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一生嗜佛,
他不但奉佛教为国教,
广建寺庙;还身体力行,
坚持素食,早晚礼佛诵经。
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则是他不顾皇帝身份,
不顾群臣反对,四次舍身同泰寺。
这固然令人匪夷所思,
却可见梁武帝是很有礼佛之心的。
他听说外国来了个叫达摩的高僧,极为高兴,
立即下令地方护送到南京。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梁武帝的第一个问题是:
我做了造寺写经度僧这么多事,有什么功德?
达摩回答说,没有功德。
武帝又疑惑问道:为什么没有功德呢?
达摩:“你所做的,都是徒具形式的小德,如影随形,表面看起来有,实际上根本没有。”
“那什么是真功德呢?”
“美妙圆融的清净智慧,忘掉自己,达到空寂无我的地步。这样的功德,不是靠世俗的有为来求得的。”
武帝又问:“圣人追求的第一义是什么?”
达摩:“空空荡荡的,哪有什么圣人。”
“那在朕面前的人是谁?”
“我也不认识。”
结果达摩看说服无用,就去了北魏少林。
而梁武帝晚年竟然因为侯景之乱,活活饿死。
这一段对话,我对达摩的回答的理解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宗教仪式和行为,对于功德无用。真正是功德是自己的本质的改变。
同样的,耶稣基督的教导里面也有: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梁武帝萧衍和达摩的对话,还有耶稣的教导,都是指向同一个理论:就是改变自己本身的本质,远比你做了什么好事更重要。
Either one can be verified
南橘北枳 n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南橘北枳(同淮橘為枳)是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的一则故事,现已成为一则成语,表示橘树栽在淮南就是橘,而栽在淮北却变成了枳,以此表示同样的事物会因为环境不同而发生改变。但事實上,橘、枳為不同物种。
根据《晏子春秋》记载,齐国的晏婴出使楚国,楚靈王想要羞辱晏婴,便在宴会上故意让人带着一个盗窃犯来到面前,说这是齐国人。楚王问晏婴,是否齐国人生来喜欢偷盗。晏婴回答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即齐国人到了楚國就成爲了盗窃犯,以「楚國的水土導致齐国人成爲了盗窃犯」反駁楚王。
《晏子春秋》中并无“南橘北枳”四字出现,在《喻世明言》[1] 中对这段历史故事的叙述中则出现了“南橘北枳”这四字,其中情节也有不同,例如被楚国人抓到的盗窃犯正是晏婴的随从。
梁武帝萧衍一生嗜佛,
他不但奉佛教为国教,
广建寺庙;还身体力行,
坚持素食,早晚礼佛诵经。
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则是他不顾皇帝身份,
不顾群臣反对,四次舍身同泰寺。
这固然令人匪夷所思,
却可见梁武帝是很有礼佛之心的。
他听说外国来了个叫达摩的高僧,极为高兴,
立即下令地方护送到南京。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梁武帝的第一个问题是:
我做了造寺写经度僧这么多事,有什么功德?
达摩回答说,没有功德。
武帝又疑惑问道:为什么没有功德呢?
达摩:“你所做的,都是徒具形式的小德,如影随形,表面看起来有,实际上根本没有。”
“那什么是真功德呢?”
“美妙圆融的清净智慧,忘掉自己,达到空寂无我的地步。这样的功德,不是靠世俗的有为来求得的。”
武帝又问:“圣人追求的第一义是什么?”
达摩:“空空荡荡的,哪有什么圣人。”
“那在朕面前的人是谁?”
“我也不认识。”
结果达摩看说服无用,就去了北魏少林。
而梁武帝晚年竟然因为侯景之乱,活活饿死。
这一段对话,我对达摩的回答的理解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宗教仪式和行为,对于功德无用。真正是功德是自己的本质的改变。
同样的,耶稣基督的教导里面也有: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梁武帝萧衍和达摩的对话,还有耶稣的教导,都是指向同一个理论:就是改变自己本身的本质,远比你做了什么好事更重要。
Either one can be verified
南橘北枳 n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南橘北枳(同淮橘為枳)是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的一则故事,现已成为一则成语,表示橘树栽在淮南就是橘,而栽在淮北却变成了枳,以此表示同样的事物会因为环境不同而发生改变。但事實上,橘、枳為不同物种。
出处 [编辑]根据《晏子春秋》记载,齐国的晏婴出使楚国,楚靈王想要羞辱晏婴,便在宴会上故意让人带着一个盗窃犯来到面前,说这是齐国人。楚王问晏婴,是否齐国人生来喜欢偷盗。晏婴回答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即齐国人到了楚國就成爲了盗窃犯,以「楚國的水土導致齐国人成爲了盗窃犯」反駁楚王。
演变 [编辑]《晏子春秋》中并无“南橘北枳”四字出现,在《喻世明言》[1] 中对这段历史故事的叙述中则出现了“南橘北枳”这四字,其中情节也有不同,例如被楚国人抓到的盗窃犯正是晏婴的随从。
参考文献 [编辑] ^ 《喻世明言》第二十五卷“晏平仲二桃杀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