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出国人

为人父
楼主 (文学城)

我不知道别人出国的动机是啥,我第一次出国的动机很简单,就是脱贫,非常符合当时流传的一句话:“知识分子要想富,只有出国一条路。”其实说致富有点夸张,但确实是脱贫的一条路。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脱贫,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长长见识,学点东西。但我后来才知道,除非你一辈子在国外,否则像我这样呆了两年就回国的,学的那点东西远不如付出的多。我第一次出国是公派,比很多自费生省事多了,尽管如此,出国前的折腾也让我差点打退堂鼓,心想,要是给我两万块钱,我就不折腾出国了。我那时确实就这点出息和见识,没见过钱啊。

当然有人出国就是为了做学问的,因为九十年代时,国外的科研条件和环境比国内好太多了。我一个小学同学,从小就是个正直上进的好学生,大学毕业后在中科院无线电所工作,专门研究计算机视觉的,后来他去澳洲做博士后,又从澳洲来到美国做研究,很早就在美国当了终身教授。可他一直很爱国,每次放假回国都为国内企业和大学免费授课,讲授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他讲,我毕竟是在中国免费上的大学,我不能忘本,能帮中国做点就尽力做点。他的故事以后我会专门讲。

自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选择多了,出国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选择。这不仅限于知识分子,没上过大学的也有很多人选择了这条路。我的表妹和外甥,在国内都是厨师,他们后来都来到美国,吃苦耐劳打拼很多年,现在都混的不错,基本财富自由了,从经济上讲,比很多读博士的混的好多了。

大概是十几年前,回国参加中学同学聚会,席间别的班的一个女同学问我:她能不能出国。我当时对她说,能是能,但你不会英语出去干啥呢?另外,你没有身份,出去只能打黑工,而且工种有限。她告诉我,我也是没办法,我离婚了,房子给了儿子结婚,我现在都没地方住,只能租房子住,我下岗后这点退休工资租完房子也省不了多少,去美国干点啥都比在国内强吧?我说那倒是,但刚出去也是很难熬的,你要有心理准备。

后来我听说她以旅游的身份真的去了加州,在我们一个同学的帮助下,先在华人家里当保姆照顾老人,后来不知怎么也拿到了绿卡,现在在养老院有了正式工作,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我觉得这也是美国的功德,帮助很多中中国人脱贫了。

还有出国是为了摆脱国内的麻烦的。我一个小学同学,没上过大学,可在股市成立初期,靠倒腾股票,申购股票获得了第一桶金。那时上海交易所申购股票只要有身份证就行,他就到处借身份证申购股票。有资本后,他在沈阳办了一个油漆厂,生意不错,可安全措施很差。有一次发生了爆炸,把好几个工人炸成重伤,他就跑路了。那时国内也乱,公安也不怎么认真抓人。可几个受伤的工人不干,就跑到天安门广场喊冤。因为惊动了中央,中央就责令沈阳市政府负责处理。这公安才把他抓回来,让他赔偿工人损失,他就拿出四十万给工人赔偿了,工厂也卖了。可四十万也解决不了这几个工人终身不能劳动的损失,所以家属就继续告他。他觉得今后可能官司不断,就先把老婆孩子打法来了美国,然后自己在家东躲西藏处理完后事,也来了美国。

当然,很多贪官最后也选择了这条路。贪官在国外虽然没有在国内时前呼后拥的排场,可毕竟比蹲监狱强啊。据我一个加拿大同学说,他们那个小镇上就有一大批国内贪官,都来自一个地区,感觉贪官们跑到国外来聚会了。

但有些贪官来到国外也生活不下去,整天战战兢兢,东躲西藏,隐姓埋名的,时间长了也受不了,这就像很多逃犯最后自首是因为想图个心里安静一样,有些贪官最后也选择回国自首了。我老婆的一个中学校友就是个外逃贪官,在经历了多年的心理折磨后,受不了啦,前年选择了回国自首。

哭着喊着出国的没见过,但我见过为了出国,竟然连自己怀孕六个月的孩子都不要了的。我老婆拼死拼活在医院里生我儿子时,她的一个小校友就为了去日本留学,生生把自己怀孕六个月的孩子堕胎了。她老公看到自己的健康孩子被活生生的打下来,急得顿足捶胸,痛不欲生。只能说人和人的价值观差别真是太大了。所以,找对象三观必须吻合,否则苦日子就不远了。

