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场部来接我们的是二连干事祝禅仁,他和我们一样年轻。
槽子车,一种有四个木头轮子、车厢像马槽子一样的运输车辆,装载着我们的行李,大家排着队,唱着歌,齐步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大路上。
路的南边是一望无际已泛黄的麦田。风吹来,麦浪像大海的波涛,一浪赶着一浪,消失在天山脚下。
路的北边,是杂粮区,有豆子、包谷、菜地、麦田,隐隐约约看到伊犁河岸密密麻麻挺拔碧绿的芦苇。
二连的驻地不远,就在场部西边约二三里的地方。
连队的几排房子建在路的北边,紧挨着路。
队伍在驻地中间站住了,祝干事指着西边告诉我们:“在最西头那两间草皮垒墙,牛毛毡盖顶的房间,是厨房。“我们看到厨房的烟囱正冒着白烟。“离厨房不远的那排房子,是食堂的仓库,炊事员的宿舍和连领导们的宿舍。往东的四排房子,每排八间,其中两排就是你们支青的房间。一排男生宿舍,一排女生宿舍。在你们宿舍前边的那排房子,最东头的一间是我和指导员的办公室,其余是已成家老职工们的住处。好啦。现在拿上你们的行李,去你们的宿舍,八人一间,各小队长分配。”
我们背着行李走进分配好的房间。房间里空荡荡的,只有靠墙摊放着一层麦草。我们把行李放在麦草上打开,找出褥子互相挨着铺在麦草上,箱子靠墙放好,被子拿出来铺上,一个简易的床就铺好了。我们的新家就这样落成。
这儿没有电灯,没有桌椅板凳,只有成群的蚊子。
我们把带来墨水瓶里的墨水倒掉,然后把被子的棉絮抽出来一些搓成芯,插在墨水瓶里,找些柴油倒进去。一个简易的灯就做好了。
当天晚上,我们趴在各自的箱子上,冒着黑烟的柴油灯下,给家里写信。
开始,大家一边写,一边不停地擦眼泪。后来,有一个女孩子哭出了声,很快,哭声就连成一片。
我也在写信,泪把信纸打湿了一行又一行。
我不放声,也不呜咽,任泪水滴落。
我写路上的艰辛,我写此地的荒凉,我写想家的难过。
女生的哭声招来同车来的男生。他们跑来劝说。劝着劝着,也跟着抹起眼泪。
这儿的一切和我们家乡比,差距太大了。
家乡虽说没有楼上楼下,电梯电话,可有照明的电灯,有挂在墙角上的小喇叭,小喇叭每天报告着国家大事,本区新闻,还有快板相声小故事。有平坦整洁的公路,四季长青公园,商店和电影院。这儿,除了成群的蚊子外,连个照明的灯都没有。门外漆黑一团,黑黢黢的像个孤独的岛。
我们惶恐不安。
虽说有心里已准备,可落差太大,一时接受不下来。
据说,这几间房子还是指导员把单身老职工(那些在三年灾害期间,逃到这儿讨生活的人)赶到马号里,专为我们腾的住处。
我们这才发现,在平房的后边有一片马棚和几处羊圈。
第一天晚上,我们都是在哽咽中进入梦乡的。为了缓和我们的情绪,连队决定放我们三天假,伙食由连队供应。
这三天是哭啼的三天、是绝望的三天、是无法言说的三天。
没有人出去游玩,没有人去欣赏近在眼前的麦海。只是哭,醒来就哭。
在家乡礼堂动员大会所投放的银幕上,蓝天白云红马羊群,伴随着“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新疆赛江南······”悠扬的歌声中, 一部分十五六岁年轻人的心被浪漫所征服,激动起来。豪情万丈地报了名。
还有部分人为了工作,为了不在家里吃闲饭,听党的召唤而报名。有些家庭成份不好的青年为了证明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而报名······
不问什么原因报名支边,这儿的艰苦环境是我们没有料到的。
在甘肃境内,火车跑了一天都没有跑出荒凉之地时,我们的心就开始发沉,笼罩在“再也回不了家”的绝望中。
