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属性相反,彼此之间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大多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它们互相矛盾,彼此牵制。
阴阳的对立制约,是事物阴阳双方想成和统一的基本动力,也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通过一定限度内的斗争、制约和排除来保持着动态的平衡。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过于亢盛,则会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过于虚弱,则会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
阴阳属性当中的对立制约在中医学上最为重要。
治病的方法也是利用阴阳的对立制约属性,阳证用阴药,阴证用阳药,以期使人体恢复到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
这个论坛的一个朋友说的一句话,受益匪浅。谢谢FUZ
血栓素收缩血管,前列环素扩张血管。
也是一种平衡。
不容易以阴阳套用。
如果说阴阳可以解释一切,也未尝不可。那就只好把阴定义为0, 阳定义为1. 这样1010111000......可以承载一切信息。
有些细节越深究越复杂。所以有时候需要接受结论或者接受不那么严密的推导,否则无法follow。
寒属阴,在它的维度里,它的对立面是热,而不是燥
燥属阳,在它的维度里,它的对立面是湿,而不是寒
链接
但是太灵活也不行,变成了怎么说都有理。
另外,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如果一位中医一见到上火就用寒凉药,最好远离他/她。
所以现代医学虽然理论上更为精致,但每个药物的产生要经过繁琐的临床试验,不能靠推导。因为理论无论如何听起来有理,都不是实际情况。现代医学“傻”,因为它也“聪明”过。
古人不懂生理,病理,现代医生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变化过和经过实验检验的医学概念。
每个维度都存在一个对立统一关系,那好,就以阴阳代表它们。它们之间的强弱关系,就决定了病的性质,也决定了如何用药。
八纲辨证 - “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就是这个模型在四个维度里的具体应用。
中医,起始很简单,阴和阳两件事。但是一叠加,多重维度的阴阳关系交织在一起,就复杂了。八纲辨证就是个迷宫,你走错一个路口,就是不归路。
这需要用心的人去研究,用最平实的语言把理论与实际病痛结合起来。
谢谢你的讲解,其中的第一项,非常赞同,即然无处可去,都返上来了,当然要用降来帮忙。
人体做为复杂又精密的结构,环环相扣,相互扶持,又相互制约,这其中平衡最重要。
我理解的阴阳平衡,更接近荷尔蒙平衡hormone balance, 人体分泌的各种荷尔蒙,可以看似一张大网,
之间的关系,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乱了一个,不及时调整纠正,整个网乱作一团。
现代人的饮食方式,生活方式把两大重要荷尔蒙:胰岛素和肾上腺皮质醇弄得乱糟糟的,一个掌控着血糖,
一个掌控着压力,间接也关联血糖。胰岛素抵抗遍地都是,皮质醇分泌更是早上旺盛时少的
可怜,爬不起来,晚上应该少时又大量分泌,睡不着或下半夜醒了直到天明。这两个乱套,何谈荷尔蒙平衡,又怎能阴阳平衡。
所说阴虚, 胰岛素抵抗估计逃不掉,尽管还满有“信心”认为血糖没问题
所说的阳虚,肾上腺疲劳综合症估计已经中招,程度轻重而已
经常看到,病人从中医那回来,一头雾水,因为刚刚被判为阴阳两虚,是否可以重新对待自己的血糖,再
检查一下自己为什么分泌皮质醇总是在不适当的时候乱分泌?
