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我跟我先生提到她的话,他说这个社工并不真的明白和理解这种病。我也和住院部的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咨询,而她只是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专业词汇就把我打发了。 斯坦福华丽明亮的住院部,让我感到的是与之不对称的高高在上的荒谬与冷漠。 金玉其外,大抵如此。 而与其他病人和家属的交流让我得到许多温暖。病房调整让我和一个大约同龄的墨西哥裔女孩住在一起。她不说话也没有表情,胖胖的身材走路迟缓,头上也有了明显的白发。她的父母常来看她,每次来也会给我带一些礼物,比如巧克力和鲜花。她的父亲也常常鼓励我,说 “Things are not as bad as you thought (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这让素不相识的我很感激。 他们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我也喜欢厚脸皮蹭过去坐着。他们从不说教,就像平时一样的交谈,却让我感到久违的轻松和温暖。这对墨西哥父母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开了一个家庭托儿所(family daycare, 在美国可以在自己家开小型的12个孩子以下的托儿所),虽然孩子和家长们都很喜欢他们家,由于女儿的病情需要照顾,他们不得不关门了。 这个女孩也是从严重失眠开始发病,她母亲曾经开车带着她横穿美国求医都没有治好。当她的母亲给我看女儿生病前的照片,我无法相信照片里那曾经一头乌黑卷发、身材窈窕、穿着黑红色裙子、光芒耀眼的女孩,和眼前的她是同一个人。她的母亲说她的哥哥一提到她,就会落泪,无法接受自己的妹妹成了这样。 这里我也见到了斯坦福的高材生们。一位来自美洲国家的女孩,她细密的齐肩小卷发下,有着大而明亮空洞的眼睛,像极了欧洲雕塑极美的样子。她说自己得的是双相情感障碍(biopolar disorder), 当她处于manic (狂躁)期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聪明最棒的人,无所不能;而处于depressed (抑郁期)时,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还有一位亚裔姑娘,她是个运动员,她漂亮的直长发、健美的身材和光洁的淡棕色皮肤让人无法相信她也饱受抑郁之苦。我问她你服药有效吗,她说6周之后开始感到有效。她说自己打了911求助,很惊讶警察给她带上手铐送来医院的。为了防止病人自伤或伤害他人,警察会给病人戴手铐或者绑在急救车的床上送来医院。另一个女孩说,我也是这样来的。 重症病人们住在大厅另一端的病区,病区门口有厚重的铁门,只有护士医生刷卡才能出入。里面幽暗的光线让人陌生。我们和重症病人一起小组治疗,我深深记得有个十几岁的白人金发小男孩低着头苦笑着呐呐自语,他和哥哥从小失去了父母,现在哥哥在流浪(homeless), 而他努力考进了斯坦福,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一个失去双亲和家庭的小孩,一路拼搏到世界最顶级的名校,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心酸也可想而知。 在这我又遇到一位白发的白人老爷爷,他住在离这很远地方。他让我感到自然的亲切感,所以空闲时我们经常一起在走廊里来回走路当做锻炼。他的双眼看起来只是很疲倦但并不失神,但是其实这个老爷爷已经抑郁症十分严重。在医生建议下,他开始接受电休克治疗(ECT,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我没听说过这种治疗方法,只是听他说自己很担忧和恐惧。我记得他每次治疗完就躺在病床上的样子,看起来是那么平静。 他有一个年轻美丽的金发妻子和几个已经成年的孩子。当他们来看他时,一家人无比温馨。我告诉他你的妻子真年轻漂亮,他说 “是啊,如果不是因为她,我早就不在了(I would have been long gone if it's not for her)。” 我想,有时候,我们活下来只需要一个理由,也许是为一件事, 也许是为一个人。 也许是高额的医疗费,也许是紧张的病房,通常病人在斯坦福住院两周。所以我两周后我也从这里出院了。医生们知道我还没有好转,给我联系了一个所谓高档的住宅式的治疗点(Residential program),让我出院后不要回家,直接前往那里继续治疗。 美国的精神疾病治疗,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几个等级。最严重时不能照顾自己时,会需要住院治疗(hospitalization),这里吃喝都有人照顾。住院治疗后如果病情还仍较重,不足以马上回家恢复平时生活,医生会推荐病人到 residential program。 