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大城市,的确连一个街上死的人都没有见到,在我旅行的几百公里,生活在乡间,也没有看到,不然这一定非常印象深刻。那三年,大城市粮食,都有基本定量,我们学生按年龄及性别分配定量,就是副食品及其它用品都很紧张,都凭票供应,到1963 年,开始改观。一些省份的饥荒,我直到文革中才知道,比如河南,四川等。但是,大多数省还是没有这个大批饿死人的情况。这当然是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所以1962 年7千人大会,试图纠正这个重大错误。不过我当时只是学生,对此一无所知。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6/2019 11:41:07 PM 谢谢你给一手的资料。很客观。我相信你说的情况。饿死人你要是看到了,就不是3000万的问题了。我前面算了一下,全国3000个县、一个县十个乡、一个乡十个大队、一个大队10个自然村,每个村一年饿死3个人,三年时间,就是2700百万了。很多人是浮肿病很长时间后死的,跟病死差不多吧 Hbymm 发表于 6/26/2019 11:57:40 PM
我住在大城市,的确连一个街上死的人都没有见到,在我旅行的几百公里,生活在乡间,也没有看到,不然这一定非常印象深刻。那三年,大城市粮食,都有基本定量,我们学生按年龄及性别分配定量,就是副食品及其它用品都很紧张,都凭票供应,到1963 年,开始改观。一些省份的饥荒,我直到文革中才知道,比如河南,四川等。但是,大多数省还是没有这个大批饿死人的情况。这当然是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所以1962 年7千人大会,试图纠正这个重大错误。不过我当时只是学生,对此一无所知。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6/2019 11:41:07 PM
谢谢你给一手的资料。很客观。我相信你说的情况。饿死人你要是看到了,就不是3000万的问题了。我前面算了一下,全国3000个县、一个县十个乡、一个乡十个大队、一个大队10个自然村,每个村一年饿死3个人,三年时间,就是2700百万了。很多人是浮肿病很长时间后死的,跟病死差不多吧 Hbymm 发表于 6/26/2019 11:57:40 PM
为什么突然来一句英文?搞得我本来都相信了的 meningitis 发表于 6/27/2019 12:01:38 AM
别的人我不知道,大城市学生的定量是保证的。I said what I knew personally, surely you can choose to believe it or not.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6/2019 11:59:03 PM
问题是当初连中南海里面工作人员粮食都减半,李志绥的回忆录里连他家里都吃不饱,中央办公厅饿的都去内蒙打羊找肉吃,普通人怎么可能有足够的粮食吃。当时只有部队上有粮食保障,但是基层战士很多也吃不太饱,但比地方上强多了。 AbeLoveMe 发表于 6/26/2019 11:53:15 PM 别的人我不知道,大城市学生的定量是保证的。I said what I knew personally, surely you can choose to believe it or not.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6/2019 11:59:03 PM
问题是当初连中南海里面工作人员粮食都减半,李志绥的回忆录里连他家里都吃不饱,中央办公厅饿的都去内蒙打羊找肉吃,普通人怎么可能有足够的粮食吃。当时只有部队上有粮食保障,但是基层战士很多也吃不太饱,但比地方上强多了。 AbeLoveMe 发表于 6/26/2019 11:53:15 PM
实在看不下去睁眼说瞎话的了,解释一下为什么59年到61年人口都是负增长。正常情况下每年增长一千多万的。 凉小兵 发表于 6/26/2019 11:57:17 PM
大城市学生定量是保证的?哪个大城市?我亲戚朋友大城市很多,没听说那个大城市保证的。 AbeLoveMe 发表于 6/27/2019 12:05:09 AM
上海。 你想我旅行几百公里去浙江过暑假,这个大城市非上海莫属。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7/2019 12:09:31 AM
大姐你担待一下这些妹妹。我70后,虽然没经过饥荒,但我知道70年代80年代吃陈米、物资品种也少,挑食的我按现在标准是吃不饱的。所以你觉得没有挨饿我可以理解。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你的加入让我们知道的更全面一些。 Hbymm 发表于 6/27/2019 12:07:18 AM
