市有轨电车撤除, 在城市边缘修建质量低劣的高楼大厦给穷鬼住, 结果西德很多大城市发展出了问题地区.
90年代, 德国人一针见血地看出来美国城市规划的灾难, 90年代的柏林城市规划 基本完全按这个大妈的思想, 5-6层的楼房围成一个个圈, 一边靠马路, 一边靠内部花园, 这种围成一个个圈的规划 其实 是德国 1920 -1930年代的经典规划.
西方国家的无所事事的贱人特别特别多, 这些贱货喜欢殴打人取乐, 喜欢破坏为乐, 只有好好规划城市, 才能抑制住这些社会垃圾.

纽约凤姐
回复 8楼纽约凤姐的帖子
底特律?
fitzroy 发表于 2021-05-25 06:52


希望加拿大不要学习美国的城市规划, 走美国失败的老路.

加拿大应该多学习学习北欧的有些国家, 城市规划极其好.

清月随风
感觉挺有道理,这个要好好研究一下!回头好好看看!
纽约凤姐




美国城市 ---- 摊大饼

城市蔓延(英语:urban sprawl),或称郊区蔓延(suburban sprawl),俗称摊大饼,是指郊区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大幅向外发展,侵占城市边缘的乡郊地区并形成低密度、单功能,且通常依赖小汽车的社区。
城市蔓延导致人们更依赖驾车,增加了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增加汽车使用会导致的身体活动减少,也对健康有负面影响。蔓延程度可以在预测慢性疾病和与健康有关的生活品质上有统计学显著性,但不足以预测精神健康障碍。[39]
《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和《美国健康促进杂志》都指出,城市蔓延、肥胖高血压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系。[40]

纽约凤姐
感觉挺有道理,这个要好好研究一下!回头好好看看!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24


美国的城市规划 和 德国的城市规划 真是西方国家里的2个极端啊
一个是乱七八糟, 乌烟瘴气, 摊大饼, 楼房质量乱七八糟, 没有标准.

一个是什么都得严格按照规划和规定.

纽约凤姐
感觉挺有道理,这个要好好研究一下!回头好好看看!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24


你应该是美国民主党的政治家吧!!
希望你象美国的民主党建议建议,
禁止住房私有化, 禁止摊大饼, 把美国城市改造为 北欧, 新加坡等模式吧!!
禁止黑人, 乱七八糟的群体聚集, 每个区域, 各种族 按比例居住.
不准许黑人, 亚洲人形成乱七八糟的区域!!

H
Hershel
美国的精髓在于suburb
纽约凤姐
感觉挺有道理,这个要好好研究一下!回头好好看看!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24

清月随风
我认为美国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精神生活严重缺乏,人们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华人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从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华人大部分人火气都很大,要不就是性格古怪,孤僻,冷漠,而国内人的精神面貌就不是这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华人在美国严重缺少精神生活,与人交往等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活动,精神上没有宣泄渠道,常年心理压抑才导致了这种特出的精神面貌。
纽约凤姐
感觉挺有道理,这个要好好研究一下!回头好好看看!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24




维也纳的城市规划 ----- 地铁, 社区融合, 公交极其方便便宜, 中产和穷人混合居住 福利房 ---- 社会治安良好, 几乎无犯罪
纽约凤姐
我认为美国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精神生活严重缺乏,人们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华人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从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华人大部分人火气都很大,要不就是性格古怪,孤僻,冷漠,而国内人的精神面貌就不是这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华人在美国严重缺少精神生活,与人交往等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活动,精神上没有宣泄渠道,常年心理压抑才导致了这种特出的精神面貌。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0


而且动不动就开车, 住在什么鸟不拉屎的地方. 没有博物院, 没有大型电影院, 没有特色超级市场. 干什么都得开车开车.

纽约凤姐
我认为美国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精神生活严重缺乏,人们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华人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从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华人大部分人火气都很大,要不就是性格古怪,孤僻,冷漠,而国内人的精神面貌就不是这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华人在美国严重缺少精神生活,与人交往等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活动,精神上没有宣泄渠道,常年心理压抑才导致了这种特出的精神面貌。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0




维也纳的城市规划做的很好很好.
这个城市在建设新区前,
首先修建地铁, 把地铁建设在社区中间.
然后规划一排排物美价廉的福利住房.
中产阶层也可以享受福利住房.
这样一来穷人, 中产全部住在一起.
不准许黑人, 穷人专门住在一起搞破坏.