这是一个类似于家庭式的小型医院,通常是在一个有五六个房间的家庭别墅里,容纳十个以下的病人,里面配备医护人员。与医院不同,病人在这里会轮流做饭做家务,这样既能开始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可以随时求助医护。所以这里作为医院和家庭之间的一个过渡。由于这样的治疗点很少,也是一床难求,斯坦福医护人员说我很幸运,得到一个位置。 斯坦福通知我出院时,我老公由于正在工作不能来接我。越南同事得知后说,“你不能自己出院,我马上下班来接你办理出院手续,带你去residential progrom”。 当我们来到residential program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我自己的病情,也许是当时房间里暗淡的光线,这里相对狭小而紧密的空间让我感到压抑和紧张。当看到一位双眼失神的年轻男孩一动不动躺在沙发上时,我更加难过,我怕自己也成为他的样子。 我问护士如果我中途不适应这里想离开可以吗,她说如果我的情况不适合离开,就必须签一个自愿违反医嘱(against doctor's advice)的文件。我担心如果这样会影响以后的保险开支,于是决定暂时离开这里。 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但我真的感觉无法在这里住下去。我的同事很理解我的决定,于是带我回家了。 而我不知道的是,这条下坡之路,才刚刚开始。
之后我跟我先生提到她的话,他说这个社工并不真的明白和理解这种病。我也和住院部的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咨询,而她只是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专业词汇就把我打发了。 斯坦福华丽明亮的住院部,让我感到的是与之不对称的高高在上的荒谬与冷漠。 金玉其外,大抵如此。 而与其他病人和家属的交流让我得到许多温暖。病房调整让我和一个大约同龄的墨西哥裔女孩住在一起。她不说话也没有表情,胖胖的身材走路迟缓,头上也有了明显的白发。她的父母常来看她,每次来也会给我带一些礼物,比如巧克力和鲜花。她的父亲也常常鼓励我,说 “Things are not as bad as you thought (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这让素不相识的我很感激。 他们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我也喜欢厚脸皮蹭过去坐着。他们从不说教,就像平时一样的交谈,却让我感到久违的轻松和温暖。这对墨西哥父母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开了一个家庭托儿所(family daycare, 在美国可以在自己家开小型的12个孩子以下的托儿所),虽然孩子和家长们都很喜欢他们家,由于女儿的病情需要照顾,他们不得不关门了。 这个女孩也是从严重失眠开始发病,她母亲曾经开车带着她横穿美国求医都没有治好。当她的母亲给我看女儿生病前的照片,我无法相信照片里那曾经一头乌黑卷发、身材窈窕、穿着黑红色裙子、光芒耀眼的女孩,和眼前的她是同一个人。她的母亲说她的哥哥一提到她,就会落泪,无法接受自己的妹妹成了这样。 这里我也见到了斯坦福的高材生们。一位来自美洲国家的女孩,她细密的齐肩小卷发下,有着大而明亮空洞的眼睛,像极了欧洲雕塑极美的样子。她说自己得的是双相情感障碍(biopolar disorder), 当她处于manic (狂躁)期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聪明最棒的人,无所不能;而处于depressed (抑郁期)时,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还有一位亚裔姑娘,她是个运动员,她漂亮的直长发、健美的身材和光洁的淡棕色皮肤让人无法相信她也饱受抑郁之苦。我问她你服药有效吗,她说6周之后开始感到有效。她说自己打了911求助,很惊讶警察给她带上手铐送来医院的。为了防止病人自伤或伤害他人,警察会给病人戴手铐或者绑在急救车的床上送来医院。另一个女孩说,我也是这样来的。 重症病人们住在大厅另一端的病区,病区门口有厚重的铁门,只有护士医生刷卡才能出入。里面幽暗的光线让人陌生。我们和重症病人一起小组治疗,我深深记得有个十几岁的白人金发小男孩低着头苦笑着呐呐自语,他和哥哥从小失去了父母,现在哥哥在流浪(homeless), 而他努力考进了斯坦福,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一个失去双亲和家庭的小孩,一路拼搏到世界最顶级的名校,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心酸也可想而知。 在这我又遇到一位白发的白人老爷爷,他住在离这很远地方。他让我感到自然的亲切感,所以空闲时我们经常一起在走廊里来回走路当做锻炼。