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让人觉得非常toxic,想起前几天那个FB家长群,太压抑了。家长们比来比去的时候看看自己到底是有多牛逼,top5了问为什么不是top2,牛校博后了又问为什么才挣这么点。是啊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牛人挣的比tech民工少,他们的工作就不值得尊重吗? 凯凯 发表于 2021-03-15 19:30
你可闭嘴吧你,看完LZ的文章,我觉得top5和斯坦福博后是也是焦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尤其是在湾区这种地方。这个信息在文章里是非常有用的,因为版上就是有很多Top5的博后在高消费地区苦撑,所以生完孩子工作焦虑,失眠,重压之下身体出现状况。 凯凯 发表于 2021-03-15 19:24
确实如此。我和我老公都是PhD,我学遗传学,他学计算机。17年前高考时,进入生科的难度可能走过的人都知道。后来读博谁也不比谁更轻松,然而他毕业后在公司做程序员工作稳定,薪水是在学校做“科研合同工”的我的5-6倍。我公公也曾在看过我们账户后对我说,“你就挣这么点钱?” 就像衡量优秀儿童的标准是成绩和听话度一样,成年人的世界里,尤其是华人世界里,职业和收入,就是一直贴你身上的price tags(价码)。 newenglandchowder 发表于 2021-03-14 10:42
好的标题重要,好的开头也很重要,开头两句看完让人很没动力看下去,不够真诚,也不接地气。。。 没有人要求你公布隐私,那为什么要提top 5呢?博后starford可以证明你对自己写的东西不是一无所知吗?只能嘿嘿了。。。 扫了文章大部分,和第一印象差不多,真心提一点建议,lz抑郁不像完全是产后抑郁,和lz性格有关,lz性格应该是比较自我中心的,多交朋友,多关注自己以外的事情,不要太care别人怎么看你,太把自己当回事容易想不开,或者说抑郁。 祝lz早日康复 jeansblu 发表于 2021-03-14 22:26
鉴于让大家爬楼看更新比较麻烦。我已经另开了一帖给第二章。谢谢关注。 深溪里 发表于 2021-03-14 17:31
看她对每个遇到过的人都能很仔细的描述出长相细节,应该是个很敏感的人吧,祝福她康复 史巴拉咕 发表于 2021-03-13 20:03
吹了一通top 5, 斯坦福,最后一看就是个家里蹲,top 5是什么鬼?真是读书多没用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1-03-13 21:09
这个文章作者真作呀,什么都瞎联想,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给她多少暗示。颜色不对她的意,就心情不好。这种是不是遗传啊?千万不要生孩子,千万不要娶这样的女人。一头撞死算了,减轻社会负担。我看她净是摆学历,显然没有智慧,就是一个只信权威的人,要自己面对问题了,屎都拉裤子里。 liangmaomao 发表于 2021-03-13 19:36
lz 走出来就好,加油! 部分回复实在太扎眼了。性格不是人为能决定的,每个人对逆境的承受力也不同。能冷静处理挫折是福气,能对状态不及自己的人抱有同理心是更强的能力 evahepburn 发表于 2021-03-13 21:17
回复 9楼liangmaomao的帖子 哈哈,我明白你的意思。回头看也觉得自己当时缺乏逻辑。这种状态是健康人很难理解的。这其实是长期失眠和生理紊乱引起的病理反应,我生病之前和恢复之后也没有这些想法了。所以我要写出来,希望大众能对抑郁症的心理状态有认识。 深溪里 发表于 2021-03-13 21:06
哎,好压抑的感觉,生个孩子抑郁成这样,不知道为啥又是二胎孕育中。peacemind 发表于 2021-03-13 21:13
我也没料到啊,birth control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百。只能说是天意。 深溪里 发表于 2021-03-13 21:21
Mm不担心二胎养育会重新trigger抑郁吗?宝宝真的很可爱。我也想要二胎,但是想到当时的经历像噩梦一样,曾经丧失过一段时间的自知力。非常犹豫。 RoseHill 发表于 2021-03-13 21:24
