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之回忆(3)

光盐行者
楼主 (文学城)

攀岩之回忆(2

攀岩之回忆(1)

看我满头大汗,教练狠狠地表扬了我一番。他说我人被吊在空中,没有忘记扣住保护绳,如果我撒手,上面的女生就会从几十米高处自由落体掉下来。我看作为教练他的责任和压力也挺大的。表扬我可能是怕我尴尬,其实借此强调安全是他的目的。

下午我们开车去另一个点,教练给我们表演了一下。一个看上去不可能上的五六米高的绝壁,他居然左右腾挪,以很快的速度爬上去了。这种攀岩高手的身手敏捷得简直就象个猿猴,完全展现了力量和柔韧性的完美结合。我已经看呆了,光顾惊叹,而忘了照相或录像。

我们又到一块大石头前,教练和他的两个助理都上去了。其他人大部分在最后吊在最高的一处突出点就是上不去。我观察了几个人的尝试后,有了一个计划。顺利地吊在最高点后,一个引体向上,加上玩单杠时练就的翻腕动作,一气呵成上到石头顶上。教练大声鼓掌:Not bad!

晚饭后,有人开始点篝火,有人弹琴唱歌。我和几个人到营地附近爬山,和攀岩相比,一般的爬山简直成了一种休息。沙漠中的日落别有一番风味。我和一位数学系的研究生爬到一个小山顶上,坐下来边看日落边聊天。他讲起数学系一位教授的趣事。该教授年仅三十出头,20多岁上研究生时成绩优秀,才华出众,同时也是一位世界级的攀岩高手。在选择职业时很是为难:是当数学家还是当攀岩手?最后选择了数学。据说做这一选择的理由是:做数学家业余还可以攀岩,而攀岩高手想业余研究数学恐怕难度比较大。教授选择了数学几年后就有惊人之作:用很简单但又很巧妙的办法证明了一道世界著名的难题,其难度类似陈景润攻了一辈子的哥德巴赫猜想吧。他在一次有关的学术会议上用几分钟时间就把这道难题的证法讲解完毕。会上有位著名数学家,是专门研究这一难题的专家,化了大半辈子时间,在这一专题上发表了无数论文,听到年轻的数学家的讲解后,当时泪流满面,哽咽之间竟说不出一句话来。会后有人发现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绕着一棵大树一圈一圈的踱步,好像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整个世界的存在。

攀岩教授为此获得“费尔茨奖”(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吧)。教授一直把攀岩作为业余爱好,有时不坐电梯,不走楼梯,而是从墙外爬到他在七层的办公室。后来我在系里见到这位教授,注意到他的手指上经常贴着胶布,想必是攀岩的结果。听过他讲课的学生说,攀岩教授虽然绝顶聪明,但上课时经常写错字。而且常常很奇怪地把英文单词的拼写顺序搞得倒过来。看来这种天才的脑子长得就是与众不同。他的太太是一位铁人三项健将。算是一对奇人。听数学系的几位中国学生讲,著名数学家中还有好几个攀岩爱好者呢。据分析,研究数学和攀岩有相似之处:都讲究个人奋斗;都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成功登顶或证明难题后的喜悦心情极为相似,是一种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妙快感。

经过一天攀岩,晚上睡得那叫香啊!哪里还感觉得到身下的高低不平和小石子。再也没有第一天在老虎凳上上刑的感觉了。一倒下就着,比世界上最好的席梦思还舒服。起来后好像体力基本恢复了。接下来的一天,大同小异:教练讲解,大家练习,开着车到不同的地点去攀岩。一次教练把我们带到一处,说是难度很高的地方,全世界能爬上去的人大概曲指可数。教练先试,看上去只有20来米高,很不起眼的岩石。教练上到一半,上不去了。说是以前能上到三分之二处,后来受伤,再也没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准。大家摩拳擦掌轮番上阵,没有一个人上去两米的。我自然也不例外,试了两次都以吊在空中告终。

我们爬完了在一边休息。这时来了几个人,一出手就知道是职业高手。其中两个人竟然成功登顶!那姿势叫优美,象猿猴,象大蜘蛛,象壁虎。水浒里的鼓上蚤时迁在这几人面前恐怕只有俯首称臣的份儿!教练悄悄和我们说:今天我们运气好,遇到这几个高手,绝对世界级的,好好欣赏他们的表演吧!我们大家看得都呆了!这样的石壁都能上去,简直是太不讲理了!

