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大数据的一些看法

越王
楼主 (文学城)

关于中医大数据的一些看法

看了夫子兄转贴的《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医大数据中心》https://bbs.wenxuecity.com/health/982123.html 一文。如果这个大数据搞得好,确实意义非凡,对总结中医疗效,加快中医的发展很有帮助。

首先,大数据,最重要的是数据来源。不知道这个“大数据中心“的原始数据,原始到哪一层。假如只是来自各地各级杂志发表的文章中的数据,那么,这个数据中心不搞也罢。因为,我们都知道近年发表的文章,其数据有多少是可信的。为了晋级而发表文章,为了出名而发表文章,这样的文章里的数据,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不过,夫子兄又转了另一篇文章,《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https://bbs.wenxuecity.com/health/982132.html ,假如这2件事情是有关联的,那么其意义就不同了。

因为,假如这个中医电子病历普及了,所有的中医都使用电子病历了,并且都输入电脑,都被“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医大数据中心“收集并予以分析,那可不得了了。

不用几年,对全国所有的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疗效,马上可以进行各种分析,各种结果,随时可以调出进行比较。

比如治疗某一疾病,我们以类风关为例。中医治疗类风关到底有没有疗效?有疗效的话,全国中医治疗类风关的平均疗效如何,多少病例用了西药,多少没有用,疗效又是如何。进一步,各地的疗效比较,再进一步,每个中医的疗效如何,跟本地比,跟全国比。哪几个医院,甚至那几位医生的疗效是最好的,也马上可以比较出。

接下去,就可以看,那些疗效最好的医院或医生,他们使用了什么方子,哪些中药,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规律,哪些亚型的类风关用哪些方子和中药效果最好,等等等等,大数据都可以提供。

这样一来,各位医生只须埋头钻研疗效,疗效好坏,大数据会辨别,真正能够治疗各种疾病的好的医生,好的方子,自然脱颖而出,晋级发文章,全部根据大数据的结果。除非篡改电子病历,否则,造假也无法造了。

原来的那个各级中医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的意义,也就变得不重要了。其实,原来那些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那些文章声称的疗效,就没有多少人重视。虽然其中或许有一些医生发表的是真实的疗效,突出的疗效,但是,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些真正有效的医生们的治疗方法和方子早被无数的造假文章湮没了。因此,我一直认为,近几十年中医的疗效少有真正的提高,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各级杂志发表文章的机制所致。

有了《中医大数据中心》,各人的疗效一目了然,再不用靠发表文章来推广真正突出的治法和方剂。这样一来,由于所有的中医都真正开始埋头钻研和提高疗效了,中医的疗效何愁不会日益提高,中医的发展何愁不突飞猛进。

疗效提高了,疗效让人看见了,中医还怕人非议,还怕被取消吗?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医大数据中心》那篇文章说,建立大数据中心是为了话语权,我觉得这种想法太小气,太狭隘了。有没有话语权的根本是疗效。有了疗效,要什么话语权,疗效本身就是最强的话语!

各地的中医们,大数据来了,别再挖空心思编造文章了,去钻研你的医术,提高你的疗效去吧!当然,“大数据”本身就可以是你钻研医术的最好来源。

希望《大数据中心》真正成为促进中医发展,造福人类的划时代的工具,而不要成为又一个敛钱工具,新的造假平台。

希望《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医大数据中心》成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关于中医大数据的一些看法 一招,让你的腰挺起来! 练,还是不练?这是个问题 夏练三伏,这个要报告一下 一道新菜横空出世
欲千北
+. 问题的根本是疗效。越王兄说的很好。但大数据有一个问题,很可能造成统计偏差。

假设一个病人去看病,如果使用了多种疗法和药物,一直不好,该患者可能会继续找别的医生/医院继续治疗,也可能放弃。如继续寻医求药,这治疗用药病史会传入数据中心。但如果他放弃不去了,效果就难以判断。同样,如果用了一个疗程后痊愈,不去医院了,如何计算用药效果就是个问题。估计只能依据调查样本等手段去建立概率判断。在中国,医患之间的流动性很大,要判断是病人因药物无效放弃还是治愈后不看医生,就有点困难。因此如果要求每个医生在看病时,顺便询问一下病人其他的既往病史,及用药效果,补充记录一下,会有很大帮助。其实对医生了解病人的总体历史概况,正确诊断当下病情也有好处。

在美国,医患的流动性低,大数据统计可行性似乎更好一些。

我不是医护人员,随便乱想而已。

k
kai2002
中国大环境就是搞假,急功近利。领导就是不断折腾人,目的就是为了面子工程,底下人也就搞假配合,各取所需。
越王
您说得对,对于急性病,一个疗程就可以解决的,确实是个问题。