他的双眼看起来只是很疲倦但并不失神,但是其实这个老爷爷已经抑郁症十分严重。在医生建议下,他开始接受电休克治疗(ECT,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我没听说过这种治疗方法,只是听他说自己很担忧和恐惧。我记得他每次治疗完就躺在病床上的样子,看起来是那么平静。 他有一个年轻美丽的金发妻子和几个已经成年的孩子。当他们来看他时,一家人无比温馨。我告诉他你的妻子真年轻漂亮,他说 “是啊,如果不是因为她,我早就不在了(I would have been long gone if it's not for her)。” 我想,有时候,我们活下来只需要一个理由,也许是为一件事, 也许是为一个人。 也许是高额的医疗费,也许是紧张的病房,通常病人在斯坦福住院两周。所以我两周后我也从这里出院了。医生们知道我还没有好转,给我联系了一个所谓高档的住宅式的治疗点(Residential program),让我出院后不要回家,直接前往那里继续治疗。 美国的精神疾病治疗,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几个等级。最严重时不能照顾自己时,会需要住院治疗(hospitalization),这里吃喝都有人照顾。住院治疗后如果病情还仍较重,不足以马上回家恢复平时生活,医生会推荐病人到 residential program。 这是一个类似于家庭式的小型医院,通常是在一个有五六个房间的家庭别墅里,容纳十个以下的病人,里面配备医护人员。与医院不同,病人在这里会轮流做饭做家务,这样既能开始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可以随时求助医护。所以这里作为医院和家庭之间的一个过渡。由于这样的治疗点很少,也是一床难求,斯坦福医护人员说我很幸运,得到一个位置。 斯坦福通知我出院时,我老公由于正在工作不能来接我。越南同事得知后说,“你不能自己出院,我马上下班来接你办理出院手续,带你去residential progrom”。 当我们来到residential program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我自己的病情,也许是当时房间里暗淡的光线,这里相对狭小而紧密的空间让我感到压抑和紧张。当看到一位双眼失神的年轻男孩一动不动躺在沙发上时,我更加难过,我怕自己也成为他的样子。 我问护士如果我中途不适应这里想离开可以吗,她说如果我的情况不适合离开,就必须签一个自愿违反医嘱(against doctor's advice)的文件。我担心如果这样会影响以后的保险开支,于是决定暂时离开这里。 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但我真的感觉无法在这里住下去。我的同事很理解我的决定,于是带我回家了。 而我不知道的是,这条下坡之路,才刚刚开始。
之后我跟我先生提到她的话,他说这个社工并不真的明白和理解这种病。我也和住院部的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咨询,而她只是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专业词汇就把我打发了。 斯坦福华丽明亮的住院部,让我感到的是与之不对称的高高在上的荒谬与冷漠。 金玉其外,大抵如此。 而与其他病人和家属的交流让我得到许多温暖。病房调整让我和一个大约同龄的墨西哥裔女孩住在一起。她不说话也没有表情,胖胖的身材走路迟缓,头上也有了明显的白发。她的父母常来看她,每次来也会给我带一些礼物,比如巧克力和鲜花。她的父亲也常常鼓励我,说 “Things are not as bad as you thought (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这让素不相识的我很感激。 他们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我也喜欢厚脸皮蹭过去坐着。他们从不说教,就像平时一样的交谈,却让我感到久违的轻松和温暖。这对墨西哥父母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开了一个家庭托儿所(family daycare, 在美国可以在自己家开小型的12个孩子以下的托儿所),虽然孩子和家长们都很喜欢他们家,由于女儿的病情需要照顾,他们不得不关门了。 这个女孩也是从严重失眠开始发病,她母亲曾经开车带着她横穿美国求医都没有治好。当她的母亲给我看女儿生病前的照片,我无法相信照片里那曾经一头乌黑卷发、身材窈窕、穿着黑红色裙子、光芒耀眼的女孩,和眼前的她是同一个人。她的母亲说她的哥哥一提到她,就会落泪,无法接受自己的妹妹成了这样。 这里我也见到了斯坦福的高材生们。一位来自美洲国家的女孩,她细密的齐肩小卷发下,有着大而明亮空洞的眼睛,像极了欧洲雕塑极美的样子。