为什么现在没有踩的功能了? 这样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攻击一个曾经罹患疾病的人就会让你很愉快吗?你生活是要有多苦才要这样在网上攻击别人? 陈小喵儿 发表于 2021-03-13 21:49
现在确实是在家里蹲,哈哈。读书有用,生病确实是无用。 深溪里 发表于 2021-03-13 21:10
回复 1楼深溪里的帖子 谢谢楼主分享,会帮到很多人。我也曾联系过Dr. Dhami,但是她不在我的network 里,收费有些贵,也就放弃了。 希望楼主不要介意楼里的一些言论。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了解。连家里人都很难做到。 祝福你! Here0Now 发表于 2021-03-13 21:33
bless!楼主天性敏感细腻,很适合做作家,祝楼主以后越来越好公用马甲6 发表于 2021-03-13 21:35
lz试过meditation吗 ywu130 发表于 2021-03-13 21:39
亲眼见过一个女病人,生了双胞胎(男娃),要抱着孩子跳楼,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了。 在国外生娃,这种需要很多精神物质人力财力支持的事就特别challenge。楼主老二好好照顾自己身体情绪, bless。 shoppingisfun 发表于 2021-03-13 22:06
很多人不理解抑郁症,不要受他/她们的回复影响 所有不相信不理解抑郁症的,可以试试连续一两个星期不睡觉看看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 焦虑导致失眠,失眠导致内分泌紊乱,进一步导致妄想,很典型的 changheruhailiu 发表于 2021-03-13 22:10
为什么你从孕期第四个月开始就失眠? 按理来说那是身体最舒服的时候 ,没有孕吐和身子笨重的烦恼 Jicama 发表于 2021-03-13 23:02
妹妹多出去走走,和孩子老公一起多接触亲近大自然吧 yang3m4 发表于 2021-03-14 00:24
楼主就是作者吗?一胎真不容易呀,看到你怀着二胎,一般产后抑郁症会复发吗?我只是纯好奇,楼主有没有准备好如何应对? HeyStranger 发表于 2021-03-14 00:45
祝福楼主二胎生娃养娃都顺顺利利,我感觉聪明敏感又善良的人会容易被抑郁症困扰。 luckluck 发表于 2021-03-14 00:42
我生完老大有过轻度抑郁,经常哭,自责,各种不好的想法,一年以后才逐渐好转。可是到生老二时候,状态完全不一样,虽然也累但是心情愉快。搞不明白是为什么 bigmoney 发表于 2021-03-13 23:31
这算是种误解吧?其实什么性格的都有可能抑郁,感觉更多的跟基因,内分泌之类的相关。但是发病期间很多人表现出来的多思多想,情绪低落,容易让人联想到内向敏感的性格特质。 我亲戚里有两个抑郁症女性的例子,都曾长期服药或住院。她们俩没病时候反而都是外在很开朗的人,有一个还一直都是个心大到连自己儿子,老妈都不怎么在乎的性格。但一发病那自然都是整夜睡不好,风吹草动都能联想一番。 noodlewo 发表于 2021-03-14 01:04
哈哈,我明白你的意思。回头看也觉得自己当时缺乏逻辑。这种状态是健康人很难理解的。这其实是长期失眠和生理紊乱引起的病理反应,我生病之前和恢复之后也没有这些想法了。所以我要写出来,希望大众能对抑郁症的心理状态有认识。 深溪里 发表于 2021-03-13 21:12
好奇,如果娃是天使娃的话会产后抑郁吗? edelweisskitty 发表于 2021-03-14 03:03
其实产后抑郁就是累的。一个人长期得不到休息,不出问题才怪呢 bigmoney 发表于 2021-03-13 23:26
收藏了, 等着看楼主怎么做的。 产后抑郁现在很普遍, 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想当 “perfect parents “吧。 Happypuppy25 发表于 2021-03-13 18:44
对,我就是作者。产后抑郁会复发,我ob说第二胎可能比第一胎还严重,但是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知道该怎么面对了。 深溪里 发表于 2021-03-14 00:48