从乌鲁木齐到天山果子沟,一路上不是沙堆就是戈壁。果子沟的险峻,天山山头的皑皑白雪,都在告诉我们将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一辈子。
我也难过,但不嚎啕。
我噙着泪去劝说安慰那些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我没有恰当的语言可用,只好反复使用“既来之,则安之。”之类的词语。没人理,仍是哭。
只要女生宿舍的哭声一起,男生肯定会出现在女生身旁。
两天后,男生劝慰的目标基本定了下来。
饭送来了,一筐白面馍,一盆菜,一桶羊奶。
姑娘们哽咽着,去打菜,去盛羊奶,去拿馍。
菜、馍和家乡口味差不多。就是羊奶,绝大部分人只喝了一口,就“噗”的一声吐了出来。接着就把一缸子雪白的羊奶全泼到门外的地上。围观的老职工看到这里,摇摇头走开了。
我们没喝过羊奶,受不了那股膻味。
第三天,情绪发泄的差不多了,小孩子脾气冒了出来。
吃过晚饭,睡觉之前,无所事事之时,总会有一个女孩提出:“咱们哭吧。”说着,就高声嚎起来:“娘啊。娘啊。我想你啊。呜呜呜……”哭着哭着,假哭变成真哭。
哭,好像会传染,不一会功夫,全宿舍都哭开了。于是,男生出场了。
也有以喜剧收场的。提议哭的人一张口:“娘啊。娘啊。……”有人怂对:“娘个头你娘。”立即引起哄堂大笑。笑过之后,会有长时间的沉闷。 第四天一大早,祝干事吹响了哨子,让我们出来集合。个子不高,三十几岁,精瘦的指导员开始讲话。公布了几条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后,就告诉我们:“从今天起,开始参加田间劳动,不劳动者没有工资。先借一个月的饭菜票,月底发工资扣除。”也就是说,不劳动者不得食。
开完会,祝干事带着我们去麦地里割草。
我们排着队唱着歌,手拿从没见过的、约有两尺多长月牙形的大镰刀向伊犁河畔的麦田走去。
奶牛场的土地北边以伊犁河为界,南边和察布查尔县接壤,东边和巩留县及尼勒克县为邻,西边和苏联隔着国境线相望。
说是奶牛场,其实只有一个连队养牛,养一种黑白荷兰花牛。母牛产的奶拉到伊宁市销售。还有一个基建连和一个机耕连。其余七八个连队,都是以种地为主。百分之七十是小麦,还有包谷、豆子和水稻。大片的荒地供牛羊马啃食野草。
奶牛场是地方国营,地处天山山谷,和伊宁市隔河相望。这条河就是有名的内流河伊犁河,由东向西流入苏联境内,天山雪水是它的发源地。
我们到麦地里是割草,不是拔草。靠近河岸的麦地里,芦苇长得比麦子还高。我们只要把芦苇割掉就行。我们手拿大镰刀,一人一行,顺着麦陇,一边走一边割着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芦苇。
泛黄的麦芒把我们的手臂刮得一道道血印,脸也火辣辣地疼。我们走啊,割啊,割啊,走啊,割不完的芦苇,走不到头的麦地。我们被无边无际的麦浪所淹没。在太阳的蒸烤下,汗流浃背。
午饭的时间到了,麦地离连队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像一群打败的兵,东倒西歪地走在回连队的路上。
下午,就有几个人推说有病,留在连队休息。
晚上收工回来,累得我们晚饭都不想吃。
有几个女生看着手上的血泡,“嘤嘤”地哭了起来。从没干过农活的我们,在这广阔天地里,一时适应不了。
连队会计给我们发饭、菜票,再次强调只发到月底,月底领工资扣除后自己再购买。也就是说,你不去干活就没有工资,没有工资你就没有饭吃。
我腰酸背痛,手上打泡,但我没哭,只是“丝丝”地吸着气,用针挑着手上的泡。