她说自己得的是双相情感障碍(biopolar disorder), 当她处于manic (狂躁)期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聪明最棒的人,无所不能;而处于depressed (抑郁期)时,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还有一位亚裔姑娘,她是个运动员,她漂亮的直长发、健美的身材和光洁的淡棕色皮肤让人无法相信她也饱受抑郁之苦。我问她你服药有效吗,她说6周之后开始感到有效。她说自己打了911求助,很惊讶警察给她带上手铐送来医院的。为了防止病人自伤或伤害他人,警察会给病人戴手铐或者绑在急救车的床上送来医院。另一个女孩说,我也是这样来的。 重症病人们住在大厅另一端的病区,病区门口有厚重的铁门,只有护士医生刷卡才能出入。里面幽暗的光线让人陌生。我们和重症病人一起小组治疗,我深深记得有个十几岁的白人金发小男孩低着头苦笑着呐呐自语,他和哥哥从小失去了父母,现在哥哥在流浪(homeless), 而他努力考进了斯坦福,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一个失去双亲和家庭的小孩,一路拼搏到世界最顶级的名校,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心酸也可想而知。 在这我又遇到一位白发的白人老爷爷,他住在离这很远地方。他让我感到自然的亲切感,所以空闲时我们经常一起在走廊里来回走路当做锻炼。他的双眼看起来只是很疲倦但并不失神,但是其实这个老爷爷已经抑郁症十分严重。在医生建议下,他开始接受电休克治疗(ECT,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我没听说过这种治疗方法,只是听他说自己很担忧和恐惧。我记得他每次治疗完就躺在病床上的样子,看起来是那么平静。 他有一个年轻美丽的金发妻子和几个已经成年的孩子。当他们来看他时,一家人无比温馨。我告诉他你的妻子真年轻漂亮,他说 “是啊,如果不是因为她,我早就不在了(I would have been long gone if it's not for her)。” 我想,有时候,我们活下来只需要一个理由,也许是为一件事, 也许是为一个人。 也许是高额的医疗费,也许是紧张的病房,通常病人在斯坦福住院两周。所以我两周后我也从这里出院了。医生们知道我还没有好转,给我联系了一个所谓高档的住宅式的治疗点(Residential program),让我出院后不要回家,直接前往那里继续治疗。 美国的精神疾病治疗,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几个等级。最严重时不能照顾自己时,会需要住院治疗(hospitalization),这里吃喝都有人照顾。住院治疗后如果病情还仍较重,不足以马上回家恢复平时生活,医生会推荐病人到 residential program。 这是一个类似于家庭式的小型医院,通常是在一个有五六个房间的家庭别墅里,容纳十个以下的病人,里面配备医护人员。与医院不同,病人在这里会轮流做饭做家务,这样既能开始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可以随时求助医护。所以这里作为医院和家庭之间的一个过渡。由于这样的治疗点很少,也是一床难求,斯坦福医护人员说我很幸运,得到一个位置。 斯坦福通知我出院时,我老公由于正在工作不能来接我。越南同事得知后说,“你不能自己出院,我马上下班来接你办理出院手续,带你去residential progrom”。 当我们来到residential program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我自己的病情,也许是当时房间里暗淡的光线,这里相对狭小而紧密的空间让我感到压抑和紧张。当看到一位双眼失神的年轻男孩一动不动躺在沙发上时,我更加难过,我怕自己也成为他的样子。 我问护士如果我中途不适应这里想离开可以吗,她说如果我的情况不适合离开,就必须签一个自愿违反医嘱(against doctor's advice)的文件。我担心如果这样会影响以后的保险开支,于是决定暂时离开这里。 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但我真的感觉无法在这里住下去。我的同事很理解我的决定,于是带我回家了。 而我不知道的是,这条下坡之路,才刚刚开始。
我特别能理解楼主,我产后两个月每星期都崩溃一次,也是抱着我老公大哭说 I cannot do this anymore. 不过后来娃大了慢慢晚上不需要喂那么多次,我才逐渐好转。美国医院很多母乳教,拼命灌输母乳才是最好的观念,有时候忽略了妈妈的身心健康,而且美国的产假福利是在不行,有时候担子妈妈一个人挑。楼上说得好,要有力的老公和月嫂,这样会好很多。
完全同意
抑郁症有生理(内分泌,激素变化)和心理(紧张,焦虑,情绪大幅变化)的交错影响。highly sensitive people比较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预判失误,极度悲观