作者简介
33岁,国内top5本科,美国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一胎产后重度抑郁症,经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十几次TMS,和22次ECT,一年后恢复。现居硅谷,自由职业者,二胎孕中。
前言
2020年底,我萌生了写下自己在硅谷治疗重度产后抑郁症的经历,并分享出来的想法。这样做的初衷,在于像每一个深受抑郁症折磨的人一样,我经历了滑向深渊的过程。所幸在他人的帮助和自救下,我慢慢地爬了出来。这个过程使我成长很多。
相比其他常见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脏病),人们对抑郁症,包括产后抑郁症,了解相对较少,误解更多;而且在国外治疗的信息更少。所以我想把自己对此病的了解和亲身经历分享出来。
不求深刻,只求简单。如果看到的病人和他们的亲友,一万人之中有一位能得到共鸣,我就很满足了。
这就是我的初衷。
第一章 下坡之路
2019年4月的一个凌晨,产后三个月时,我给产科医生发了一封邮件,说我的焦虑已经无法控制,需要帮助。
其实从孕期第四个月到此时,我已经时好时坏失眠九个月了。医生推荐我去Stanford Women''s Wellness Clinic,这是斯坦福医院一个专门针对女性精神健康的诊所(相当于国内科室)。然而这里的医生日程已满,等待漫长的两周后,我见到了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和男学生(住院医生)。
斯坦福是教学医院,所以主治医生问诊时,都会带领住院医生同时教学。在男医生不经意透露的不解眼光中,我向女医生表述了病情。她询问了我发病之前的经历,并建议我服用治疗失眠的药物。当时我在母乳喂养,医生说有可以母乳喂养时服用的药物。由于担心对孩子有不良影响,在犹豫之中我拒绝了。医生建议我两周后复诊。
产后三个月时产假结束,我开始了工作。我的工作环境宽松,上下班时间自己安排,但是由于要定期汇报进展,我内心的压力也非常大。孩子此时全身爆发严重湿疹,需要精心护理。同时孩子从出生起就会进食后吐奶(reflux),使得进食后至少半小时到一小时竖抱在前胸。孩子也是入睡困难户,常常不明原因不停大哭(美国把这种排除饥饿和生病后,不明原因的大哭情况叫做colic)。抱着他站、走、轻摇、唱歌、放白噪音都无济于事,有时甚至数小时才能入睡。发生在深夜时更加让我和我妈妈、我老公三个人都身心俱疲。
繁忙中,我也错过了复诊。
到了2019年六月,我的失眠更加严重,不得不重新预约医生。见到医生前,我在YouTube上看到Stanford Women''s Wellness Clinic的主任Dr. Williams关于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讲座视频。其中关于症状的描述我个个都中了,比如自责/愧疚(guilty), 焦虑(anxiety),抑郁 (depression), 失眠 (insomnia)等等。
当时因为母乳不够,孩子皮肤湿疹爆发,吐奶大哭,睡眠不好,我陷入深深地焦虑和自责。并且深信不疑就是自己之前做错了某些事情,导致了孩子这些状况,而现在仅仅可以给与孩子的母乳还严重不足。
这种巨大的自责感让我陷入了旋涡。
碰巧的是,我有幸预约到了Dr. Williams。她见到我和我老公之后,建议我住院治疗。其实那时候作为经验丰富的医生,她已经预见到如果不及时干预,我会更加恶化。之后她甚至破例添加看病时间,在自己的办公室见我,表达对我病情的担忧,并致电住院部帮我争取床位。
但是我和老公当时都没有觉得需要住院的地步,加上还有孩子需要照顾,犹豫之下我们还是回家了。
此时我妈妈因为签证到期也在不久前回国了,我和老公都要工作,五个月大的孩子也开始进入托儿所。因为不适应新环境,孩子作息更乱,开始消化不良拉肚子,奶粉也需要换成难喝的水解奶粉。然而孩子拒喝水解奶粉,很快又感染病毒发烧了。由于老公工作忙,我夜里照顾孩子,测体温、擦身、喂奶、换尿布、拍嗝、哄睡,几乎几天几夜无眠。