一个村如果只是饿死3个,那都不会起眼的。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dragonfire 发表于 6/27/2019 12:01:40 AM
大姐你担待一下这些妹妹。我70后,虽然没经过饥荒,但我知道70年代80年代吃陈米、物资品种也少,挑食的我按现在标准是吃不饱的。所以你觉得没有挨饿我可以理解。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你的加入让我们知道的更全面一些。 Hbymm 发表于 6/27/2019 12:07:18 AM 基本定量的粮食,只能做到不可能饿死,但是因为副食品很少,如果一个家庭10 岁左右孩子多,的确会饿肚子。但是饿死是不至于的。另外,你说的对,粮食上有不少粗粮,以及面粉。南方人一般不喜欢吃面粉的。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7/2019 12:13:00 AM
你说的是你知道的,我们说的也是我们知道的。大学生定量保证?你当时上的中学,我父亲当时上的大学,饿的浮肿,学校停课,躺床上减少消耗,这是南京,不是小城市也不是乡下。我妈在通讯兵总部,是军人吧?北京,大城市吧?也挨过饿,不过周恩来发话,后来才没有再挨饿。大城市可能有没有挨饿的,因为肯定不是100%的人挨饿,但是是大范围的挨饿,这个没有人能否定的了。我记得以前还有文章说当时连老毛的饮食都受到影响,具体什么情况不记得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dragonfire 发表于 6/27/2019 12:07:22 AM
老毛当时不吃红烧肉了,然后工作人员劝他吃,李志绥的回忆录里有写,李志绥跟老毛出差,能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给老婆孩子,这样他老婆,他妈妈一样浮肿。 AbeLoveMe 发表于 6/27/2019 12:15:58 AM
就算是你没看到 总应该听说过 做为70后 没有经历过 也听说过 至少是经历过粮票油票 yamasaki27 发表于 6/27/2019 12:13:13 AM
就算是你没看到 总应该听说过 做为70后 没有经历过 也听说过 至少是经历过粮票油票 yamasaki27 发表于 6/27/2019 12:13:13 AM 那当然,我无意全面陈述当时情况。我一开始就说,楼主的标题看到后,使我惊讶。所以我说了第一手观察。而且我说了,各位有具体问题,我可以就事论事回答,我无法保证每个细节正确,也许有记忆误差,但是基本上是事实陈述。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7/2019 12:21:31 AM
从没听说过这个人呢。不幸被你说中了。周小舟(1912年-1966年12月26日),原名周怀求,湖南湘潭人。1931年8月从湖南大学预科班毕业,靠“周公奖学基金”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就读,国共二次合作前共产党方面地下联系人。1935年国文系毕业。在校入党,曾任支部书记、北平学联党团领导人。“一二 九”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委书记,中共八大中央候补委员。周因认同彭德怀批评毛泽东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中的失误,他质疑“主席有没有斯大林晚年的危险?”遭毛定性为“走资派”和“彭德怀反党集团”分子,被撤销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保留省委委员,10月2日到湖南浏阳县的大瑶人民公社接受劳改,担任公社党委副书记。1962年6月调任广州,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批斗。1966年12月26日(毛泽东73岁生日),周因不堪人格和人身的侮辱,服安眠药自杀身亡。1979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恢复了他的名誉。 大海的方向 发表于 6/26/2019 9:57:00 PM
没有注册就能用公马;1959年的初中生就能有钱有闲去旅游一个月,还能有当地好几个小伙伴一起玩;年纪大了到美国亲戚家玩还偶尔上华人大姐,你就是传说中出生带了GPS的那种吧。要不1959年时期中学生出来旅游一个月是常态? 大海的方向 发表于 6/26/2019 10:13:00 PM
嗯,我们应该靠一个当年10多岁,59年夏天一个月旅行了几百公里的人来了解那段历史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dragonfire 发表于 6/27/2019 12:24:14 AM
那时候出门应该都要有单位介绍信吧?不然怎么住旅馆? lovejake 发表于 6/27/2019 12:27:09 AM