我的理解燥是气之性,是指气收敛而成形的状态,比如秋天,经过长夏天地之气交而运化了万物,气交长生了气的湿之性,所以长夏主湿,到了秋天,就需要燥气来收敛而成形,所以秋主燥,是一种凉性的向下收敛之气。食苦味所产生的气也是向下的,同气相求,所以食苦味,也能产生燥性之气。
得多少“阳”光才能平衡啊。
如果谁有那种机械钟表,打开看就会知道里面大大小小多个齿轮,不仅它们依各自轴心转动,又与其它齿轮相互啮合又相互制约,整个钟表是个大阴阳,每个齿轮也都有它们各自的小阴阳,所有齿轮都阴阳平衡运转顺畅时,钟表才能工作正常。把钟表仅做个类比,估计有的人好理解些。。 当然人体比那钟表复杂多得多,寒热表里虚实,都能影响到人体各部位的阴阳平衡。
看完视频感觉没有什么收获,这些基本属于中医的常识,估计大多数人并不是陌生。希望能听到更深入一些的中医理论。不论问题是否简单,可以讲得深入一些,让人听了有得着。网络上已经有太多名家的讲述。希望通过你的视频能真正有干货呈现给大家。
信不信,这里有的连啥是阴阳都不清楚。。
博士应该去带研究生,而不是教幼稚园
人各有长短,鱼博士的整体知识框架我看得出来。再说,有需要这些知识的朋友,不亦乐乎。
何况她的帖子总能引出来热烈讨论也好。能让吃教授学学中医,就是大本事
有时候把两个对立的东西简单地分为一个好,一个坏。例如,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好的越高越好,坏的越低越好。我说的那个血栓素和前列环素也是这样,认为血栓素只起坏作用,前列环素越高越好。其实后者升高太多会让血压降低出现休克。许多东西会慢慢地被证明中庸/平衡是最好的。
还有就是药学一定要求单一化合物,对协同作用重视不够,的确是应该在中医的君臣佐使的理论启发下改一改。
无论中美,好的科研人员早就知道多种药物协同作用的重要。美国药物的单一性是有历史原因的,也有工业生产质量控制的原因。另外,美国FDA和政府制定规则的人员不一定是头脑灵光的明白人,有政治、情商、和金钱等社会因素。
所谓阴阳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动态的平衡,所有东西都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下生存、发展、变化,如果一个个地说这个病是阳,那个病是阴,这个药是阳,那个药是阴就错了。因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一阴一阳之谓道。说得越多,错得越多。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周易有三义:交易、变易、简易,说来说去不过是阴阳二爻的构成和升降。
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就是同时照顾到多个方面,并消除或减轻因单一药物带来的不利因素。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属性相反,彼此之间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大多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它们互相矛盾,彼此牵制。
阴阳的对立制约,是事物阴阳双方想成和统一的基本动力,也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通过一定限度内的斗争、制约和排除来保持着动态的平衡。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过于亢盛,则会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过于虚弱,则会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
阴阳属性当中的对立制约在中医学上最为重要。
治病的方法也是利用阴阳的对立制约属性,阳证用阴药,阴证用阳药,以期使人体恢复到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
这个论坛的一个朋友说的一句话,受益匪浅。谢谢FUZ

血栓素收缩血管,前列环素扩张血管。
也是一种平衡。
不容易以阴阳套用。
如果说阴阳可以解释一切,也未尝不可。那就只好把阴定义为0, 阳定义为1. 这样1010111000......可以承载一切信息。
有些细节越深究越复杂。所以有时候需要接受结论或者接受不那么严密的推导,否则无法follow。
寒属阴,在它的维度里,它的对立面是热,而不是燥
燥属阳,在它的维度里,它的对立面是湿,而不是寒
链接
但是太灵活也不行,变成了怎么说都有理。
另外,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如果一位中医一见到上火就用寒凉药,最好远离他/她。
