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天才搞得很神秘,无师自通,天赋异禀,不用推,甚至认为天才的成功不可阻挡。你再仔细想想就知道不合逻辑。天才都是推出来的。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句名言是从哪来的。大天才李白那儿来的。 莫扎特,朗朗,陶泽轩,杨振宁。。。。。这些天才都是推出来的。杨振宁三岁的时候,他爸就逼着他学了三千个汉字。莫泽特,朗朗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们父母的那种推绝对算虐待儿童。在很多跟年纪高度相关的领域,比如花样滑冰,滑雪,各种乐器表演,父母不猛推的,一点戏都没有。 这里有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你觉得这种推值不值得。我觉得不值得,但朗朗的老爸觉得值得。我不能因为自己觉得不值得,就去否定朗朗老爸做的不合理。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推出一个牛逼娃,不容易。这个我服气。 第二个关键是:怎么推。实际上大部分孩子都是天才,但每个孩子天才的点不一样,父母如果没有眼光,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孩子是个天才。有些天分,比如数学天分,体育天分,音乐天分,很容易被发现。这些天分都是绝对要推的,在这些领域年龄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你后发了,基本就没戏了。但怎么推很讲究。不能粗暴的灌输,强制练习。而是要能不断地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环境。推的关键不是“教”,而是善于让孩子觉得“有趣”,然后孩子自己去学。陶泽轩的父母就做得非常好,他们给陶泽轩创造了最好的环境。小小年纪就让陶泽轩和最顶级的数学家面对面交流,获得对数学最直接最深刻的理解。 大部分孩子都是天才,但是有些天分不容易发现,也更不好推。比如有的孩子有文学天赋,有绘画天赋,有的孩子有表演天赋。有的孩子思想深刻,思路清奇,创造力表现力强。这些并不容易发现,也不容易推。乱推很容易坏事。比如绘画和文学,凡是父母送去兴趣班的,推出来的都是赝品。因为这些领域特别强调要有“自我”。你把孩子送去兴趣班,那些教的办法都是让你孩子掌握技巧同时丧失自我的。最后就算孩子有天分也推坏掉了。但是这些天分也绝对是需要父母去推的。你不推,绝对不会成器。但是要推的非常谨慎和用心。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找到真的一对一的好老师。名师出高徒。 回头去看,历史上的绝大部分天才人物,哪个家庭条件不是很棒?哪个不是出自名师?所谓的天才,其实也是拼父母的时间,资源和人脉的。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有,但从概率角度讲,无限接近于零。 我们是普通人,没那么多时间精力资源。往往也没眼光,自己孩子是个天才自己都不知道,反而觉得孩子愚钝。觉得孩子愚钝,其实也是无意识地给自己找借口偷懒,不需要再用心了。其实是没有耐心没有能力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发掘出孩子的独特之处,并进行针对性培养。我自己是个普通人,我知道这一点。能提供多少资源给孩子就提供多少,能用心理解孩子多少就理解多少。我知道自己的孩子也是天才,但遗憾的是他的父母是普通人,所以最后他很大可能也是普通人。这是父母的局限,不是孩子的局限。在文学领域,常常有一个说法,一个家族要出一个文学天才需要数代人的努力。每个天才其实都是站在父母和祖父母的肩膀上的。 silverblade 发表于 2020-07-19 12:13
怎么没听过爱恩斯坦被推的故事?如果自推也算推的话,那就是了。有天赋的本来就有兴趣,愿意自推,努力。 equatorboy 发表于 2020-07-19 12:23
大部分孩子都是天才,这一句就错了。 谁推了牛顿?莱特兄弟?还有汉密尔顿? ConnieBear 发表于 2020-07-19 12:30
不敢苟同,你是没见过对啥都没有什么兴趣,干啥都是那混就混的娃 Melaniejj9991 发表于 2020-07-19 12:28
那是你根本不知道人家父母怎么推的,然后就认为没推。 silverblade 发表于 2020-07-19 12:32