很多情况下,中医治疗的疾病是慢性病,很多是终身性疾病,能够控制症状,减缓或停止发展,从西医来说,也是比较好的疗效了。对这些疾病,大数据的统计,应该有所帮助。

中医也治疗急性病,有时也能“一剂见效”,确实需要有个更好的办法来统计。

p
pickshell
基本同意越王观点。不过也要声明几点。

1,“疗效本身就是最强的话语”,同意, 病人说了算,临床疗效说了算。

2,  当然,医学本身就不应掺杂政治/名利因素。 不过这点很难避免,所谓的医学独立,科学独立,司法独立,那是理想,可惜何时真独立过?   看看这次新冠,美国不也是闹成这样,科学家,专家们也各个卷入政治啊,利益啊,难独善其身唉,新冠统计数据,要说中国数据参假不可信,那美国的数据呢? 当真准确可信吗? 未必。别以为美国药厂公布的双盲结果里真那么纯洁干净,真想玩数据,太容易,在每个节点上歪一点,参选人群背景条件变一点儿,结果会差很大,下面贴里那几个 还跟我扯啥药物双盲, 呵呵, 嫩了点吧。   话说这等事不能较真,都得打些折扣,只是折扣多少而已,只期盼参假少点就很好啦。

3,原始数据应从最基本的,临床病例,病人症状,诊断结果,所用方子等等收集入数据库。
好像黄煌教授就一直努力干这个,所谓“方证相应,方-病-人”只是他们力量很有限。

说实在的,中医把病人症状,病证收集分得非常非常细,看看中医四诊合参诊断里可以有百项内容,诊病如同摸“象”,医者掌握病人身体信息越多越全面,诊断就越精准。说起“痛”怎么个痛法,钝痛,刺痛,胀痛,跳痛。。。分很多种类。 说“汗”也分很多种。。。从人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一 一不放过,还有饮食生活习惯,地区族裔,气候,精神状态。。。太多太复杂啦。将这些参数因素们再综合起来加以分析,这就叫辨证,再开方用药--”辨证论治“ 治病的理论基础和逻辑,  这才是真中医,    如此多信息参数数据,收集统计分析非得AI大数据不可啊,双盲根本不可能做到。

感叹下,真的佩服中医,不容易当啊,没这脑子怎么学中医啊? 那些中医黑们可以说根本没见过真中医,更不懂中医是如何诊病开方治病的,   所谓" 废医验药" 到底废的是啥?  只因他们看不懂的都得废,呵呵。还总把那地摊骗子,算命的也算中医头上,以为村里那只会搬弄几个偏方的大妈大爷也算中医,无知可笑唉,

4,另外,中医就是中医,中药就是中药,若把西药掺和进来就乱套了,病人中药西药通吃的就别入数据库啦。效果怎么算? 中国人口那么庞大,病案很多,不靠谱的病案的都弃之,积累下来数量也很可观了

k
kai2002
第二点非常重要,不少人推崇日本人的汉方病历,因为他们真实。
S
SAR
现状是中医高手每天患者一二百人,接应不遐,累,不重记录,这是普遍现象。
k
kai2002
中医水平档次差距太大,我对比自己都知道,很多病没掌握方法前给你治多久都没有用,掌握方法后立竿见影。
k
kai2002
这现在不是问题,都带着学生和徒弟呢,老中医拿个脉,动动嘴就可以。
p
pickshell
嗯,比如大塚敬节的书,我就买了。
T
TBz
这个不好说,我持悲观态度。

历史上的和近代的中医医案,基本上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个个都是神医。从史记里的神医扁鹊算起。

病历有多少真实度?

另外一个问题,这些案例有没有受其它非医学因素的影响?下面网友贴出的疫苗副作用病历记录要求,是极好的例子。还有去年这时候中国的各地各路中医包括雷神火神山加上张姓中医,治疗新冠用的几个方子方法,有效率全部比现在最好的疫苗的数据都高很多,都是98%或者99%的样子吧,我也懒得再去考古了。

这数据可信吗?