还有一些人纯粹是被忽悠出国的。我一个丹东朋友的朋友,在丹东开饭店,做的挺好,都可以当甩手掌柜的了。可被出国中介给忽悠了,说出国更好赚钱,大概二十年前她就把饭店卖了六十万,加上自己攒的钱,投资移民到了加拿大。可到了加拿大后,发现自己啥也干不了,只好找人合伙又开了个饭店。她在加拿大中部地区,人流少,饭馆一直半死不活的,可不干饭店,也没啥可干的。就这样周七天,每天几乎除了睡觉都在饭店里干活,比在国内开饭店还辛苦。

早期出国的人,很多都有一部幸酸史。我一个研究生同学,和他媳妇俩都是学霸出身,研究生毕业后,媳妇比他先去了加拿大,他晚去了半年多。可就这半年多,他媳妇就跟别人跑了,也没告诉他。他傻乎乎的在北京成天念叨媳妇,却不知那时她媳妇正在琢磨怎么跟他离婚呢。等他到了加拿大,欢天喜地的准备和媳妇小别胜新婚呢,没想到他媳妇见到他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要和他离婚。我同学说,当时他以为是和他开玩笑呢,当他得知是真的时候,简直就是五雷轰顶,真是自杀的心都有了。没有了媳妇,也没了安身之处,那段时间他过的简直暗无天日,每天为了点可怜的工钱,在地下室里踩缝纫机,最后考上了研究生才算告别了苦日子。苦尽甘来,后来他就一帆风顺了,研究生毕业后在北电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又娶了一个内蒙女孩,重新成了家,现在一儿一女,日子过的很逍遥。

故事太多了,今天就讲到这。以后有空再讲。

祝大家周末愉快!:)

 

Q
QualityWithoutName
媳妇跟人跑了的例子,我知到的最有名的是杨卫,他的前媳妇是前总理太太的姐姐
为人父
杨卫是谁?我孤陋寡闻啊。

我得查查。

古松子
那时中国美国相差50年都不止,现在美国人均GDP仍是中国的6倍。瑞士是中国的10倍?美印相差几倍?

很多公派留学生都没有回来,30多年过去了,都要退休了。已经习惯了在那里生活,祝福!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为人父
我回去了,后来又自费来了美国。:)

没办法,老婆带儿子来了,我不来家就散了。我知道因为出国很多家都散了。

方外居士
这是过去四十多年中国发生巨变的一个侧面。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很多人的思想定格在了这四十年中的某个时间点。
方外居士
若取这四十年中的每个时间截面,不满意的总比满意的多。若一头一尾进行比较,则社会还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是生活的吊诡之处。
为人父
确实,很多人的思想定格在某一个时间段,然后就固步自封了。
Q
QualityWithoutName
波粒子3
老婆关心后代的前途,美国年轻人的机会比任何国家都多
方外居士
比如当年高考取得巨大成功而有如一辈子中举了,比如到了美国就觉得高人一等,等等不一而足。思想转不过弯来。
知识越多越敢动
看来为兄错过了一个大瓜

几年前微信上流传一篇号称中国学术界第一八卦,大意是杨在布朗读博时的导师施春风(?)挖走了他的夫人(好像姓程)。杨与施有师生之谊却又带夺妻之仇。后来杨回国后当了浙大校长还有国家科技基金委主任,施也离开布朗去了新加坡做国立大学校长。杨振宁出面协调两人握手言和程女士也是牛人曾经据说是北京高校最年轻的正教授,后来和施也离了。她和杨的儿子现在北京某校任教。我有朋友和杨程二位在清华同事过,所以印象深刻

为人父
谢谢介绍!我真是没留意这个事。
知识越多越敢动
为兄见多识广故事多。我加二个

一是靠婚姻出国的,这方面男士不多,我知道的是有一个高年级的学长(研究生,应该是20多岁)长的一表人才,和一个来校短期任教的白人女士(好像40左右)结婚后来了美国,后来结果不明;女士和男士结婚出国的就太多了,搬运工们的悲剧不必说,还有女方自身条件不错却不论门是否当户对不对专门找正联系出国的谈恋爱的,甚至更有心机的找学习好的“潜力股”谈上对象后使劲鼓励引导男方走出国路,出来后当然是一别两宽。二是公派短期出国后想尽办法留下来。我在这边上学的时候认识一位国内来的访问学者(一年期),能说会道风度翩翩,为了解决身份问题出轨一个其貌不扬的离异有孩美籍亚女。被离婚的前妻带着一个孩子经常找别人哭诉,她学艺术的没有工作但也不想回去……

