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觉得法学院都这么Tough,那真可以不用读了。big law的确比法学院更challenging的。 法律赚的也不多(和马工相比),但对人情商智商和语言要求真的都非常高,只是误打误撞或不得已读或为了T14的名头去了法学院,很难keep up的。但也见过有人做的真的非常好,T14+big law work hard play harder的那种,中国人美国人都有。总之感觉这是一个能让loser很快现形淘汰的行业
我比较赞同你的观点:如同选择任何职业,选择法律应该首先是有兴趣。这个兴趣绝不仅是对Big Law高工资,而且自我感觉良好的兴趣。如果只是看挣钱能力,那不应该选律师,因为挣钱多的律师比例远不如挣钱多的软件工程师。 还有一个误区是,能进Big Law 的律师很少,这不应该是上法学院的终极目的。但不是进不了大律所,就不是好律师。好的法律训练在法学院还只是皮毛而已,应该是终身在工作中学习,这和律所大小和方向无关。律师就像是医生,经验来自于常年积累。
big law corporate律师里很少见到热爱自己工作的,做诉讼的好一些。 法律和文史哲其实有很大的区别。前面有mm提到要习惯看文科大部头书,其实corporate律师需要的是非常简明扼要逻辑通顺循规蹈矩的语言,和文科大部头完全两回事。我自己本科学的就是找不到工作的文科专业,但我本科的时候在思想上的幸福感比在法学院/做律师的时候高不止一点半点... 为了钱选择做律师一点没什么,但千万不要骗自己做律师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再讲一句就是如果对法律不那么感兴趣而只是想开阔眼界,真的不要读JD。JD就是个职业培训program,除了可能yale law school真的会push你去思考学术问题,其他学校都是职业导向非常明显的。法学院基本不要求你写paper,期末基本都是考试,跟其他graduate program比起来少了很多自主研究和探索的element。也不太要求你读除了casebook以外的书籍,所以如果不是自己特别感兴趣,很难对某个法律领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如果真的很喜欢做律师,而且又能够申请到好的学校,JD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以下为正文: 美国法学院是个很toxic的地方,对于本身内卷严重的中国学生来说就更toxic。有很多人通过这条路拥有了很好的未来,但幸存者偏差和所谓的成王败寇也基本让你听不到在这条路上失败的人的声音。大家也不是不知道这条路惨烈,但总觉得自己“只要努力”、“足够优秀” 就可以成功走上那条big law的康庄大道。真的是这样吗?我说的也是一家之言,大家就跟听说书一样随便听听。 标题的“你”指代的是非极度学霸+无绿卡的你。我的如下观察不特指COVID期间。
1)中国学生极度内卷 就业极度不明朗 很多人来读JD的时候都抱着进big law拿global pay,不行的话也可以去HK的big law,再不行的话还可以回大陆的外所。然而事实上是,最近这几年来美国读JD的中国学生数量极速上升,这条路已经很难走了。即使是前两年,T14的JD回国也不一定能在大陆的外所直接拿global pay,更别提近些年了。
a. Big Law 美国 - 每年都有不少的中国学生成功进入到这个track。每年也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失败。前者很优秀,但后者绝对不是说因为不够努力或者不够用心。T14之后能进大所真是一个玄学,T6-T14的话也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玄学。 这里补充一下为什么大家都想争取去T14,当然最主要原因是愚蠢的排名。更是因为T14的话OCI是lottery性质,每个人基本上都有机会拿到不少big law的面试。但T14以后基本上是pre-select,也就是律所会看你的简历然后决定是否面试你,因此国际生(除非成绩耀眼)拿到面试的几率不会那么大。 HK(以及其他亚洲地区)- 我发现很多人都怀抱着“不行我就去HK!” 很多人在听说我OCI失败后就会说“那你怎么不考虑去HK了?” 我一头雾水。HK绝对不是一个你想去就能想去的地方了。目前外所的亚洲office(拿global pay title)基本都是统一OCI招聘。因为语言/地区的关系,加上不少国人喜欢离家更近,很多这些岗位都是中国人的内部厮杀。事实就是,外所的亚洲办公室需求没有那么大,现在水涨船高,对于US associate的需求也是有限,不足以消化这么多人。能去HK或者其他亚洲Office拿associate title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现在外所即使是不拿global pay的岗位,也是很有限、很难进。 现在JD回内所就职的也有很多,各有际遇,不是坏事。如果你冲着拿了JD后就一定可以去到更高的平台,很可能三年后发现,自己现在可以拿到的工作和不读JD、直接就职的选择差不多。如果算上时间成本,可能都已经是3年PQE了。
