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h of my parents were from southern jiangsu. I heard stories of their relatives died in wars, but never heard stories any relatives died in those starving years. My parents were in highschools in those years, especially my father who was from a family of 8 Children. They did tell me stories of their hungry days. Something to complain, something fun to remember, nothing sad.
Both of my parents were from southern jiangsu. I heard stories of their relatives died in wars, but never heard stories any relatives died in those starving years. My parents were in highschools in those years, especially my father who was from a family of 8 Children. They did tell me stories of their hungry days. Something to complain, something fun to remember, nothing sad. rabbit66 发表于 6/26/2019 11:22:14 AM
Both of my parents were from southern jiangsu. I heard stories of their relatives died in wars, but never heard stories any relatives died in those starving years. My parents were in highschools in those years, especially my father who was from a family of 8 Children. They did tell me stories of their hungry days. Something to complain, something fun to remember, nothing sad.
1
今年5月3日,江苏南京寻亲会,一位90多岁的宜兴老人在寻找1959年左右送走的儿子。丁焕新 摄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微信号:boyangcongpeople) 艰难时日里,饥饿几乎可以摧毁人的一切意志,唯一剩下的,就是求生欲。 文|新京报记者罗婷 编辑 | 闾宏 周清树校对 | 郭利琴 七月,高塍镇进入盛夏。乡下家家都住在河边,河水透亮,藻荇青青。 风一过,墨一样的大荷叶子密密一卷。一派江南水乡的风貌。 镇子南部高遥村,吴南生已经老了,他75岁,皱纹几乎占领了他面庞上每寸肌肤。 他的晚年只剩下了两件事,一是侍弄地里的葡萄,二是寻找被丢弃的弟弟闰生。 年纪渐长,失去亲人的遗憾如同上涨的河水,将他渐渐淹没。 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江南地区大饥荒。有五万幼子像吴闰生一样,被父母遗弃,送到陌生的北方城市长大。他们被统称为“江南弃儿”。 如今富饶的宜兴市高塍镇,当年是饿殍遍野的重灾区。 史料记载,仅1960年,高塍公社就有数百人死亡,相当数量的家庭绝后、绝户。 几乎高塍的每个村庄,都有家庭弃婴。 弃婴 只要见到和寻亲扯上关系的人,不管是寻亲志愿者,还是记者,吴南生总要拿出那本万年历。 它就躺在他的裤子口袋里,一小本,被翻得都是褶皱。 翻到1960年农历二月初一,吴南生指给人看。他在这个日子上画下一个黑圈,划了好几道。 “那个天,好冷啊。”好像有什么在心里顶着他,逢人就要说起。 他记忆里的那天,是铁一样寒灰的天色,酿着一场大雪。呼一口气,都是白雾。 他饿着肚子,抱着三岁的弟弟吴闰生走了十多里地,把他扔在宜兴百货公司门口。这是母亲的决定,这么做,是为了让小闰生活下去。 “你在这儿呆着,我马上就回来。”弟弟也饿得奄奄一息,说好。 这是兄弟俩说的最后一句话。那时,吴南生19岁,今年他75岁了。 1