很快,我的情况急转直下,午睡半小时后会忽然没有缘由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直接从梦中惊醒(panic attack)。夜里我也无法入睡,一天最多只能睡着1-2小时,白天无法思考,甚至感到窒息。我觉得自己精神在失控边缘。在复诊的前一天,由于我实在痛苦,联系了朋友陪同我去了斯坦福医院急诊室(Emergency Room)。
在美国,急性精神疾病和其他危及生命的重症一样,可以自愿去急诊室或者打911让警察带去。医生检查了常规的血压,血氧,抽血,验尿(包括检查是否有摄入毒品)。长久的等待中,好友一直不停地安慰我。急诊科医生说由于我第二天会看精神专科医生,他们更专业、更了解我的病情,所以建议我先暂时回家一晚。
第二天看了Dr. Williams后,我开始了服药。考虑我母乳喂养,Dr. Williams让我从从极低的药量开始服用慢慢增加。然而情况并没有改善,不久后,我的母乳也自动停止分泌了。
七月末的一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坐在公园的绿地上,拨通了Dr. Williams办公室的电话。当她的学生听到我说 “I can''t take it anymore (我坚持不下去了)” 后告诉我说,你现在就去急诊室,直接告诉值班医生你的专科医生建议你住院,这样是最快得到治疗的方法。
于是,我又一次去了急诊室,开始了在斯坦福精神科住院部(内部称G2P)两周多的住院治疗。
住院的第一晚,医生就给我加了双倍药量,我问这样是否太快,瘦小的非洲裔男医生却忽然笑了,说你这个药量已经极小了,加倍也没有关系。
住院期间除了失眠焦虑,我的症状中增加了恐惧(fear),我开始担心自己如果不能好转,拖累家人,老公如果也倒下,孩子会被送去福利机构甚至无家可归(homeless)。或者我发展为精神失常,就像导演王颖电影《喜福会》中,俞飞鸿饰演的年轻妈妈一样,在时失神中看着澡盆中的孩子溺亡;或者失手伤害到孩子,被剥夺抚养权,孩子被不明家庭收养痛苦一生,等等这种滚雪球一样的担忧和恐惧感。
后来我知道,心理学上这叫做catastrophic thinking (坍塌式思维)。现在回头看,那时的想法是极度消极、且缺乏逻辑的,但在那时,这种想法就像是山巅呼啸而下的雪球,已经不受我的控制。
住院部的医生和诊所医生不是同一批,所以遗憾无缘见到Dr. Williams。但他们中的一位白人女医生听到我说我担心自己会失控,而失手伤害孩子后,忧伤地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That''s just your thoughts; that''s not you. (那只是你的念头,那不是你)。”言下之意是,伤害孩子只是你的恐惧,并不代表你会真的这样做。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鼓励。
我和另一个精神分裂的女孩同住一个病房,她告诉我她由年轻时的抑郁症发展为了精神分裂。看着她因长期服药和疾病变得像黑洞一样无神的眼睛,我不禁想未来自己会不会和她一样。
病房宽敞明亮,我们之间隔着一个印有黄色郁金香和蓝天的屏风,我住在靠窗的床位,窗外正对着斯坦福急救室的门口。每当深夜时我就站在窗口听着滴滴的倒车声,呆呆看着闪烁的红色急救车灯。
清晨走出病房,穿过长长的走廊,尽头是一整面墙的玻璃窗,也是我们病人们吃饭和聊天的地方。在这里,我遇见了一个法国工程师。如果不是在住院部,他看起来完全正常,并不像生病的样子。他温和健谈,护士和病人们都喜欢他。巧合的是他也在我老公的公司任职,他的孩子两岁了,而不久前碰巧我先生还去他家买了一个孩子的摇椅。
亦或是都有孩子,亦或是和我老公同家公司,我们经常一起交谈。他说从年轻起,这已经是他第六次因为抑郁症住院了,之前他都是在法国住院,我听了很惊讶。他说不发病的时候,他照顾孩子和工作都没有问题;而发病的时候,他什么都做不了。
他的妻子来探视他,当看到他们在病房门口相拥,我也不禁眼睛湿润了。他听我说我现在的工作还有一年的奖学金和研究经费却犹豫是否继续时,很坚持地告诉我应该继续。我明白他的好意,但心中却觉得非常无力。
病人们每天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由护士带领到一个漂亮的花园。这里也是让我感到能有一丝喘息的地方。有个周末的早上,一位轮班医生在花园的长椅上坐在我身边,问我要不要试另一个药。我问她,我们知道这个药治疗的机理吗?她没有抬头,平静地说,No (不知道)。我呆住无语。我心想,不知道怎么作用的,怎么就敢用在病人身上呢?