另外这个城市的住房绝大部分掌握在合作社和国有公司手里, 房租极其便宜, 物美价廉, 而且房子质量极高.
清月随风
国内人只要出门生活就是丰富多彩,大街上都有人和你交流,七大姑八大姨更是应接不暇,我发现有好的连续剧,就推荐给国内的朋友,人家说,我们周围的生活就是连续剧,我们不需要看连续剧,一句话,道出了国内人生活的丰富多彩,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如同嚼蜡,食之无味。
纽约凤姐
我认为美国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精神生活严重缺乏,人们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华人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从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华人大部分人火气都很大,要不就是性格古怪,孤僻,冷漠,而国内人的精神面貌就不是这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华人在美国严重缺少精神生活,与人交往等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活动,精神上没有宣泄渠道,常年心理压抑才导致了这种特出的精神面貌。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0




维也纳据说城市规划做的比较好
算是西方国家的典范吧
犯罪率相比美国和中国, 几乎为0
贫富差距很小, 几乎没犯罪

中国和美国贫富差距巨大, 犯罪很多

纽约凤姐
国内人只要出门生活就是丰富多彩,大街上都有人和你交流,七大姑八大姨更是应接不暇,我发现有好的连续剧,就推荐给国内的朋友,人家说,我们周围的生活就是连续剧,我们不需要看连续剧,一句话,道出了国内人生活的丰富多彩,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如同嚼蜡,食之无味。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8


德国的楼房比较紧密, 但是人和人关系比较冷漠
人们只有通过体育活动 或者 社会团体活动 才能认识认识人


清月随风
美国大街上也是熙熙攘攘,比如纽约法拉盛,但有什么用,人与人都是互相提防着,关系反而很紧张,根本放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心都是封闭着的。
H
Huaren064920
的确,国内生活丰富,尽管美华认为庸俗,认为不如在美国开车去滑雪、钓鱼、野营来得高大上。然而国内汽车已经普及了,开车去钓鱼、野营不是问题了,虽然人有点多;只是滑雪还没普及,但是,谁说玩滑雪就比逛夜市、打麻将来得高大上?
纽约凤姐
国内人只要出门生活就是丰富多彩,大街上都有人和你交流,七大姑八大姨更是应接不暇,我发现有好的连续剧,就推荐给国内的朋友,人家说,我们周围的生活就是连续剧,我们不需要看连续剧,一句话,道出了国内人生活的丰富多彩,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如同嚼蜡,食之无味。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8





德语国家的城市绝大部分人们住在公寓楼房里.
但是人们还是保持了安安静静的生活习惯

德语国家的人们喜欢安静和整洁吧!!

中国人不喜欢安静和整洁吧, 中国人是个比较乱七八糟, 不太讲究干净的群体吧.
纽约凤姐
美国大街上也是熙熙攘攘,比如纽约法拉盛,但有什么用,人与人都是互相提防着,关系反而很紧张,根本放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心都是封闭着的。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53


法拉盛那种街区在德国通过不了规划.
那么乱七八糟盖的楼房, 还有各种质量很差的楼房
在德国通过不了城市规划

德国这里楼房和楼房的距离, 楼房的颜色, 阳台的样子, 外面的窗户等等
都有严格的规定

象美国那样乱七八糟的盖楼, 德国不太可能

纽约凤姐
美国大街上也是熙熙攘攘,比如纽约法拉盛,但有什么用,人与人都是互相提防着,关系反而很紧张,根本放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心都是封闭着的。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53


德国这里, 美国白人比较好融入
美国和英国的白人到了德国后, 很快德语就和德国人一模一样, 基本没口音
另外德国人特别喜欢英国人和美国人, 所以英国人美国人很容易在德国和德国人打成一片