而且成为一个天才就一定很好吗?这么多普通人也都可以幸福快乐的一辈子。我觉得娃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可以支持鼓励,但是真的不必要使劲推 Melaniejj9991 发表于 2020-07-19 12:34
汉密尔顿是孤儿。 ConnieBear 发表于 2020-07-19 12:39
不敢苟同。看看现在IT最有影响力的几个人,Elon mask, deepMind Dennis, ... 没有一个成就是家人推的,Elon单亲家庭长大他妈妈从不检查孩子作业,Dennis出生英国蓝领工人家庭。 如果行业是 with clear path and with clear rule, 推一推不少用。 如果行业新新,没有clear rules and clear metrics ,家长推不出个啥,除非家长自己对行业理解非常人。 luckySQ 发表于 2020-07-19 13:09
能把朗朗和杨振宁归为天才,楼主显然没见识过天才 田园将芜胡不归 发表于 2020-07-19 13:11
我家娃三岁推出三千汉字只能是痴心妄想。。。。。 gobayarea 发表于 2020-07-19 14:02
楼主,你的list上有了莫扎特,就不可能有朗朗啊,这俩人是一个level的?同理还有爱因斯坦跟杨振宁... cxfwan1979 发表于 2020-07-19 14:16
你想说的是爱因斯坦吧。爱因斯坦家庭条件是非常非常好的。你知道爱因斯坦上的中学嘛?那是欧洲最好的私立中学之一。爱因斯坦经常闯祸,被校长勒令退学。爱因斯坦的父亲一点都不责怪爱因斯坦,而是花大价钱又把他送到国外的好中学去。 silverblade 发表于 2020-07-19 12:29
按照楼主的想法去时间的话,家长把孩子推成抑郁症的概率会比天才大得多。 离朱 发表于 2020-07-19 14:34
楼主想说什么啊?没成为天才的都是因为父母推的不够狠? 花生芝麻 发表于 2020-07-19 14:29
父母当然是要努力推的。但是如果父母推得孩子身心疲惫,那就推失败了。推的关键是,累的是父母,用心的是父母,但是孩子不应该累。孩子累,那是父母不用心,生推猛推。 silverblade 发表于 2020-07-19 14:50
你不知道吧,Elon Mask的父亲是工程师。Elon痛恨他的父亲,跟父亲关系很不好。但是心理学专家们一致认为,Elon对科学的理解,痴迷,以及最终的成就,他的父亲扮演了最关键的角色。 silverblade 发表于 2020-07-19 13:38
天才都是远远超越父母的,父母能推出来的跟天才无关。有图书馆对天才就足够了。 大风车 发表于 2020-07-19 14:54
那爱因斯坦上的这个中学 他的同学里还出了几个爱因斯坦? 别说他的同学了,他这个中学这么多年这么多校友,出了几个爱因斯坦? 麻辣粉丝 发表于 2020-07-19 15:06
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误解。以为天才感兴趣的就是知识。不是这样的。天才之所以跟一般人不一样,是因为知识对他来说是有感情的,在他眼中每个数字都有着不一样的色彩,每个线条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所以他能有常人没有的洞察,有常人没有的表达。天才对这些知识的感情是从哪儿来的?是从他的父母那儿来的。如果他是跟父母一起学的某样东西,这个东西是有温度有记忆有色彩有故事的。但是如果他是从图书馆学来的,那感觉是不一样的。言传身教,言传身教,父母决定了孩子学习某件领域的厚度。 silverblade 发表于 2020-07-19 15:07
怎么可能是推出来的,推的家长多去了,有几个能推出来。能退出来的都是本事,不要说不屑于推什么的。 anniekevin 发表于 2020-07-19 12:29
