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六祖说了,“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才是方法论。生一法,就有一点儿自性(包括具足)的证悟。生一法,不需超过所有人类认识,超过自己,超过自己所知所能想,就可以,就是out of the box了。这也是孟子和美国实用主义的方法。生一法的方法,要读经,但主要是抓住生一法时的悟。人都有突发奇想,关键就在于,在那一刻,能抽取出来多少东西,悟出来多少(总得先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所以要读经);换言之,从那一空隙,get out of the box多少。六祖也说,挤牙膏不行。但我认为也不是像孙猴子从石头里一下蹦出来,而是蝉蜕壳。
这是G E B的第九章
这里Mumon 就是禅宗 “无门关”。
我现在大概了解了为什么作者要甪无门关来说明Gödel 证明。
小歌证明的最关键一步,是"天才"的应用了罗素的"数学原理"。
他实际上读出了"数学原理"的第二层意思,
并用这第二层意思解释了为什么罗素费尽心思避免的"自指"仍然存在。
在这一章中,作者引用了大量无门关的案例来讲解如何
化解思维障碍,如何放空自己,从而理解问题的多面性。
作者的表达生动形象,配上Escher的插画的确让人脑洞大开:)
其中最容易理解的大概是 Escher Rind 和 无门关的 "平常是道"
https://images.app.goo.gl/Lx1KJ9tpqDrbv1fa6
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我猜西方哲学也应该有类似于多义的表达,
但不知道为什么作者会选用"无门关"?
好像是作者认为西方哲学太"深陷"在逻辑中,
用"无门关"有些下猛药的味道:)
曾经做汉英翻译时,被大乘佛教、小乘佛教难住了。
在敦煌,碰到一位专家,赶紧请教。
俺前两天刚用了"溢出"
无体却可有用,无定义却能验证。
苏轼有《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加一句,若言声在乐谱里,翻页为何不出声?我来弹,为啥不好听?
作者 Douglas R Hofstadter 对禅很有研究
算是我的中国文化"引路人":)
他有幅插图 一个大 MU 中由小小的 reductionism 和 holism 构成
但再往下一看 还是 mu :)
可惜我一点都不懂音乐,没法欣赏Bach:)
另外作者的 I am a strange loop 要薄一点:)
其实禅宗是自圆其说的。六祖说自性本自具足,那这里就有个方法论的问题,什么是自性?什么是具足的自性?与具足的自性对应,就有个具足,是什么?人们往往注意这些自性问题,论来论去,说不清,因为原理上它就是“说”不清的。
但六祖说了,“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才是方法论。生一法,就有一点儿自性(包括具足)的证悟。生一法,不需超过所有人类认识,超过自己,超过自己所知所能想,就可以,就是out of the box了。这也是孟子和美国实用主义的方法。生一法的方法,要读经,但主要是抓住生一法时的悟。人都有突发奇想,关键就在于,在那一刻,能抽取出来多少东西,悟出来多少(总得先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所以要读经);换言之,从那一空隙,get out of the box多少。六祖也说,挤牙膏不行。但我认为也不是像孙猴子从石头里一下蹦出来,而是蝉蜕壳。
I hope this helps。
是不是把"小哥"版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