亚洲人比较难

清月随风

德国的楼房比较紧密, 但是人和人关系比较冷漠
人们只有通过体育活动 或者 社会团体活动 才能认识认识人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07:51

倒不是必须认识人,问题是人如果长期严重缺乏基本的精神生活和人际交往,心理会畸形变态的,美国人当然不会,ABC也不会,因为他们是在这里出生的,人家很适应。
纽约凤姐
的确,国内生活丰富,尽管美华认为庸俗,认为不如在美国开车去滑雪、钓鱼、野营来得高大上。然而国内汽车已经普及了,开车去钓鱼、野营不是问题了,虽然人有点多;只是滑雪还没普及,但是,谁说玩滑雪就比逛夜市、打麻将来得高大上?
Huaren064920 发表于 2021-05-25 07:53


但是中国人太脏乱差, 另外没有法律和次序, 楼房没有质量, 没有细节等等吧

中国人不是一个讲究干净, 整洁的民族吧!!

清月随风
这种效应就好比你常年生活在山洞里,出来以后是什么样?可以想象。
纽约凤姐
这种效应就好比你常年生活在山洞里,出来以后是什么样?可以想象。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59



美国的城市规划, 感觉夜晚都不敢出门啊
没汽车寸步难行啊!!

哈哈哈

德国这里, 起码半夜三更, 凌晨1,2点, 地铁, 公交里人山人海 想去那里去那里

清月随风

但是中国人太脏乱差, 另外没有法律和次序, 楼房没有质量, 没有细节等等吧

中国人不是一个讲究干净, 整洁的民族吧!!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07:58

但是人家不无聊啊,心理健康重要还是卫生重要?个人卫生自己是可以掌控的,而心理健康我们无能为力。
纽约凤姐
但是人家不无聊啊,心理健康重要还是卫生重要?个人卫生自己是可以掌控的,而心理健康我们无能为力。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8:02


德国这里中东人, 越南人比较热闹
中东人, 越南人他们之间, 不管认识不认识, 大街见面马上邀请到家里吃饭, 另外天天各种活动, 聚会.

中国人在德国是老死不相往来, 谁也不看不起谁, 互相讨厌和厌恶.
哈哈哈
H
Hershel
我认为美国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精神生活严重缺乏,人们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华人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从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华人大部分人火气都很大,要不就是性格古怪,孤僻,冷漠,而国内人的精神面貌就不是这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华人在美国严重缺少精神生活,与人交往等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活动,精神上没有宣泄渠道,常年心理压抑才导致了这种特出的精神面貌。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0

我观察到的在美国生活的华人都乐呵呵的,在国内生活的人反倒戾气很大
一盅两件

而且动不动就开车, 住在什么鸟不拉屎的地方. 没有博物院, 没有大型电影院, 没有特色超级市场. 干什么都得开车开车.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07:42

没错,没车寸步难行的地方,就是生活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的地方,要啥没啥。去哪都要大费周折,久而久之,也就哪里也不想去了,于是就美其名曰“适应了”。
H
Hershel

而且动不动就开车, 住在什么鸟不拉屎的地方. 没有博物院, 没有大型电影院, 没有特色超级市场. 干什么都得开车开车.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07:42

不明白为什么不喜欢开车,难道你宁愿挤地铁?
H
Hershel
没错,没车寸步难行的地方,就是生活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的地方,要啥没啥。去哪都要大费周折,久而久之,也就哪里也不想去了,于是就美其名曰“适应了”。
一盅两件 发表于 2021-05-25 09:29

宁愿挤半个小时地铁,也不愿意开车十分钟?
s
stephilosphy00
飞来横祸的话国内也不少啊,看看大连的车祸
H
Huarendama
回复 1楼纽约凤姐的帖子
因为你待在大农村,就跟国内你在三四线城市,不也无聊。去纽约,三番,你就有聊了,但关键贵!
H
Hershel
我认为美国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精神生活严重缺乏,人们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华人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从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华人大部分人火气都很大,要不就是性格古怪,孤僻,冷漠,而国内人的精神面貌就不是这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华人在美国严重缺少精神生活,与人交往等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活动,精神上没有宣泄渠道,常年心理压抑才导致了这种特出的精神面貌。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0