这个事情网上之前有讨论过,最后的结论就是努力决定下限,天分决定上限. 如果是相反的话,所有没有成功的人或者成为社会的佼佼者都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这种说法显而易见是不成立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体育, NBA, 真正最后成为NBA里面的#1, #2, Jordan, LBJ, Kobe.... 他们这些人确实都很努力,但他们的身高都是接近2米, 6ft7左右. 而身高这种事情并不是一个人可以控制的,但在打篮球这项体育运动里,身高确实是天分的一部分. 而日常生活当中,比如说学习一样东西,有些人就是学的比其他人要快. 学一个东西,有些人可以举一反三,有些人连那个一都明白不了.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讲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你听了2遍明白了,而旁边一个人学了5遍还不太懂,你觉得自己挺牛叉的. 可到了大学,比如说国内top 1, top 2, 美国top 10的学校,你会发现有些人听了一遍就可以举一反三. 人跟人的差距有些时候真的是巨大的, 而这种差距并不是简单的所谓努力就可以完全弥补的. 所以说,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什么事情尽力而为就可以了,不要钻牛角尖,都是人, 为什么人家能做到的事情我就做不到, 因为人跟人是有差距的,有些时候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你就是做不到. zuopiezi 发表于 2020-07-19 15:14
达芬奇那样的是能推出来吗 quietrain 发表于 2020-07-19 15:29
怎么解释很多天才的领域和父母的领域无关? 大风车 发表于 2020-07-19 15:21
比如杨振宁,他父亲是清华的数学教授。在杨振宁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群论。杨振宁非常热爱数学。因为当他学习数学的时候,就好像父亲在身边一样。在杨振宁最重要的贡献,宇称不守恒和杨米尔斯理论里面,群论都是最关键的工具。 silverblade 发表于 2020-07-19 15:36
回复 1楼silverblade的帖子“大部分孩子都是天才”,光这一点就无法苟同。。。大概楼主对天才的定义要求太低了,虽然孩子在自己父母眼中都是宝贝,事实就是绝大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人,天才永远是个小概率事件,不然这个定义本身也就没有意义了。sw8xyx88 发表于 2020-07-19 15:37
看来杨振宁的弟弟妹妹,振平,振汉,振玉肯定是杨老先生不肯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教他们群论,埋没了! 麻辣粉丝 发表于 2020-07-19 15:52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你知道吧。这故事很可能是假的。但那故事透露出来的信息是真的。 silverblade 发表于 2020-07-19 15:38
如果得到精心的培养,大部分孩子都可以是天才,都可以做成了不起的事情。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好争论的。真正需要讨论的,是如何理解发现孩子的天分,如何让孩子的天分持续地快乐地壮大。很多家长偷懒。一种偷懒的方式,就是把孩子扔到兴趣班里,自己不用费心和孩子互动。孩子要是不屈从,就鞭策。另一种偷懒的方式,就是放任自流,号称快乐教育,实际上连孩子的快乐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孩子的快乐,是父母温柔的关注,深刻的理解,是自己能力和自信的不断的提升。孩子也是希望玩得有质量的,而不是无聊的空洞的玩。所谓有质量的玩,其实就是学习。 silverblade 发表于 2020-07-19 16:01
很多天才的领域和父母无关,但是父母给这些天才找到了最好的老师。 silverblade 发表于 2020-07-19 15:40
同意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但天赋不等于天才,天才是top级别的天赋+后天的努力或是说家长的“推” 记得有个17岁大学毕业的,1岁多就能写几十上百个字,这不是靠推能推出来的 tyjz 发表于 2020-07-19 16:18
关于爱因斯坦,我想再说几句。科学这个领域,早期和中期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是决定性的。不信的话,可以去看一看教科书里的那些名字。在二十世纪之前,所有的著名科学家几乎全是贵族出身。 silverblade 发表于 2020-07-19 14:56
