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太低,自然很无聊。。。 高人口密度的曼哈顿就吃喝玩乐样样有。。但全美也就一个曼哈顿有这人口密度。。 Namama 发表于 2021-05-25 16:07
宁愿挤半个小时地铁,也不愿意开车十分钟? Hershel 发表于 2021-05-25 09:31
本质不在于挤地铁还是开车。。 而是去哪里都需要开车的地方,必然是人口密度低, 这也意味着各种文化娱乐设施肯定是不足的,因为缺乏足够人口/消费者基数来支撑。。。。 曼哈顿的乐趣也不在于挤地铁,而是高人口密度+高消费能力下,造成的娱乐文化餐饮选择的极大多元化。。 有钱人都是住曼哈顿 + 专职司机。。 Namama 发表于 2021-05-25 16:14
回复 2楼纽约凤姐的帖子 学习一下,难怪中国贫富差距经常也按东西南北城来分,原来有渊源。 不过美国还有一个移民/种族的问题。比如NY的中国城、韩国城、日本区、墨西哥区、黑人区、俄罗斯人区/德国犹太人qu'y、Haredi犹太区。。。。也不需要额外规划,移民天然爱往自己的族裔区域里钻。每个区域都是人来人往,步行非常方便,同一个区域的人之间似乎非常熟悉,但仍然满街地摊、到处流浪汉,遍地垃圾,晚上都不敢出门。 BubbleBee 发表于 2021-05-25 17:34
厉害国热闹啊 治安又好 呆墙里多好 destiny2008 发表于 2021-05-25 17:43
德国这里不准许 修建唐人街 等地区. 德国这里的大城市黄金宝地都属于国有住房公司和合作社 这些住房, 中国人再有钱, 也不能买.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7:43
有意思。美国这种区域之间泾渭分明真的是有点太夸张了。 但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样选择住址简单明了,房屋标价和工资收入一对比,无脑选就是了。有他们的支持,政府也无法出台强制措施不让聚居。 另外一个原因是美国是移民国家。很多新移民刚登陆美国的时候,第一个落脚点在大城市而非小镇或大学城,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喜欢找老乡住自己民族的城,以便在他们相对熟悉的环境里度过culture shock,而这些人里的一部分一旦住进自己族裔的区域就再也不搬出来了。这些人有了投票权,也会反对政府阻止新移民扎堆。 最后还有宗教信仰冲突的问题。像Haredi犹太区,估计没有任何其他信仰的人愿意搬去住,简直受不了。他们也完全无法接受世俗生活,对他们来说可能也生不如死。他们有投票权,一样会反对拆除聚居区。 也许类似很多问题,对于欧洲这些非移民国家有解,对于美国这种移民国家而言就是无解的。。。 BubbleBee 发表于 2021-05-25 18:14
德国这里投票没意义. 德国大城市住房绝大部分属于合作社和国有房屋公司. 不属于私有所有. 他们想安排给谁住谁住.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8:15
我的意思是,即使德国投票,大量外来人口也没有投票权,本土有投票权的很可能就不爱看到一块一块的移民区。所以德国不会有移民按族裔分区的问题?? 不像美国,大量移民还有难民。移民想分区的话,谁都拦不住。。。。 不知道德国的宗教构成是怎样的? BubbleBee 发表于 2021-05-25 18:28
问题是德国大城市很多住房不属于个人所有. 一般属于合作社, 国有住房企业, 或者私有大型企业 Deutsche Wohnen . 光 Deutsche Wohnen 一个公司 手里就有 50 万套住房啊, 他家想给谁住, 谁住啊. 哈哈哈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8:30
我确实没啥概念。合作社是怎么回事?能讲讲么 BubbleBee 发表于 2021-05-25 18:35
也有土耳其和中东人形成的区, 这些区一般在西德和西柏林 (当时属于美国管理的地方) 西德, 西柏林的住房以私有住房为主, 容易形成中东人区, 黑社会.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8:31
合作社可能类似美国的 Co . 德语叫 Genossenschaft. 就是 19 世纪末期, 德国大城市人口爆炸性增加, 大城市里的一些慈善家们, 合资成立了各种住房合作社. 盖了大量大量的住房. 这些合作社的住房 很便宜很便宜, 物美价廉, 基本是白菜价, 但是需要申请加入合作社才能申请到. 而申请加入很难很难.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穷人聚集区.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8:37
有点羡慕。。。 BubbleBee 发表于 2021-05-25 18:44
对了, 德国的合作社住房 租用 可以继承. 一个人死了后, 她的亲戚, 子女 按继承顺序 可以继承. 如果不想续租了, 得一个个申明, 放弃继承 租用.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8:39