美国人至少还有工作和生活,国内996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一盅两件
不明白为什么不喜欢开车,难道你宁愿挤地铁?
Hershel 发表于 2021-05-25 09:29

这很难理解吗?去哪里都要开车的地方通常荒凉偏僻,国内移民过来的人很多都不适应这种地方,繁华便利的地方到处都可以行走,哪里用得着只能开车出行?
S
Seeking668
说得这么复杂,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人均土地大,不用扎堆就不热闹, 美国是中国人口约1/5,土地差不多,可居住面积比中国还大一倍,中国西北部不宜居 所以美国人均占地是中国的约10倍,如果把1美国人换成10个,当然就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了,去曼哈顿住就是这样了,lol
近猪者肥
说得这么复杂,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人均土地大,不用扎堆就不热闹, 美国是中国人口约1/5,土地差不多,可居住面积比中国还大一倍,中国西北部不宜居 所以美国人均占地是中国的约10倍,如果把1美国人换成10个,当然就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了,去曼哈顿住就是这样了,lol
Seeking668 发表于 2021-05-25 10:01

我发现很多国人对热闹谜之迷恋,就喜欢看人多。。。。我父母公婆都是国内十八线小县城的普通人,对芝加哥这些城市的评价都是“不热闹,还没我们县城人多”😂
j
jennysnow
中国在怎么好但老百姓一碰到黑白两势力根本没办法!!!二线城市的我爸老宅拆迁,因我两堂哥在当地黑白势力很大,我爸妈根本取不到证据,他们找的人都不愿意去碰我那两堂哥,所以老宅的所有利益我爸我姑一分都拿不到!以前我还觉得以后有机会一定回国发展,但现在让我更加坚定留美。中国有些黑暗的地方不是我们这些老百姓能斗过的!!!
*
*薰衣草*
国内的人对朋友如沐春风, 对陌生人冷落冰霜甚至严苛冷酷。。。。
清月随风
我不是说国内的生活品质比美国好,否则我也不会在这里定居,而是美国的精神生活缺失,我想说的是,比如说人是群体动物,你非让他独居,他肯定就不正常了,因为人是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的,缺一不可。
清月随风
因为除了在美国出生的人,外来移民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入乡随俗,因为文化的差异、还有人文的习俗,造成了这种真空。
C
CutTailOldL
我喜欢的是Suburban的日常生活,有时间独家一定要去Rural小镇,北上广生活过,对于所谓城市生活已经深恶痛绝了。
c
cp2912
我认为美国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精神生活严重缺乏,人们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华人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从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华人大部分人火气都很大,要不就是性格古怪,孤僻,冷漠,而国内人的精神面貌就不是这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华人在美国严重缺少精神生活,与人交往等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活动,精神上没有宣泄渠道,常年心理压抑才导致了这种特出的精神面貌。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0

有道理。刚来美国与一些老中打交道,特别是那些学校的所谓教授,感觉就跟一伙傻瓜打交道,孤僻冷漠自私,没有情商可言。后来观察多了才明白,这些人除了每周去教会与人聊聊天,其他时间基本都是下班后窝家里做饭收拾院子,不舍得去外面吃,英语又不太利索,与邻居几乎无沟通,一天到晚面对的就是家人,精神不出问题才怪。
R
Rain1278
我认为美国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精神生活严重缺乏,人们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华人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从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华人大部分人火气都很大,要不就是性格古怪,孤僻,冷漠,而国内人的精神面貌就不是这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华人在美国严重缺少精神生活,与人交往等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活动,精神上没有宣泄渠道,常年心理压抑才导致了这种特出的精神面貌。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0