接下来的日子都是早晨排队去麦地,中午东倒西歪地回连队。每天晚上宿舍里都有哭声。
不知从何时起,女生啼哭时,男生有目标地前来劝慰。女生也主动地帮助心仪男孩拆被子洗衣服,在劳动中互相帮助。
不知是远离家乡的恐惧,还是异地的孤独,抑或青春的萌动,反正到了奶牛场才两三个月,就三三两两的开始了恋爱。支边青年的生活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在这群青年人中,除了几个男生外,就数我的年龄大。其他人大都十五六岁、十七八岁。
男生中年龄在二十岁以上的,没有几个。
我性格内向,不爱讲话,也没有朋友。诚心想结交秦丽为友的想法以秦丽的不理不睬而告终。
日记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倾诉的对象。日记里记满了我对男友的思念和回忆,描述着花前月下的羞涩,记录着两手相碰时的惊悸与心慌······
我爱记日记,这是我的优点。
日记本随便向枕头底下一塞,这是我的缺点。
我的日记在乌鲁木齐时被人偷看了。
这事直到祝干事找我谈话时才知道。
也解开了我分配生产任务时,总有那么几个人阴阳怪气找茬之谜。
我曾想了好久没想明白,法律不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吗?怎么偷看日记的人没有事,有时甚至是有功之人,而凭日记内容去定罪、去宣扬、去嘲笑、去打击、去……反而是合法的。不受任何谴责。叔叔在日记里写了一篇为彭德怀抱屈的话,结果被整成了精神病。我在日记里写了一些思念、回忆男友的词语,被看做道德败坏的人。
天理何在?
到场部来接我们的是二连干事祝禅仁,他和我们一样年轻。
槽子车,一种有四个木头轮子、车厢像马槽子一样的运输车辆,装载着我们的行李,大家排着队,唱着歌,齐步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大路上。
路的南边是一望无际已泛黄的麦田。风吹来,麦浪像大海的波涛,一浪赶着一浪,消失在天山脚下。
路的北边,是杂粮区,有豆子、包谷、菜地、麦田,隐隐约约看到伊犁河岸密密麻麻挺拔碧绿的芦苇。
二连的驻地不远,就在场部西边约二三里的地方。
连队的几排房子建在路的北边,紧挨着路。
队伍在驻地中间站住了,祝干事指着西边告诉我们:“在最西头那两间草皮垒墙,牛毛毡盖顶的房间,是厨房。“我们看到厨房的烟囱正冒着白烟。“离厨房不远的那排房子,是食堂的仓库,炊事员的宿舍和连领导们的宿舍。往东的四排房子,每排八间,其中两排就是你们支青的房间。一排男生宿舍,一排女生宿舍。在你们宿舍前边的那排房子,最东头的一间是我和指导员的办公室,其余是已成家老职工们的住处。好啦。现在拿上你们的行李,去你们的宿舍,八人一间,各小队长分配。”
我们背着行李走进分配好的房间。房间里空荡荡的,只有靠墙摊放着一层麦草。我们把行李放在麦草上打开,找出褥子互相挨着铺在麦草上,箱子靠墙放好,被子拿出来铺上,一个简易的床就铺好了。我们的新家就这样落成。
这儿没有电灯,没有桌椅板凳,只有成群的蚊子。
我们把带来墨水瓶里的墨水倒掉,然后把被子的棉絮抽出来一些搓成芯,插在墨水瓶里,找些柴油倒进去。一个简易的灯就做好了。
当天晚上,我们趴在各自的箱子上,冒着黑烟的柴油灯下,给家里写信。
开始,大家一边写,一边不停地擦眼泪。后来,有一个女孩子哭出了声,很快,哭声就连成一片。
我也在写信,泪把信纸打湿了一行又一行。
我不放声,也不呜咽,任泪水滴落。
我写路上的艰辛,我写此地的荒凉,我写想家的难过。
女生的哭声招来同车来的男生。他们跑来劝说。劝着劝着,也跟着抹起眼泪。
