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话题:中医 圈

f
fuz
楼主 (文学城)

前几天,清理用了六年的旧iPad,看到一张以前不知道从哪里下载的中医“联络图”。有人知道出处,请告诉我,应该写明原作者,以示尊重。

 

当今社会,单打独斗肯定吃不开。无论干啥,都讲究拉帮结伙,设个门卡,分个圈里圈外。中医也不能置身度外。

俺看下面这个图,觉得有点意思,不然当初也不会存下来。

你看啊,进圈子是有条件的。进了圈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跳到别的圈。

还有啊,同一个圈里,层次也是不一样的。大圈套着小圈,圈内还有许多门派。而且,门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常有跳槽的。

同行相轻,互相贬低、嘲讽,太常见了。社会如此,中医难逃其臼。

 

这图可贵之处,重在圈圈点点,条条框框,别太细究那些攻击箭头旁标的辞语。虽粗俗,可实在,很在理的。

 

入圈子的好处太多了,当然重在互棒互吹………。

不入圏子,则是难为自己: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h411p7RA/

 

另外介绍一篇文章:“中医圈儿那些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9812597

……………

 

中医学的起源,自医巫分家,在神农时代,即出现“医经”和“经方”两大理论体系。后世称为“医经派”和“经方派”其后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至汉代两大理论体系都发展到一定水平。《汉书·艺文志》载:“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这一记载,明确了医经和经方的定义和理论特点,即:医经,是以脏腑经络、阴阳为主要理论,汉后加入五行六气,形成时方,又称岐黄、哲学医。经方,是以八纲为主要理论,至东汉形成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又称农尹、汤液、仲景医学。

在很多人的固有观念里,中医应该是留着白胡子,满嘴都是阴阳五行,太极八卦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看个病,虽然可能是有效的,但根本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这不有句话叫,“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中医让你糊里糊涂的活”。

…………

经方的理论不是来自《内经》,而是来自原创思维理论体系。经方的起源,当追溯于上古神农时代,我们的先民们,用八纲认识疾病和药物。起初用单味药治病,后来发展为复方,随着经验的积累,最终形成六经辨证。《伤寒论》的六经是依据八纲理论产生的,而不是《内经》的经络脏腑理论。

…………

 

 

补遗:这篇就是个闲扯话题,周末去朋友家聚会时喝点小酒、找点乐子。无意划圈子,分座座。切勿对号入座,自寻烦恼。

 

声明:那图,不代表本人观点。

有点儿闲
有意思

1、理论圈里,中医理论是核心。掌握中医理论,才能在古典文献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指导中西医结合。

2、临床圈里,伤寒与温病并驾齐驱。如果说伤寒是左手,那么温病就是右手;伤寒是阳,温病就是阴,二者不分伯仲。方证派与火神派是伤寒派的延伸,剑走偏峰了。时方派与温病派雷同。

3、理论与临床,理论是基石,临床是大厦;理论是树根,临床是枝干。

4、民间派是旁门左道,难登大雅之堂。

 

爱令
我觉得圈子里的各派没必要互掐,古代的生活环境跟现代不一样,

古代没有冷暖气,没有二十四小时热水供应,没有电吹风,大部分人没有吃那么多肉类奶类食品,没有以车代步。。。

古人和现代人的体质有了一定差距,中医学也应借鉴现代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知识,与时俱进,去伪存真,但中医理论的精髓是不变的。那些所谓废医验药就是全盘否定了中医学,没有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去使用中草药是很盲目的,效果不好而且易留隐患。

 

 

爱令
不大同意“民间派是旁门左道”,所谓高手在民间,

不少民间验方疗效显著,其原理用中医理论往往也能解释得通。

 

 

 

k
kai2002
这图非常形象,有意思。其实真正的就是只有两派:时方派和经方派。什么火神派和温病派都是抱住象腿的瞎子,这样说都是抬举他们了。

至于传统伤寒派,的确算一派。古人试图用内经注解伤寒论,尽是牵强附会,让后学掉坑里,什么都没学到,还觉得高深无比,这是把简单东西搞复杂了,然后找不到前进的路。

时方和经方在不同的病上各有所长,什么时候合适用哪个,这是关键。达到这点需要经验,不断学习实践就会知道,我不赞成分割抛弃任何一方,武器只会嫌少,没有嫌多的。

爱令
所谓时方派,其实都是经过辨证,主要以经方为母方,加减化裁出不同的方子。
k
kai2002
两者辨证方式不一样,经方辨证很不一样,对很多重病有不可替代作用,我们学校毕业出来的,都是有这方面缺失,你要读过胡希恕书,你

就知道时方辨证和经方辨证有巨大不同,当然时方有它的特点,我认为两派可以互补,前提是你得去了解和掌握它。

d
dudaan
有效就好
w
wxc8585
从大侠您那里学了好多东西,可不明白好像您承认中医,不理解。,sorry
f
fuz
俺是正宗的中医学徒啊,怎么可能忘了本。中医西医,都要治病;这门那派,还得救人。问病莫问出身,要看真才实学

以前写的《中医学徒 西医学究》系列之学徒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054/118524.html

 

5
5181
拜读了你的博客,发现你并没用中药调理.支持你说的不用原因.

西医中医.有效就可拿来用.

受土壤影响现在中药的确不敢随便吃.当然西药也有不少副作用且写在说明书上.

f
fuz
食疗、茶饮、导引等,也是中医一部分。其实,中医的理念,有时胜过针、药
5
5181
一直认为病人应按自体情况选择医生和治疗方法.网上信息帮助很大但最后需病人和病人家属通过分析来取舍.
s
silversky1234
赞同闲医生,我想伤寒温病在高的一个层次是相通的,温病派同时研究透了伤寒。都是时代的产物。

但是民间有一套系统传承的东西,不被官方认可而已。

p
pickshell
+1。也赞同闲医。 温病学是精通伤寒论高手,在伤寒论基础上进阶发展起来的学科/产物,

它填补了伤寒论的不足,特别对现代人慢性病,温病学太重要了。
闲医说的民间派,我理解属自创自解旁流的民间“江湖大夫' ,或缺乏理论基础辨证能力,单凭点经验收集偏方或许能应付某些特定疾病,但太有限,小打小闹凑合,遇到点稍复杂的病就完蛋,严格讲偏方医算不上中医。

爱令
您说得对,是应该多学习经方理论知识,

胡希恕医师是运用经方理论的六经辨证方法,擅长辨方证,辨明方与证对应与否,他总是用原方药量,很少加减,效果很好。时方派是将各种辨证方法参合运用,更包容一些。万变不离“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所有辨证方法的归纳总结。

时方和经方两者较大的区别是用药特点的不同,时方用药趋于温和较安全,经方用药量大而刚猛,对于急症,若用药对证,疗效的确立竿见影。

 

 

西
西河美稷
话糙理不糙

有趣。 第一次看到这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