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都会博物馆演出京剧《霸王别姬》
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齐如山先生为梅兰芳先生编写了这部《霸王别姬》,这部剧就成为了一部久演不衰的梅派经典,尤其是其中第八场重头戏,更是在近一百年里成为了京剧史上最悲情与震撼的史诗级作品。
大都会博物馆上演的这出《霸王别姬》安排在大都会博物馆内的明式中国庭院,安静地漫步于这座明式中国古典园林中,已然有了一种复古的幽静。当虞姬伴着急促的西皮摇板缓步走入庭院,“自从我….随大王…..”,一阵紧密的锣鼓点,近在咫尺的虞姬已把观众的心神“间离”到幽旷,苍凉的古战场 – -一次中国古史上最悲壮的战争和最凄绝的爱恨离别已经开启了它的序幕。
南梆子是霸王别姬里家喻户晓的两个唱段之一。它是虞姬在垓下四面楚歌的氛围中的一首抒情咏叹调。演员亮丽的音色 在“且散愁情”那里发挥到了极致,高亢但不夸张,“云潋晴空,冰轮乍涌”在这样隽永婉约的念白中,虞姬的忧虑,哀伤都被中和在清明的月色中。微弱的更鼓声把场景营造的愈发幽暗和空旷,当更鼓的敲打声越发清晰,我的视线慢慢转移到右侧的回廊上,目光随着两个缓步耳语着的老兵一路走过回廊,飘过伫立在思虑中的虞姬,聚焦在另一侧的假山傍。场景从动态又恢复了沉静,左侧的假山旁,老兵在窃窃私语,不远处的虞姬正在做出各种身段表情努力聆听老兵们的耳语。现在回想起来这个细节运用的非常巧妙,它充分利用了园林的自然背景让整出戏和建筑环境完全融为一体。中国古典园林的静态美和中国传统戏剧的虚拟美碰撞在一起,让人产生出一种虚实相间难以言传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观众视线的动态游走,让本来只集中于三维舞台空间的观众更有了一种时间上的经历。久居海外的京剧爱好者由于条件所限,大多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平面媒体看戏,然而剧场艺术最具感染力的其实本应该是在三维舞台上。一种虚拟的艺术,我们总要通过想象来感知时间,距离和情景,而这场表演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如此近距离的演员和观众“同境“,更让观众真正在时间和距离上有了感知,给我们所到访的历史情境有了真正时间上的归属感!
虞姬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中焦虑着,她感叹兵戈四起,生灵涂炭;一个弱女子自然只见沙场战骨寒,不解群雄争何事。她只是为了一个“情”,如千古众多奇女子一样,宁受风霜劳碌也要与爱人相亲相依。她不能助他杀敌立功,只求为他排解心忧。他千秋霸业,位不能终,而她也不肯牵累所爱,于是满含悲泪与自己所爱的人做最后的告别。“劝~~~君~~~王~~~“她隐忍悲泪,缓步起舞,时而泪光莹莹,时而强颜欢笑。她的身体柔的象水,似有形而又无形,手中的宝剑却舞的坚毅决绝。对这一段剑舞,我曾和一位满腹经纶的资深戏迷有过一次非常针锋相对的讨论,这位资深戏迷推崇像尚小云先生那样刚劲的剑武,而我则认为这里应该是一种棉里藏针似的舞剑。很欣慰的是,这位虞姬的扮演者既武出了刚劲,又舞出了柔情。演活了一个表面柔弱,内心坚强,不肯苟活偷生而又痛不欲生的虞美人,确是”仓皇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大王啊大王,一生得遇如此红颜知己,夫复何求,终可以死而无憾了吧!
我因为非常喜欢史依弘的唱腔和表演,很早就对演出做了关注。我在心里一直默认为史依弘是当今梅派第一人,她的嗓音不仅柔润圆融而且有乾旦声音里的那种厚度。在很多梅派经典唱段里,我都能感受到梅兰芳大师的味道。特别是老梅先生尾腔的味道,那种顿挫,史依弘声音收敛的特别准确。在有些辙口字上,史依弘有自己特有的鼻音发声,声音听起来很有沉淀感和内涵。但是很遗憾,我观看的9月23日下午3.00的这场演出并不是由史依弘亲自出演,尽管所有媒体,包括我当天观看演出得到的宣传手册上无一例外标注的演员是史依弘和尚长荣先生。直到虞姬入场,开口唱第一句西皮摇板,我才意识到演员不是史依弘本人,而且扮相上的差异实在是太大。
平心而论,这场虞姬的扮演者唱念做舞非常精致细腻,音色清亮通透,念白精巧婉转,很有梅兰芳先生1931年版霸王别姬老唱片的风范。演员声腔和表演的感染力也非常强,让观众入情入戏。这出戏在中国庭院的背景下演出效果非常好,历史带入感是剧院舞台所不能比的。此外,演出没有任何话筒音响设备,使京剧爱好者能欣赏京剧最纯粹最真实的声腔艺术,真正回到了京剧最原始的剧场状态,观众可以欣赏到演员最本真最质朴的清音雅韵。作为海外观众,能够欣赏到国内优秀京剧演员的演出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但是我也很不理解为什么当天演员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任何媒体和宣传材料上。一位优秀的京剧(戏曲)演员付出的努力要比歌星影星多很多倍,我们需要尊重他(她)们,让观众知道认识他(她)们。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希望主办方能够公开这些演员的名字,让更多的戏迷了解他们。
自民国起,京剧的一个很大魅力就在于“角儿”。他们可以说是一出戏的灵魂,戏迷们看什么戏,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角儿”去的。我今天突然想到,如果倒退回民国时代,四大名旦挂了牌卖了票,结果上台的不是自己,台下的观众会怎样呢?