后来我了解到,相比其他疾病,精神疾病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并没有太多突破性进展。抗抑郁药物有很多种,但是医生们也不清楚他们具体究竟是如何作用于人脑的,也不知道哪种药适用于你,只能凭经验尝试。
同一个药物在一个病人身上有效,但在另一个人身上可能完全无效,但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目前科学家们在研究这种个体差异是否源于我们的基因,并希望从每个人独特的基因组找到个性化的药物 (Personalized/Precision medicine)。
并且抗抑郁药物并不像速效救心丸,吃一颗下去病情马上得以控制。即便一个药对你有效,也常常需要至少6周的时间才能积累起作用。而对于重度的病人,无疑可能会撑不到6周就放弃了。更何况过了6周如果发现效果不佳,还需要再更久的时间尝试其他药物。这其中的痛苦挣扎,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
我的病情仍旧恶化。
有一天我看到餐桌上的一张报纸,上面的每个英文词语我都认识,但我无法读懂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我丧失了阅读的能力。这让从事研究工作多年,依赖阅读写作的我十分惊恐。
我的一位要好的越南裔同事,带着我最喜欢吃的她母亲亲手做的花生糖来看我。听到我说已经无法阅读时,她很心疼。她说她跟老板告知了我的情况,暗示老板不要催我回去工作。老板让她带来同事们的一个礼物,一个印有斯坦福校徽的红色杯子。
药物让我白天精神萎靡,参加小组治疗也听不进去,医生说也可能是失眠太久现在大脑需要补觉。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大脑要补觉,但是我不知不觉开始想结束这一切,开始想到死亡,开始想到火车铁轨。
我想得到医生,心理治疗师,和社工的帮助。而医生们都繁忙无比,他们轮流来看病人。除了看病,还要做研究、带学生等等,每天分给每个病人的时间只有2-5分钟。每次医生都像一阵旋风一样来,身后跟着数个学生,要求你快速地陈述病情,仿佛病人是他们的日程中排在最后最不重要的那部分(lowest priority),所以我并没有太多时间和医生深入沟通。
我问医生为什么抗抑郁药物的说明书上说,副作用会可能会增加自杀的概率。一位胖胖的非洲裔学生快速地回答我说,其实是极重度的病人是无法起床和吃饭的,药物会帮助他们好转起床活动。而这时病人自杀倾向可能还很严重,药物无疑是帮助他们恢复了能够了结自己生命的脑力和体力,这样从而更增加了自杀风险。所以这个好转的初期,其实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我和一个社工(social worker)聊了关于死亡的念头,而她却说了让我惊讶的话。她问我是不是自己不想好起来,因为有些病人病久了仿佛就想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不再想好起来了。
我慌乱地低下头说,“我不是,我不知道如何能好起来。” 她说,很多人都有自杀的念头(suicidal thoughts),也可以带着这个念头熬一辈子。我很震惊,不知如何回答,只是感到彻骨地寒冷。
之后我跟我先生提到她的话,他说这个社工并不真的明白和理解这种病。我也和住院部的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咨询,而她只是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专业词汇就把我打发了。
斯坦福华丽明亮的住院部,让我感到的是与之不对称的高高在上的荒谬与冷漠。
金玉其外,大抵如此。
而与其他病人和家属的交流让我得到许多温暖。病房调整让我和一个大约同龄的墨西哥裔女孩住在一起。她不说话也没有表情,胖胖的身材走路迟缓,头上也有了明显的白发。她的父母常来看她,每次来也会给我带一些礼物,比如巧克力和鲜花。她的父亲也常常鼓励我,说 “Things are not as bad as you thought (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这让素不相识的我很感激。
他们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我也喜欢厚脸皮蹭过去坐着。他们从不说教,就像平时一样的交谈,却让我感到久违的轻松和温暖。这对墨西哥父母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开了一个家庭托儿所(family daycare, 在美国可以在自己家开小型的12个孩子以下的托儿所),虽然孩子和家长们都很喜欢他们家,由于女儿的病情需要照顾,他们不得不关门了。
这个女孩也是从严重失眠开始发病,她母亲曾经开车带着她横穿美国求医都没有治好。当她的母亲给我看女儿生病前的照片,我无法相信照片里那曾经一头乌黑卷发、身材窈窕、穿着黑红色裙子、光芒耀眼的女孩,和眼前的她是同一个人。她的母亲说她的哥哥一提到她,就会落泪,无法接受自己的妹妹成了这样。