这本日历跟了吴南生十几年,这一页记录了他遗弃弟弟的日子。新京报记者罗婷 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已经参加过不下十次寻亲会,也曾多次派弟弟妹妹北上寻找。 但人海茫茫,一别半个世纪,他们再没见过。 没有人统计过,现在的高塍镇、以前的高塍公社,到底有多少弃儿被送出。 但历史记载,仅1960年上半年,宜兴县弃婴就达500人。一位已故的公社干部曾回忆,宜兴的近半弃婴都来自高塍公社。 宜兴寻亲志愿者吕顺芳最深刻的记忆是,几年前在宜兴举办寻亲大会,寻孩子的人报上老家,也几乎有一半都是高塍。 去高塍的村里宣传寻亲,一传十,十传百,四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翁老妪围上来。 7月中旬,剥洋葱在高塍镇朱家渎村见到了95岁的蒋爱珍,她几乎已经忘了这辈子所有的事,却还清晰记得被送出去的小女儿朱盘娣。 那两年,她靠着红薯藤果腹,没奶水,小女儿整天趴着,奄奄一息,就像一块破布粘在床上。 1960年秋天,邻居一家七口,两个孩子,悉数饿死在家。她从窗子里往里头探,他们躺在床上、趴在地上、软绵绵扑在门坎上,全没了气息。看得她眼泪直流。 这刺激了她,一咬牙,决定把女儿送到上海。 她的女儿,与五万主动或被动失去亲人的幼儿一起,成了“江南弃儿”。 送走那天,接收的人家给孩子吃了雪白的年糕,她大口咬着,蒋爱珍高兴得很。 关于女儿,蒋爱珍说得最多的是熬整夜给她做兔头帽、虎头鞋。在农村,这些都是对娃的金贵。 “不是不爱孩子,要活命啊。”她的脸重重地往下扯着,眼见就要哭出来。 饥饿 高塍镇这些如今在寻亲的父母兄姐,经历过大饥荒,都有些怪癖。 吴南生的后半生,有一样东西再也没吃过。那就是苜蓿。不仅他不吃,很多村民也不吃。 苜蓿,在高塍被称为草头或红花菜,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新鲜的苜蓿,咬在嘴里是苦涩的鲜味儿,但在大饥荒时,是难得的美味。 村民们还记得,在困难时期,每天天刚擦亮,田里已到处是抢着掐苜蓿芽的人。人们如同羊群,刨开地面上的土疙瘩,掐下苜蓿芽就往嘴里塞,嚼得牙都绿了。 吃了大量粗糙的苜蓿,大量硝酸盐进入肠道,不少人染上青紫病。 朱家渎村村民蒋爱珍的怪癖则是屯粮。 大饥荒过去,大多数年份都是好年景。但她还是习惯把所有粮食都屯起来,宁愿放在谷仓里沤烂,也不愿意拉出去卖掉。 她的长女朱君娣对剥洋葱说,那是母亲一种下意识的心理补偿。“没饿过,体会不到那种恐惧。” 隔了半个世纪,吴南生依然记得饥饿的感觉——烧灼感在胃里快速滋生、集结,蔓延到全身,步步紧逼,折磨着每一个器官,每一寸肌肤。 1
无锡孤儿院1960年的收容与领养登记簿。这一年弃儿达到高潮,登记簿比往年都厚。新京报记者罗婷 摄 这种感觉是从1959年春天开始的。最初,公社食堂还能供应稀饭,夏天开始喝米糊糊,冬天就变成了清汤。隆冬,食堂里的粮食见底了。 这年虽然并未高产,但也不算歉收。地里收了东西,粮仓却空了。新收的稻子呢?人们回忆,都被大队拉走,交到公社了。 如今的江苏省档案馆,还收藏着1960年江苏省委特派工作组在宜兴的调查报告。通过这些报告,可以打捞一些当年的历史。 报告显示,1959年高塍公社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减少了700万斤,粮食征购却增加了360万斤。 平均下来,公社每人全年口粮只有167斤,其中还包括萝卜折算粮食16斤。全公社31个大队,有9个大队在11月份就断粮了。 当时,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并称“三面红旗”。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感召下,各地逐渐加码,谎报高产指标。 