上海我就更知道了,我家的老人都说一天半斤粮食,怎么你家情况如此特殊? AbeLoveMe 发表于 6/27/2019 12:12:32 AM
我倒不记得此事,因为只是一天半旅行。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7/2019 12:36:42 AM
你要说起这个,我家里老人是20斤以上,别人家我本来不知道,但是后来了解也是类似。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7/2019 12:32:46 AM
我是江苏的,记得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还有人到家门口讨饭的。2005年读研时,有个同学是皖南的,男朋友是苏北的,两人都被家长说了(找一个苏北的?找一个皖南的?)。那时其实各地的经济条件都挺好的了,大家其实还是对之前的穷日子不能忘怀。 redroseii 发表于 6/27/2019 12:33:22 AM
那个时候无论是长途汽车还是绿皮火车,几百公里都要一整天,如果去乡下就更慢了。这阿姨不仅没逻辑也没记性。 王红 发表于 6/27/2019 12:42:18 AM
一天半的旅行,几百公里,生活在乡间。阿姨我觉得您的记忆可能有偏差了。这个是大事件,您怎么会一点感觉都没有?我在上海的亲戚都跟我说那时候粮食供应完全不足,已经不是少吃点东西的程度,而是减少到每天只有一餐饭吃。 meningitis 发表于 6/27/2019 12:39:50 AM
我倒不记得此事,因为只是一天半旅行。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7/2019 12:36:00 AM
一天半的旅行也可以反驳三年大饥荒,无数id的长辈口述的事实,大姐你🐂 appleleaf 发表于 6/27/2019 12:46:27 AM
不对啊 你买车票 船票 火车票都要啊 yamasaki27 发表于 6/27/2019 12:38:38 AM
我不是说了,我家哪有钱买票,都是姐夫他们给的钱,当时买车票,倒不需要任何证件,不像现在。各位,欢迎批评我的帖,如果怀疑事实真假,更希望仔细看我的帖。读理科的就喜欢自洽不是。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7/2019 12:54:06 AM
我家到相邻的城市100公里,坐车要3-4小时。80年代 Hbymm 发表于 6/27/2019 12:45:55 AM
我不是说了,我家哪有钱买票,都是姐夫他们给的钱。各位,欢迎批评我的帖,如果怀疑事实真假,更希望仔细看我的帖。读理科的就喜欢自洽不是。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7/2019 12:54:00 AM
我是说要介绍信 yamasaki27 发表于 6/27/2019 12:58:00 AM
10来岁记事很清楚了。不妨多听听不同的人的见闻 Hbymm 发表于 6/27/2019 12:28:40 AM
阿姨,人家说的不是钱,是介绍信。 meningitis 发表于 6/27/2019 1:02:28 AM
根本不需要,也许因为我是学生?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7/2019 12:59:39 AM
不可能的,59年无论是谁,就是婴儿出门都必须要介绍信,67年我爸跟我叔两个中学生去搞大串联那时才不要, meningitis 发表于 6/27/2019 1:04:56 AM
我刚才看了一下地图,从上海到那地方,距离200 公里左右,所以我用了一天半时间。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7/2019 12:58:41 AM
家里大人管了,小孩子不用管 Hbymm 发表于 6/27/2019 1:05:34 AM
不可能的,59年无论是谁,就是婴儿出门都必须要介绍信,67年我爸跟我叔两个中学生去搞大串联那时才不要。这是我刚问我爸的。不好意思,我们理科生都是爱质疑。 meningitis 发表于 6/27/2019 1:04:56 AM
我不是怀疑这个阿姨,我是感觉阿姨记忆有偏差了。当然,不是人人都饿死了,都饿死了,就没我们了。但是大范围饿死人是肯定的,我妈不止一次跟我说她亲眼看见浮肿饿死的农民,小孩子对这种恐怖画面肯定是记一辈子的。我小时候挑食,我父母就说60年他们吃糠,可想而知当时的情况有多严重,我家在广西,不是重灾区,但是一样受到巨大的影响。 meningitis 发表于 6/27/2019 1:08:59 AM
她说大街上没看到死人。要是走一天就看到死人摆大街上、那得死9个亿。 Hbymm 发表于 6/27/2019 1:16:38 AM