同感
c
csliz
因为一个党一直把持着,另一个也不争气。。
清月随风
有道理。刚来美国与一些老中打交道,特别是那些学校的所谓教授,感觉就跟一伙傻瓜打交道,孤僻冷漠自私,没有情商可言。后来观察多了才明白,这些人除了每周去教会与人聊聊天,其他时间基本都是下班后窝家里做饭收拾院子,不舍得去外面吃,英语又不太利索,与邻居几乎无沟通,一天到晚面对的就是家人,精神不出问题才怪。
cp2912 发表于 2021-05-25 11:44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现在现实生活完全是着重于美国这边,而精神生活则完全是偏向于国内,比如听听有声小说、评书、连续剧,国内平台唱唱歌,浏览国内网站等等,这样我心里才能获得一种平衡,华人则很少上,除非美国出了什么大事,上来讨论一下。
清月随风
还记得刚开始来华人的时候,还没发言两句,就被人怼,而且个个火气很大,当时我误以为她们月经不调,胡乱冲人发脾气,就说她们,有气回家找你们老公发去,凭什么冲我来!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种情绪不是月经不调,是一种社会病,是因为文化差异, 内心长期得不到宣泄导致的问题,回想起来当时真挺好笑的!😄😄😄
B
Bestrong2018
回复 4楼纽约凤姐的帖子
因为1城市中心被某些人占领了。2 城市中心太贵了
盛世蝼蚁
那是你还没体会到美国人的乐趣。
a
anye
谢谢,已屏蔽楼主。
清月随风
那是你还没体会到美国人的乐趣。
盛世蝼蚁 发表于 2021-05-25 13:01

和美国人打交道几十年,什么乐趣体会不到?但即使那样,还是会觉得无聊,因为美国人太简单了,美国没有什么历史,就那点东西,比如你看一部电视剧,感觉平平淡淡,为什么?因为内容没有深度、缺乏丰富的内涵。
再有,真正融入美国文化的人,精神状态是非常平和的,一看就是有归属感,本地出生的人就是这样,再看看华人上,今天晴天霹雳了,、明天要海龟了、后天受不了了,胡乱担忧未来了等等,这些都不是融入该有的精神状态,不信你们看看流浪汉,他们比谁都穷,但你仔细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悠然自得,绝对比某些华人网友活得自在。😄😄😄
s
somuch
有大歪宣🆔竟然在美国卧底几十年也不回那个热闹的喜欢的地方,这是什么样的大无畏精神啊,叹为观止!
x
xindereila
我认为美国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精神生活严重缺乏,人们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华人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从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华人大部分人火气都很大,要不就是性格古怪,孤僻,冷漠,而国内人的精神面貌就不是这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华人在美国严重缺少精神生活,与人交往等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活动,精神上没有宣泄渠道,常年心理压抑才导致了这种特出的精神面貌。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0

你说的是你自己吧……日常生活里没人搭理,只好天天找个论坛大放厥词。我们其他美国华人活动多的不得了,过去的一个周末,光是neighborhood里面,我们就参加了两个party,这还是疫情期间。夏天来了,吃完晚饭,孩子们找孩子们比赛骑车,大人们也约着散步打球。
你自己一个怪胎,别把别人都拉下水
e
elee555
国内人只要出门生活就是丰富多彩,大街上都有人和你交流,七大姑八大姨更是应接不暇,我发现有好的连续剧,就推荐给国内的朋友,人家说,我们周围的生活就是连续剧,我们不需要看连续剧,一句话,道出了国内人生活的丰富多彩,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如同嚼蜡,食之无味。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8

你是不是没有啥喜欢的业余爱好?我很你感觉正好相反,很喜欢美国这边的生活。因为居住方式不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美国比在中国自由丰富多了。我加入了一个国内500人的音响发烧微信群,不只是听音乐,大家各种喜好都爱交流,很多爱好玩乐在中国就比较局限,在美国就比较容易,我觉得我在美国比在中国生活丰富幸福多了。国内主要是扎堆酒席划拳打麻将等活动方便热闹,但是我不喜欢这种生活。当年出国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喜欢国内的酒局饭局,实在是我不喜欢的生活。
清月随风
有大歪宣🆔竟然在美国卧底几十年也不回那个热闹的喜欢的地方,这是什么样的大无畏精神啊,叹为观止!
somuch 发表于 2021-05-25 13:27