这里我也见到了斯坦福的高材生们。一位来自美洲国家的女孩,她细密的齐肩小卷发下,有着大而明亮空洞的眼睛,像极了欧洲雕塑极美的样子。她说自己得的是双相情感障碍(biopolar disorder), 当她处于manic (狂躁)期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聪明最棒的人,无所不能;而处于depressed (抑郁期)时,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还有一位亚裔姑娘,她是个运动员,她漂亮的直长发、健美的身材和光洁的淡棕色皮肤让人无法相信她也饱受抑郁之苦。我问她你服药有效吗,她说6周之后开始感到有效。她说自己打了911求助,很惊讶警察给她带上手铐送来医院的。为了防止病人自伤或伤害他人,警察会给病人戴手铐或者绑在急救车的床上送来医院。另一个女孩说,我也是这样来的。
重症病人们住在大厅另一端的病区,病区门口有厚重的铁门,只有护士医生刷卡才能出入。里面幽暗的光线让人陌生。我们和重症病人一起小组治疗,我深深记得有个十几岁的白人金发小男孩低着头苦笑着呐呐自语,他和哥哥从小失去了父母,现在哥哥在流浪(homeless), 而他努力考进了斯坦福,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一个失去双亲和家庭的小孩,一路拼搏到世界最顶级的名校,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心酸也可想而知。
在这我又遇到一位白发的白人老爷爷,他住在离这很远地方。他让我感到自然的亲切感,所以空闲时我们经常一起在走廊里来回走路当做锻炼。他的双眼看起来只是很疲倦但并不失神,但是其实这个老爷爷已经抑郁症十分严重。在医生建议下,他开始接受电休克治疗(ECT,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我没听说过这种治疗方法,只是听他说自己很担忧和恐惧。我记得他每次治疗完就躺在病床上的样子,看起来是那么平静。
他有一个年轻美丽的金发妻子和几个已经成年的孩子。当他们来看他时,一家人无比温馨。我告诉他你的妻子真年轻漂亮,他说 “是啊,如果不是因为她,我早就不在了(I would have been long gone if it''s not for her)。”
我想,有时候,我们活下来只需要一个理由,也许是为一件事, 也许是为一个人。
也许是高额的医疗费,也许是紧张的病房,通常病人在斯坦福住院两周。所以我两周后我也从这里出院了。医生们知道我还没有好转,给我联系了一个所谓高档的住宅式的治疗点(Residential program),让我出院后不要回家,直接前往那里继续治疗。
美国的精神疾病治疗,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几个等级。最严重时不能照顾自己时,会需要住院治疗(hospitalization),这里吃喝都有人照顾。住院治疗后如果病情还仍较重,不足以马上回家恢复平时生活,医生会推荐病人到 residential program。
这是一个类似于家庭式的小型医院,通常是在一个有五六个房间的家庭别墅里,容纳十个以下的病人,里面配备医护人员。与医院不同,病人在这里会轮流做饭做家务,这样既能开始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可以随时求助医护。所以这里作为医院和家庭之间的一个过渡。由于这样的治疗点很少,也是一床难求,斯坦福医护人员说我很幸运,得到一个位置。
斯坦福通知我出院时,我老公由于正在工作不能来接我。越南同事得知后说,“你不能自己出院,我马上下班来接你办理出院手续,带你去residential progrom”。
当我们来到residential program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我自己的病情,也许是当时房间里暗淡的光线,这里相对狭小而紧密的空间让我感到压抑和紧张。当看到一位双眼失神的年轻男孩一动不动躺在沙发上时,我更加难过,我怕自己也成为他的样子。
我问护士如果我中途不适应这里想离开可以吗,她说如果我的情况不适合离开,就必须签一个自愿违反医嘱(against doctor''s advice)的文件。我担心如果这样会影响以后的保险开支,于是决定暂时离开这里。
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但我真的感觉无法在这里住下去。我的同事很理解我的决定,于是带我回家了。
而我不知道的是,这条下坡之路,才刚刚开始。
注:感谢您的关注,本文谢绝转载。
微信公众号:深溪里
🔥 最新回帖
你眼里的世界都是自己的内心映射出来的。。。
这难道不是因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吗?top5,stanford怎么啦,就该比别人过的好吗,多少年前的一点小小成绩还拿来当作压力,跟奇葩说里那个高考状元一样,太把自己当回事,那孩子也就20多点,也就算了,lz多大了
这个地方让人觉得非常toxic,想起前几天那个FB家长群,太压抑了。家长们比来比去的时候看看自己到底是有多牛逼,top5了问为什么不是top2,牛校博后了又问为什么才挣这么点。是啊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牛人挣的比tech民工少,他们的工作就不值得尊重吗?