宜兴县1959年的真实粮食产量是4.8亿斤,但县委上报了7.1亿斤。 高塍公社上堡大队的书记就是虚报产量的典型案例,上级来检查时,他把上一年的稻壳铺在下面,稻子堆在上面,造成高产假象。 最后,这个大队因粮食多数上交,多人饿死,书记也因此被枪毙。 牺牲 艰难时日里,饥饿几乎可以摧毁人的一切意志,唯一剩下的,就是求生欲。 对于吴南生的六口之家来说,1959年冬天,意味着舍弃与牺牲。 隆冬时节,每人每天只剩下二两的口粮了。一勺饭,只见着汤,孤零零两粒米。父母还被要求下地劳动。这个家庭已经完全无法支撑了。 父亲决定带着二儿子、小女儿去粮食相对充裕的江西逃荒,母亲则带着长子吴南生、幼子吴闰生留守。 此时的留守,在他们心里约等于饿死。他们做了永别的准备。 “父亲说,实在是带不走全家人了。我们三个牺牲,他们三个出去逃命。” 公社里外逃的人不在少数,根据江苏省委干部杨大德的记录,1959年冬天,整个宜兴县外逃人数为6000人。 逃出去,也不是一件容易事。1959年3月,上级下发了一个《关于制止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的紧急通知》,称所有未经许可即离开乡土、“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都是“盲流”,制止农民外逃,并指示各省、市将“盲目流入”城市和工业矿山地区的农民收容、遣返。 一个深夜,母亲为父子三人打包好行李,分了家里一半的粮食给他们带上。他们走小路,避开查岗的大队干部,往江西方向逃去。 离别时,吴南生母亲反复叮嘱丈夫,他们三人,一定要活下来。 1
吕顺芳家里,存着上千张弃儿们离开的寻亲资料。新京报记者罗婷 摄 离吴南生家十公里,11岁的吕顺芳和她的弟弟妹妹竞争着被送出的机会。 她总是听大人们说,“去上海,有饭吃。” 母亲打算把两岁的妹妹送到上海时,她几乎跳起来,哭着哀求,把我送掉吧,让我去吃饱饭。 他的弟弟听到了,同样哀求。并承诺,吃饱了饭,长大了,肯定会找回来。 “不是不留恋母亲,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要吃饱饭啊。”她对剥洋葱说。 在宜兴巡视时,江苏省委农村部的干部孙海光在报告中写道,他听到一些社员谈到1959年冬天到1960年春天期间饿死人的事情,“令人痛心”。 高楼大队有一户人家一天死了两个人,就用一副担子把两个死人挑出去了事。死的人多了,埋葬时稻草也不包。 孙海光在报告的最后说,“人口外流、疾病、死亡、弃婴是大量的”。 墓群 半个世纪过去,经历过大饥荒的人们都老了。 大跃进时光秃秃的地表,早已覆盖上了草木,夏季的高塍乡间,是弥望的稻田。 新的房子、村庄和家庭已经建成,人的生活也是这样。 但历史依然会顽强地留下自己的印记。高遥村东头的一片平地,地里稀稀拉拉地立着几个坟头。这里曾集中埋葬大饥荒中死去的人们,后来土地被推平,地下的骸骨却还在。 吴南生选择留守的母亲,也埋在这里。 她没有捱过1960年的春天。小儿子被送走后的第三天,她死了,时年42岁。 二月春寒料峭,苜蓿已经开始一茬茬往外拱。光秃秃的土地褪了一层绿。 吴南生想着去挖苜蓿饱腹,母亲却已吃不下任何东西了。 他还记得,母亲是如何躺在破砖房里,慢慢死去的:她头发开始脱落,牙龈开始流血,眼睛不能见强光,站着会头晕,蹲下就站不起来。她的皮肤,像湿润的面团,一个指头摁下去,就是一个凹洞,半天弹不回来。 像其他人一样,她死得悄无声息。 接到死讯后,吴南生从学校赶回家里,找了几个人帮忙,把床板钉了一副破棺材。下葬时,他最后把手探进棺材,用手背在她脸上慢慢滑了一下。算是告别。 没有仪式,没有培土立碑,就这样草草埋在大队的旱地里。 也没有亲人邻里来哀悼,所有人都在生死线上挣扎。“没有办法,只能忍受。”他对剥洋葱说。 0