b.非Big Law 事实上就是你进不了big law,你想去做其他的,都很难,都是靠缘分。每年都有人OCI进了mid-size/small firms,但是这种律所可能一年就招一两个人,难度系数很大。没有身份基本上不太可能去做public interest。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JD格外卷,因为美国人民其实毕业后可以去做的事情很多,进不了大所可以先从小所做起,可以去public interest,也可以去clerk。 如果你去看找到非big law的成功者的故事,总会有成功的人另辟蹊径,通过mass mail到了一个中型所/小型所,然后对方还愿意sponsor h1b,或者直接去了in house,或者如何如何。这些故事都很励志,我每次看到后也会很振奋。我也是一次次抱着说“如果只有一个人可以找到工作的话,为什么不可以是我?” 现实就是,非传统意义上的求职路非常辛苦,而且风险非常大。这条路上的失败者甚至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故事来。但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很多人都努力尝试了,都没有成功。
2)幻想于这是文科生的”转码“ JD水涨船高的一点也是在于所有专业的人都可以来读。很多文科生之前读的专业可能不太经世致用,于是纷纷选择来读JD。我基本上走到网络上哪个社区都能看到无数在摩拳擦掌来读这个学位……在这儿想说下读JD和转码(或者是其他tech类工种)之间一些极度明显的区别(entry-level间的区别):
a. tech是三年OPT,法学院是一年OPT 很多tech工种一毕业就可以直接上手工作,法学院学生毕业后通常还需要考bar、等着admit、接受一定的training后才可以真正给律所提供价值。如果你只有为期一年的opt,很少会有小型律所愿意去冒着风险招聘一个很快就要走、近期也无法有很大contribution的员工(big law不用太担心这一点)。
b. 有tech需求的公司很多,需要法学院毕业生的地方相比较之下少很多 和国内不一样,美国基本上很少有毕业直接进in house的机会,因此private sector基本上都是直接进入律所。律所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有需要tech需求的公司是极多的。
c. 面试方式的区别 Tech工种面试都一定会有技术轮的面试,你需要拼一拼你的真功夫。然后律所的面试,是…聊天。也就是看你们聊天聊不聊得来,你和这个律所的文化fit不fit,诸如此类。总体来说,前者面试是一个你可以通过你的实力去征服(至少征服第一轮的),而后者你要在20分钟中给对方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让对方认为你很stand out(而且面试官可能这一天内要至少面试十几个人) 。律所的面试,是一个玄学,是一个你没有那么好把握的东西。而这样非常玄学的面试方式对国际生是很不利的。
d.竞争对手不一样 STEM有三年的OPT是因为美国STEM人才数量有限,想吸引更多的STEM人才来到美国。法学院,你的竞争对手是极为精英的美国精英群众。总结下来是你要和更精英更有advantage的一个pool去竞争数量更为稀少的岗位。
e.全球通行性区别极大 如果你未来会更希望留在美国,或者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工作的话,建议不要选择法律这种地域性极度强的工作。而且即使你愿意之后回国、回亚洲,因为你是US JD,如果你没有在国内读过法律的话,你可以从事的practice也是很有限的,毕竟法律还没有那么共通。
f.福利待遇 一旦你进不了大所,你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尤其是算上hours对比)是比不上tech行业的。而且tech因为外国人劳动力多更为diverse,sponsor的机会也会远远大于律所。 我有很多很优秀的伙伴选择了其他高速发展的行业有了很好的发展、很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国外,我也有很多很优秀的伙伴在法律行业同样优秀却可能连选择去国外试一试的机会都没有。