方外居士
几十上百年的差距在一瞬间经历,稳定性是很难维持的。
为人父
唉!出国引发的悲剧故事太多了,看来我得写个系列了。你说的这种事我见的太多了。

现在这种情况少多了,因为留在国外不是必选项了。可我那个时候出来还回去的确实不多。

有言
为人兄粥末鱼块!-:)
为人父
有言兄周末愉快!
s
stonebench
俺勒个去。为了润出来(?),有不要老婆的,有不要老公的,啥量级的都有啊。面对西方,中国传统真是不堪这些人一击啊

中间小谢
剛看到這個有趣的短視頻表达中国的變遷:緑皮車到高鐵

两種我都未坐過。

 

中间小谢
旁證了我分析的正確:中國大世界,文化來去自由,也造成了啥人都有。

有時就哭笑不得。

f
f2022f
过去的火车到现在的高铁是一步一步变过来的,先是60公里到80公里,再到120公里动车,再到160公里动车,再到200公里

过去的火车到现在的高铁是一步一步变过来的,先是60公里到80公里,再到120公里动车,再到160公里动车,再到200公里动车,然后才到250公里高铁,350公里高铁。是技术革新。

为人父
两种我都坐过。现在绿皮火车还有,主要为偏僻山村的农民服务,票价非常便宜,而且可以带鸡鸭鹅上车。

我上大学的时候,广东同学春节回家坐绿皮火车,要一路站三四天才能到。现在看真是恍如隔世。

太爱北京了
今年坐过两块钱的绿皮火车,太原到榆次25分钟车程,看常家庄园

特意取了纸质车票留念。很想坐观光火车游新疆。

 

为人父
游新疆的那个火车可不是绿皮火车,那是超豪华旅游列车。:)
m
markyang
这个可以看一个专题,非常值得探讨
壁上观
说说我家的出国异数。

在说形形式式的出国人,好吧,我也是其中一个,故事比较普通,但三观却变得出奇寡道,好在老夫妻和小夫妻全在一个道上,说出来让出了国的人看看岐路异境。

先说出国。

生于1960年,上海人。父亲生于1930年,是典型小市民,坐办公室的,满脑子解放前思想,一根筋亲美崇美,这是50年代组织上对他的定评,只是没够上犯错的档次,竟然带着反动思想平安过到改开,到现在还宗教般地反赤亲美。我1978年赶上高考离家了。这18岁里尽受他影响,家里一直偷偷听着VOA等一系列短波外台,天天听揭露的故事,所以浑身充盈着反赤的血。

可惜上的那个大学禁止出国留学,尽管如此,自学英语不缀,本科毕业时再加学外贸英语,到30岁上(1991)进入上海的外国公司做国际贸易。1994年出差到过美、加、日等,是独自出差,那个时候国人极少有独自出国的,1989年那阵子,但能出去,谁还回国?我仔细考察,确认加国是最好的移民之地。到2001年,带妻、子一起“技术移民”到加拿大。资产仅够买一个容身住所,老公寓。

凭着懂英语,会外贸,先自己做点进出口,再倚靠国内出口企业做美国的市场销售,二十多年来基本在家工作,老婆做家务,孩子来时12岁,大学毕业工作,房子换新,岁月安好。一家人没去打过体力工。

再说说思路观念。

读书人情怀,闲时看历史,也看了20多年了,每年回国几次就为办事,但为了生意跑遍美国各地,与各阶层打交道,渐渐地,确定了不同于大家的思路。高度评价中国40多年来改开的效果,给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的业绩,鄙视美西方回到老式帝国殖民的心怀,抛开宪章所定的文明平等逻辑,打压中国经济。

对国内具体的人和事,自以为是客观看待,对于倒退回潮,对于低智霸位,是很反感的。但同时也看重民生经济的发达,全面脱贫的艰难与成功,环保的有效措施,市场和社会的自由竞争,国人的努力成效。

非常反感海内外华人中绝大多数的一面倒现象,非黑即白,极端捧或杀,只讲主义,不问实效。

儿子国外受的良好教育,在美国做着高科高薪,却是全盘反美拥中。有点极端。

先讲这些,看看是否极个别的case?

s
snowandlotus
欢迎北京游新疆!好几种车呢,看得我头晕:)
浪淘金
年纪大了,更觉得出国是瞎折腾

衣食住行,特别是食,国外根本沒法比,而民以食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