没看见死人可以理解,共匪治下,人民不能自由流动,饿死事小,丢了我党面子事大,被阶级敌人拿去做宣传就更严重了。所以我是相信城里人下乡没看见死人的但是,这个阿姨对于那个时代的描述不可靠的地方是对粮食供应的表现,感觉就是少吃一些零食,完全没有饥饿的感觉。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每天定量只够吃一顿饭的阿姨那三年正是长身体的中学时代,刚好跟我父母差不多大,怎么会感触这么不一样? meningitis 发表于 6/27/2019 1:22:46 AM
如果住旅店,有可能要,但是我只买车票,就不用。也许我是学生? 好了,各位晚安,有合理质询也欢迎。如果只是要“打假”之类,就不要浪费时间了,我也不想奉陪,望原谅。 公用马甲38 发表于 6/27/2019 1:21:48 AM
我父亲出生生长在上海,在大饥荒年代,我的爷爷奶奶都在上班,一个是国企职工一个是国家公务员。我爸爸和他的兄弟姐妹亲口说他们当年经常饿到去外面垃圾桶里捡东西吃,根本吃不饱,全家孩子抢着刮锅底。饥荒年代政府从全国调配粮食到北京上海保证国家的门面不要垮。上海都如此,可想而知全国的情况。 chore 发表于 6/26/2019 3:14:40 PM
回复363楼 meningitis 的帖子真实和虚假在历史里并不是对立的。那个老人家59年的浙江之行很可能确实如她所说是一片平和的境象,并无特殊之处。但如果以个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某个空间的亲见亲历就来说明当时的真实性,就是盲人摸象了。比如前面说湖南,如果停留在58年夏天,河南甘肃开始出现大规模饥荒的时候,湖南乡间还是一片太平景象。但到了1959年秋天,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60年光是常德一个地区,死亡率达到45%。 其时新省委书记是张平化,毛泽东大跃进路线的狂热追随者。湖南很快作为后起之秀加入了饿死人最多的省份之一。 60年湖南人开始饿肚子了,此人上秉圣意在滴水洞开展了203工程,耗资一个亿,62年建成。60年到62年,正是全国死人最多的时候。这个政权的残酷性在于,有良知的难以生存,无底线的倒能福及后代。前面说的周小舟,庐山会议后就被拿下,很快自杀了,张则一直活到了2001年,儿女双全。 残酷吗?杀人放火金腰带,中国的世道,就是如此。 治愈堡12 发表于 6/27/2019 2:36:00 AM
那个大妈就是个老粉红,记忆都是带滤镜的。我们家就是浙江的,妈妈说小时候家里就一口锅了,其他都上交了。她实在饿的不行,从锅里面片一层饭下来吃,被外婆发现打一顿,因为那一锅饭要给全家6口人吃。当时全家都饿的浮肿,这还是城里。乡下不知道什么惨状呢。 cherry-310 发表于 6/27/2019 2:46:06 AM
回复 1楼大海的方向的帖子我奶奶的妹妹全家,一家几口人都被活活饿死了。奶奶的妹妹家在农村,我奶奶家在镇上。要问为啥奶奶不接济。因为我爷爷奶奶就是用一点点吃的,吊着一口气活下去,粮食都省下来给我爸爸和姑姑。没有能力帮助亲戚。我奶奶在以后几十年留下一种类似精神病的症状,怎么说都改不了。家里的米缸一定要满,哪怕生虫了也要屯着。枕头旁边总藏着吃的。有时都长霉了,说她根本不听。后来上大学的时候,聊天。我有住在丹东的同学,爷爷是部队上的,表示没有听过这种事情,不知道。他们家世代没挨过饿。妈的,我家乡世代粮仓,地产肥沃。种粮食的竟然全家饿死了!!!军队的竟然没听过有大饥荒这种事情!!! 闲逛123 发表于 6/26/2019 11:24:02 AM
没有注册怎么借的马甲啊 aiyaaiya9411 发表于 6/26/2019 9:49:43 PM 而且年纪七十多了 letgogogo 发表于 6/26/2019 10:11:38 PM
没有注册怎么借的马甲啊 aiyaaiya9411 发表于 6/26/2019 9:49:43 PM
我家安徽,亲姨外婆是饿死的。。。。走回家路上,走走就倒了。。。。。。反正“艰巨时代”饿饭,是一辈子磨灭不了的记忆。女人月经停顿,只有干部家还能生娃。。。。。草根都找不到吃。。。。。。我妈上中学住读,食堂管饭, 午饭是浮萍。。。。。。我妈现在常年备一年的米。。。。。。。。。。。。。。 jami 发表于 6/27/2019 3:20:34 AM
自然灾害个屁。共产党说话也能信。我老娘说,上级发话要播种前深耕,深耕一米再播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还好,第一年存粮可以喝薄粥。第二年还是深耕,所以第二年只能吃草了。 zhegufei 发表于 6/26/2019 11:03:01 AM
地方官要是灵活一点,愿意替老百姓担当些,也不是没有办法的。比如饥荒有苗头了开仓赈灾,比如瞒报收成,比如开辟农场给地方上存些私粮,都能少死多少人。江西和安徽,邻着两个省,江西大饥荒期间死了非自然死亡18万,安徽死了220多万。江西当时的领导下乡去农场开荒,上京开会要政策要粮。一个中山大学的研究是说因为江西当时的领导班子全是本地人,老区出去的红小鬼,对本地民众感情深厚之故。而安徽时任领导曾希圣是毛的狂热信徒。所以回到老太太说的去浙江玩耍,一切太平。倒是可以调查下当时当地的主政者,也许就有这么一个聪明的好人替那个地方的民众撑着呢。 说到这里,再多人攻击民主选票,说他腐败低效。如果权力不是从民众而来而是从上而至,你能保证大饥荒来的时候这些官员们不瞒报吗?你觉得他们会把人命当回事吗?你能想象类似的情景发生在美国人民乖乖听话没有反抗暴政吗? 治愈堡12 发表于 6/27/2019 2:57:39 AM