德国的住房合作社是在19世纪工业化进程中诞生的,新兴产业工人到了城市,很难支付得起住房的费用,于是就产生了住房合作社这种由平民合力解决问题的机制和模式。 德国住房合作社基本情况 在德国,非营利的住房合作社、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商业化的住房公司和私营住房投资者是三大类不同的住房提供方式,这几种形式都不可或缺,共同组成一个城市良好的住房结构,向市民提供不同形式的可支付的居住空间。与其他商业性住房模式相比,鉴于其法律形式、组织结构、互助观念、不参与投资和非营利性等特点,住房合作社具有租金低的绝对优势。在19世纪工业化时代和1945年后的德国重建过程中,住房合作社为解决住房紧张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为广大市民阶层提供安全和可支付住房的重要保障之一。 德国目前有2000多个住房合作社,住宅拥有总量220万套,这意味着德国所有出租房屋中约10%是由住房合作社提供的,在有些城市甚至达到20%。每个住房合作社平均拥有1100套住房,大型住房合作社可拥有上万套住房。 住房合作社的运作方式 住房合作社缘何能够在高度自由化的房地产市场经济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是住房合作社的运转有部分来自政府支持。有些项目,政府会提供一些优惠条件给住房合作社,双方约定年限和租金,政府提供土地来开发。住房合作社与私营投资商不同,不做投机性开发,其收益除开发成本和运转成本后全部回流到合作社,继续用于合作社运转,服务于房产的继续投资和维修。 二是住房合作社的房产是永久资产,这些资产是维系合作社良性可持续运转的稳定器。德国的政府管理系统有条不紊,政策持久稳定,有的住房合作社已经存续100多年,积累的资产越来越庞大。在日益抬高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这些资产成为合作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稳定资本。合作社不做投机,不卖,这些资产价值慢慢增长,而合作社的管理成本基本保持稳定,合作社就能够可持续地为租户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平价房屋。 三是住房合作社严格控制管理成本。在自由化市场房屋租金不断上涨的同时,住房合作社的租金可以保持十数年稳定持平甚至不变,这是合作社精心严格控制管理成本的结果。比如房屋不过度维修,按照简洁安全适用的务实标准,恰好就行。“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过度修缮,其费用会转嫁到租户头上,无疑会增加租户经济压力。再如严格控制管理人员数量,不养闲人,一个拥有上千套住房的合作社,其专职管理人员只有2~3人。房屋维护修缮的工作全部承包给专业的修缮公司,合作社不自己自设工程队伍。另外,德国的建筑质量稳定牢靠,基本上不用频繁重复花费巨大的支出来维护修缮。 四是住房合作社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方面,合作社拥有稳定的租金收入。住房合作社提供的房屋租金虽然价格低廉,但是稳定,房屋数量基数较大,给合作社带来一部分稳定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合作社拥有成员入股资金。合作社的住房虽然面向无区别的社会公众,但是由于房源有限,不是所有申请者都能够获得住房。所以,合作社采取社员“入股制”,既能保证参股的社员有一定的股利收入,又能使社员在有住房需求的时候,优先享有住房申请权。 住房合作社的租金和股金,刚好可以维持与支出持平,若有结余将投向新获得住房的开发投入。一个管理精良的住房合作社,可以拥有健康干净的财务报表,而其管理者也可以获得与其付出相当的白领级的合法收入。这样的住房合作社运行稳定,极少破产,为民众提供稳定的房源。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8:44
你说的这些住房,大部分是公寓形式吗?不可能sfh也可以这样吧? BubbleBee 发表于 2021-05-25 18:46
德国大城市 绝大部分是公寓. 目前汉堡和柏林 打算出台政策, 禁止建独立房.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8:49
你说的这些住房,大部分是公寓形式吗?不可能sfh也可以这样吧? update: 问了之后才看到你贴的图 BubbleBee 发表于 2021-05-25 18:46
谢谢图文并茂,看起来确实不错啊。 你们德国欢迎美国公民定居吗?工作好找不?呵呵 BubbleBee 发表于 2021-05-25 18:48
德国的公寓分 1920 年之前 1920 - 1930 年代 二战后 1945-1950年代 50 -60 年代 70-80年代 90年代住房 2000 后住房 质量最好就是 2000 后修建的住房. 最差的房子一般是二战后 50 -60年代的住房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8:51
可以啊 就是住的比美国狭窄多了. 一般大城市的家庭居住面积 50 - 90平方米左右吧.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8:53