你可闭嘴吧你,看完LZ的文章,我觉得top5和斯坦福博后是也是焦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尤其是在湾区这种地方。这个信息在文章里是非常有用的,因为版上就是有很多Top5的博后在高消费地区苦撑,所以生完孩子工作焦虑,失眠,重压之下身体出现状况。
找不到啊,能给个link吗?
🛋️ 沙发板凳
谢谢!
我在这里再更新几篇,怕大家会觉得太压抑了。之后可以去公众号看。谢谢哦
有一部分这个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
Hug. 是比较压抑。心情不好还是别看了
你说的对。我写错了,是另一部电影,是王颖导演的《喜福会》 我去改一下!
哈哈,我明白你的意思。回头看也觉得自己当时缺乏逻辑。这种状态是健康人很难理解的。这其实是长期失眠和生理紊乱引起的病理反应,我生病之前和恢复之后也没有这些想法了。所以我要写出来,希望大众能对抑郁症的心理状态有认识。
hug hug
算是比较敏感,而且记性太好,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我的一个“缺陷” :P
现在确实是在家里蹲,哈哈。读书有用,生病确实是无用。
哈哈,我明白你的意思。回头看也觉得自己当时缺乏逻辑。这种状态是健康人很难理解的。这其实是长期失眠和生理紊乱引起的病理反应,我生病之前和恢复之后也没有这些想法了。所以我要写出来,希望大众能对抑郁症的心理状态有认识。
部分回复实在太扎眼了。性格不是人为能决定的,每个人对逆境的承受力也不同。能冷静处理挫折是福气,能对状态不及自己的人抱有同理心是更强的能力
感谢鼓励!这也是我要继续写的动力。
非常理解有相似经历。我当时也是因为产后长期失眠导致严重抑郁。好在后来挺过来了。
我也没料到啊,birth control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百。只能说是天意。
Mm不担心二胎养育会重新trigger抑郁吗?宝宝真的很可爱。我也想要二胎,但是想到当时的经历像噩梦一样,曾经丧失过一段时间的自知力。非常犹豫。
这个要看你的心理和身体状态,没有准备好,就再等等不急的。
谢谢楼主分享,会帮到很多人。我也曾联系过Dr. Dhami,但是她不在我的network 里,收费有些贵,也就放弃了。
希望楼主不要介意楼里的一些言论。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了解。连家里人都很难做到。
祝福你!
为什么现在没有踩的功能了? 这样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攻击一个曾经罹患疾病的人就会让你很愉快吗?你生活是要有多苦才要这样在网上攻击别人?
这位是受了什么刺激?