有野狗不被打死了吃肉?要多脑残才相信这啊? cs5560 发表于 6/26/2019 5:10:52 PM [/url]
我是江苏的,记得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还有人到家门口讨饭的。2005年读研时,有个同学是皖南的,男朋友是苏北的,两人都被家长说了(找一个苏北的?找一个皖南的?)。那时其实各地的经济条件都挺好的了,大家其实还是对之前的穷日子不能忘怀。 redroseii 发表于 6/27/2019 12:33:22 AM 82年之前农村都吃不饱。90年代之前城镇农村都吃不好。 Hbymm 发表于 6/27/2019 12:42:44 AM
册那,美分和五毛不要斗了。用脚投票,想呆国内的呆国内,想在美国的在美国,费劲。 想飞的大猫 发表于 6/27/2019 6:32:21 AM
东北地广人稀,饿死人的事情是要少一点。当年我奶奶家在山东,奶奶的爸爸和两个哥哥都是饿死的,爸爸先没了,两个哥哥是同一天死的,我奶奶的原话是“上午死一个,下午死一个”。奶奶当时18岁已经定亲,本来说好当年(1960年)正月就要过门,因为年景不好就没娶亲。她妈妈就想把她先送去未婚夫家,免得在家饿死,但未婚夫家自顾不暇,也不收。于是奶奶就出去逃荒了,她妈妈没走,因为她奶奶当时还没死,不能把老人撇下。奶奶就一路要饭到黑龙江。黑龙江人虽然也挨饿,但是没饿死人。奶奶被一家农民收留。第二年过年前,奶奶惦记着亲妈就回了山东老家,到家发现家里没人了,听人说都饿死了,大队派人来抬出去埋了。奶奶想去上坟,没人知道坟在哪儿。当初抬尸体的人有的饿死了有的也出去逃荒了。再说当时死人那么多,都是胡乱埋了的,也没人记得。未婚夫还活着,他们那个村子比奶奶的村子好一点,死人少。但奶奶也没嫁给未婚夫,她又回了黑龙江,嫁给了收留她的那家人的儿子,也就是我爷爷。奶奶再没回过山东老家。我奶奶说:“人都没了,还回去干啥呢。” Vingilot 发表于 6/27/2019 2:57:13 AM
就事论事,楼里阿姨看到的可能的确是事实。据我老娘(上海郊区)说,那几年家里白米没有断过,就是粥稀一点(本地人平时就喝粥)。外婆偷偷捡麦穗,河边种豆子,很勤劳,有脑子有胆子。 shoppingisfun 发表于 6/27/2019 7:20:16 AM
是的 黑龙江一方面地广人稀 一方面也有要安定生产预备和苏联打仗的因素,所以就是挨饿,没有饿死人。其实集体农庄也不是都是坏处,比如在黑龙江这种当时很多荒地,地势平坦的地方,是有一定好处和效率的。但是在关内根本行不通。黑龙江的人大部分都有山东河南的亲戚。当年河南很多人都是逃过来,女的找个人嫁了就能落户吃饭了。很惨。 梅干茶泡饭 发表于 6/27/2019 7:23:32 AM
阿姨,请不要偏楼。我们在这里回忆父母,家族,乃至整个民族的伤痛。 是想铭记历史,以史为鉴。 只有这样,才能面向未来 。 uglybetty2007 发表于 6/27/2019 7:57:40 AM
其实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天灾人祸,挨饿闹饥荒的时候,了解一下爱尔兰移民美国也是六十年代 yingxue 发表于 6/27/2019 9:33:14 AM
一个村如果只是饿死3个,那都不会起眼的。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很多人是浮肿病很长时间后死的,跟病死差不多吧”, 那也可以说是饿死了。所以从中央到这些地方的领导人是脱不了责任的!
我是理科知识分子,也许学历比你高点, 开个玩笑。
大城市学生定量是保证的?哪个大城市?我亲戚朋友大城市很多,没听说那个大城市保证的。
大姐你担待一下这些妹妹。我70后,虽然没经过饥荒,但我知道70年代80年代吃陈米、物资品种也少,挑食的我按现在标准是吃不饱的。所以你觉得没有挨饿我可以理解。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你的加入让我们知道的更全面一些。
你说的是你知道的,我们说的也是我们知道的。大学生定量保证?你当时上的中学,我父亲当时上的大学,饿的浮肿,学校停课,躺床上减少消耗,这是南京,不是小城市也不是乡下。我妈在通讯兵总部,是军人吧?北京,大城市吧?也挨过饿,不过周恩来发话,后来才没有再挨饿。
大城市可能有没有挨饿的,因为肯定不是100%的人挨饿,但是是大范围的挨饿,这个没有人能否定的了。我记得以前还有文章说当时连老毛的饮食都受到影响,具体什么情况不记得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太假了,谁家没几个经历过59-61的家人,饿就是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
上海。 你想我旅行几百公里去浙江过暑假,这个大城市非上海莫属。
上海我就更知道了,我家的老人都说一天半斤粮食,怎么你家情况如此特殊?
