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这本真经该怎么念 (上)

F
FarewellDonkey18
楼主 (文学城)

我一直想知道,在各个国家,是神学学生多,还是历史学学生多。不出意外,我想这个分布,一端是中国,另一端是全世界。其他地方宗教可以代替历史,在中国,历史担起了宗教的功能。犹太人的历史,要到《圣经》字缝里去抠。孔子削了本《春秋》。却成了儒教总经。这先经后史,还是先史后经。决定了地位高低。

究其历史原因。在世界其它地方拜物教、多神教、一神教间打得头破血流时,周的先人们选择了崇拜祖先。从此走上了历史的玄道。宗教的天堂在天上;中国人的天堂在历史中,在遥远的过去。其他人要进天堂,要信神拜神修行。中国人追寻天堂,则要法圣王法三代。神还可以通过神坛教堂仪式祭司等及时沟通。而先王的治和法,只能靠历史来提供。拿破仑需要教皇以上帝的名义加冕,而中国新朝代可以靠替前朝修史来取得法统传承的合法性。

中国人对历史的宗教般的虔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现代我们一般认为可以将宗教和历史区分清楚,但有一点其实是区分不开的,就是对“真”的追求。旧约圣经的唯一目的,就是证明神是真的(真存在与真厉害)。它选择性地记载了一些历史事件,唯一选裁标准就是是否能证明其上帝是“真”的。而宗教对“真”的追求是绝对的。为此不知几亿人枉死。摩西因为犹太人拜了个金牛“假”神,不过夜就“击杀三千人”。所以宗教的“真”需要特别理解,那是建立在绝对信仰基础上的,因信成真。与历史上有没有“真的”发生过没有关系。那么历史呢?很遗憾,殊途同归。

我们能读到的历史,都是为了证明某种其它东西而创作的。“真实地记录历史”是不可能的,无意义的,也是没有人做得到的。定下今天使用的历史这个名称和内容之间联系的,是希罗多德。他写那部书,既是心血来潮,又不尽是。因为他一心想用“历史事实”来进行道德规范教育。为了宣扬神的荣光,或者为了他自己的伦理道德观背书,希罗多德毫不犹豫地编造。他在《历史》第一卷中,有声有色地描述了吕底亚国王克洛苏斯与梭伦就“幸福观”进行对话的情景。实际上这段描写是不符合事实的虚构,因为梭伦赴小亚细亚游历之事,发生在克洛苏斯当政前的三、四十年,这二人是不可能对话的。对他来说,为了神而说谎,一点也不卑鄙下流,就像当时贵妇在神庙里卖淫奉献一样,是神圣的和应尽的义务。所以他毫无负担的宣称:“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我的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

希罗多德与整个西方历史的传统,都在于证明神。而中国的历史,一直关注“治”。孔丘、司马光,削则削,笔则笔。选裁都以证明 “治”“乱”为纲。历史是不是“真”的标准在于能不能当工具(资治)用。孔子遮掩和修改春秋的行为,被徒子徒孙们欢呼为“从此乱臣贼子惧”。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历史学家,开创人,从来不以是否“真实”记录为标准,甚至认为这是最不重要的事情,更是不道德的事。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在《报任安书》中又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两处均出自司马迁本人之口,道出他裁剪历史的主要依据,就是看文字是否“雅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道出了著史的文艺创作本质。固然,“雅驯”的目的,无非是让读者相信这一家之言,比其它百家更“真”些。可这种“真”的要求,只是“真” 的能“资治”,用来证明治乱的根源“真”的就是我主张的那一套。而不在于其它。

历史中是有些重大事件的记录。这些记录我们今天把它们当作历史的一部分研究,但是它们自身不是历史,只是些可供演绎的“原料”。历史的产生,是一种区别于这些机械记录的创作冲动。专门的历史创作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而这些目的,从来就不是忠实地记录事实。自从人们开始编写历史,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有用”。而历史的编写是有典范的,只有符合这一典范的作品,才会被接纳,不管名称叫做《历史》还是《春秋》。