3)法学院是一个极度TOXIC的环境
a. 学校排名和成绩变得极度重要 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好的学校就会被人高看一等,来自不好的学校的时候常常会自觉地觉得自己是否不足够好。 很多Industry都有排名,但是很少会有法律行业这样沾沾自喜、每天挂在口头上。明明大家都这么大的人了,突然回到小时候一样对于成绩斤斤计较。当然,国内的法学院也一样很卷。但希望大家不要因此”大家卷就是公平的卷“来justify这些。
b. 很容易陷入到 “找不到big law” 就是失败者的阴影中 无论抱着什么样的想法来到法学院,在这样toxic的环境到,每一个人(除了public interest走向的美国人)都很容易陷入到“只有找到big law"才是成功的陷阱中。一旦你做不到,你会很容易陷入到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的阴影里。 我常遇到说”我对当律师没有兴趣、但我觉得有这个学位听起来很厉害、可以开拓眼界”的人。反正过不了多久这个学位也不会那么厉害了,希望你们可以用你们有限的岁月去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这是一个Professional training的学位,给你的人生哲学、人生观可以带来的帮助(如果不是摧毁的话)基本上是有限的,还不如读一个别的社科类专业可以带来更多的眼界启迪。(这点可能会有争议,但我和几个本科学社科的同学沟通后,大家均同意法学院在眼界、世界观、思维角度上予人的启迪实在比不上学习其他社科类专业的时候。)
c.所谓”精英“ 在美国读法学院是个听起来很了不起的事情,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到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行的焦虑境地。尤其是看到可能自己昔日的同学选了其他非法律的方向,去了一个很好进的program,读了一个含金量没有那么高的学位,却出乎意料地好找工作、三年opt、还容易给sponsorship的时候,就更容易陷入到对于自己的怀疑中。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会有很多人前赴后继地来。在美国读JD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也会有很多的收获。我只希望你读了这个帖子后,你可以用这些新的信息,来做一个 informed decision。
那就给前赴后继要来的同学说一说我的一些个人建议吧: 1) 给还在择校的你: a. 问问题是一门艺术。 没有必要问 “你们学校今年中国人找工作怎么样” 这种别人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这种事情就是个玄学。即使你和一个人有一模一样的背景,相似的性格,很可能一些因缘巧合你们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那些信息只会成为你的枷锁,不会让你感觉到轻松。多问一些关于机会的、求职方式的、学习方法的,会比问这些facts对你更有帮助。尊重每一个人。我遇到过几次一上来就是“啊你的学校是我的保底校”之类的学弟学妹,这话说得都让我不知道怎么接下去。我总不能说:“啊那真是委屈你来这儿了。” b.相似的排名下,地址位置非常非常重要。除非必要,不要为了多一些的奖学金去到middle of nowhere。多考虑一下地头蛇法学院(如BU,福特汉姆,UC Hasting等)。
2)给在读法学院的你: a.你有很好的理由在痛苦,必要的时候就去找学校的therapist好好聊一聊,没有必要为了一些“很多年后”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的事情把自己的心理弄垮。心理健康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b.信息的重要性。尤其是越在排名后面的法学院,信息更为重要。利用1L期间各种panel、学长学姐的资源,多去耳听八方,有很多针对diversity student的暑假项目都没有什么名气(非律所,律所的基本上很难进去,这里主要指法院/in house/bar association等),申请的人数量相对少一些,而且不会那么看重你法学院的排名和你的成绩。