这儿的一切和我们家乡比,差距太大了。
家乡虽说没有楼上楼下,电梯电话,可有照明的电灯,有挂在墙角上的小喇叭,小喇叭每天报告着国家大事,本区新闻,还有快板相声小故事。有平坦整洁的公路,四季长青公园,商店和电影院。这儿,除了成群的蚊子外,连个照明的灯都没有。门外漆黑一团,黑黢黢的像个孤独的岛。
我们惶恐不安。
虽说有心里已准备,可落差太大,一时接受不下来。
据说,这几间房子还是指导员把单身老职工(那些在三年灾害期间,逃到这儿讨生活的人)赶到马号里,专为我们腾的住处。
我们这才发现,在平房的后边有一片马棚和几处羊圈。
第一天晚上,我们都是在哽咽中进入梦乡的。为了缓和我们的情绪,连队决定放我们三天假,伙食由连队供应。
这三天是哭啼的三天、是绝望的三天、是无法言说的三天。
没有人出去游玩,没有人去欣赏近在眼前的麦海。只是哭,醒来就哭。
在家乡礼堂动员大会所投放的银幕上,蓝天白云红马羊群,伴随着“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新疆赛江南······”悠扬的歌声中, 一部分十五六岁年轻人的心被浪漫所征服,激动起来。豪情万丈地报了名。
还有部分人为了工作,为了不在家里吃闲饭,听党的召唤而报名。有些家庭成份不好的青年为了证明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而报名······
不问什么原因报名支边,这儿的艰苦环境是我们没有料到的。
在甘肃境内,火车跑了一天都没有跑出荒凉之地时,我们的心就开始发沉,笼罩在“再也回不了家”的绝望中。
从乌鲁木齐到天山果子沟,一路上不是沙堆就是戈壁。果子沟的险峻,天山山头的皑皑白雪,都在告诉我们将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一辈子。
我也难过,但不嚎啕。
我噙着泪去劝说安慰那些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我没有恰当的语言可用,只好反复使用“既来之,则安之。”之类的词语。没人理,仍是哭。
只要女生宿舍的哭声一起,男生肯定会出现在女生身旁。
两天后,男生劝慰的目标基本定了下来。
饭送来了,一筐白面馍,一盆菜,一桶羊奶。
姑娘们哽咽着,去打菜,去盛羊奶,去拿馍。
菜、馍和家乡口味差不多。就是羊奶,绝大部分人只喝了一口,就“噗”的一声吐了出来。接着就把一缸子雪白的羊奶全泼到门外的地上。围观的老职工看到这里,摇摇头走开了。
我们没喝过羊奶,受不了那股膻味。
第三天,情绪发泄的差不多了,小孩子脾气冒了出来。
吃过晚饭,睡觉之前,无所事事之时,总会有一个女孩提出:“咱们哭吧。”说着,就高声嚎起来:“娘啊。娘啊。我想你啊。呜呜呜……”哭着哭着,假哭变成真哭。
哭,好像会传染,不一会功夫,全宿舍都哭开了。于是,男生出场了。
也有以喜剧收场的。提议哭的人一张口:“娘啊。娘啊。……”有人怂对:“娘个头你娘。”立即引起哄堂大笑。笑过之后,会有长时间的沉闷。
第四天一大早,祝干事吹响了哨子,让我们出来集合。个子不高,三十几岁,精瘦的指导员开始讲话。公布了几条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后,就告诉我们:“从今天起,开始参加田间劳动,不劳动者没有工资。先借一个月的饭菜票,月底发工资扣除。”也就是说,不劳动者不得食。
开完会,祝干事带着我们去麦地里割草。
我们排着队唱着歌,手拿从没见过的、约有两尺多长月牙形的大镰刀向伊犁河畔的麦田走去。
奶牛场的土地北边以伊犁河为界,南边和察布查尔县接壤,东边和巩留县及尼勒克县为邻,西边和苏联隔着国境线相望。