学霸更容易被忧郁症困扰,学神和学渣好像不会
我觉得要看本人是不是有完美主义者的性格。很多学霸都是深藏不露的完美主义者,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是很高的,这样的性格能驱使自己多努力多坚持,但是也把自己对“成功”的胃口提高了。这样的性格容易拿自己和周围的别人(peer group)比,本身的焦虑感就很强。如果把握得好(比如读书),焦虑会转化为动力,事情会越做越好,这是正循环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有些时候自己能控制的因素不多,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正面反馈,焦虑会迅速放大,像瓶子里放出来的魔鬼,摧毁自己的判断力。
所以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要学会“风物长宜放眼量”。真正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时候阿Q精神也是保护自己的盔甲。这个有点像古代神话中海妖(Siren)的故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ren_(mythology)
楼主妹妹,真的很棒。楼里有些人素质太差,太mean,不要放在心上。
怎么觉得本来lz经历的自己也经历过,靠买买买挺过来了,情愿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给医院。。。看到lz住院治疗的经历,感觉最多病情3分,和精神病在一起,住成了8分。。。
斯坦福通知我出院时,我老公由于正在工作不能来接我。越南同事得知后说,“你不能自己出院,我马上下班来接你办理出院手续,带你去residential progrom”。
就像衡量优秀儿童的标准是成绩和听话度一样,成年人的世界里,尤其是华人世界里,职业和收入,就是一直贴你身上的price tags(价码)。
一看开头就想说,在弯曲做博后,就算不生娃,也有可能抑郁。。
恭喜妹妹走出来了,忽视心理阴暗的人的恶毒语言,曾经轻度抑郁,理解你,欣赏你能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走出来,God bless you!
所谓的标题党?
如果有保姆或者家人帮忙带娃是不是会好一些
没看懂,产后抑郁,如此痛苦,出院的时候老公忙,都没来接。然后就是再生一个??
我记性也好,但是只记钱。小时候买个咸橄榄葡萄干我都记住某年某月某天价格涨了几次。别的有的没的懒得记,不抑郁
1.是不是标题党? 是的,就是标题党。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概括,没有合适的标题,读者不会想看内容。
2.为什么要摆top5而不直接说大学名字? 这是我的隐私,我有权利不说,也没有义务说。
3.为什么要摆斯坦福,博士后头衔? 因为我要表明我对我写的东西不是一无所知。我写的关于看病、治疗方案、病理研究的内容,是我根据自己的学术上的知识考证过的,是深思熟虑后写的,不是信口开河,误导他人。
4.为什么转院老公不来接?老公是不是不好? 因为斯坦福当时是临时通知,下一个治疗点有床位,让我赶快过去占床位。老公公司离得远,同事就在校园里上班就马上来帮我了。另外,我老公对我很好,限于篇幅和文章主旨,我没有写。
5.为什么产后抑郁这么严重还要生二胎? 这个大家是为我的健康状况担心,我很感激。任何避孕措施都不是百分百成功率,二胎是个奇迹,我认为是老天给我的礼物。另外,我也恢复了,没有恢复也写不出这些文字。我会按照大家建议,及时关注自己的状况,避免复发。
6.是否还在这里更新? 我在考虑。鉴于我现在孕期身体状况,和孩子家庭需要照顾,我可能不能每天这里来和大家互动。目前我可能再发一下第二章。之后的章节,大家感兴趣就去公众号看,不感兴趣就不用去了。
关于我个人的私人情况,感谢大家关心; 虽然放在这里就不可避免被在放大镜下检视和质疑,但我可能以后不会私人情况有再过多回复。我还是希望大家更多关注关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这方面,希望对有此病的病友,亲人,朋友有帮助。再次谢谢大家的关心,鼓励,帮助,质疑,等等! 这也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大家都加油吧!
博士后是工作经历,不适合拿出来说。当然国内的人不懂,在美帝熬过的都懂
真要提学历就说本科和博士,而且说清楚是哪个牛校,否则别提,露怯。
抑郁症这玩意儿还没搞清楚遗传不遗传,楼主不好好计划生育也真是risky。祝一切顺利吧,多花钱少操心,富贵病得养着。
真难!很高兴楼主现在痊愈了。想知道最终是什么方法起的效果。大宝现在几岁了呢?
我对我的母校们很骄傲,不是露怯的问题,为什么不说我在130楼回复了。另外,抑郁症还真不是富贵病,是不分贫穷富贵的病。
你说的对,我之前没有完全做好心理准备,只是想单纯分享治疗经验。我现在心理大概有数了。谢谢建议!