像很多1L项目、outline等等,你的学长学姐也不可能去重复使用,他们与你已经不具有竞争性了,会很乐意与你分享的,不要害怕。 c.没有必要人云亦云。这里主要说的是关于practice group,想去做什么就去做。现在回头看看,有很多人当时坚持了自己想做的领域,其实那个领域很窄、要的人也不多,但是专心耕耘、专心network,反倒有好的结果。如果不确定自己的兴趣的话(大部分之前没有学过法律的人,也很难读完一年1L就会产生什么浓烈的兴趣),就说自己open to everything,真诚一些。不要自己根本没有passion去假装passion,尤其是在OCI的时候其实看得挺明显的。 d.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你就可以快乐很多很多。不要那么完美主义,你就可以快乐很多很多。不要觉得自己一定要多精英,你就可以快乐很多很多。你一直提心吊胆紧张,你的学习和工作表现也会受到影响。 e.别让法学院限制住了你。有很多人可以顺利地走上OCI——big law的道路,也有很多人注定要靠自己去闯一些有挑战性的路。别让法学院限制住了你的未来,让法学院帮你打开更多的门。 祝各位好运。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98675381/
🔥 最新回帖
谢谢层主分享,果然是个牛妹子,赞胸有成竹。
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读法学院之前已经在联邦政府工作过好几年了,已经算老牛了:)去政府也不一定非要做clerk,有很多职位需要法律方面的,而且有那么多政府部门呢。现在拜登上台,各个政府部门大换血,需要很多法律方面的人,也算是个机遇吧。
上面的是说的高院吧。
🛋️ 沙发板凳
回亚洲的话大部分人都去了外所,一小部分去红圈等着升partner。当然也有去跨国公司/本土比如蚂蚁金服,腾讯,阿里之类的做general counsel的,这方面机会也是很多的。
我知道有朋友global pay回去的,都是比较大的美所(苏利文,skadden, Latham这种)。Magic Circle香港有global pay但是听说北京office工资少一点,然后稍微普通一点的外所associate五万一个月起,legal manager 3w+吧
真的是啊,法律是我觉得头皮发麻的专业,一想到那么多那么厚的书籍还是英文,还有那么多专业名词,我觉得真的难
有身份也不好找。别问我这么知道的
on campus interview 法学院升二年级前的暑假 律所会根据大家一年级成绩排名来决定哪些人可以去面试 t6的法学院基本自己可以来选择想面的律所 之后的法学院僧多粥少会抽签/bid 面试后24小时内如果收到call back基本就妥了 没有的话就凉了
OCI会决定第二年暑假实习,一般也就决定了毕业后的工作,所以法学院第一年的成绩特别特别重要,如果oci中没有律所要的话,在三年级想找工作就很难很难了
有身份的话 干啥不好?何苦跟native speaker扎堆儿的地方挤
没那么夸张都是开卷,看卷宗平时格式都一样
没错,就算是美国人选学校的时候最重要的参考都是big law placement,大家都抢着去那些placement>70%的学校,毕竟学费那么高,big law回本最快
不过有公民身份的好处,是可以去fed政府工作,工作轻松,还有pension,还能给付学贷
真正想走这条路的人,除了要看网上的信息,更多还是要靠自己多去问身边走过这条路成功的人,以及失败了的人,独立思考,理性地去分析自己的情况。如果只是靠网上的信息,别人说你去你就去,别人说你不行你就不去做,那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太可能成。
fed和政府收入不行啊,投入产出比太低了
确实,一般大家都是先在律所干几年之后再去fed,尤其很多女律师到了生育年龄的时候会这样,我知道很多DOJ律师一天真正工作可能也就3-4个小时,很难不让人羡慕的
之后如果从fed再跳回律所前景也很好,毕竟相当于在政府里走了一圈多了些connection,经常被招去律所当顾问
不过如果毕业就直接去fed的话,很难以后再去律所(大牛被律所直接挖走当par的另说),因为会有"culture shock"
on campus interview
这这这也是凡尔赛文吗?
on campus interview
恩 yale的big law placement 才60%多。。。 law里面精英毕业后第一目标工作是给supreme court justice clerk
进 in house 啊
都是干货
mm现在是律师吗?
