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马结束,既然BQ了,就开始准备第二年的波马,十一月的一天出去跑步,下坡拐弯暗冰,PIAJI一个狗吃屎,左膝盖髌骨摔裂了。老公当时回国了,所以路上拦了个车被送回家,叫上理疗师朋友送我去了诊所,拍了片子,医生说没事儿,朋友建议我不停的弯曲膝盖,第二天晚上医生打电话让我去诊所,到了之后告诉我他看错了,其实左膝盖骨裂,虽不是粉碎性,但是也只能趴窝了。直到第二年三月回国的时候跑了两次长距离,算是训练。那年的波马是最冷的一年,狂风大雨,零下,导致很多人没有完成比赛。然而,咱是北极来的人啊,懂得how to layer,起跑时穿了6层,一边跑一边脱,最后还剩3层。老公,娃们还有远道而来为我加油的好友们在大雨中等着为我鼓劲儿,咱也没丢份儿,跑了BQ-3,中间还因为天气太冷没有出汗去了趟厕所。
跑步不是那么容易受伤,除非你的训练超出你的能力。所以跑步一定要循序渐进。 跑步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很多知识。多看看跑步的书,对你帮助会很大。 要科学训练,不要一味的跑快跑长,长跑,速度训练,跑坡训练,慢跑都要有目的性。 力量训练不可少,不用重训,但是针对跑者的力量训练还是要坚持的。 Be consistent but flexible.要坚持,但是也要会变通,譬如说生病了,或者生活,工作给了你太大压力,导致错过几天的训练,没必要补回来。马拉松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差这几天。 跑步对减肥非常有用,自从跑步后,我就从4号降到了0号,这可是当年在大学被叫做瘦猴时也没穿过的号。
花花布置的作业,硬着头皮上吧。
我跑步7,8年,其实没跑过几次全马,下面一个一个的写。
先说说我的运动史吧,
虽然没有童子功,但也不是那种中学800米跑不下来的童鞋。上学时唯一的零分的就是跳马,不管怎么酝酿,加油,鼓气,跑到鞍马前就一泻千里卡在那。
因为上学太早,所以大学就在家门口的小破大学。能人少,再加上又上了个女生很少的专业,得以让我这种只要三步上篮不顺拐的女生就可以参加系里的篮球队,还被逼着参加校运动会,选了个冷门100米栏,别的女生都不敢跑着踹栏,而我这个鞍马零分选手居然凭借着在跑动中就敢把栏踹倒的高超技术,勇夺冠军,第二年还蝉联
后来去了研究所上学,整个单身楼只有我一个女生,成天只能跟一群男生混,爬墙(去买菜)打篮球,乒乓球,排球,所以呢我肯定不是那种弱不禁风的,注定此剧不是反转剧。
再后来就来加拿大上学,开始经常跟老公一起去打篮球,这家伙对篮球是真爱,打得也好,能扣篮。每回出门前都说咱俩一伙,我罩着你,一到球场陪我玩一会儿就跟水平相当的人组队去了,哼。然后我就去自学了游泳,还参加了皮筏艇俱乐部,空手道俱乐部。Sensei说我血液里流淌着这玩意儿,没事儿就让我跟黑带对打,一次被一个黑带直捣心窝,眼前一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们我是个没长性的人。所以后来跑了好几年步,着实把老公惊着了。
毕业后就再也没锻炼,然后工作生娃,怀娃两度让我胖到走路两腿互蹭,脖子上肉多到不能后仰。老二两岁的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婶终于不能忍了。开始跟着录像锻炼,吃鸡胸。老公为了鼓励我给我设了若干奖项。别说,半年腰围还真减了十多公分,体重也降了二十多磅回到4号。
后来去上班的附近有YMCA,于是尽量每个中午都去上课,力量,瑜伽,跳操等等。三年后换了工作,附近没有gym了,侦查了一下发现不远就有trail,左思右想后决定跑步。
当年参加了第一个十公里,跑了55分钟,觉得自己还行,第二年在老公的鼓励下勇敢的报了半马,参加了running room的免费训练,学习了各种训练模式,tempo, interval, long,知道了跑步不是一味的以一个速度越跑越长,而是要科学训练。那年的半马跑的不错147。
内心逐渐膨胀,觉得自己有一点点跑步天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的报了全马。然后在一个跑步微信群里拜了个师傅,师傅超级认真,为我每周制定计划,我也是个好学生,认真执行计划。记得送我儿子游泳的时候也是见缝插针的跑步,冬天的时候buff都冻硬了,转一下继续,直到跑完整个buff都可以立在那。雪太大的时候也曾经在跑步机上跑过20迈,还是中间带速度训练的那种,周末早上可以5点起床去跑长跑(我以前最恨早起)。慢慢的从早起跑二十公里一天基本就得趴窝到早起跑完30公里回家该做饭做饭该买菜买菜。我和师傅配合极好,效果也相当不错,首马以BQ-7结束。
其实我的目标就是BQ,但是带我跑的哥们比我敢想,所以最后几公里一直给我加油,拼的太狠,到了终点几分钟后我突然开始抽筋,没有经验,越抽越紧张,最后全身都在抽,急救人员也没啥经验,老公让我放松,娃们在旁边也吓得够呛,好朋友看见我躺在那不动,一着急打了我两耳光(此处夸张手法)大声喊我的名字,我心想我只是脸抽筋说不出话而已不是晕过去了好吧