很多人把天才搞得很神秘,无师自通,天赋异禀,不用推,甚至认为天才的成功不可阻挡。你再仔细想想就知道不合逻辑。天才都是推出来的。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句名言是从哪来的。大天才李白那儿来的。
莫扎特,朗朗,陶泽轩,杨振宁。。。。。这些天才都是推出来的。杨振宁三岁的时候,他爸就逼着他学了三千个汉字。莫泽特,朗朗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们父母的那种推绝对算虐待儿童。在很多跟年纪高度相关的领域,比如花样滑冰,滑雪,各种乐器表演,父母不猛推的,一点戏都没有。
这里有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你觉得这种推值不值得。我觉得不值得,但朗朗的老爸觉得值得。我不能因为自己觉得不值得,就去否定朗朗老爸做的不合理。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推出一个牛逼娃,不容易。这个我服气。
第二个关键是:怎么推。实际上大部分孩子都是天才,但每个孩子天才的点不一样,父母如果没有眼光,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孩子是个天才。有些天分,比如数学天分,体育天分,音乐天分,很容易被发现。这些天分都是绝对要推的,在这些领域年龄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你后发了,基本就没戏了。但怎么推很讲究。不能粗暴的灌输,强制练习。而是要能不断地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环境。推的关键不是“教”,而是善于让孩子觉得“有趣”,然后孩子自己去学。陶泽轩的父母就做得非常好,他们给陶泽轩创造了最好的环境。小小年纪就让陶泽轩和最顶级的数学家面对面交流,获得对数学最直接最深刻的理解。
大部分孩子都是天才,但是有些天分不容易发现,也更不好推。比如有的孩子有文学天赋,有绘画天赋,有的孩子有表演天赋。有的孩子思想深刻,思路清奇,创造力表现力强。这些并不容易发现,也不容易推。乱推很容易坏事。比如绘画和文学,凡是父母送去兴趣班的,推出来的都是赝品。因为这些领域特别强调要有“自我”。你把孩子送去兴趣班,那些教的办法都是让你孩子掌握技巧同时丧失自我的。最后就算孩子有天分也推坏掉了。但是这些天分也绝对是需要父母去推的。你不推,绝对不会成器。但是要推的非常谨慎和用心。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找到真的一对一的好老师。名师出高徒。
回头去看,历史上的绝大部分天才人物,哪个家庭条件不是很棒?哪个不是出自名师?所谓的天才,其实也是拼父母的时间,资源和人脉的。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有,但从概率角度讲,无限接近于零。
我们是普通人,没那么多时间精力资源。往往也没眼光,自己孩子是个天才自己都不知道,反而觉得孩子愚钝。觉得孩子愚钝,其实也是无意识地给自己找借口偷懒,不需要再用心了。其实是没有耐心没有能力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发掘出孩子的独特之处,并进行针对性培养。我自己是个普通人,我知道这一点。能提供多少资源给孩子就提供多少,能用心理解孩子多少就理解多少。我知道自己的孩子也是天才,但遗憾的是他的父母是普通人,所以最后他很大可能也是普通人。这是父母的局限,不是孩子的局限。在文学领域,常常有一个说法,一个家族要出一个文学天才需要数代人的努力。每个天才其实都是站在父母和祖父母的肩膀上的。
🔥 最新回帖
这不叫天才,顶多叫成功人士。
你说的这几个都不是真正的天才,只能称得上是人才。天才的量级要像梵高或者贝多芬那样。比起他们,对应的莫奈和莫扎特都要逊色很多。朗朗,杨振宁他们更加没法比。
显然不是。比如楼主,一把年纪了充分比较条件都没搞懂,证明天才不是只要推就能出来的
🛋️ 沙发板凳
你想说的是爱因斯坦吧。爱因斯坦家庭条件是非常非常好的。你知道爱因斯坦上的中学嘛?那是欧洲最好的私立中学之一。爱因斯坦经常闯祸,被校长勒令退学。爱因斯坦的父亲一点都不责怪爱因斯坦,而是花大价钱又把他送到国外的好中学去。
那是你根本不知道人家父母怎么推的,然后就认为没推。
我确实从来没见过对啥都不敢兴趣的孩子,在生活中从来没碰到过。我遇见的每个孩子,都很好奇,兴趣强烈。我相信对啥都不感兴趣的孩子肯定有,但是一定非常少见。