今年5月2日,无锡宜兴,寻亲会上的弃儿们。丁焕新 摄 根据江苏省委赴宜兴工作组的报告,这一年高塍公社全年非正常死亡334人。所谓非正常死亡,大多是指饿死,或死于饥饿引发的浮肿病、消瘦病、青紫病。 吴南生母亲是这334分之一。 年年清明,吴南生都要带上香蜡纸钱,来祭拜早逝的母亲。提着篮子往那儿去的都是老人们,气喘喘走在窄窄的田埂上,拔草、扫墓、焚香、跪拜、烧纸。 他们很少交谈,但在眼光接触时,沉默中仿佛交换了一组密码——他们能认清彼此,都曾在大饥荒中失去亲人。 弃儿是另一种方式的失去。 上世纪80年代,年景开始好转。遗弃孩子的父母、兄姐,开始寻找当年的弃儿。 1995年,父亲弥留之际,心心念念找回抛弃的小儿子。 吴南生接过寻亲接力棒,从此没有缺席过一次寻亲会。 那五万送到北方的“江南弃儿”,也在90年代之后南下寻亲。 只是半个世纪过去,至今仍只有300多对亲人成功。 每到炎夏,吴南生总想起当时自己从荷塘里挖来鲜莲藕,拿根筷子,扎在藕眼里递给弟弟吃。他一双小手举着,藕丝拉得老长。 茫茫人海中,父母仍在寻找子女,兄弟仍在寻找兄弟。
———五毛
这种事情都是罕见的,全世界哪都有
———滞美粉红
要说造谣,也是搜狐散布谣言,欢迎大家踊跃避谣。
因为罕见,所以我才搬过来让大家开开眼嘛。气候没有大异常,传统鱼米之乡饿殍遍地,确实罕见。
长辈有没有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欢迎辟谣
那时候还挺敢说的。
我妈讲 那几年大炼钢铁 庄稼成熟没人收 因为大家基本每天花将近20小时在炼钢 然后全部烂在地里了 然后冬天来了就饿死了
她讲 一户人 五个孩子 当时我们那里用红薯窖保存红薯 实在快饿死了 那个妈妈就去已经废弃的红薯窖里找到坏了的红薯 剥了皮 煮给全家吃 坏红薯是苦的 当晚吃完 第二天一早全部毒死了 烂红薯有毒 除了小儿子yinwei头天晚上肚子疼没吃活了下来
后来生产队做主吧这个没死的孩子给了村里一户结婚多年没生孩子的人家才有了他一条命 这个还活着 提起此事就泪流满面。
后来春天来了大家就开始偷地里还没有成熟的庄稼 野菜 还要防着被队长发现 因为发现了要被批斗。她说 当时当时流传的话 gcd领导的都是贼 谁不偷饿死谁。
坐标中西部省份
美国也有流浪汉,也有饿死的,也有遗弃孩子的
———五毛粉红齐声高喊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楼主你真的是来问问题的吗,还是你们查经练功小分队最近发现用open question做标题更有效
装傻和真傻还是不一样的,前者很讨厌
真的不知道的人还是很多的
自然灾害个屁。共产党说话也能信。
我老娘说,上级发话要播种前深耕,深耕一米再播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还好,第一年存粮可以喝薄粥。第二年还是深耕,所以第二年只能吃草了。
同学说没办法啊,妈饿死了,爹也没钱续弦,就成独生子女了。
说完整宿舍的人鸦雀无声,一晚上没人说话。。
我倒不觉得楼主是啥查经练功小分队。
不过有的人,明明自个儿是相信的,还装出一副不知道的样儿,这就叫虚伪。
当然,这“虚伪”就是说这样的人虚伪,不是说他们说的任何时候都是假的 - 虚伪的人也不一定啥时候说的话都是假话哦。
nm看哭了。。。
城里也饿、饿死的少。
我姑姑说57年搞人民公社时她家就长心眼藏了些粮食,58年开始挨饿时她家还过得去,可是到60年饿得太久,尽管我姑姑偶尔还能搞到点肉,我奶奶还是挺不过去了。他们是郊县的,我不知道算城里还是农村。有工作单位也有城镇户口,58年都去大练钢铁,也去修水利。
城里也饿着的。我爸妈都是北京人,家里也没农村亲戚,所以所有食物全靠粮票,当时爸妈都在北大上学,去中关村街上摘杨树叶子交给食堂,掺着面做馒头吃。饿的难受,浮肿,起不来床,后来学校都减少劳动时间和上课时间了。当然比那三个省好些,我姨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甘肃的大学当老师,困难时期学校解散,她只好回来了。倒也因祸得福,调到离北京附近的省,不然一直在甘肃。
是啊。小时候看到农民贼辛苦,一大早就去工作,天天一起不停地听指挥干活,却吃不饱。分田到户后,一年没干几天活,播种插秧收割各干几天,就吃饱了。
https://kknews.cc/story/b6ymrgo.html
我妈说倒是没特别挨饿,就是特别馋,实在没油水,除了过生日吃不着煮鸡蛋
城里是吃不饱,很难饿死,农村是没得吃,家家没粮食也没炊具,锅都砸了
I heard stories of their relatives died in wars,
but never heard stories any relatives died in those starving years.