希望 LZ 能早日 找到抗depression的方法 其實depression很難根治 需要時時提防 尤其当初期發現時 應立即處理 depression 会有負循环 愈滾愈大。朋友與家人支持真的很重要 祝好運
這裡有一些兲loser 只會cyber bully 雖然我不支持暴力 但我真想給他們臉上一拳 看到這些negative comment 直接跳過 不需要他們負面情緒影響 trigger 病情
斯坦福还是有很多很多好医护的,只是在当时住院部我恰好碰到的好医护不多。这一点必须说明了,希望没有以偏概全。
请看130楼。 对啊,就是要推广公众号啊。不推广怎么会有人看到文章呢。
同想给楼里面哔哔个没完lz要不要生二胎,什么学校毕业的恶毒ID一拳,就和乱飞的苍蝇似的让人难受。
工作的人得抑郁症的也很多,这版上被toxic工作环境整抑郁的ID就有不少。另外产后抑郁很多是由于荷尔蒙激素变化导致,不是人为可以控制想不想得的。你这种何不食肉糜的说法真的很disturbing,典型的就是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你怎么不开心点,开心点抑郁症就好了。或者对一个码农说,你怎么不去做airbnb头十号员工,做了ipo早发财了。
发现是个川粉,一切就都好解释了
多好的孩子也有不省心的时候。只能靠自己调整心态。
娃只是个引子。。生活中还有其他不如意的地方,然后加上娃就彻底崩溃了。 至于天使娃会不会好些,这个没法说。原本50分的压力,天使娃加上40,恶魔娃加60。反正临界是100,原本压力80的,多天使的娃也没用。 看十篇产后抑郁,不如看一篇劝人没ready别要娃。。
应该是谭恩美小说改编的的《喜福会》
是的,已经改了,谢谢。
这放在远古时代是母亲保护新生儿的build in本能机制,放在现代,就是外人不理解、连自己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感受了。
就好像有些妈妈选择在幼儿打预防针的时候,由其他人负责抓住,自己到外面躲一下。也是一样的感受。
只是这些行为在现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才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再次祝福你!
没有人要求你公布隐私,那为什么要提top 5呢?博后starford可以证明你对自己写的东西不是一无所知吗?只能嘿嘿了。。。
扫了文章大部分,和第一印象差不多,真心提一点建议,lz抑郁不像完全是产后抑郁,和lz性格有关,lz性格应该是比较自我中心的,多交朋友,多关注自己以外的事情,不要太care别人怎么看你,太把自己当回事容易想不开,或者说抑郁。
祝lz早日康复
我家娃大了,也是整天游戏discord,我倒是没有抑郁,但是感觉焦虑症是有的
你真是又酸又mean
LZ MM写作水平非常高。赞 有勇气写出来帮助别人, 也说明你应该是治好了。二胎一定要有妈妈帮忙或请个好的住家宝姆, MM不能累着以防复发。 祝福MM
楼主我能理解你,但是不能理解这样了还要二胎干什么。如果是我自己的女儿,我肯定不会让她要二胎的。女人为什么要这么执着于生育。
我只想说,楼主二胎千万千万不要找父母公婆任何亲戚帮忙。保姆月嫂简直就是最值得花的钱。
感谢楼主mm分享这么私人的经历。这肯定能帮助其他受产后抑郁困扰的妈妈。诚然,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你肯定会受到本不必要的外在压力。但文章本身对他人的帮助,则是你换来的意义和福报。
祝福楼主
找不到啊,能给个link吗?
你可闭嘴吧你,看完LZ的文章,我觉得top5和斯坦福博后是也是焦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尤其是在湾区这种地方。这个信息在文章里是非常有用的,因为版上就是有很多Top5的博后在高消费地区苦撑,所以生完孩子工作焦虑,失眠,重压之下身体出现状况。
这个地方让人觉得非常toxic,想起前几天那个FB家长群,太压抑了。家长们比来比去的时候看看自己到底是有多牛逼,top5了问为什么不是top2,牛校博后了又问为什么才挣这么点。是啊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牛人挣的比tech民工少,他们的工作就不值得尊重吗?
这难道不是因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吗?top5,stanford怎么啦,就该比别人过的好吗,多少年前的一点小小成绩还拿来当作压力,跟奇葩说里那个高考状元一样,太把自己当回事,那孩子也就20多点,也就算了,lz多大了
你眼里的世界都是自己的内心映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