我得收藏一下你的这个帖子 BubbleBee 发表于 2021-05-25 18:53
美国大街上也是熙熙攘攘,比如纽约法拉盛,但有什么用,人与人都是互相提防着,关系反而很紧张,根本放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心都是封闭着的。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53
以前看过一些international house hunting,有一点点面积对比的概念。全球其他国家比美国房子大的地方不是很多。。。 BubbleBee 发表于 2021-05-25 18:56
但是中国人太脏乱差, 另外没有法律和次序, 楼房没有质量, 没有细节等等吧 哎 中国人不是一个讲究干净, 整洁的民族吧!!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07:58
IT 界比较多. 很多在美国拿不到身份的印度人到德国定居. 现在德国的印度人越来越多了. 以前德国几乎看不到印度人, 这几年印度人多起来了.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8:53
我观察到的在美国生活的华人都乐呵呵的,在国内生活的人反倒戾气很大 Hershel 发表于 2021-05-25 09:29
飞来横祸的话国内也不少啊,看看大连的车祸 stephilosphy00 发表于 2021-05-25 09:33
中国在怎么好但老百姓一碰到黑白两势力根本没办法!!!二线城市的我爸老宅拆迁,因我两堂哥在当地黑白势力很大,我爸妈根本取不到证据,他们找的人都不愿意去碰我那两堂哥,所以老宅的所有利益我爸我姑一分都拿不到!以前我还觉得以后有机会一定回国发展,但现在让我更加坚定留美。中国有些黑暗的地方不是我们这些老百姓能斗过的!!! jennysnow 发表于 2021-05-25 10:42
德国新盖的楼房, 特别是 2000 年后新建的住房, 要求极其极其严格. 算是欧洲对房子要求最严格的地方了. 材料, 隔音, 环保等等 N多的要求. 2000 后的楼房一般 4-5 层, 最多 一般6层, 回归 1930年代的经典风格, 楼房围成一个个圈, 这样一来感觉安全些.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5-25 18:58
还记得刚开始来华人的时候,还没发言两句,就被人怼,而且个个火气很大,当时我误以为她们月经不调,胡乱冲人发脾气,就说她们,有气回家找你们老公发去,凭什么冲我来!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种情绪不是月经不调,是一种社会病,是因为文化差异, 内心长期得不到宣泄导致的问题,回想起来当时真挺好笑的!😄😄😄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12:28
和美国人打交道几十年,什么乐趣体会不到?但即使那样,还是会觉得无聊,因为美国人太简单了,美国没有什么历史,就那点东西,比如你看一部电视剧,感觉平平淡淡,为什么?因为内容没有深度、缺乏丰富的内涵。 再有,真正融入美国文化的人,精神状态是非常平和的,一看就是有归属感,本地出生的人就是这样,再看看华人上,今天晴天霹雳了,、明天要海龟了、后天受不了了,胡乱担忧未来了等等,这些都不是融入该有的精神状态,不信你们看看流浪汉,他们比谁都穷,但你仔细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悠然自得,绝对比某些华人网友活得自在。😄😄😄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13:22
我认为美国无聊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精神生活严重缺乏,人们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华人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从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华人大部分人火气都很大,要不就是性格古怪,孤僻,冷漠,而国内人的精神面貌就不是这样,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华人在美国严重缺少精神生活,与人交往等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活动,精神上没有宣泄渠道,常年心理压抑才导致了这种特出的精神面貌。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1-05-25 07:40
人口密度太低,自然很无聊。。。
高人口密度的曼哈顿就吃喝玩乐样样有。。但全美也就一个曼哈顿有这人口密度。。
德国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德国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和人口密度没啥关系.