My parents were in highschools in those years, especially my father who was from a family of 8 Children.
They did tell me stories of their hungry days. Something to complain, something fun to remember, nothing sad.
有一段时间都人民公社吃食堂,锅都上交练钢铁了。你说的情况我70年代末有看到。
我奶奶的妹妹全家,一家几口人都被活活饿死了。奶奶的妹妹家在农村,我奶奶家在镇上。
要问为啥奶奶不接济。因为我爷爷奶奶就是用一点点吃的,吊着一口气活下去,粮食都省下来给我爸爸和姑姑。没有能力帮助亲戚。
我奶奶在以后几十年留下一种类似精神病的症状,怎么说都改不了。家里的米缸一定要满,哪怕生虫了也要屯着。枕头旁边总藏着吃的。有时都长霉了,说她根本不听。
后来上大学的时候,聊天。我有住在丹东的同学,爷爷是部队上的,表示没有听过这种事情,不知道。他们家世代没挨过饿。
妈的,我家乡世代粮仓,地产肥沃。种粮食的竟然全家饿死了!!!军队的竟然没听过有大饥荒这种事情!!!
部队确实没饿着。因为还要靠他们阻止饥民冲击粮库和出外讨饭呢。我姨的婆婆在香港的学生一直给老太太寄点心,那时候邮局人也善良,都收到了没有截留。
不是,我们守着河,村里会分鱼,到现在村里都还分
我妈说饿得要命那几年,鱼都捞的少,最饿的那一年居然捞到一条特别大的鱼,全村乐疯了
不过她那时候小,吃不多,记得最深的就是总要我外婆给她做个啥东西吃,快给我外婆愁死了
可是现在浪费严重,无论是上辈人还是年轻人
根据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3亿吨,较2016年增加13.9%,而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共计1.15亿吨。尽管粮食进口量同比下降了11.5%,但相较于出口数量来说,进口数量仍然是巨量状态。(2018年全年,我国粮食累积出口数量共计366万吨,同比增加31.4%。)
没说是假的,死了多少没法应证,但饿死人是事实,我就是烦看lz这种“假天真”的语气
党史承认的
小心不给狗粮啊
在此之前,中国积弱百年,割地赔款,军阀混战,日本入侵,全面内战,家底基本耗光了。49年后,作为农业国,唯一能出卖换取外汇的就是农产品。
种田人食不果腹。
中国的成就是一代人一代人的牺牲换来的。
又来秀猪一样的智商了,这会儿你又相信党史了?