她答:怎么没有,还很多。
基本定量的粮食,只能做到不可能饿死,但是因为副食品很少,如果一个家庭10 岁左右孩子多,的确会饿肚子。但是饿死是不至于的。另外,你说的对,粮食上有不少粗粮,以及面粉。南方人一般不喜欢吃面粉的。
就算是你没看到 总应该听说过 做为70后 没有经历过 也听说过 至少是经历过粮票油票
是的。有的地方好一些、死不到3个人吧。但那种条件下、即使饿得不是很惨的地方,老人小孩也会有扛不过去的。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很可能不止3000万呢。
这个类似60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墨西哥后,中国冒出来一只恐龙说那时候很安定,没感觉到震动。太不合常理了。
你真是理工科的?那也太给理工科丢脸了,这里很多人都讲了,饿死的基本都是农村的,谁和你争论大城市有没有饿死人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老毛当时不吃红烧肉了,然后工作人员劝他吃,李志绥的回忆录里有写,李志绥跟老毛出差,能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给老婆孩子,这样他老婆,他妈妈一样浮肿。
老毛说不吃红烧肉、一直有宣传的。我记事的80年代报纸都有的。
那当然,我无意全面陈述当时情况。我一开始就说,楼主的标题看到后,使我惊讶。所以我说了第一手观察。而且我说了,各位有具体问题,我可以就事论事回答,我无法保证每个细节正确,也许有记忆误差,但是基本上是事实陈述。
嗯,我们应该靠一个当年10多岁,59年夏天一个月旅行了几百公里的人来了解那段历史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10来岁记事很清楚了。不妨多听听不同的人的见闻
82年还要介绍信。那年我爸带我去旅行,到公安局开介绍信了。
你要说起这个,我家里老人是20斤以上,别人家我本来不知道,但是后来了解也是类似。
我倒不记得此事,因为只是一天半旅行。
不对啊 你买车票 船票 火车票都要啊
一天半的旅行,几百公里,生活在乡间。阿姨我觉得您的记忆可能有偏差了。
这个是大事件,您怎么会一点感觉都没有?我在上海的亲戚都跟我说那时候粮食供应完全不足,已经不是少吃点东西的程度,而是减少到每天只有一餐饭吃。
60年以后,口粮减半是国家政策,原来是30斤,减到15斤,难道你家如此特殊,怪不得你不饿。
82年之前农村都吃不饱。90年代之前城镇农村都吃不好。
大城市对应大饥荒的粮食政策就是减一半,30斤减到15斤,基本没有肉蛋,可能有点油,菜很难买到,我家长辈说当时黄豆都是稀罕物。62年才缓过来。军队是30多斤粮食,但是有一半是杂食粮和地瓜,所以也吃不饱。
我家到相邻的城市100公里,坐车要3-4小时。80年代
上海的学生还保证供应粮食是个大BUG.
我不是说了,我家哪有钱买票,都是姐夫他们给的钱,当时买车票,倒不需要任何证件,不像现在。各位,欢迎批评我的帖,如果怀疑事实真假,更希望仔细看我的帖。读理科的就喜欢自洽不是。
我是说要介绍信
我刚才看了一下地图,从上海到那地方,距离200 公里左右,所以我用了一天半时间。
根本不需要,也许因为我是学生?