 

p
pickshell
上面欲兄说的不能算问题。中医治病,根本不是以病名来算的。

以病名算那是不懂中医。 中医里最重要的,整体观,和疾病发展的动态观。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为什么?  在于病人就医时的病况,病位,  更重要的是病机!
case by case,不管当初病人曾经看过什么医生吃过什么药,治到何程度,是变好还是变得更坏,那已成过去,属于旧病案或病史部分,此刻的病况,病位和病机肯定与之前初诊时不同啦, 换医生时,现在病人身体到底属啥情况,就应以此刻就诊时的病况为准新起个病案,吃药后又是啥病况。。不同case,分别输入数据库啊,不能连环套啊。 

美国西医也同样啊,  很多病, 经一个医生治疗后,  想再换新医生,?   那对不起,  之前的仅作参考,  现在身体病况是什么?该抽血的抽血, 该化验的化验,  该拍片的还得重新再拍片子.   现在比以前更严格,  病例资料,  曾做过啥检查,  用药,  医生得通告保险公司啊`,  保险公司都有记录在案,  都替你记着呢,  责任分割啊,  若病人打官司,  责任算谁的?  医生每年都得买责任险啊,,,,

欲千北
以症状是否改善为依据就够了。
k
kai2002
只要不硬拿方药去套病名,或快或慢,都找到治疗的方法,中医治病的过程和警方破案差不多。
越王
报喜不报忧,一般是在病例层面,在原始病历上天天造假,有点难整

国内每个县,每个地区,几乎都有几位“名中医”,很多确实是靠“报喜不报忧·”出名的,一辈子看多少万病例,有几百个有效,就可以写文章了。只报有效病例“喜”,不报无效病例“忧”。

但是,在每天的原始病例上造假,病人每次说疼痛加重,你写疼痛减轻,这个会把自己也搞晕的。

并且,自己的病历,病人应该可以看到的吧?或者有权调看,如果造假,就更加困难了。

 

越王
也是我担心的,希望不要成为又一个敛钱工具,新的造假平台。
l
lbctymouse
还有矢数道明
p
pickshell
谢谢,我也去找来。
l
lbctymouse
另一本比较有价值的是汤本求真的皇汉医学,胡希恕老先生的推荐。基于现在搞经方的人还是比较少,我还是比较推荐活着的经方大家冯世纶先生
p
pickshell
嗯嗯,这几个都很不错,还加个刘渡舟。

这几人的书我都有,别笑哈,我学中医买了一大堆书了,也持开放心态,现代人的,古人经典,伤寒,温病。。希望集各家和门派所长对比着读, 越学越有兴趣,感叹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博大精深。那帮黑中医们有眼无珠不识货,也没那福气。
针灸呢,很早学过,很初级不敢说会,诊脉还更是还没摸着门。慢慢学吧。。

l
lbctymouse
我刚开始也买了一堆,主要是想都了解一下,后来发现只有伤寒金匮注释的人多,经得起检验。就专门搞伤寒金匮。我是先看的刘渡舟老先生的书

后来觉着有些解释很牵强,就转到胡希恕老先生了,之后山西的李翰卿先生及其门人朱进忠先生,门纯德先生,刘绍武先生,南京黄煌先生,还有吉林的刘志杰先生,诸位搞伤寒的老中青先生写的书帮助很大。其中我看过的扶阳派中祝味菊、李可先生的医案不可复制,起手附子就几十克,甚或上百克。我还发现千禧年以前的中医书或医案很有帮助。买过的最不值的是一套六大本的现代中医临床医案,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北中医东直门医院的博导姜X铎的医案,简直没法看,一个病人治了几个疗程,一个疗程十几天,最后跟刚开始改善不大,病人弃医。我看了小半部分,就束之高阁,浪费了我几百块银子。还有河北名医李士懋先生,分析得头头是道,遣方用药满不是那回事,觉得很失望。我的感觉是温病派的医家及其再传弟子,好像水平都不高,除了赵绍琴先生。

现在每天温习胡老先生的书,能听到健在的真人讲座的只有黄煌先生了,每次重复听都受益匪浅。最欣赏黄师的一句话,但求其真,不求其全。向这个目标努力地负重前行。

p
pickshell
哈哈,同感。。

看你说的这些人名,就知道你学的很对路,不像有些人东抓西抓。 估计你比我学中医早,8年前我连伤寒论是啥都不知啊,还在坛子里傻傻问,可能健坛老网友还记得,哈哈。我学中医得感谢曾在健坛的蒙城郎中,他中医功底蛮深的,算是我的启蒙和领路人吧,跟他学过一阵子,获益匪浅,各门派优劣,诊治思路,重要的是他一路走来的经验教训,建议应读的书,那些书最好少读等, 这样避免走了不少弯路。

l
lbctymouse
郎中跟我同城,不知现在在哪,从没见过。不过话说郎中也有失手的时候,很多年前我一同事找他调理,结果据她反馈效果还没有我看得好,哈哈
p
pickshell
哈,看来以后我病了找你啦~

坛子里有些人找他看过,说效果不错,可我还真没找他看过病呢,

l
lbctymouse
别,我可不是执业医生,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