也是苏南农村的,我妈家比较穷,小时候吃过土,我爹家里好一些,还能吃上稀粥。
有饿死的,但是不是那么夸张。
粮被浪费了
支持亚非拉了
江苏浙江情况好一些而已
狗粮不是轮子专用的吗
粉红不是领五毛的吗
指的是5mao狗
但并不是重灾区
要反中也挑个重灾区好不
一点不敬业
信息多了她会晕的,照顾下病人,不纠结细节了
不烦啊。。。如果一特虚伪的主儿,在大家面前使劲现他那虚伪的样儿,这不是挺好么?多有意思啊。。。
我觉得这个数据也不准的。我家乡是两湖地区的鱼米之乡,只要农民愿意随便种点东西,湖河不污染,哪里会有饿死人这种事情发生。可是最近几年四月底回家乡,基本看不到农民耕作,地里都是野草人高。小的时候,清明过后,那可是最忙的季节。现在如果有耕作的,也是上一辈70来岁的老人随便做做了。所以严重怀疑国内现在农作物的收成数据。
这种死亡多如牛毛
共匪根本不敢给人民知道真相,因为一旦知道真相就相当于给共匪暴政撕开一条口子,然后就流出大量见不得人的血淋淋的事实。
坐等粉红来喷
要说那个年代的控制真严,当年mit的毛粉就一口咬定没有大饥荒发生,因为没有一张照片,说来好像真的没有看到过相关照片。苏联早期的乌克兰大饥荒都留下来很多触目惊心的照片。这么看来,TG对中国的控制比斯大林时代还要严格的多。
这张照片是当代中国良心历史学家余习广,从湖南醴陵县当地公安局的档案里找到后发布出来的。
照片显示,父亲刘家远站在墙边,手戴着铁铐,身边是他儿子的头颅和骨架,还有一个铁锅,锅里面炖着他从快饿死的儿子身上割下来的肉,和胡萝卜一起炖,刘想在饿死前吃一顿肉。
图片是刘被枪毙前的留影。是当时枪毙他的人,给他和儿子的遗骸拍照存档,该图片成为大饥荒年代人相食的铁证。
而“人相食”这种人间惨剧,在3年大饥荒的时期,许多地方都发生过,翻开中国许多省份的省志和县志,对此都有骇人惨剧表述。
贾斯柏.贝克写的《饿鬼:毛时代大饥荒揭秘》一书披露,人吃人事件在四川、甘肃、青海、西藏、陕西、宁夏、河北、辽宁皆有耳闻,几乎遍及全国。中共河南省固始县官方记载有二百例人吃人事件,县委以“破坏尸体”为名,逮捕群众。
新华社主编的《内部参考》1960年第3032期报导:据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贵州等地11个县市的统计,今年以来,发现“吃人肉”案件17起。其中惨遭杀害的有15人(小孩13人),掘吃尸体16具。
前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在《墓碑》中写道:“河南信阳当年有800万人口,其中有100万人饿死。饥饿的民众甚至去吃死尸,在冬天,坟地里死尸埋得不深,就被人挖出来吃。还出现了人吃人现象,有人把自己孩子吃了。
杨继绳调查后统计,估计在全中国当年发生了4、5千起人吃人事件。
1960年,在大批农民饿死之际,当局不仅没有开仓放粮,反而刻意继续增加国家粮食库存,这一年饿死人最多,而国家却还有几百亿斤粮食库存。
更让人们想不到的是,就在全民挨饿时期,中共仍在大量出口粮食给其他国家,这使得老百姓雪上加霜。
苏北还有些可能,靠近河南和山东那地儿也很惨。
那个年代能自己种东西?根本不可能。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4
自己种东西早被打成资产阶级斗死了
全国3000个县,一个县通常有10个乡镇,一个镇下面有几十个小村,一个村死几个人,加起来就2000万了。
国内群里的人说,就算饿死人也都是因为苏联逼债。。。
没有xx就没有新中国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4
实际是3000多万
有自干五说那是解放前国民政府时期饥荒的照片。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4
我姑姑就是我奶奶是浮肿病死,身体不够强壮、吃土顶不过去。她家算当地条件好的了。我是后来才悟出浮肿病就是饿死。
所以说是人祸啊!
