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summit definitely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as a watershed moment for China and the West. Most significant to the summit was India's active participation.
The Quad represents about 38% of the global GDP and can form an exclusive ecosystem by themselves if so desired. With US' endorsement, India will terminate China as the world's factory, just like how China did decades ago to the Asian Tiger economies.
2020年11月,参加马拉巴尔海军演习,来自美、日、印、澳国家的航母和军舰。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四国领导人星期五(3月12日)举行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的首次峰会。峰会就新冠疫苗的生产和供应、稀土供应链以及关键新兴科技领域的合作达成一致。虽然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说,峰会的焦点不是中国,但有分析人士说,这是拜登政府联合盟友和伙伴针对中国打出的“组合拳”中的重要一拳。他们还说,四方对话机制得以升级至峰会级别,得益于中国在亚太地区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动作。
“四方峰会”就新冠疫苗和稀土合作达成一致
拜登总统在华盛顿时间星期五上午通过视频与日本首相菅义伟、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举行了四方安全对话。峰会讨论了包括新冠疫苗的生产和供应、气候变化、关键新兴科技等诸多议题。峰会是应美国的要求举办的。
拜登在讲话的一开始就说,“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四个国家正在共同努力,促进新冠疫苗生产以使印度-太平洋地区国家受益。四国在疫苗生产和供应方面的最新努力被视为是为了抗衡中国在亚太地区推进的“疫苗外交”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措施。中国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免费疫苗,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副总裁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星期五说: “他们承诺将自己的资源整合在一起, 为东南亚国家以及亚太地区提供十亿剂疫苗,从根本上击退中国推出的强势的战狼式疫苗外交。”
格林认为,这四个国家在一起是最完美的组合。美国拥有生物科技和疫苗专利以及技术,印度拥有大规模迅速生产医药的能力和技术,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而澳大利亚可以提供疫苗的配送和资金。他说,这是东南亚国家特别乐意看到大国间的合作。
在峰会之前,美国一名高级官员说,美日印澳四个国家已经成立了一个金融工具,为促进新冠疫苗在印度的大规模生产提供资金,以便解决东南亚国家疫苗供应不足的问题。
峰会之前有报道说,为了减轻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四方峰会还就稀土的开采、生产和供应达成协议,以对抗中国在这个领域的主导地位。据《日经亚洲》的报道,美日印澳将联手构建稀土供应链,并研发低成本、低放射性废料排放的稀土精炼技术,还计划让政府所属的金融机构给开采和精炼稀土的企业提供银行贷款。另外,四国预计还将起草与稀土出口相关的国际规则。
中国是全球稀土第一储量大国,也是第一生产大国。北京曾经因为与日本就尖阁列岛(北京所称的钓鱼岛)的领土争端,切断对日本的稀土供应。美中贸易战时,也有人建议中国切断对美国的稀土供应以回击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今年1月,中国工信部起草了《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此举被不少国家视为中国会越来越多地将稀土作为“筹码”。
峰会的声明提到,四国将在未来的关键新兴科技中合作。声明没有特别提及四国在稀土供应方面的合作,但是,稀土在智能手机、电动车、半导体、新能源、航天等尖端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峰会后的联合声明,四国峰会还同意就新冠疫苗的合作、新兴和关键科技、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合作设立工作小组,这些小组的专家们将经常会晤。四国还承诺,以后每年,四国外长要见一次面。年底前,国家领导人还要面对面见一次。
峰会是针对中国的“强有力的组合拳”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峰会结束后的简报会上说,四国领导人的确讨论了中国带来的挑战,但是,中国不是此次会议的焦点。
他说:“四位领导人确实讨论了中国形成的挑战。他们也明确表示,他们对中国不抱幻想。但是,中国并不是这次会议的主要关注。” 他说,四国面临更紧迫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疫情危机等等。
他暗示,会议讨论了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胁迫、对尖阁列岛的骚扰以及在中印边境的强势作为。他是在回答美中即将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会谈时这么说的。沙利文说,会谈是美国与中国政府直接沟通的努力。美国届时会对中国在香港、新疆、台湾以及中国对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度的做法提出关切。
3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与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将在阿拉斯加会见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洁篪,以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针对四国峰会,在3月1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希望这些国家不要“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不要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