电影“Cliffhanger”里的史泰龙,空有一身肌肉,攀岩的时候根本没有那种让人瞠目结舌的美感!要叫真正的攀岩高手来演那电影一定会好看得多!我觉得电影很难拍出真实的效果,就象那些功夫片,动作片什么的,飞檐走壁,太离谱了,大家看了也不会相信。但攀岩这东西不亲眼看到一般人是不会相信的。所以拍成电影后反而让人怀疑是特技摄影。不是我在添油加醋,没有攀过岩的人,看到我们用来"活动手脚"的那块岩石,绝对不会相信有人可以基本上不用手如履平地一般就上去。史泰龙的电影虽然是摆拍,但还是有些攀岩动作的展示,比如其中的一个lunge,难度很高,我看到过Joshua Tree之行教练的示范,非常优美,是一种暴力美。

真正好看的攀岩电影是纪录片,我最爱看的是

Free Solo
, 讲攀岩高手Alex Honnold在优胜美地挑战El Capitan的故事,看得我热泪盈眶。

http://youtu.be/7XhsuT0xctI

我挑了下面这张Alex的照片,因为他用了一个我能看懂的技术:手插石缝。

还有一个

Africa Fusion
也很好。

http://youtu.be/iPfh78vYNC0

还有一些

登山的短片
也让人激动不已,那是关于瑞士机器Ueli Steck的高光生涯。虽然不是攀岩,但一样激动人心。很不幸,他17年去世。有人说他是作死,我觉得他活得有意义,死得很伟大!

第三天,我们来到另一处攀岩圣地,叫“枪烟”(Gunsmoke)。这是一段弯弯曲曲的
岩壁,高只有三米,但宽却有30米左右。真是很像从刚开过一枪的枪管里里冒出来
的一缕青烟。枪烟的名字起得绝。到这儿攀岩不是要往上爬,而是要横着爬。最大的
好处是不用保护,爬不过去了就往下一跳,离地不到一米。教练成功地从左到右爬
过去了。其他人当然都是半途而废。我是爬得最远的一个,大概爬了5,6米远。教
练给我们讲起一个攀岩高手的传奇故事。这位高手最爱爬的就是“枪烟”,能从左
至右再从右至左爬20多个来回。有时有别人在爬,他爬得快,赶上人家,说声“对
不起”,就从人家背后超过去了,都不碰到人家一下。我听了这故事心里实在不太
愿意相信,不过想想昨天那几位攀岩高手的表演,不能想信的恐怕不见得就是不可
能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攀岩之回忆(3) 攀岩之回忆(2) 攀岩之回忆(1) 乔治城丽水环湖行(下) 乔治城丽水环湖行(中)
攀山舞水
作者潜力巨大,不知此行之后是否继续攀岩?

看高手轻点脚尖,侧转身体,舒缓伸臂,似乎只用了些许的力气就爬上绝壁实在是一种享受,那种优雅不次于芭蕾。攀岩对体形体质的改善及对人体self awareness的提高只有认真实践于此的人才能体会。

光盐行者
没有再到野外攀岩,

室内玩过几次。非常遗憾没有坚持下去。也许以后会从头开始。

d
danren
读过一本书“Touching the Void"

读的时候感到无比困惑,因为自己无法领会一个攀岩者的思想,无法理解人生意义在于何处,但是引人入胜的叙述还是让我一直跟读下去,直至最后恍然大悟!那种对山峰的向往和迷恋犹如悠扬的旋律萦绕心头。

光盐行者
也拍成电影了
t
tryonetry
让你回忆的我都念旧了。去年还在攀,今年懒得开车,舍不得家猫,兴趣转移,还没出去。不过攀岩我觉得是可以活到老玩到老的,所以我不着急

让你回忆的我都念旧了。去年还在攀,今年懒得开车,舍不得家猫,兴趣转移,还没出去。不过攀岩我觉得是可以活到老玩到老的,所以我不着急。

你写的真细腻。谢谢分享。我在那里攀过好几次,都能想想你描述的景象。

攀岩有好多种,有你经历描述过的集体出行,就是在地上一个绳长,上上下下,是个social event。

也有那种高悬崖,一般就同伙两人,从底到顶。这种情况,除非你有Free Solo那种摄影师跟着,基本上都是butt shot。当然也可以leader 从上往下照,但是follower有个绳子吊着,没有leader的挑战,没什么太大意思,所以我们照得不多。贴两张过去同伴给我照的。

等我把现在的爱好玩腻了,就回去攀岩。上臂和手指力量是一回事,但是想攀岩好,技术是最重要的,但也正是不会随着age失去的,就像骑自行车一样。

 

光盐行者
谢谢你的分享!

也许我也会从头开始再练攀岩。照相的问题,不知道能不能使用无人机摄影?

t
tryonetry
哈哈,真出去攀岩,不是为了照相的,为的是那个经历。而且高长度高难度的,every ounce every minute coun

哈哈,真出去攀岩,不是为了照相的,为的是那个经历。而且高长度高难度的,every ounce every minute count,就像高强度的长途backpacking一样。

f
fuz
厉害啊,佩服啊
p
pickshell
佩服。见过人家高悬崖攀岩,好奇,人在低处,那绳子是怎么先挂在高处的?
f
fuz
看第二张,身上挂的那些东东。头上面没有绳索,显然自攀自设。专业啊
f
fuz
再细看第一张,最上面的那一团,是人啊。真正厉害!
t
tryonetry
这是最常被问的问题。Leader边上攀,边设置保护,如果失手,会自由落体一程直到绳子被最后放置的保护挂住。绳长之后,Leader

这是最常被问的问题。Leader边上攀,靠自己的手和脚及技术,但是会间隙性设置保护,如果失手,会自由落体一程直到绳子被最后放置的保护挂住。相对有一定的危险性。绳长之后,Leader停,Follower跟攀,取出保护,直到与Leader重聚。两人可能调换角色也可能不调换,但是过程重复,继续上行。