后续:
写完本文后才看到史依弘在新浪微博给我的留言:
史依弘:回复@:哦太遗憾了。因为连续演出,也因为尚长荣老师的年龄原因。周六周日的一天两场中的一场由高红梅和杨东虎两位年青优秀的演员出演。谢谢您对他们的鼓励。更感谢您对我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有机会能在现场为您演出。
panda326:回复@:您好,大都会安排的演出任务很重,尚老师和史姐姐非常辛苦,尤其尚老师年纪大了,必须重点保护,因此我们准备了B组演员,您看的这场恰恰是杨东虎和高红梅合作演出,演出画册中已有说明,而且字幕也打了B组演员的名字,可能您没有注意,我们深表抱歉!
演出之事常有, 换角之事不常有,赶上了,也只能是自己时运不济了:)希望能再次看到史依弘的演出,也祝尚长荣老先生身体健康, 杨东虎和高红梅的演艺事业蒸蒸日上!
女侠之文兼具深度和情感,文笔细腻生动,内容丰富充实,既有对表演艺术的深入分析,也有对京剧文化的感悟。佩服!
京剧清唱真是美极了,我听过演员的吊嗓,离远听更美。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有道理的
---—观大都会博物馆演出京剧《霸王别姬》
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齐如山先生为梅兰芳先生编写了这部《霸王别姬》,这部剧就成为了一部久演不衰的梅派经典,尤其是其中第八场重头戏,更是在近一百年里成为了京剧史上最悲情与震撼的史诗级作品。
大都会博物馆上演的这出《霸王别姬》安排在大都会博物馆内的明式中国庭院,安静地漫步于这座明式中国古典园林中,已然有了一种复古的幽静。当虞姬伴着急促的西皮摇板缓步走入庭院,“自从我….随大王…..”,一阵紧密的锣鼓点,近在咫尺的虞姬已把观众的心神“间离”到幽旷,苍凉的古战场 – -一次中国古史上最悲壮的战争和最凄绝的爱恨离别已经开启了它的序幕。
南梆子是霸王别姬里家喻户晓的两个唱段之一。它是虞姬在垓下四面楚歌的氛围中的一首抒情咏叹调。演员亮丽的音色 在“且散愁情”那里发挥到了极致,高亢但不夸张,“云潋晴空,冰轮乍涌”在这样隽永婉约的念白中,虞姬的忧虑,哀伤都被中和在清明的月色中。微弱的更鼓声把场景营造的愈发幽暗和空旷,当更鼓的敲打声越发清晰,我的视线慢慢转移到右侧的回廊上,目光随着两个缓步耳语着的老兵一路走过回廊,飘过伫立在思虑中的虞姬,聚焦在另一侧的假山傍。场景从动态又恢复了沉静,左侧的假山旁,老兵在窃窃私语,不远处的虞姬正在做出各种身段表情努力聆听老兵们的耳语。现在回想起来这个细节运用的非常巧妙,它充分利用了园林的自然背景让整出戏和建筑环境完全融为一体。中国古典园林的静态美和中国传统戏剧的虚拟美碰撞在一起,让人产生出一种虚实相间难以言传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观众视线的动态游走,让本来只集中于三维舞台空间的观众更有了一种时间上的经历。久居海外的京剧爱好者由于条件所限,大多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平面媒体看戏,然而剧场艺术最具感染力的其实本应该是在三维舞台上。一种虚拟的艺术,我们总要通过想象来感知时间,距离和情景,而这场表演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如此近距离的演员和观众“同境“,更让观众真正在时间和距离上有了感知,给我们所到访的历史情境有了真正时间上的归属感!