我初二。
阿姨,人家说的不是钱,是介绍信。
70、80年代住店要介绍信。也许59年还不用
不可能的,59年无论是谁,就是婴儿出门都必须要介绍信,67年我爸跟我叔两个中学生去搞大串联那时才不要。这是我刚问我爸的。不好意思,我们理科生都是爱质疑。
家里大人管了,小孩子不用管
我以为你跑了俩月,一天半时间要是就能看到街上有死人,那全国死的就不是3000万,而是3个亿了。那个夹边沟最严重时一天死2、3人,最后10个死了9个。
我不是怀疑这个阿姨,我是感觉阿姨记忆有偏差了。当然,不是人人都饿死了,都饿死了,就没我们了。
但是大范围饿死人是肯定的,我妈不止一次跟我说她亲眼看见浮肿饿死的农民,小孩子对这种恐怖画面肯定是记一辈子的。
我小时候挑食,我父母就说60年他们吃糠,可想而知当时的情况有多严重,我家在广西,不是重灾区,但是一样受到巨大的影响。
那个年代,出门还需要换全国粮票,因为上海的粮票在浙江不能用,浙江除了上海到杭州,其它很多地方是没有火车的,比如宁波丽水之类的,我印象里到90年代上海到宁波还要坐船。
她说大街上没看到死人。要是走一天就看到死人摆大街上、那得死9个亿。
如果住旅店,有可能要,但是我只买车票,就不用。也许我是学生? 好了,各位晚安,有合理质询也欢迎。如果只是要“打假”之类,就不要浪费时间了,我也不想奉陪,望原谅。
没看见死人可以理解,共匪治下,人民不能自由流动,饿死事小,丢了我党面子事大,被阶级敌人拿去做宣传就更严重了。
所以我是相信城里人下乡没看见死人的
但是,这个阿姨对于那个时代的描述不可靠的地方是对粮食供应的表现,感觉就是少吃一些零食,完全没有饥饿的感觉。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每天定量只够吃一顿饭的
阿姨那三年正是长身体的中学时代,刚好跟我父母差不多大,怎么会感触这么不一样?
我读高中住校,油水少,男生还饿死鬼似的。90年。也许阿姨习惯那种状态了,没觉得很饿。
晚安,欢迎您继续给我们讲讲那个年代的其它事情。
只要是真实的历史,都应该让后辈知道。
大家都饿,垃圾桶里还有人扔吃的?有点编。
真实和虚假在历史里并不是对立的。那个老人家59年的浙江之行很可能确实如她所说是一片平和的境象,并无特殊之处。但如果以个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某个空间的亲见亲历就来说明当时的真实性,就是盲人摸象了。比如前面说湖南,如果停留在58年夏天,河南甘肃开始出现大规模饥荒的时候,湖南乡间还是一片太平景象。但到了1959年秋天,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60年光是常德一个地区,死亡率达到45%。 其时新省委书记是张平化,毛泽东大跃进路线的狂热追随者。湖南很快作为后起之秀加入了饿死人最多的省份之一。 60年湖南人开始饿肚子了,此人上秉圣意在滴水洞开展了203工程,耗资一个亿,62年建成。60年到62年,正是全国死人最多的时候。这个政权的残酷性在于,有良知的难以生存,无底线的倒能福及后代。前面说的周小舟,庐山会议后就被拿下,很快自杀了,张则一直活到了2001年,儿女双全。 残酷吗?杀人放火金腰带,中国的世道,就是如此。
根本不像那个时代现在七十多老太太上网的风格。
东北地广人稀,饿死人的事情是要少一点。当年我奶奶家在山东,奶奶的爸爸和两个哥哥都是饿死的,爸爸先没了,两个哥哥是同一天死的,我奶奶的原话是“上午死一个,下午死一个”。奶奶当时18岁已经定亲,本来说好当年(1960年)正月就要过门,因为年景不好就没娶亲。她妈妈就想把她先送去未婚夫家,免得在家饿死,但未婚夫家自顾不暇,也不收。于是奶奶就出去逃荒了,她妈妈没走,因为她奶奶当时还没死,不能把老人撇下。奶奶就一路要饭到黑龙江。黑龙江人虽然也挨饿,但是没饿死人。奶奶被一家农民收留。第二年过年前,奶奶惦记着亲妈就回了山东老家,到家发现家里没人了,听人说都饿死了,大队派人来抬出去埋了。奶奶想去上坟,没人知道坟在哪儿。当初抬尸体的人有的饿死了有的也出去逃荒了。再说当时死人那么多,都是胡乱埋了的,也没人记得。未婚夫还活着,他们那个村子比奶奶的村子好一点,死人少。但奶奶也没嫁给未婚夫,她又回了黑龙江,嫁给了收留她的那家人的儿子,也就是我爷爷。奶奶再没回过山东老家。我奶奶说:“人都没了,还回去干啥呢。”
感觉说话有点奇怪,像是汉语非母语那种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反正“艰巨时代”饿饭,是一辈子磨灭不了的记忆。
女人月经停顿,只有干部家还能生娃。。。。。草根都找不到吃。。。。。。