所以在雪崖峭壁上,两人性命靠一绳关联及保护。信任很重要。

光盐行者
攀岩的人肯定不想花时间在照相上,

我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同行但又不攀岩的话,可以用无人机拍照。

光盐行者
确实很厉害,

应该发个帖子写写,让大家多了解一点攀岩呀。

光盐行者
有不同做法,

有的岩石另一方向很容易上学,如果是常有人攀岩的点,顶上穿保护绳的环都钉好了。

有的很高的地方,象魔鬼塔,可能要几个人轮流把保护设施一点一点往上准备,然后再一口气上去。

f
fuz
不敢苟同第一条。性命攸关,不能轻易用别人的。
t
tryonetry
做学问的人怎么也会凭想象想当然呢?呵呵,你没有领会攀岩的真正的挑战和乐趣呀。当然,如果只是为了安全,那就只在攀岩馆就好了,或者只

做学问的人怎么也会凭想象想当然呢?呵呵,你没有领会攀岩的真正的挑战和乐趣呀。如果只是为了安全,那就只在攀岩馆就好了,或者只参加有guide的户外活动。他们的确有责任保障你的安全。

 

光盐行者
这不是我的想象,

我参加的那次确实有用永久钉在山顶的一个园环。其他的也是教练上去装好了,我们才上。我不觉得对攀登过程有任何影响,那只是个安全保障而且。

几个人轮流上也是我在魔鬼塔亲眼看到的,不是我的想象。

p
pickshell
谢谢,明白了,有些岩石是很硬滴,挂钩子也是技术啊,若没钩结实,脱钩就麻烦啦。。

两个钩子相距多远啊? 自由落体也蛮吓人滴,就算掉下一段,被绳子拽住了这力量也够大的吧?
不好意思,我这人好奇心强,不懂就问,问题多多哈。。

t
tryonetry
对不起,是我说错了。我想当然了。我也想起来了,我是多年前去魔鬼塔,自利更生。近些年来,那里的guiding service非常活

对不起,是我说错了。我想当然了。我也想起来了,我是多年前去魔鬼塔,自利更生。近些年来,那里的guiding service非常活跃,为了挣钱方便,“导游”安装了不少永固的安全装置,以便快捷地把客户“运”上顶端(其实顶端一点都不让人激动,就是一眼看不到边的乱草坪)。这点引起不少老观念的攀岩者谴责,因为大家尽量leave no trace behind,但是近年来,盈利模式加上快捷安全占上峰,所以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大概我是属于老观念吧,因为出道时是被hardcore的攀岩者耳濡目染,比较难接受这样的方式。

t
tryonetry
你都说对了,所有情况都发生过。看来你是一个natural。保护可以很密集也可以非常非常疏远,视情况而定。有自由落体三米而受重伤,

你都说对了,所有情况都发生过。看来你是一个natural。

保护可以很密集也可以非常非常疏远,视情况而定。有自由落体三米而受重伤,有60米而无大恙。就看落程中有无致命的磕碰。

当然有不少比较安全保守的攀岩方式,不一定都要在看不到顶的悬崖峭壁上。现在攀岩馆很多,guided trip 很多,估计比开车安全呢。这也是一种玩法。毕竟光是攀岩的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和挑战,倒也不用追求刺激。

p
pickshell
多谢。佩服啊,佩服您们能力和勇气,。

我去过好几次Colorado,超喜欢那的大自然美景,去国家公园,去爬山。。Colorado有很多山,见过不少攀岩者,山很高且很陡峭耶,有些山下还有很大的禁止攀爬警告牌呢。从下抬头望去,就见几个小点在慢慢移动,真替他们揪心:)

 

t
tryonetry
算了吧,毕竟大多数人认为是自杀行为。我也无意去改变别人的想法。

借用一个回帖

• 真厉害。活着不好么? -米兰之夜    (222 bytes) (76 reads) 09/14/2020 postreply 03:58:21

t
tryonetry
我最佩服你幼时的事情能记得那样清晰,我还记得你的系列呢。我做所有活动爱好都是为了尽量防止老年痴呆。
光盐行者
厉害!原来你上过魔鬼塔,

太厉害了!有没十有有关的博博文可以让大家家开开眼?

光盐行者
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必在意有些人有不同观点吧。如果不用保险绳,那确实很危险,反正我不会做。用保绳的话离自杀差太远了吧?

p
pickshell
不好意思,可否最后再问个?攀岩时头1位很具挑战,下来时的最后1位,得撤绳索钩子。。

不会就把绳索钩子留在那吧? 只要撤绳索钩子,就同样会有自由落体掉下一段风险哈?先撤最上那点的钩子,再撤第2高点的钩子。。下崖过程中人若不小心没抓住的话。。

t
tryonetry
攀到顶,下行几乎从来不是反转原来的攀岩路线。大多数可以走下山(即使有时也很陡较危险),个别的是有专门的rappel路线,那就是另
p
pickshell
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