俄罗斯的人口几乎为0 ,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比中国美国加起来还大. 人口几乎没有.
但是俄罗斯的大城市住房极其紧张,狭窄, 人们住的狭窄到惊人.
本质不在于挤地铁还是开车。。
而是去哪里都需要开车的地方,必然是人口密度低, 这也意味着各种文化娱乐设施肯定是不足的,因为缺乏足够人口/消费者基数来支撑。。。。
曼哈顿的乐趣也不在于挤地铁,而是高人口密度+高消费能力下,造成的娱乐文化餐饮选择的极大多元化。。 有钱人都是住曼哈顿 + 专职司机。。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没有汽车一样可以生活
德国的城市规划目前就是综合起来啊
楼下就是各种餐厅, 超级市场, 健身房等等
每天下楼就可以买买菜啊
最好的城市规划 是 综合起来, 闹中取静.
下楼就是地铁站, 超级市场, 健身房, 餐厅等等
美国的城市规划 --- 底特律
美国的城市规划 ----- 肯顿(Camden)
难以想象,处于美东繁荣圈内的新泽西州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城镇:肯顿(Camden), 它因超高的全市贫困状况而成为全年最穷城市。 除此之外,他还有其他称号,美国最糟城市和都市衰退范例,美国最危险的城市等。
美国的城市规划 ----- 肯顿(Camden)
难以想象,处于美东繁荣圈内的新泽西州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城镇:肯顿(Camden), 它因超高的全市贫困状况而成为全年最穷城市。 除此之外,他还有其他称号,美国最糟城市和都市衰退范例,美国最危险的城市等。
美国的城市规划 ----- 肯顿(Camden)
难以想象,处于美东繁荣圈内的新泽西州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城镇:肯顿(Camden), 它因超高的全市贫困状况而成为全年最穷城市。 除此之外,他还有其他称号,美国最糟城市和都市衰退范例,美国最危险的城市等。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波茨坦 (Potsdam)
: 17.81 万 (2019 年)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波茨坦 (Potsdam)
: 17.81 万 (2019 年)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波茨坦 (Potsdam)
: 17.81 万 (2019 年)
德国的城市规划
德国的城市规划
德国的城市规划
德国的城市规划
就是这个道理。有地铁公交发达意味着人口密集,意味着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好吃的好玩的啥都有,而且高度集中,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有钱人雇些司机住曼哈顿,既避免了挤地铁,又充分享受了各种便利设施。
学习一下,难怪中国贫富差距经常也按东西南北城来分,原来有渊源。
不过美国还有一个移民/种族的问题。比如NY的中国城、韩国城、日本区、墨西哥区、黑人区、俄罗斯人区/德国犹太人qu'y、Haredi犹太区。。。。也不需要额外规划,移民天然爱往自己的族裔区域里钻。每个区域都是人来人往,步行非常方便,同一个区域的人之间似乎非常熟悉,但仍然满街地摊、到处流浪汉,遍地垃圾,晚上都不敢出门。
美国的城市规划 ----- 肯顿(Camden)
难以想象,处于美东繁荣圈内的新泽西州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城镇:肯顿(Camden), 它因超高的全市贫困状况而成为全年最穷城市。 除此之外,他还有其他称号,美国最糟城市和都市衰退范例,美国最危险的城市等。
德国这里不准许 修建唐人街 等地区.
德国这里的大城市黄金宝地都属于国有住房公司和合作社
这些住房, 中国人再有钱, 也不能买.
雅各布斯认为,城市人行道和人行道的使用者能积极参与阻止混乱和保护文明。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安全受益者或无助的危险受害者”。健康的城市人行道并不依赖于持续的警察监视来保证其安全,而是依靠“互相关联的,非正式的网络来维持的,这是一个有着自觉的抑止手段和标准的网络,由人们自行产生,也由其强制执行。”雅各布斯发现,使用良好的街道往往相对安全、免于罪案,而废弃的街道往往不安全,她认为大量的人的使用可以阻止大多数暴力犯罪,或至少确保一定数量的第一时间反应的人,以减轻混乱事件的影响。街道越是熙熙攘攘,路过的陌生人沿其步行或从中观看就越有趣,形成更多的无意识的保安,他们可以在麻烦到来前发现迹象。换而言之,健康的人行道将城市的大量陌生人从负债转变为资产。当街道由他们的“天然居住者”(natural proprietors)监视时,自我执行机制尤其强大,他们喜欢观看街头活动,自然地投身于其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中,并确信其他人在必要时会支持他们的行为。
美国的城市规划 相比 德国, 差太多太多了.