汉密尔顿是孤儿。
没有人能幸福快乐一辈子。天才有天才的痛苦,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痛苦。普通人并不代表会更快乐。普通人因为没人关注,所以普通人的痛苦也就不被人注意到。娃喜欢的事情,当然要大力支持。但是娃喜欢什么,喜欢到什么程度,跟父母也是大有关系的。孩子天然的兴趣,不会持续很久,很容易变化消逝,这是孩子的特点。没有父母要心的引导,靠孩子天然的兴趣,那是不靠谱的。
林肯也是。
就像歪歌怎么推自己, 也写不出你写出的那些诗
想推就推,想放就放。每天想着说服别人,其实是给自己打气的这种做法,只能说明没有底气,找认同感。这要是遗传给孩子,天才也变庸才了。天才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是这么想的,这种自信和霸气。
如果行业是 with clear path and with clear rule, 推一推不少用。
如果行业新新,没有clear rules and clear metrics ,家长推不出个啥,除非家长自己对行业理解非常人。
看怎么定义天才了。如果上个藤校就算天才,那是可以靠推的。凡是有点被后世记得的成就的人,推是不能保证推出来的。
你不知道吧,Elon Mask的父亲是工程师。Elon痛恨他的父亲,跟父亲关系很不好。但是心理学专家们一致认为,Elon对科学的理解,痴迷,以及最终的成就,他的父亲扮演了最关键的角色。
好牛逼,朗朗和杨振宁都不算天才。我就很好奇,你到底实际接触过什么的旷世奇才。你所谓的天才,恐怕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名字吧。告诉你吧,跟那些名字相关的故事都是被神话扭曲了的。就跟学校里流传的高几级的学霸们的故事一样。根本不靠谱的。
我自认为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也当不了推妈。
父母对啥上心,小孩的那个技能点就先亮!
那就是推的问题了,也就是父母的眼光发现不了这个娃的特点。
楼主写的挺好。 送各种兴趣班,2岁背多少字多少古诗,5岁看完哈利波特,6岁钢琴10级,为了入藤校搞各种体育项目。。。 这些都是生推,好处是可量化,有章可循,未来可预期。 真正能打开天赋的“推”是观察和引导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沿着兴趣自推,发挥自己最有优势的潜能,这个太难做到了,也不能很快量化,而且未来不可预期。
还有,我觉得相对而言,绘画和文学的确是最不可能被推出来的,这两个都是非常个性化的艺术,再怎么都没法靠大量练习来取胜,还得是自己的悟性。
那也不是天才娃。我娃2岁能认1000汉字吧,一天推15分钟,后来我觉得死记没意思,对中文也没追求,就停下来了。
比人和狗的差别还大。。。
爱因斯坦学习很好的那种,并不是中国宣传的傻了吧唧,他那个时代能考上文理中学的都是家庭条件好,学习好的孩子。
人最终极的乐趣是什么?就是自己的潜力得到了发挥。无论孩子还是成人,看到渴望的事实现了,都是非常开心的。父母为孩子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让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孩子怎么会不开心呢?这里的关键是,父母要跟孩子一起学一起玩。父母的目的是调动起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充当鞭策者和教师。
能推出来的,可能本来不推也能成为天才。
父母当然是要努力推的。但是如果父母推得孩子身心疲惫,那就推失败了。推的关键是,累的是父母,用心的是父母,但是孩子不应该累。孩子累,那是父母不用心,生推猛推。
天才都是远远超越父母的,父母能推出来的跟天才无关。有图书馆对天才就足够了。
关于爱因斯坦,我想再说几句。科学这个领域,早期和中期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是决定性的。不信的话,可以去看一看教科书里的那些名字。在二十世纪之前,所有的著名科学家几乎全是贵族出身。
这正好说明是天生的基因决定了elon的成就,而不是推。还有,楼主推妈先搞清楚elon的last name是musk,不是mask,唉……
那爱因斯坦上的这个中学 他的同学里还出了几个爱因斯坦? 别说他的同学了,他这个中学这么多年这么多校友,出了几个爱因斯坦?