虞姬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中焦虑着,她感叹兵戈四起,生灵涂炭;一个弱女子自然只见沙场战骨寒,不解群雄争何事。她只是为了一个“情”,如千古众多奇女子一样,宁受风霜劳碌也要与爱人相亲相依。她不能助他杀敌立功,只求为他排解心忧。他千秋霸业,位不能终,而她也不肯牵累所爱,于是满含悲泪与自己所爱的人做最后的告别。“劝~~~君~~~王~~~“她隐忍悲泪,缓步起舞,时而泪光莹莹,时而强颜欢笑。她的身体柔的象水,似有形而又无形,手中的宝剑却舞的坚毅决绝。对这一段剑舞,我曾和一位满腹经纶的资深戏迷有过一次非常针锋相对的讨论,这位资深戏迷推崇像尚小云先生那样刚劲的剑武,而我则认为这里应该是一种棉里藏针似的舞剑。很欣慰的是,这位虞姬的扮演者既武出了刚劲,又舞出了柔情。演活了一个表面柔弱,内心坚强,不肯苟活偷生而又痛不欲生的虞美人,确是”仓皇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大王啊大王,一生得遇如此红颜知己,夫复何求,终可以死而无憾了吧!
我因为非常喜欢史依弘的唱腔和表演,很早就对演出做了关注。我在心里一直默认为史依弘是当今梅派第一人,她的嗓音不仅柔润圆融而且有乾旦声音里的那种厚度。在很多梅派经典唱段里,我都能感受到梅兰芳大师的味道。特别是老梅先生尾腔的味道,那种顿挫,史依弘声音收敛的特别准确。在有些辙口字上,史依弘有自己特有的鼻音发声,声音听起来很有沉淀感和内涵。但是很遗憾,我观看的9月23日下午3.00的这场演出并不是由史依弘亲自出演,尽管所有媒体,包括我当天观看演出得到的宣传手册上无一例外标注的演员是史依弘和尚长荣先生。直到虞姬入场,开口唱第一句西皮摇板,我才意识到演员不是史依弘本人,而且扮相上的差异实在是太大。
平心而论,这场虞姬的扮演者唱念做舞非常精致细腻,音色清亮通透,念白精巧婉转,很有梅兰芳先生1931年版霸王别姬老唱片的风范。演员声腔和表演的感染力也非常强,让观众入情入戏。这出戏在中国庭院的背景下演出效果非常好,历史带入感是剧院舞台所不能比的。此外,演出没有任何话筒音响设备,使京剧爱好者能欣赏京剧最纯粹最真实的声腔艺术,真正回到了京剧最原始的剧场状态,观众可以欣赏到演员最本真最质朴的清音雅韵。作为海外观众,能够欣赏到国内优秀京剧演员的演出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但是我也很不理解为什么当天演员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任何媒体和宣传材料上。一位优秀的京剧(戏曲)演员付出的努力要比歌星影星多很多倍,我们需要尊重他(她)们,让观众知道认识他(她)们。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希望主办方能够公开这些演员的名字,让更多的戏迷了解他们。
自民国起,京剧的一个很大魅力就在于“角儿”。他们可以说是一出戏的灵魂,戏迷们看什么戏,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角儿”去的。我今天突然想到,如果倒退回民国时代,四大名旦挂了牌卖了票,结果上台的不是自己,台下的观众会怎样呢?
后续:
写完本文后才看到史依弘在新浪微博给我的留言:
史依弘:回复@:哦太遗憾了。因为连续演出,也因为尚长荣老师的年龄原因。周六周日的一天两场中的一场由高红梅和杨东虎两位年青优秀的演员出演。谢谢您对他们的鼓励。更感谢您对我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有机会能在现场为您演出。
panda326:回复@:您好,大都会安排的演出任务很重,尚老师和史姐姐非常辛苦,尤其尚老师年纪大了,必须重点保护,因此我们准备了B组演员,您看的这场恰恰是杨东虎和高红梅合作演出,演出画册中已有说明,而且字幕也打了B组演员的名字,可能您没有注意,我们深表抱歉!
演出之事常有, 换角之事不常有,赶上了,也只能是自己时运不济了:)希望能再次看到史依弘的演出,也祝尚长荣老先生身体健康, 杨东虎和高红梅的演艺事业蒸蒸日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试唱襟裳岬 【坛庆接龙】耳听八方#1 十八姑娘一朵花 没想好 乡恋 - 致敬我心中的第一届唱坛好声音梅梅斜阳康康 文采风流丹青手,入眼平生可曾有
女侠之文兼具深度和情感,文笔细腻生动,内容丰富充实,既有对表演艺术的深入分析,也有对京剧文化的感悟。佩服!
京剧清唱真是美极了,我听过演员的吊嗓,离远听更美。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