看了那位的发言,除了觉得pathetic,还感觉她应该是学历特别差
在国外生娃,这种需要很多精神物质人力财力支持的事就特别challenge。楼主老二好好照顾自己身体情绪, bless。
希望你生二胎可以还是找你妈妈帮忙来带前几个月,去公众号看你后续那篇,感觉你妈妈签证到期后你爸爸来帮忙带娃也是好意,但男长辈带新生娃会有怨言,尤其我们爸爸那代人自己年轻时可能都没怎么带过娃。
希望你多休息,写这些希望对你来说只是复盘,如果会想起不好的回忆也不用写了。祝二胎顺利!二胎可以当猪养,心理压力不要太大力求完美。老大湿疹娃就是很难带,老二不湿疹就会好很多。
很多人不理解抑郁症,不要受他/她们的回复影响
所有不相信不理解抑郁症的,可以试试连续一两个星期不睡觉看看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
焦虑导致失眠,失眠导致内分泌紊乱,进一步导致妄想,很典型的
你和之前的那个ID是马甲吗?疯子吧?心肠太坏太没有同情心了
我生完老大有过轻度抑郁,经常哭,自责,各种不好的想法,一年以后才逐渐好转。可是到生老二时候,状态完全不一样,虽然也累但是心情愉快。搞不明白是为什么
希望你之后找到合适的医生了,现在恢复了就好
写这个之前真没想过做作家,只是单纯地想分享出来。写了之后有几位朋友鼓励我写作。谢谢这么高的评价!
试过,meditation对轻度的,慢性的抑郁还是很有好处的。对重度和急性的,还是得求助专业人士。
是的 我也是去年年底看到几个类似的国内的新闻。昨天还看到一个妈妈带着4岁和1岁多的孩子跳楼了。虽然不了解内情,但我推测与产后抑郁也可能很有关系。这种悲剧对一家人和孩子是致命的。所以也是促成我要写这个文章的一个原因。
“焦虑导致失眠,失眠导致内分泌紊乱,进一步导致妄想,很典型的” 你这么说我觉得还蛮对的。
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的,我之后会写。
大自然确实很治愈
对,我就是作者。产后抑郁会复发,我ob说第二胎可能比第一胎还严重,但是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知道该怎么面对了。
我以为是转帖呢,不知道就是楼主本人,祝你二胎顺利,这次准备好足够的support,家人帮不了就请个月嫂,自己产假也休长些再回去。
这算是种误解吧?其实什么性格的都有可能抑郁,感觉更多的跟基因,内分泌之类的相关。但是发病期间很多人表现出来的多思多想,情绪低落,容易让人联想到内向敏感的性格特质。 我亲戚里有两个抑郁症女性的例子,都曾长期服药或住院。她们俩没病时候反而都是外在很开朗的人,有一个还一直都是个心大到连自己儿子,老妈都不怎么在乎的性格。但一发病那自然都是整夜睡不好,风吹草动都能联想一番。
我也是,生完大宝月子里从早哭到晚停不下来。生完二宝每天抱着软软香香的奶娃吃吃睡睡开心到飞起。
可能我的说法有偏差吧,但我没说内向的人容易抑郁。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就因为学业和感情的双重压力爆发抑郁症quit了学位回国了。她一点都不内向,无比开朗,是最真心最真诚的那种人,如果不是真实发生了,我是万万不可能把她跟抑郁症联系在一起的。后来我思考了一下,排除基因和内分泌那些我也不能下结论的因素,我的朋友其实是非常敏感和在乎他人感受以及眼光的,也正是因为她的敏感,她才能很善良地做到事事为别人着想,越是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发现她的问题,直到爆发。
楼主真棒,看你的回复就知道你的心态很好。
感觉娃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我产后自我感觉也有一点抑郁,大部分因素是自身伤口疼和身体变化,伤口好一点以后心情就好多了。
同意.
楼主加油!
感谢分享 最近几个月来也在和depression作斗争 状态和情绪不受自己控制真的很可怕很无力 现在有在慢慢好起来但是还是会有来来回回很多次的反复 有时候会觉得很累 也对关心自己的人和自己需要负责的人感到很愧疚 不过希望走出来以后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帮助到有类似状况的人吧
我记得有几个方面: 现在没有大家庭的帮助,以前孩子出生有经验的丰富的长辈帮忙,各个亲戚都可以搭把手,说说话,交流经验,这其实很重要,特别对一个没经验的新手,现在只有新手妈妈一个人扛。 第二妈妈还要应付工作,工作的压力更让人抑郁。以前跟孩子随时睡觉,现在要定时定点,很难办。
楼主妹妹愿意分享,这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举动,也是说明真正从抑郁症好转恢复的迹象。预祝你的二胎一切顺利!
得过抑郁症就好像去地狱走了一遭又回到了人间。有了智慧第二次一旦发现自己心态有不对的迹象,就马上求医,有很大机会顺利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