我在华人从没见过宣传大法的轮子,倒是乌泱乌泱给党妈唱赞歌的粉红五毛,没法直接赞美就搞臭说真话的人,你们整天念叨轮子,不妨指出来哪几个是,什么时候传功了?吃狗粮也好猫粮也好,让群众开开眼。以前很烦轮子,但最多也就希望不被他们打扰而己,至于五毛粉红,我是真心希望这些臭不要脸毫无人性人味的sb玩意儿早日不得好死,给党妈做代价。
那时平民百姓哪有相机。唯有政府的照片。
苏联的百姓各方面条件好多了,还买花穿连衣裙。
哪有空来华人
我娘就那么说。
饿死人肯定有,
三千万,横尸遍野肯定是谣言。
共匪这么爱篡改历史的,竟然都把饿死人写进自己的党史,不更说明是真的
我用每个小村5个人估算出来的。还没包括市郊的农民。
打你脸的来了:
在《党史第二卷》中,有关“大跃进”中非正常死亡人口的数据表述是这样的:“由于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563 页)在《党史第二卷》出版后,有媒体报道称这是“首次披露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亡人数为1000多万的官方统计数据”。这种报道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早在1991年出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以下简称《七十年》)一书中,就已经公布过相关数据。本次表述除了将“一千万”、“九个县”改为“1000万”,“9个县”以外,没有任何变化。
但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相比于《七十年》,《党史第二卷》给出了相关数据的来源。“1000万”来源有二:一是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年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二是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的《新中国统计资料汇编》。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则来源于《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的《当代中国人口》。
还有一处耐人咀嚼的细节:两书中所述“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仅仅只是指1960年,而非整个“大跃进”期间,“人口减少1000万”包括正常死亡,也包括非正常死亡。《党史第二卷》涉及29年间的大量数据,但罕有对数据来源的详尽注解,相比于此,著者如此对待 “大跃进”中非正常死亡人口问题,就愈发显得慎重与意味深长了。
三千万可能不准确,但是绝对不会是谣言不能说两千九百万就不是三千万
尸横遍野是形容词,形容死亡人数之多难以名状
而且很多饥荒导致的死亡并不是记录为饿死
营养不良导致机体能力低下,一个普通感冒就能要人命,这种死亡就不会记录为饿死,而是记录为器官衰竭死亡。
按照wiki的说法,苏联没逼债,还提供援助缓解饥荒,是耄非要提前把债还清。难怪wiki要被墙。
我只相信会更多。三千万是我党自己统计的
我见过80年的农村。每天我们还没上学,就听到路上有农民排队扛工具上工去,每天队长都安排满满的活干,中午带稀饭吃、早7点到晚4点。收割时还通宵工作,好不热闹。80年很多人还没吃饱饭哦 没那么饿而已
真正吃饱饭是分田到户以后,好像是82年。农民干的活有生产队1/10就吃饱了
其实,这个时间点与化肥有关。不光是承包的问题。
当时没有分田的有好多村,后来过的也是一样好,甚至更好。
大锅饭?
我来华人比你久
乌央乌央给党吗唱赞歌的廊坊五毛还真没见过几个
倒是逢中必反的天天见到,还喜欢给人扣小红帽
至于你的真心希望,祝你梦想成真
中国,一直是农民惨,直到现在,城里房子涨价了,也没有农村人什么份。
这个是真的,石油工业在文革后期发展起来,一个化肥一个的确良,很大缓解了粮食和穿衣的问题。类似的还有青霉素的白菜化和TG建国的时间段重合,所以因为青霉素造成的人均寿命大飞跃也被作为TG的政绩广为传颂。
新人没培训?三千万都是谣言了,当年四川书记李井泉开吉普车去农村,吉普车都没法避开尸体,在没培训好的粉红眼里又成谣言了。
准确的说,中国的成就是建国70年,一代,二代,三代,三代农民种田养活出来的,饿死自己养活出来的,拼命当民工,挥一万次铁锤,钉十万个钮扣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整整三代农民的血汗铺就了中国的今天。不是说城里人没干活,但农村人是一直被当作分母,被消耗,被利用。
70年代可以了,那叫“自留地“,自己种点菜什么的。
共产党真是罪恶滔天
的确,一般是人浮肿。电影“焦裕录"中有一段就是侧面写没饭吃人人浮肿,手一按皮肉就陷下去了,再也弹不起来。
可不是吗。即使死了29,999,999也可以说三千万是谣言。
打仗也是靠这些填命,现在是被清除的低端人口,党国这手下得太黑
您这19年注册的ID,真早啊
文笔真好,看哭了
我小时候听到的版本就是这样的,因为苏联,国家把所有东西都赔给苏联了,而且三年旱灾,所以才会饿肚子
党国建墙不就是怕屁民看到党国的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