这个人文知识学得也太贵了,除非你公司出学费
先考个lsat看看分,再说吧。有了options的可能,再说选择,否则就是做梦了。;)
同意,这是一条需要自己想清楚,不能人云亦云的路
我个人也是虽然开始work life balance真的很差,但大多数biglaw薪资lockstep十分透明,而且比起很多其他行业对女性和少数族裔都非常友好了
钱是一方面,我觉得节奏比较慢,缺乏成就感,年轻人总是喜欢在能抓一把兔子的年龄,多抓一点
我咋就没遇上这么好的法学院,开卷不到20%吧,而且不是真开卷,一般是准带一张letter size单面的小抄
说到读opinion,格式确实都差不多,但是不同的领域内容千差万别啊
这种讲事实的文章也叫toxic?难道你更愿意活在想象里
有时候觉得big law里学的东西离开big law就用不着了,去in house工资得减半了吧。
去in house也没有那么简单的。
首先,big law里呆不满两年就跳的,在业内是会被质问的(能力问题无法survive)。这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是会是个阻力。 千辛万苦呆了5-7年后是一个比较好的转型点,能力不会受到质疑了(不行的就已经被干掉了),只是想换个生活方式。但是candidates 那么多,好的in house 对口的坑就那么些,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最好是哪个客户很喜欢你,乙方变甲方,那是最佳选择了,但是也是要时机。不然一般般的in house坑,必然有很大金钱上的损失(不差钱的可以忽略我)
法律赚的也不多(和马工相比),但对人情商智商和语言要求真的都非常高,只是误打误撞或不得已读或为了T14的名头去了法学院,很难keep up的。但也见过有人做的真的非常好,T14+big law work hard play harder的那种,中国人美国人都有。总之感觉这是一个能让loser很快现形淘汰的行业
如果一开始就打算in house那就选择收入不会降低的业务(除了litigation有不少可以保持big law收入转in house的).
哪些是可以保持big law salary的方向啊?做IPO,funds的那些吗?
对呀
读法律的人自然很清楚自己的目的 没有想清楚之前,真的不建议去读
请看问题 1)你喜欢读书,喜欢几天连着读大部头书? 2)你喜欢一个新的想法,并喜欢辩论, 产生新的观点? 3)你坚持信仰和你认为的真理? 4)你对世界对人类怀着一种敬畏? 5)你读案例和术语,不是仅仅记住她们的意义,而且阐述到社会背景下的影响? 6)喜欢思考,明白妥协的意义。
我想这些问题你能回答,答案是肯定的,那你自己就应该有一个答案。 而不是问其他人,你该不该读法律,你的就业如何,前景如何? 法律是慢工出细活的,好的正直的律师,他们一开始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大钱。 而是怀着探索和情怀,去读一本一本法学书籍。
眼光放的太高了。周围有不少jd的同事,都不是名校jd,工资虽然没有律所高,但work life balance很好的。
哈哈,赞这个。其实有这个情怀的出来还真是都找的不差
对的。在企业做很爽的。其实要对自己的弱点和强项有个简单认知。能力ok的话,只要land on一个机会,做好,后面都好说了。jd这个问题,其实有普遍性难度的就是解决身份,没有身份问题,再找不到工作,除了能力,也许要question下自己的眼界和找工作的方向问题了
我怎么觉得这是去学法律最错误的原因。学一个任何人文学科都更能满足这些需求。法律就是不太笨的文科生要找条赚钱或者从政的捷径,代价是自己的人生和热情。不能付出代价的,不太聪明的或者写作烂的,大概也赚不到钱,就不要读了。还不如去学商或者做软件。 反正律师做到后来挺无聊的。
我至今觉得很有意思。 法律和人文的区别在于 人文到最后很容易乌托邦,也许历史哲学会好一些 法律很多案例,很现实也很寒心很无奈 造成很多律师心理上需要疏导 这个行业能做出头的,不仅聪明理性,还需要意志力。 很多人骂律师,有没有想过他们的着眼点是舍小求大 就如同你骂你父母对你苛刻,可是当你为人父母, 你发现他们的选择是当时境况下对你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另外律师写作时是基本功,但很多好的合伙人写作也可能一般般 他们平衡能力妥协能力和事情走向的判断是一流的 这是评估一个成功律师的精髓。
就是Native Speaker,没有身份问题的,都不好找工作,法学院毕业生太多,市场极度饱和,美国主流媒体都报道过了。
我比较赞同你的观点:如同选择任何职业,选择法律应该首先是有兴趣。这个兴趣绝不仅是对Big Law高工资,而且自我感觉良好的兴趣。如果只是看挣钱能力,那不应该选律师,因为挣钱多的律师比例远不如挣钱多的软件工程师。
还有一个误区是,能进Big Law 的律师很少,这不应该是上法学院的终极目的。但不是进不了大律所,就不是好律师。好的法律训练在法学院还只是皮毛而已,应该是终身在工作中学习,这和律所大小和方向无关。律师就像是医生,经验来自于常年积累。
就是有选择了,考虑是不是值得去读。码工就是青春饭
我有点好奇,虽然大家坚持下来的肯定是有兴趣在,但是mm这么大篇幅的在讲情怀,mm实际具体在做什么?在教书吗?或者做到了什么level了呢?