所以现代医学虽然理论上更为精致,但每个药物的产生要经过繁琐的临床试验,不能靠推导。因为理论无论如何听起来有理,都不是实际情况。现代医学“傻”,因为它也“聪明”过。
古人不懂生理,病理,现代医生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变化过和经过实验检验的医学概念。
每个维度都存在一个对立统一关系,那好,就以阴阳代表它们。它们之间的强弱关系,就决定了病的性质,也决定了如何用药。
八纲辨证 - “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就是这个模型在四个维度里的具体应用。
中医,起始很简单,阴和阳两件事。但是一叠加,多重维度的阴阳关系交织在一起,就复杂了。八纲辨证就是个迷宫,你走错一个路口,就是不归路。
这需要用心的人去研究,用最平实的语言把理论与实际病痛结合起来。
谢谢你的讲解,其中的第一项,非常赞同,即然无处可去,都返上来了,当然要用降来帮忙。
人体做为复杂又精密的结构,环环相扣,相互扶持,又相互制约,这其中平衡最重要。
我理解的阴阳平衡,更接近荷尔蒙平衡hormone balance, 人体分泌的各种荷尔蒙,可以看似一张大网,
之间的关系,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乱了一个,不及时调整纠正,整个网乱作一团。
现代人的饮食方式,生活方式把两大重要荷尔蒙:胰岛素和肾上腺皮质醇弄得乱糟糟的,一个掌控着血糖,
一个掌控着压力,间接也关联血糖。胰岛素抵抗遍地都是,皮质醇分泌更是早上旺盛时少的
可怜,爬不起来,晚上应该少时又大量分泌,睡不着或下半夜醒了直到天明。这两个乱套,何谈荷尔蒙平衡,又怎能阴阳平衡。
所说阴虚, 胰岛素抵抗估计逃不掉,尽管还满有“信心”认为血糖没问题
所说的阳虚,肾上腺疲劳综合症估计已经中招,程度轻重而已
经常看到,病人从中医那回来,一头雾水,因为刚刚被判为阴阳两虚,是否可以重新对待自己的血糖,再
检查一下自己为什么分泌皮质醇总是在不适当的时候乱分泌?
我的理解燥是气之性,是指气收敛而成形的状态,比如秋天,经过长夏天地之气交而运化了万物,气交长生了气的湿之性,所以长夏主湿,到了秋天,就需要燥气来收敛而成形,所以秋主燥,是一种凉性的向下收敛之气。食苦味所产生的气也是向下的,同气相求,所以食苦味,也能产生燥性之气。
得多少“阳”光才能平衡啊。
如果谁有那种机械钟表,打开看就会知道里面大大小小多个齿轮,不仅它们依各自轴心转动,又与其它齿轮相互啮合又相互制约,整个钟表是个大阴阳,每个齿轮也都有它们各自的小阴阳,所有齿轮都阴阳平衡运转顺畅时,钟表才能工作正常。把钟表仅做个类比,估计有的人好理解些。。 当然人体比那钟表复杂多得多,寒热表里虚实,都能影响到人体各部位的阴阳平衡。
看完视频感觉没有什么收获,这些基本属于中医的常识,估计大多数人并不是陌生。希望能听到更深入一些的中医理论。不论问题是否简单,可以讲得深入一些,让人听了有得着。网络上已经有太多名家的讲述。希望通过你的视频能真正有干货呈现给大家。
信不信,这里有的连啥是阴阳都不清楚。。
博士应该去带研究生,而不是教幼稚园
人各有长短,鱼博士的整体知识框架我看得出来。再说,有需要这些知识的朋友,不亦乐乎。
何况她的帖子总能引出来热烈讨论也好。能让吃教授学学中医,就是大本事
有时候把两个对立的东西简单地分为一个好,一个坏。例如,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好的越高越好,坏的越低越好。我说的那个血栓素和前列环素也是这样,认为血栓素只起坏作用,前列环素越高越好。其实后者升高太多会让血压降低出现休克。许多东西会慢慢地被证明中庸/平衡是最好的。
还有就是药学一定要求单一化合物,对协同作用重视不够,的确是应该在中医的君臣佐使的理论启发下改一改。
无论中美,好的科研人员早就知道多种药物协同作用的重要。美国药物的单一性是有历史原因的,也有工业生产质量控制的原因。另外,美国FDA和政府制定规则的人员不一定是头脑灵光的明白人,有政治、情商、和金钱等社会因素。
所谓阴阳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动态的平衡,所有东西都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下生存、发展、变化,如果一个个地说这个病是阳,那个病是阴,这个药是阳,那个药是阴就错了。因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一阴一阳之谓道。说得越多,错得越多。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周易有三义:交易、变易、简易,说来说去不过是阴阳二爻的构成和升降。
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就是同时照顾到多个方面,并消除或减轻因单一药物带来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