历史的历史,告诉了我们, “信史”的意思,就是因信成真。世界上亿万人,每天说亿万话语,发生亿万事件。当时都是真的,即使是当事人,也只能记录本身所见所闻的那亿亿分之一。如何取舍,简繁分配,采用谁的视角,录取谁哪一句言语。都需要有一个指导方针,这就是历史学的规范。是去证明神、还是揭示治乱,还是政治正确,等等。这些是逃不过的。亿亿万万的事,像一张铺天盖地的纸,用历史的剪刀,可以裁剪出任意的花样。同一段时间地点的历史,可以有百家之言。

几百年几千年之后的读者,如何去判断哪一家真实地反映了“真实”模样?其实读者对当年亿万琐事,并不关心。只需要历史能让他们在花了两小时的阅读后,就对百年历史“了然在胸”。而历史的作者们,只有顺应读者的需求,才能让自己编的文字,得到 “真”的认可。帝王将相都在舞台上转一圈,再点缀几个才子佳人,才能看起来像个正史的样子。作者和读者几千年的磨合,终于让历史的真实性有了典范。不在于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在于读者想看到历史中有什么,在于这历史能证明了什么。该隐就隐,当编则编,真在其中焉。

(上)

中间小谢
此說豈不跟唯物主義抵觸?

如果老驢還自認是唯物主義者的話。

歷史應最终有"物"的唯一的客观叙述才對?

F
FarewellDonkey18
因为历史不是物,历史中唯一的物,可能就是书写用的纸墨。。。描述都是主观的,只有不灭的物质才可能有“客观的描述”。。。
P
PingFanCQ
还在兜圈

还在真与假之间打转。科学家不造假吗?牛顿数据造假,但仍然得出了“正确”的定律。而如果告诉每个初学者牛顿力学不对,需要相对论来校正,结果就是基本的力学也学不会了。再说了,真的有真假吗?假的有真假吗?真假很重要吗?真假无所谓吗?

老驴似乎说过语言的局限,如果这样,能对语言记载下的历史有什么样的期待呢?一刹那的事情说亿万年都说不尽,所以对历史也包括现实的描述必须取舍。比如说,对于一位长寿老人的长寿之道,认为运动最重要的,认为饮食最重要的,认为遗传最重要的,观察和取舍相差悬殊,难道就简单的以真实和虚假来评判?每个人追求真实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是中国人的智慧,差不多就好。对于一件事情,不管是读到的还是亲身经历的,每个人能感受到什么,能有多深刻,形成什么样的见解,根本上都是一个人的运气,不可能人为的控制。

孔子著春秋是人人都知道是对历史的修改,当时有鲁国的史书也称《春秋》,明明知道还非要苛责孔子的春秋不真实,何不去看鲁囯的春秋呢?那为什么孔子要这样做呢?他自己说的很清楚:“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与其空说理论,像后世的哲学家们,还不如让其在历史中呈现,可以更好的让人们了解春秋大义。

中间小谢
説不通 .

According to Materialism, all phenomena have material/physical bases. History is a phenomenon, therefore it has material bases. The historian needs to dutifully trace or reduce history to these bases and records it from there. This record is supposed to be definitive and unique.

One shouldn't avoid this principle by saying that history and history recording are not the same thing. Even if they are not the same thing, it is the historian's duty to bring them together.