你怎么突然跑出来了,我记得反川的时候你不是屏蔽我了吗?(当时你是川粉)应该看不到我了啊!怎么了后悔了?😄😄😄
s
somuch
小庆姐啊,美国既然那么无聊那么不好,你天天不在完美的柏林混,为什么天天来北美论坛玩儿呀??百思不解啊!
n
nevergetlost
无聊是因为不会玩不懂得去哪里找玩,治安是因为白天是上班族晚上是无家可归军,在美国要学会不同时间不同娱乐去不同地方,这也逼迫人花钱养车
r
ray_golden
回复 4楼纽约凤姐的帖子
因为1城市中心被某些人占领了。2 城市中心太贵了
Bestrong2018 发表于 2021-05-25 12:57

同意,踏实过日子的中产,能搬走的都搬离市中心了,给更需要的人让位置。
清月随风
你说的是你自己吧……日常生活里没人搭理,只好天天找个论坛大放厥词。我们其他美国华人活动多的不得了,过去的一个周末,光是neighborhood里面,我们就参加了两个party,这还是疫情期间。夏天来了,吃完晚饭,孩子们找孩子们比赛骑车,大人们也约着散步打球。
你自己一个怪胎,别把别人都拉下水
xindereila 发表于 2021-05-25 13:28

嗯!随你怎么说吧!我不但生活中朋友很多,我还是生意人,每天和我打交道的不下几十人,但问题是那些人都是我文章中提到的那类人,只有利益,没有精神交流。
清月随风
我是反白粉,但我不是川粉,你很生气是吧??就是不投白等,宁可投独立党,气死你WM。 我就是把你关进去又放出来,看你表演,才不无聊啊,哈哈哈😂😂
somuch 发表于 2021-05-25 13:34

随意,你开心就好!
r
ray_golden
回复 33楼纽约凤姐的帖子
菜池子里太乱了,种菜的观感跟花园差太远了,最好用绿植隔离开
s
shiguang
这眼花缭乱的图 一看就知道谁来发帖了
清月随风
这眼花缭乱的图 一看就知道谁来发帖了
shiguang 发表于 2021-05-25 13:57

这你就不知道了,小庆姐这也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
金言的马家
宁愿挤半个小时地铁,也不愿意开车十分钟?
Hershel 发表于 2021-05-25 09:31

这些人啊,可以去西二旗挤挤城铁,热闹着呢。300路夏天也很酸爽,还有各种顶爷。
被逼成了怨妇
我发现很多国人对热闹谜之迷恋,就喜欢看人多。。。。我父母公婆都是国内十八线小县城的普通人,对芝加哥这些城市的评价都是“不热闹,还没我们县城人多”😂
近猪者肥 发表于 2021-05-25 10:40

LZ 的定义就是有大量的人口和非常好的公共交通😄😄,这种要求在地旷人稀的美国估计只有几个城市满足。说明找错了地方!
被逼成了怨妇
我认为美国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精神生活严重缺乏,人们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华人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从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华人大部分人火气都很大,要不就是性格古怪,孤僻,冷漠,而国内人的精神面貌就不是这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华人在美国严重缺少精神生活,与人交往等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活动,精神上没有宣泄渠道,常年心理压抑才导致了这种特出的精神面貌。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0

感觉你说反呢了
金言的马家
周末孩子和大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很热闹。当然不是中国那种夜市大排档的街头活动
被逼成了怨妇


美国的城市规划, 感觉夜晚都不敢出门啊
没汽车寸步难行啊!!

哈哈哈

德国这里, 起码半夜三更, 凌晨1,2点, 地铁, 公交里人山人海 想去那里去那里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08:01

这个是个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说一个大街9:00pm 以后空空的和一个大街熙熙攘攘,人就会觉得熙熙攘攘的大街安全!实际上呢?还有喜欢夜生活就去大城市吧,就是国内的小城市也没很好的夜生活!对于大多数结了婚的有了孩子的夜生活根本就是个minus!
被逼成了怨妇
不明白为什么不喜欢开车,难道你宁愿挤地铁?
Hershel 发表于 2021-05-25 09:29