则个有很多前提,比如多少年前,LLM的学校和她的成绩,国内工作背景,所持资源,国内学校etc都有影响,所以很难一概而论de
在这个行业赚不到钱的人,才会用这是情怀来安慰自己
法律和文史哲其实有很大的区别。前面有mm提到要习惯看文科大部头书,其实corporate律师需要的是非常简明扼要逻辑通顺循规蹈矩的语言,和文科大部头完全两回事。我自己本科学的就是找不到工作的文科专业,但我本科的时候在思想上的幸福感比在法学院/做律师的时候高不止一点半点...
为了钱选择做律师一点没什么,但千万不要骗自己做律师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感觉大家把一个本来就是有好有坏的普通行业妖魔化也是有点无语。IT行业卷得也很厉害啊,华人被坑的人就好多了。法律行业真的是看人,喜欢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也讨厌它,和所有行业一样。我个人经历来说,法学院是我识字以来人生最快乐的学习时光,也是我人生向上的转折点,遇到了恩师和好朋友,也经历了成长。工作了也学到很多,也遇到很多真心教我的老板,当然也有不愉快的事,但哪个行业没有?
Abc是不是读法律的很少很少?得和其他多数族裔人精竞争挺难的。感觉做这行情商智商政商甚至经济商都得在线。是个有big picture的行业。玩这行,得有情怀吧?最佳是可以做到玩游戏规则到有能力改变游戏规则,但又太难太难,玩政治的又很能得罪人,需要很会权衡,看看亚洲圈top层,下场都很难揣摩,美国遇上现在乱世也是不少声名败落。所以绝大多数人也就是颗螺丝钉。
人生如戏,如果孩子有passion, 为什么去阻挡?真的passion估计也不是层主可以阻止的了的。不过abc现下选法律的多么?
Abc学法律的挺多的,你想多了,绝大多数律师就是干活而已,你说的那种耍手段玩心机如屡薄冰,绝大多数律师这辈子都遇不到,包括biglaw 合伙人。当然情商在线必须的,可是情商不在线就算做马工也死的很快啊
嗯 得看最后会玩到什么层次。大多数都是干活的螺丝钉。
还以为abc主要在高科技行业,法律业的其他族裔阻力好大。控诉业好像很少见到亚裔,白人居多。估计很多在背后做,或者做公司律师,移民律师什么的。
移民律师是第一代律师里比较底层的了,abc不至于沦落成这样。有点追求的法律人都不会去做移民的。第一代老一辈比较惨,移民,专利和Corp finance 之类的,新一代做什么的都有。litigation 里据我所知,abc蛮多,近年来第一代移民也蛮多,因为小留英语好。这都是时代产物,要与时俱进
玩到什么层次?你开玩笑的吗?除非你想去capitol hill或者做内阁,哪里那么多如履薄冰…………别说abc了,绝大数白人黑人墨西哥人律师,人家也没敢做梦自己去从政叱咤风云控制美国啊
Andrew Yang不也是律师到创业到参政么?当然政界也还是白人黑人多。顶级人少是少,咱们外行人也看个热闹。呵呵
想从政还是别浪费钱读法学院了,学学aoc吧,你对法学院和法律的误解,相当于你认为所有马工都是bezos还有小扎一样厉害。哦对了,这两人也是可以控制美国走向的
但华人占总人口百分比也少昂。。。
行外人瞎说一下而已。平常除了公司律师 很少接触到什么律师。这么说,希拉里,Andrew yang, 奥巴马那些都不是你们聊的那种律师出身?而是aoc?
你可以查查congressmen 和senator多少律师出身就知道了。当然一个群体里总是有比较出色的人,律师里确实从政的比其他stem行业多点,但这些政客也只是律师里极其小的一部分。里根还是演员出身呢
这倒也是的。人活在世,还是先糊口,再谈情怀。华人占比确实很少,看你们聊的,感觉还是像mm这种国内过来读法律的门路更广,隔壁楼说海龟回去搞法律的还得是中国公民,更别谈还有中文这个障碍,这样abc也断了去中国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