哪一枝杏花
我以前不理解为啥司马迁在汉几百年的历史里是唯一一个选择不做男人而不是死的人。后来知道,因为历史本来

是谁都可以记录的,但是把历史伪造成儒家的历史,当时恐怕只有他会做。别人大概的是不削的。

哪一枝杏花
不能因为真假有识别的过程,就否认存在真假本身。
波粒子3
我还真计划写一篇九阴真经

为什么是九阴?因为窒獒难懂。

为人父
有人会说你是历史虚无主义。:)
美国老师
不知天上,今夕何年。天文历法,帝王将相,信史/history
F
FarewellDonkey18
不绕圈,原原本本道来。。。我不是说历史学家造假,而是说历史就是这样写的。没有例外,鲁春秋卫春秋都一样。。。
F
FarewellDonkey18
那你是不知道汉朝有宦官?有成千上万的太监当时。。。历史学家为什么要和别人区别对待。。。
F
FarewellDonkey18
噢,有九阴白骨爪吗。。。
F
FarewellDonkey18
说通说不通都一样,说再多与实事都不相干。。。“说”永远接触不到物质。。。
F
FarewellDonkey18
历史本来就是虚无的,都叫做历史了,还能是活生生的?
F
FarewellDonkey18
历史中有天象,但为什么会记录天象,是因为知道读者会如何理解,才写的。。。否则就无意义。。。
哪一枝杏花
第一司马不是宦官,不要侮辱人。其次,你是不知道汉朝的法律?判死刑的人,可以选择宫刑而活着。但司马是唯一这样选的人
中间小谢
再怎麽"說"也不可能把清朝説成唐朝,把中國說成美國.

Which means this "utterances" about an object are not arbitrary but must be anchored to something ultimate. These utterances might drift away from one another significantly but not freely. That something to which the utterances are anchored is the definitive, thus the truthful history.

 

 

F
FollowNature
马列主义学院的学生最多。中国的高校都有马院。
大号蚂蚁
大东亚文明圈下的中国

大东亚文明圈下的中国  (2024-01-27 20:28:44)下一个

汉字所记载,编选和宣传的历史,粗俗而言是井底之蛙YY史。一是角度狭窄,二是缺乏详细全面,缺乏实证。基本上就是一个文明角落的八卦文学。

 

说到角度狭窄,可以形象地说,这些故事的观察点就是洛阳。大体上可以看到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而已。往北往西是高山,往东是大海,都看不到什么。往南是长江丘陵,模模糊糊。好大一口井。

 

当然了,绝大部分文明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能看到的也都主要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没什么了不起。了不起的是,有些人看到很少,但也知道自己没看到看不到更多更多的东西。总想着去多看看。而中国历史则有意无意地就真以为天下就是自己看到的那么大。

 

其实中国一词的本意就是中原,甚至只是首都特区的意思。扩展到国家,乃至整个东亚大陆或者满清疆域,是清末及以后的事。而近现代所谓中国文明的主体,其实是两大部分。一个是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一个是长江中下游尤其是下游地区,江南地区。而这两个地区实质上也不是中国文明的原生地区,而是中国文明的征服地区或者殖民地地区。

 

那么中国文明是哪来的呢?准确来说所谓中国文明只是曾经或者现今在中国(中原意义上)存在过的文明。大体上有四大文明在中国(中原)存在过。

 

一个是商殷。实际上商殷可以说只是当时诸多中原文明里面比较大,比较有传说下来的一个。比如殷可能是商被另一个邦国征服以后的傀儡政权。周伐殷时就联合了诸多其他的邦国部落。这些邦国并没有记载或者考古。但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存在过。而是中国历史特意回避这些拆穿大一统的东西。

 

二个是西周开启的,在东周基本成型的诸夏。相对于殷商时代,各个邦国之间的交往更密切,文化更融合。秦统一。或者说秦和匈奴分裂诸夏,两者就又走向了不同的文明道路。秦这一支又演变成汉,最终基本上灭绝于东晋南朝。

 

 

三个是消灭诸夏古汉文明的五胡鲜卑文明。也可以说是匈奴或者诸夏北支又打回来了。因为匈奴鲜卑突厥蒙古可以说就是河南河北山东的差别。鲜卑魏隋唐,到宋就又灭亡于崖山。接下来的就是,

 