说是奶牛场,其实只有一个连队养牛,养一种黑白荷兰花牛。母牛产的奶拉到伊宁市销售。还有一个基建连和一个机耕连。其余七八个连队,都是以种地为主。百分之七十是小麦,还有包谷、豆子和水稻。大片的荒地供牛羊马啃食野草。
奶牛场是地方国营,地处天山山谷,和伊宁市隔河相望。这条河就是有名的内流河伊犁河,由东向西流入苏联境内,天山雪水是它的发源地。
我们到麦地里是割草,不是拔草。靠近河岸的麦地里,芦苇长得比麦子还高。我们只要把芦苇割掉就行。我们手拿大镰刀,一人一行,顺着麦陇,一边走一边割着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芦苇。
泛黄的麦芒把我们的手臂刮得一道道血印,脸也火辣辣地疼。我们走啊,割啊,割啊,走啊,割不完的芦苇,走不到头的麦地。我们被无边无际的麦浪所淹没。在太阳的蒸烤下,汗流浃背。
午饭的时间到了,麦地离连队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像一群打败的兵,东倒西歪地走在回连队的路上。
下午,就有几个人推说有病,留在连队休息。
晚上收工回来,累得我们晚饭都不想吃。
有几个女生看着手上的血泡,“嘤嘤”地哭了起来。从没干过农活的我们,在这广阔天地里,一时适应不了。
连队会计给我们发饭、菜票,再次强调只发到月底,月底领工资扣除后自己再购买。也就是说,你不去干活就没有工资,没有工资你就没有饭吃。
我腰酸背痛,手上打泡,但我没哭,只是“丝丝”地吸着气,用针挑着手上的泡。
接下来的日子都是早晨排队去麦地,中午东倒西歪地回连队。每天晚上宿舍里都有哭声。
不知从何时起,女生啼哭时,男生有目标地前来劝慰。女生也主动地帮助心仪男孩拆被子洗衣服,在劳动中互相帮助。
不知是远离家乡的恐惧,还是异地的孤独,抑或青春的萌动,反正到了奶牛场才两三个月,就三三两两的开始了恋爱。支边青年的生活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在这群青年人中,除了几个男生外,就数我的年龄大。其他人大都十五六岁、十七八岁。
男生中年龄在二十岁以上的,没有几个。
我性格内向,不爱讲话,也没有朋友。诚心想结交秦丽为友的想法以秦丽的不理不睬而告终。
日记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倾诉的对象。日记里记满了我对男友的思念和回忆,描述着花前月下的羞涩,记录着两手相碰时的惊悸与心慌······
我爱记日记,这是我的优点。
日记本随便向枕头底下一塞,这是我的缺点。
我的日记在乌鲁木齐时被人偷看了。
这事直到祝干事找我谈话时才知道。
也解开了我分配生产任务时,总有那么几个人阴阳怪气找茬之谜。
我曾想了好久没想明白,法律不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吗?怎么偷看日记的人没有事,有时甚至是有功之人,而凭日记内容去定罪、去宣扬、去嘲笑、去打击、去……反而是合法的。不受任何谴责。叔叔在日记里写了一篇为彭德怀抱屈的话,结果被整成了精神病。我在日记里写了一些思念、回忆男友的词语,被看做道德败坏的人。
天理何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可恶的人贩子坏了一个好孩子 《人,在余晖中醒来》(20)- 大结局 《人,在余晖中醒来》 (19) 《人,在余晖中醒来》(18) 《人,在余晖中醒来》(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