我妈上中学住读,食堂管饭, 午饭是浮萍。。。。。。我妈现在常年备一年的米。。。。。。。。。。。。。。
确实地方官可能会对自己家乡的人稍微手下留情,毕竟家族都在当地。不过中央集权的体制是不允许任何地方势力强大的,不放心。所以在美国,选出来的州官很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州官可以不听命于总统,而在中国的省官,很多是别的地方调动过来的,不敢不听命于主席。
安徽平原地带, 湖泊众多,长江流域。。。。。。。鱼米之乡。。。。。。饿死人和文革冲击这两件事是从小听到大的
当官的放个屁老百姓都得说香,不能质疑不能提意见,你的常识跟领导指示不符,也得按领导说的干,不然就是仇恨党攻击政府,就是右派。
这就是美国宪法保证公民有枪的原因,不会让政府为所欲为!否则公民有枪就会反抗。
我的个天啊!真是不想怀疑你的智商,但是如果不怀疑你智商就得怀疑你发帖动机了。
等什么时候你自己饿到连走路都发飘的时候,请演示一下你是怎么追上并打死一只野狗的
有些人不关心国家大事,或是年纪太轻,甚至有可能就是活在特权阶层的人,他们一定是不觉得饥荒已经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了,就比如上边穿马甲的阿姨这类人,那个时候她甚至有可能不知道什么是饥荒,也不一定关心这件事。
所以这一类人所记忆的,那真就如盲人摸象,不可能反映真实情况的
再有,这个阿姨说话措辞确实不像70几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家里的长辈但凡受到点教育的人对于只要是写出来的文字都是很讲究的,给我写一封信都文绉绉的。
我哥那会儿出生的,我妈吃不饱奶水不好他营养不良,过了好多天睁不开眼,给我奶奶吓坏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那位暑假旅行,青山绿水的阿姨在装睡,我们是叫不醒的。
说得好。请暑假旅行,青山绿水的阿姨讲一下家庭背景,连最高领导都在挨饿,
请问你们家怎么做到独善其身?!
没有美分,只有如同蝼蚁一般的平民百姓。今天替父母,这么沉默的一代人,说一些回忆。
不敢控诉,只希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同样的浩劫不要再发生了。
原来是赵家人
说的好 别说吃粮了 给茶叶加点税美帝人民就跳起来了
据我老娘(上海郊区)说,那几年家里白米没有断过,就是粥稀一点(本地人平时就喝粥)。外婆偷偷捡麦穗,河边种豆子,很勤劳,有脑子有胆子。
是的 黑龙江一方面地广人稀 一方面也有要安定生产预备和苏联打仗的因素,所以就是挨饿,没有饿死人。
其实集体农庄也不是都是坏处,比如在黑龙江这种当时很多荒地,地势平坦的地方,是有一定好处和效率的。但是在关内根本行不通。
黑龙江的人大部分都有山东河南的亲戚。当年河南很多人都是逃过来,女的找个人嫁了就能落户吃饭了。很惨。
一天半看到的应该是事实,但是那位三年都没有挨饿过?不可能吧,上一辈的人至今为止我认识的,所有人都说吃不饱,无非饿的程度不同罢了。我妈妈说白米很少,吃很多别的东西,还是饿,晚上躺床上抓心挠肝的
阿姨,请不要偏楼。我们在这里回忆父母,家族,乃至整个民族的伤痛。 是想铭记历史,以史为鉴。 只有这样,才能面向未来 。
我前面也说了,可能不是100%的每一个个体那时候都在挨饿,但是那位层主用那一天半(我还以为一个月呢)来反驳楼里这么多发言者的论述,不能不让人怀疑她的智商,还口口声声自己是理科生,说她给理科生丢脸已经很客气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我爸家也是一线城市,爷爷在粮食部门工作,还能细粮换粗粮增加一点食物的量。奶奶是医生,值夜班的时候偶尔还有点吃的。那我爸说起来也是天天饿得不行,到现在也是吃饭一定要吃饱,什么体重三高都挡不住。
可以想象条件更差的人家和农村得缺粮缺到什么程度。
东北的汉族大部分都是逃荒过去的。我看youtube视频二条他姥姥就是,说山东话,还回山东看望过亲戚。本地人大部分是满族和朝鲜族。
支持您“回忆父母,家族,乃至整个民族的伤痛。”以及“想铭记历史,以史为鉴”。
但别人确实没义务一切都顺着您的思路说话,您说是不是?您觉得她说的不对,指出就是。觉得她说的“偏楼”,那就大家各说各的,难不成人家还非得准确说到您想要她说的内容?
问题是中国这三年不是天灾造成饥荒,是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