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音/2

朱之谓
楼主 (文学城)

      妻与闺蜜,昨夜又赴音乐会,再次拉我当车伕。之谓虽不谙音律,驾车跟班,乃义不容辞矣。却又作怪,一副热心肠,换来一通数落。皆因我衣冠邋遢,招来引座生凝视,只好对曰:I'm the driver!

丝竹管弦交响乐
俊男淑女凤仪装
车伕无意通音律
不在知音在捧场

附——疑音/1 (2023-04-22)         日前,偕妻赴音乐会,其实,是当车伕。我不谙音律,非但不知音,反而疑音——对音乐存有疑惑。音乐会分两个半场,上场演奏的是莫扎特1783年的4首D小调(Allegro moderato,Andante,Menuetto:Allegretto,Allegretto ma non troppo);下场则是舒曼1842年的5首F大调(Allegro vivace,Andante,quasi Variazioni,Scherzo:Presto,Allegro molto vivace)。         乐起,不知所奏。为免沉入酣睡,闹笑话,我开始想一个问题, 一个或许关乎到中西文化之异同的疑惑。为什么中国的古琴曲,几乎都遗失了?自宋以降,词曲的乐谱,也多已散佚。而在同一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都得以完好的保存,比如莫扎特,舒曼等等。         舞台上的音乐似乎很美。但我的思路,被上述疑惑带到远古的东方时空。神游中,我见到伯牙摔琴悼子期,嵇康临刑奏广陵。我不能肯定,所见仅是个例,或带有普遍性;也难以推断,能否从中窥得一丝线索,以释心头之惑。         词,本是供咏唱的长短句,文曲一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文存曲佚?值得欣慰的是,仍有许多词牌,及其音韵格调,传承至今。自南朝以来,经过隋唐的演绎,两宋的兴盛,咏人世之悲欢离合,叹日月之阴晴圆缺,上下两阕长短句,成为中华文化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雷鸣般的掌声,把我拉回现实。音乐会结束了,我也打好了一首七言绝句的腹稿。   高山流水凝空谷 荡气回肠绝广陵 两阕阴晴歌未歇 七弦咏叹曲无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疑音/2 五月郊游·调寄踏莎行(其三) 五月郊游·调寄踏莎行(其二) 五月郊游·调寄踏莎行(其一) 落红
盈盈一笑间
诗意不俗,文也隽永。先生和太太都是雅致之人~~
送赞干部
柱外之音总怨弦,清歌似水却思眠。佳人莫道无知己,伉俪难为万事全。
盈盈一笑间
赞诗意即兴发挥。其实写对联才好玩,抛玉引砖,可以有互动,有合作。:D
朱之谓
盈师算是收徒了?礼都还了。何时开坛授课?之谓真心求学,以免日后不懂音律,再闹笑话。
朱之谓
多谢领导干部下顾、赐诗、鼓励。问领导好!
盈盈一笑间
可不,这可是藏族的一位大领导干部:松赞干布
盈盈一笑间
O(∩_∩)O 哈哈,吓坏了。以后一见您,就赶紧张口尊称先生。学生先出口下手为强。
送赞干部
我就是票友,没大家这么执着的爱诗词。惭愧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