喜欢热闹的喜欢的就是人吧?不管在哪儿只要周围闹哄哄的都是人,他们就高兴!你想想慢大街自动卖小吃的一个人都没有,他们还喜欢吗?
金言的马家
周末拉船去湖边的 懒得出去的可以在小区里带孩子玩 邻居在小区的trail上骑马 愿意活动去湾里sailing的
被逼成了怨妇
美国人至少还有工作和生活,国内996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Hershel 发表于 2021-05-25 09:33

国内上班族白天坐班晚上应酬,整天累的像个死猪,没精神生活,求得就是饿了就能快速买到吃的!小年轻没啥个屁事,就喜欢闹哄哄的挥霍时间,最好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钱买到,反正钱也不需要自己挣!他们来了美国就不适应了😄😄!
被逼成了怨妇
这很难理解吗?去哪里都要开车的地方通常荒凉偏僻,国内移民过来的人很多都不适应这种地方,繁华便利的地方到处都可以行走,哪里用得着只能开车出行?
一盅两件 发表于 2021-05-25 09:35

走的时间不是时间?开车5分钟vs走5分钟,你喜欢哪个? 如果喜欢走的5分钟,还是早点回国吧,要不然你越来越痛苦!
B
BurningHot
社会治安差,往往都和贫富差距太大有关,穷人看不到希望,逼上梁山了呗,所谓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
被逼成了怨妇
嗯!随你怎么说吧!我不但生活中朋友很多,我还是生意人,每天和我打交道的不下几十人,但问题是那些人都是我文章中提到的那类人,只有利益,没有精神交流。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13:35

精神交流的朋友只有在高中之前交,大学就很难交到!者和国家没关系!
e
elee555
国内上班族白天坐班晚上应酬,整天累的像个死猪,没精神生活,求得就是饿了就能快速买到吃的!小年轻没啥个屁事,就喜欢闹哄哄的挥霍时间,最好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钱买到,反正钱也不需要自己挣!他们来了美国就不适应了😄😄!
被逼成了怨妇 发表于 2021-05-25 14:57

国内现在也流行追求各种新鲜的娱乐活动, 但大部分都是追随国外的 。现在国内非常流行户外露营等, 还有房车,但是各种限制很多。其实国内最有优势的娱乐估计就是聚餐和打麻将棋牌乐。其它的都不如美国这边方便和丰富。逛夜市吃大排档等我觉得算不上什么娱乐生活, 不过对有些人可能很重要。
金言的马家
回复 89楼被逼成了怨妇的帖子
很多人在美国住了很多年还迷恋下楼小卖部买东西的中国式生活,我家以前在国内就是这样,下楼马路对面就是超市,旁边就是郭林,理发馆小卖部都有,然并卵,路边停满了车,小区里有管理也是挤满了车。两口子开车得买四辆车因为有的时候限行,家里两个车位还有辆车停公司,有时候我下楼都得想想车停哪了。没次下班回家一进小区简直是进了幼儿园,楼下的全是带着孩子放风了的,因为除了打麻将没有其它社交,就剩下小区公共绿地边一墩晒太阳看孩子聊天了。

金言的马家
国内现在也流行追求各种新鲜的娱乐活动, 但大部分都是追随国外的 。现在国内非常流行户外露营等, 还有房车,但是各种限制很多。其实国内最有优势的娱乐估计就是聚餐和打麻将棋牌乐。其它的都不如美国这边方便和丰富。逛夜市吃大排档等我觉得算不上什么娱乐生活, 不过对有些人可能很重要。
elee555 发表于 2021-05-25 15:07

大排档喝酒就着麻小吹牛啊,坐的都是几个亿的大生意,睿大妈这种5米也就在美国吹,国内就是两套房
被逼成了怨妇
大排档喝酒就着麻小吹牛啊,坐的都是几个亿的大生意,睿大妈这种5米也就在美国吹,国内就是两套房
金言的马家 发表于 2021-05-25 15:19

人家睿大妈可以把房子卖了带着钱到处跑!你说起来两个亿,你倒是试试能把房子卖了带着钱到处跑不?跑不了只能用人民币你还是回国比较好,至少吹吹自己有两个亿😄😄
纽约凤姐



德国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纽约凤姐


德国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纽约凤姐

德国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纽约凤姐


德国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纽约凤姐


德国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纽约凤姐


德国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