德国这里的城市规划 巧妙地 利用了 德国大妈, 大爷.
德国这里的大妈大爷们 最喜欢呆在家里, 在家里的窗户 观看街道的行人了!! 哈哈哈哈
所以德国的楼房一边朝街道 供大妈们观看街道, 一边朝里面的花园.
闹中取静, 又保护了行人的安全!!
德国这里目前不太可能形成唐人街等.
德国大城市的住房 绝大部分属于 国有住房企业和合作社. 这些企业虽然嘴上不敢说 不准许外国人聚集, 但是在安排住房的时候一般避免 外国人聚集.
德国特别是西德在 60 - 70 年代也犯了类似美国的错误, 把中东人, 黑人分配到大城市外围那些大高楼地区, 结果现在全部发展为问题地区.
美国人在城市规划上真是差到极点.
还好, 目前德国吸取了 60 - 70 年代的教训.
有意思。美国这种区域之间泾渭分明真的是有点太夸张了。
但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样选择住址简单明了,房屋标价和工资收入一对比,无脑选就是了。有他们的支持,政府也无法出台强制措施不让聚居。
另外一个原因是美国是移民国家。很多新移民刚登陆美国的时候,第一个落脚点在大城市而非小镇或大学城,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喜欢找老乡住自己民族的城,以便在他们相对熟悉的环境里度过culture shock,而这些人里的一部分一旦住进自己族裔的区域就再也不搬出来了。这些人有了投票权,也会反对政府阻止新移民扎堆。
最后还有宗教信仰冲突的问题。像Haredi犹太区,估计没有任何其他信仰的人愿意搬去住,简直受不了。他们也完全无法接受世俗生活,对他们来说可能也生不如死。他们有投票权,一样会反对拆除聚居区。
也许类似很多问题,对于欧洲这些非移民国家有解,对于美国这种移民国家而言就是无解的。。。
德国这里投票没意义.
德国大城市住房绝大部分属于合作社和国有房屋公司.
不属于私有所有.
他们想安排给谁住谁住.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比德国更加极端.
绝大部分住房属于合作社集体.
中产阶层也能租到极其物美价廉的房子.
所以这种城市很难形成黑人区和唐人街.
反而华人容易在意大利形成乱七八糟的唐人街.
我的意思是,即使德国投票,大量外来人口也没有投票权,本土有投票权的很可能就不爱看到一块一块的移民区。所以德国不会有移民按族裔分区的问题?? 不像美国,大量移民还有难民。移民想分区的话,谁都拦不住。。。。
不知道德国的宗教构成是怎样的?
目前绝大部分没有宗教信仰.
特别是东德, 几乎没人信教.
年轻人更加稀少.
问题是德国大城市很多住房不属于个人所有.
一般属于合作社, 国有住房企业, 或者私有大型企业 Deutsche Wohnen .
光 Deutsche Wohnen 一个公司 手里就有 50 万套住房啊,
他家想给谁住, 谁住啊.
哈哈哈
也有土耳其和中东人形成的区,
这些区一般在西德和西柏林 (当时属于美国管理的地方)
西德, 西柏林的住房以私有住房为主, 容易形成中东人区, 黑社会.
我确实没啥概念。合作社是怎么回事?能讲讲么
合作社可能类似美国的 Co .
德语叫 Genossenschaft.
就是 19 世纪末期, 德国大城市人口爆炸性增加,
大城市里的一些慈善家们, 合资成立了各种住房合作社. 盖了大量大量的住房.
这些合作社的住房 很便宜很便宜, 物美价廉, 基本是白菜价,
但是需要申请加入合作社才能申请到.
而申请加入很难很难.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穷人聚集区.