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误解。以为天才感兴趣的就是知识。不是这样的。天才之所以跟一般人不一样,是因为知识对他来说是有感情的,在他眼中每个数字都有着不一样的色彩,每个线条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所以他能有常人没有的洞察,有常人没有的表达。天才对这些知识的感情是从哪儿来的?是从他的父母那儿来的。如果他是跟父母一起学的某样东西,这个东西是有温度有记忆有色彩有故事的。但是如果他是从图书馆学来的,那感觉是不一样的。言传身教,言传身教,父母决定了孩子学习某件领域的厚度。
那个学校能成为欧洲最好的私立中学之一,出得人物可多了。当然,在你眼里只有爱因斯坦才算数。
扯,爱因斯坦成绩很好的。
怎么解释很多天才的领域和父母的领域无关?
楼主的意思是很多人瞎推,所以推不出来
你这个下限也需要一定的智商的。有的人不努力,因为他学起来费力,感受不到快感。就很消极对待。 你们所说的下限是一个比较平均的水准,如果把下限提高,很多人怎么努力也没用了。
推孩子,不是简单的努力。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判断和发掘。身高不够,却偏要去推篮球,这不瞎扯嘛。身高不够,就说孩子没有天赋,心安理得就可以不管孩子了,这也不合理。孩子是有天赋的,需要你耐心地去观察、互动,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这本身就是父母的一项任务。
比如杨振宁,他父亲是清华的数学教授。在杨振宁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群论。杨振宁非常热爱数学。因为当他学习数学的时候,就好像父亲在身边一样。在杨振宁最重要的贡献,宇称不守恒和杨米尔斯理论里面,群论都是最关键的工具。
“大部分孩子都是天才”,光这一点就无法苟同。。。大概楼主对天才的定义要求太低了,虽然孩子在自己父母眼中都是宝贝,事实就是绝大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人,天才永远是个小概率事件,不然这个定义本身也就没有意义了。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你知道吧。这故事很可能是假的。但那故事透露出来的信息是真的。
很多天才的领域和父母无关,但是父母给这些天才找到了最好的老师。
看来杨振宁的弟弟妹妹,振平,振汉,振玉肯定是杨老先生不肯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教他们群论,埋没了!
如果得到精心的培养,大部分孩子都可以是天才,都可以做成了不起的事情。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好争论的。真正需要讨论的,是如何理解发现孩子的天分,如何让孩子的天分持续地快乐地壮大。很多家长偷懒。一种偷懒的方式,就是把孩子扔到兴趣班里,自己不用费心和孩子互动。孩子要是不屈从,就鞭策。另一种偷懒的方式,就是放任自流,号称快乐教育,实际上连孩子的快乐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孩子的快乐,是父母温柔的关注,深刻的理解,是自己能力和自信的不断的提升。孩子也是希望玩得有质量的,而不是无聊的空洞的玩。所谓有质量的玩,其实就是学习。
每个家庭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在杨振宁的家庭里,当父母发现杨振宁比较突出之后,父母的关注和资源都会像他倾斜。结果就是振宁的兄弟姐妹得到的关注就少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
你说半天都是“天才需要推”而不是“天才能被推出来”
另外,在某方面成功并不意味着在生活中就是个well-rounded, 具有正义感、善良和有勇气的人。当然孩子的客观机遇、意志力等个性品质、及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正直、勇敢和善良也是受父母努力的限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孩子天赋+孩子努力+父母眼界和条件+父母的努力。
当然父母提供条件是一种艺术,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而顺势激发他的兴趣,变成孩子自推。
如果孩子不是那块料,那还是按照他本来的资质提供最好的条件,只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己的天赋和条件,对这个孩子来说,人生就是成功的。要承认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明星或科学家的,人资质本有不同。
那你赶紧推你家的天才吧。
父母不拖后腿就是最好的。 Jobs、musk。。。他们父母给找老师了吗?musk上的大学很普通。
17岁大学毕业可以推。但天才越推越糟。
17岁大学毕业完全可以推出来。 爱因斯坦完全推不出来。
那个时候普通家庭就为了活着。
现在不一样了,教育是义务教育,各种奖学金,只要爱学习成绩好,可以从本科开始不花钱还一直赚钱的读书科研拿学位拿教职,所以这几十年诺奖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