四个蒙满代表的延续到现在的这个中国文明。

 

所以不难发现,一个比中原中国更重要的,或者说是多次长期征服和殖民统治中国的,在历史上地位更高影响更大的文明,其实是大草原文明。换句话说,秦汉唐宋元明清的正统性,远不如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蒙古女真的正统性。中原最大的对草原的胜利也就是汉武帝的两败俱伤的出征。而且并没有建立有效统治。而反过来的统治,隋唐元清几乎占据了中原的主要历史。更别提加上南北对峙的时期了。所以东亚文明中心在蒙古可能更符合历史。

 

大草原主要又分三大部分。核心部分是蒙古高原,今外蒙古北疆中亚诸国的范畴。其次是满洲冻土平原地带。再次是西域南疆陇西等所谓丝绸之路地带。基本上都存在着适应自己地理环境条件的文明形式。大草原文明的衰落,是大航海兴起,釜底抽薪地取代了东西方贸易通道的结果。

 

如果把观察点从洛阳移到乌鲁木齐,对阿富汗的认知就会比对河北的认知清晰得多。甚至对北印度的交流也远远比孔子更亲近。哪怕对伊朗的关系也比对江淮的关系更密切。而如果把观察点挪到首尔,则对女真孔府幕府的感受可能是差不多的。而把探照灯打向拉萨的时候,也难免影影绰绰地看到南亚各国。云南贵州缅甸的内陆东南亚又是一个小圈子。广东的粤可以说是越北的简称。加上福建甚至浙江,越南菲律宾等等其实就是大南洋,或者海洋东南亚圈。三星堆巴蜀文明,日本文明等等都是大圈小圈的多种地域多种文明的生态森林。

 

而中国这个概念最可恶的地方就是要毁灭文明的多元化发展,实行大一统的统治。

 

如果说古秦汉文明的统一还有一定的原创性本土性,但也最终导致自己的彻底灭亡。那么古唐宋文明则主要是由大草原贸易南路,经西安到洛阳,进入中原。并随即在洛阳开封一带的港口码头区域,建立殖民统治城堡首都。然后征服江南,吸血江南来养活奢靡的首都。而元清俄则是以大草原贸易北路为主,由北京入主中原。同样以江南的财力来供养首都的繁华。

 

以中原的汉八旗绿营,山东土八路为主要打手,武力上的伪军扫荡队伍对更广泛的地区实行二次殖民驻军征服。以江南读书人翻译官,读好北方话的书,讲好北方话的故事,让没有武力但有脑力的南方聪明也能做官,分享一些人上人的快乐。这样就把被征服的中原人和江南人,收服为二老板包工头。所以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指的就是大草原殖民者,加上中原和江南二殖民者组成的这么一种统治模式。毕竟严格说起来,这三家在人种,语言,风俗,饮食等各个方面都其实是想查甚远的。所以统称为中华民族实在很扯。

 

所以中国这个词指的是一种体制,而不是一个民族,一个文明。中国人狭义而言是中国体制内的人。广义而言是中国体制统治下的人。包括中原族人,满族人,蒙族人,维族人,藏族人,巴族人,大理族人,越北人,闽族人,江南人,江淮人,日本人,朝鲜人,等等等等。也就是说,中国的意义,就是大草原对中原和江南一次殖民以后,再以中原的地理标志和江南的文化中原幌子,对周边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所谓南方地区,从巴蜀到闽台的二次殖民侵略。

J
JSL2023
听起来历史才是大一统的起点:那个奥威尓的历史未来控制论是想搞大一统:)
美国老师
写史,起码要知道今夕是何年,中国人的天文历法是绝对唯物的
P
PingFanCQ
孔子对春秋的史实并无修改
P
PingFanCQ
过程与结果是一不是二

真假也是

波粒子3
不重要,关键是九阴真经没有人练成
中间小谢
自然.

How could something false lead to truthful results? At least never relia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