。痛苦了好久,急救人员才推我到另外一个帐篷打了iv,可以说话了之后第一句话就是问老公我还可以跑步吗。老公及其无奈的说想跑就跑吧。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他是下了多大决心才说的,当时他和娃们在接近终点的地方等着给我加油的时候,一个男的突然倒下不省人事,后来被救过来了。此处可以计算一下娃们和老公的心理阴影面积。
首马结束,既然BQ了,就开始准备第二年的波马,十一月的一天出去跑步,下坡拐弯暗冰,PIAJI一个狗吃屎,左膝盖髌骨摔裂了。老公当时回国了,所以路上拦了个车被送回家,叫上理疗师朋友送我去了诊所,拍了片子,医生说没事儿,朋友建议我不停的弯曲膝盖,第二天晚上医生打电话让我去诊所,到了之后告诉我他看错了,其实左膝盖骨裂,虽不是粉碎性,但是也只能趴窝了。直到第二年三月回国的时候跑了两次长距离,算是训练。那年的波马是最冷的一年,狂风大雨,零下,导致很多人没有完成比赛。然而,咱是北极来的人啊,懂得how to layer,起跑时穿了6层,一边跑一边脱,最后还剩3层。老公,娃们还有远道而来为我加油的好友们在大雨中等着为我鼓劲儿,咱也没丢份儿,跑了BQ-3,中间还因为天气太冷没有出汗去了趟厕所。
波马过后开始想NQ,找了一个十月的马,认认真真跟的AM55的计划,每个周末都早早起床长跑训练,其中夹杂着各种花式虐。训练过程感觉非常良好,对速度的控制也非常精准,于是斗胆报名8月的345官兔,这个以前说过,非常匀速的跑完全程,获得金耳朵兔子的称号。起跑之前不少人问我计划怎么跑,我说匀速。出发的时候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没多久,很多人就觉得我太慢了,离我而去。这些人在后半程都被我追上。也就是说匀速真的是跑马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后来十月的比赛因为天气给力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也NQ了,达成目标。为了等着师傅一起跑纽约,没有报名第二年的纽马,没成想从此失之交臂。
第三年跑了柏林马拉松,赛前因为没有经验在错误的地方排队上厕所耽误了起跑,奋起直追,被撞无数次,后半程小腿抽筋,用了不少时间拉伸,BQ+1结束(当年BQ线提高了5分钟)。再后来疫情来了,没有了比赛,训练也就不正规了,跑跑步,练练力量,两年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比赛放开之后,跑了两年前就报名的马拉松,赛前由于赛道发现不明物体,短袖短裤寒风中站了一个多小时,后半程拉肚子,没有如愿PR,成绩BQ-13,不死心,隔了三个月又参加了当地马拉松,33公里处摔跤,走了9公里多,创造个人最差成绩。这一跤把我对跑步的兴趣摔掉了一大半,现在跑步就是娱乐,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重训上。
罗里吧嗦的一大堆,简单总结一下我的跑步的认识。
跑步不是那么容易受伤,除非你的训练超出你的能力。所以跑步一定要循序渐进。 跑步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很多知识。多看看跑步的书,对你帮助会很大。 要科学训练,不要一味的跑快跑长,长跑,速度训练,跑坡训练,慢跑都要有目的性。 力量训练不可少,不用重训,但是针对跑者的力量训练还是要坚持的。 Be consistent but flexible.要坚持,但是也要会变通,譬如说生病了,或者生活,工作给了你太大压力,导致错过几天的训练,没必要补回来。马拉松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差这几天。 跑步对减肥非常有用,自从跑步后,我就从4号降到了0号,这可是当年在大学被叫做瘦猴时也没穿过的号。谢谢大家看我啰啰嗦嗦。
把三个帖子合到主贴里?这样以后还可以经常读读。
特别是第三贴,太多我想说的话了。非常有价值!
读得我热血沸腾的。
我也是,爬几座大山和跑几个马过下瘾,主要还是平时的力量训练。三者结合对我最适合。
波马比较特别,分批次的坐校车到起点线,也就意味着要提前很长时间就要起床,赶往终点线校车处,然后再坐很久的车到达起点。通常,可以在起点处休息,还有吃的喝的伺候。那年雨太大,人们还没上校车的时候,鞋袜就已经湿透。我当时乘坐的小车上一位南美女子只穿了短衣短裤,在车上就已经开始打颤,人们纷纷借给她衣服。抵达起点的时候,到处都是烂泥浆,休息的地方也是,排队上厕所的时候周围真的是一片颤动声,鞋上都是泥,很沉。我当时放弃目标,只求安全完赛。穿了很多层,还穿了雨披(全程未脱),戴了两层帽子,手套外面戴了一层塑胶手套。
不过我觉得跑马应该更累,因为要一直保持速度,爬山可以坐下来歇一歇,不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长距离高海拔的hiking也是挺有挑战性的。爬山可以聊天看大自然风光,所以更悠闲一点。跑马需要体力耐力和肺活量等等我觉得技术型要求更高。都是需要提前训练的。我高中时跑很陡的上坡还有长短跑在不训练的情况下可以一口气跑完一点也不觉得累,现在跑个不是特别长的坡也会气喘吁吁。所以真的是年龄不饶人。来美国就没太运动过又两次怀孕体重飙升最高到180磅。这几个年也是通过走路爬山拿铁跑步降回高中体重。慢慢体力也恢复了很多才决定再开始挑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