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靖宇旧事:登顶“馒头山”

冰星
楼主 (文学城)

一九七六年,我去吉林省靖宇县的深山老林里进行航空物探实习,北京航测队九零一分队将在那里进行航空磁测。七月十一日清晨,我们一行十几个同学从长春出发,取道吉林市,当晚到达长白山西麓的朝阳镇,在旅馆住一夜。次日乘汽车去靖宇,一路翻山越岭,于黄昏时分到达靖宇县城,住在县委招待所。我们的驻地在靖宇林场,位于县城以西,直线距离大约六公里。第二天,北京航测队的汽车不在驻地,我们只好在县城停留一天。这里属于高寒山区,早晨天气像秋天一样凉爽。县城比一般的公社所在地大不了多少,没有柏油路,没有大商店,一小时逛遍全城。

十四日上午,我们冒雨乘敞篷解放牌汽车前往目的地,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了半个多小时,进入一个相对平坦的山谷,这里有一座小镇,是靖宇林场所在地。林场有七、八十名职工,大多是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盲流”。北京航测队在林场附近修建了一个临时飞机跑道,已经施工两年多了,当时正在进行收尾工作。林场小学已经放暑假,男生住在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每人一张行军床。教室门前是一个篮球场,篮球场南边是哗哗流淌的青龙河,趟过河水便是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河边成了我们洗漱和洗衣服的地方,河水冰凉清澈,有时渴了也用手撩几口水喝。

我们到达时,民航机组和九零一分队的部分人员已经到位。在飞机到来之前,我们查阅资料,熟悉当地的地质和地形,帮助机组架设电台天线,做些飞机跑道建设的收尾工作。跑道两头的树木伐倒了许多,横七竖八躺在地上,大家将一些树干扛到停机坪,锯成几段,用大斧头劈成劈柴。抡大斧头的功夫练得不错,三四十厘米直径的圆木,二、三斧即可劈开。

为了熟悉驻地周边的地形,我和两个同学去攀登附近的制高点“馒头山”。我们沿着沙石路向西走了几公里,来到山的北侧,然后进入树林向南进发。树林里没有地物参照,也看不到山峰,很容易迷路,我们随时用罗盘修正前进方向,最终到达青龙河边。渡过青龙河即可上山。这几天经常下雨,河水暴涨,水流翻腾激荡。我们沿着河流寻找适宜的渡河点,最终选定一处河中岩石比较多,水比较浅的地方。这里水流较急,只要不跌到,就不会被水冲走。大家以树枝为拐杖保持平衡趟过青龙河。

过河便是二十几米高的直立山崖,像一面墙似的,两边杂草丛生,次生灌木密集。仔细观察这面“墙”后,确认可以攀登。我们借助着石缝、突出的岩石、树枝、甚至野草向上爬,眼睛紧紧盯住上面可以抓住的物体,不敢转头向下看。偶尔向下看一眼,吓得胆战心惊,下肯定是下不去了,只能勇往直上。爬到一多半的高度上,我贴在岩壁上休息片刻,想到这里是当年抗联与日伪警察部队周旋的地方,也许抗联战士曾经背着枪支攀登过这块岩石,而且就在此处停留过。再看看我们轻装简行,没有追兵,没有粮草之忧,顿时信心百倍,一鼓作气攀上崖顶。

崖顶上地势相对平缓,观察地形后,取道西坡登上山顶。站在高山之巅,眼前豁然开朗,发现这是一座马蹄形山,马蹄缺口朝南,我们所在之处是马蹄的西翼。在驻地看到的只是山体东翼,因看不到西翼,故称其为“馒头山”。极目四望,茫茫林海,无边无际,没有公路,没有村落,地面勘探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更进一步认识到航空物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沿着山脊走到山体东翼最南端,从东坡下山,再向北行,穿过密林,便看到远处跑道旁边的帐篷了。确定方位后,取直道穿林过河回到驻地。

1976 靖宇旧事:

导弹发射与日本人闯入发射基地

云霞姐姐
有趣的回忆,要是有照片就更好了
云霞姐姐
查了一下,吉林的“馒头山”长这样,真像个馒头,是你爬的那个山吗?

在这儿

 

 

冰星
那时侯照片可不多啊!
冰星
确实很像馒头,估计叫这个名字的山很多。
老林子里的夏天
估计回去的道比爬岩要远多了。。。
冰星
差不多的。
A
AP33912
哈哈,馒头山,以为看了会饿肚子:)
冰星
看了就想起馒头,那时馒头是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