虽然如此,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主任车维德(Victor Cha)认为,本次峰会是拜登政府联合盟友针对中国打出的强有力的组合拳中的第一拳。
他说:“这次的四方峰会和接下来在下个星期举行的与日本和韩国的二加二峰会,对于拜登政府而言,就是改变与盟友交往的组合拳。……,关于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以前也有不少的会晤和声明,但是这次最大的不同就是此次峰会的可交付成果。峰会就疫苗、稀土以及区域合作达成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这是一组非常强大的组合拳,从亚洲开始,希望这可以继续下去。”
在四国领导人举行视讯峰会几天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将访问日本和韩国。这将是拜登总统1月20日宣誓就职后政府高层官员的首次外访。
詹姆斯·施维姆林(James Schwemlein)是华盛顿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客座研究员,他告诉美国之音,这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走向成熟的积极开始”。
施维姆林3月11日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方艾文(Evan Feigenbaum)联合发表文章建议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应着眼“应对具体的可操作的挑战”,而不是“以针对中国为主的俱乐部”,两人认为只有这样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才会长久。其中,在新冠疫苗上采取联合行动就是他们认为的在解决“具体可操作的挑战”。两人认为,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甚至都不需要是一个固定的机制,但是,可以作为一个核心力量存在,根据具体的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吸纳其他国家。
有人担心作为一个安全对话机制,四方峰会过分关注非军事合作,有可能会降低四方对话在安全领域的作用。 对此,施维姆林说,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本来就没有自己的议程,现在的发展已经是朝积极方向迈出的一步。
非“亚洲新北约”,但四方安全对话却因中国而更加紧密
但是,沙利文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说,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不是军事联盟,也不会成为新的“北约”。他是在被问到四方安全对话是否会加强与台湾的合作,增加中国攻击台湾的成本时,说这番话的。
他说:“我们是这样看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这不是一个军事联盟,也不会是新的北约。尽管有人这么宣传过。” 沙利文说,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为四国在经济、技术、气候变化和安全问题上提供了合作的机会。他说,海事安全、人道救援和灾难应对才是四方安全对话的核心议程。
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起始于2004年12月。当时,为了应对印度洋地震和海啸引发的人道主义灾难,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加快合作,以协调一致的方式采取了救援行动。为了应对中国在印太地区日渐增长的影响,2006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以“民主国家的集合”之名提出美、日、印、澳四方合作概念,得到了其他三方的响应。
2017年,随着中国中国军力的增长和在印太地区越来越具侵略性的行为的增加,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在沉寂多年后被重新启动。“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自此受到特别的关注,有人曾将此称为”亚洲版北约”。
四方安全对话近年来在“印太战略”上采取了不少的行动。去年9月和10月,美、日、印、澳四国外长先后在纽约和东京举行了两场会议,讨论“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问题;四方在军事方面的合作也快速加强,主要通过四国之间的双边协议和共同军事演习。去年11月,澳大利亚首次参加了四方同时参加的年度马拉巴尔海军军演。
曾经在小布什政府时期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的格林认为,正是中国的咄咄逼人才让“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合作更加紧密,提升到现在的峰会级别。
他说:“四方安全对话不是联盟,它只是一群国家联合在一起,他们本质上希望维护自由航行和基于规则的秩序。它现在的协调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多亏了北京。 ”
格林说,印度原先对把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提升到峰会的高度,并设立更广泛的议程犹疑不决,但是,因为中印喜马拉雅边境地区的冲突,印度政府决定向中国展示“他们也有伙伴和盟友”,特别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印度长期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四方的其他三方近年都与中国的关系出现紧张或者摩擦。日本与中国在有争议的尖阁诸岛问题上,不断出现紧张。
美国与中国因在地缘政治及全面对抗竞争,关系日趋紧张,尤其是在台湾问题及南中国海问题上,双方更是动作频繁。拜登总统称中国是“最大的竞争者”,而国务卿布林肯则说,“中国是美国面临的21世纪的最大考验”。
澳大利亚则因去年要求国际社会独立调查由中国最初爆发新冠病毒疫情的来源而遭到中国全面的贸易制裁,导致关系降至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