德国住房合作社是介于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非营利性社会企业”,是民间住房的保障模式。 德国目前有2000多个住房合作社,住宅拥有总量约220万套。 这意味着德国所有出租房屋中约10%是由住房合作社提供的,在有些城市甚至达到20%
对了, 德国的合作社住房 租用 可以继承.
一个人死了后, 她的亲戚, 子女 按继承顺序 可以继承.
如果不想续租了, 得一个个申明, 放弃继承 租用.
我觉得NY肉眼可见最不整洁的是Haredi犹太人区,女性结婚都把头发剃光(戴假发)、生娃7、8个,实在是对世俗妇女极为不友好的区域,但没有黑社会,治安也好。治安最差的几个街区,整洁程度不仅比haredi犹太区强,而且比中国城都还要好一些
有点羡慕。。。
德国的住房合作社是在19世纪工业化进程中诞生的,新兴产业工人到了城市,很难支付得起住房的费用,于是就产生了住房合作社这种由平民合力解决问题的机制和模式。
德国住房合作社基本情况
在德国,非营利的住房合作社、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商业化的住房公司和私营住房投资者是三大类不同的住房提供方式,这几种形式都不可或缺,共同组成一个城市良好的住房结构,向市民提供不同形式的可支付的居住空间。与其他商业性住房模式相比,鉴于其法律形式、组织结构、互助观念、不参与投资和非营利性等特点,住房合作社具有租金低的绝对优势。在19世纪工业化时代和1945年后的德国重建过程中,住房合作社为解决住房紧张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为广大市民阶层提供安全和可支付住房的重要保障之一。
德国目前有2000多个住房合作社,住宅拥有总量220万套,这意味着德国所有出租房屋中约10%是由住房合作社提供的,在有些城市甚至达到20%。每个住房合作社平均拥有1100套住房,大型住房合作社可拥有上万套住房。
住房合作社的运作方式
住房合作社缘何能够在高度自由化的房地产市场经济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是住房合作社的运转有部分来自政府支持。有些项目,政府会提供一些优惠条件给住房合作社,双方约定年限和租金,政府提供土地来开发。住房合作社与私营投资商不同,不做投机性开发,其收益除开发成本和运转成本后全部回流到合作社,继续用于合作社运转,服务于房产的继续投资和维修。
二是住房合作社的房产是永久资产,这些资产是维系合作社良性可持续运转的稳定器。德国的政府管理系统有条不紊,政策持久稳定,有的住房合作社已经存续100多年,积累的资产越来越庞大。在日益抬高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这些资产成为合作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稳定资本。合作社不做投机,不卖,这些资产价值慢慢增长,而合作社的管理成本基本保持稳定,合作社就能够可持续地为租户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平价房屋。
三是住房合作社严格控制管理成本。在自由化市场房屋租金不断上涨的同时,住房合作社的租金可以保持十数年稳定持平甚至不变,这是合作社精心严格控制管理成本的结果。比如房屋不过度维修,按照简洁安全适用的务实标准,恰好就行。“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过度修缮,其费用会转嫁到租户头上,无疑会增加租户经济压力。再如严格控制管理人员数量,不养闲人,一个拥有上千套住房的合作社,其专职管理人员只有2~3人。房屋维护修缮的工作全部承包给专业的修缮公司,合作社不自己自设工程队伍。另外,德国的建筑质量稳定牢靠,基本上不用频繁重复花费巨大的支出来维护修缮。
四是住房合作社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方面,合作社拥有稳定的租金收入。住房合作社提供的房屋租金虽然价格低廉,但是稳定,房屋数量基数较大,给合作社带来一部分稳定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合作社拥有成员入股资金。合作社的住房虽然面向无区别的社会公众,但是由于房源有限,不是所有申请者都能够获得住房。所以,合作社采取社员“入股制”,既能保证参股的社员有一定的股利收入,又能使社员在有住房需求的时候,优先享有住房申请权。
住房合作社的租金和股金,刚好可以维持与支出持平,若有结余将投向新获得住房的开发投入。一个管理精良的住房合作社,可以拥有健康干净的财务报表,而其管理者也可以获得与其付出相当的白领级的合法收入。这样的住房合作社运行稳定,极少破产,为民众提供稳定的房源。
合作社的房子基本是白菜价格.
所以能申请到基本等于中大奖.
合作社的房子质量好, 干干净净, 保养的很好.
价格只有市场价格的一半不到.
你说的这些住房,大部分是公寓形式吗?不可能sfh也可以这样吧?
update: 问了之后才看到你贴的图
谢谢图文并茂,看起来确实不错啊。 你们德国欢迎美国公民定居吗?工作好找不?呵呵
德国大城市 绝大部分是公寓.
目前汉堡和柏林 打算出台政策, 禁止建独立房.
嗯,这也合理
德国的公寓分
1920 年之前
1920 - 1930 年代
二战后 1945-1950年代
50 -60 年代
70-80年代
90年代住房
2000 后住房
质量最好就是 2000 后修建的住房.
最差的房子一般是二战后 50 -60年代的住房
可以啊
就是住的比美国狭窄多了.
一般大城市的家庭居住面积 50 - 90平方米左右吧.
我得收藏一下你的这个帖子
IT 界比较多.
很多在美国拿不到身份的印度人到德国定居.
现在德国的印度人越来越多了.
以前德国几乎看不到印度人, 这几年印度人多起来了.
以前看过一些international house hunting,有一点点面积对比的概念。全球其他国家比美国房子大的地方不是很多。。。
德国各个时代的房子差别很大很大.
2000 年之后 是 极简的包豪斯风格, 全部都是白色, 北欧极简风?
1920-1930年代是 德国的经典时代, 4-5层的红砖楼房, 也是极简的包豪斯风格, 但是分割不错, 每个房间都有窗户. 厨房和洗手间带窗户.
50-60年代是德国二战结束, 城市全部毁灭重建的, 很多楼房为了建的快, 节省材料建的. 哎
你是唯一一个敢讲实话的人,可惜的是,点赞多的反而是跟你唱反调,对米国事实黑白颠倒,对客观事实视而不见的人,可见这个论坛都是些什么鬼。
德国新盖的楼房, 特别是 2000 年后新建的住房, 要求极其极其严格.
算是欧洲对房子要求最严格的地方了.
材料, 隔音, 环保等等 N多的要求.
2000 后的楼房一般 4-5 层, 最多 一般6层, 回归 1930年代的经典风格,
楼房围成一个个圈, 这样一来感觉安全些.
中国人太脏乱差,其实你可以到一个比较不脏不乱的地方去,国内也有干净的地方,米国也有脏乱差的地方,全在自己选择。 楼房没质量可以不住楼房。
那他们拿到了德国公民身份吗?是不是你提到的这些房子,必须要有身份的人才有资格申请? 不好意思问题有点多
对啊,美国生活的华人都乐呵呵的。呵呵。就像这个论坛,一看见说美国客观事实的人,一大帮华人大妈就各种尖酸刻薄的谩骂,真够“乐呵呵”的啊。
颠倒黑白有一手。
就一起就说明问题了? 米国的车祸你统计过?
无知者无畏。
你说的这个倒是一个国内的客观现象,不过现在国内打黑除恶也是下了狠功夫了。 希望以后会改善吧。
要是到德国玩,就去按图索骥找找你讲的这些
你看这个问题很全面,可惜没人给你点赞,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这个论坛都是些什么鬼。
还有些动不动看见不合意见的就扣大外宣帽子的,这个论坛一抓一大把。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国内的那种精神生活就一定比美国好。 我也不怎么喜欢那种凑热闹,广场舞的所谓热闹。
美国嘛,主要还是清净,不过这种清净好像现在也越来越少了。(对亚裔的暴力犯罪,各种社会撕裂)
文化生活其实中美两国各有利弊,完全看自己的喜好和取舍。
楼主,休斯顿downtown 本来就不是繁华的商业街,这很正常啊
为啥我觉的你说的全是反的
德国最大城市 --- 柏林
德国最大城市 --- 柏林
德国最大城市 --- 柏林
德国最大城市 --- 柏林
德国最大城市 --- 柏林
德国最大城市 --- 柏林
德国最大城市 --- 柏林
德国最大城市 --- 柏林
德国最大城市 --- 柏林
你了解美国人吗?可真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