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儿今年被医学院录取了。我们都高兴得很。紧接而来得是费用问题。
打算把学费每年73k付了。生活费每年30k她自己付。她一看贷款利息9%,就希望我们都cover了。
唉
也还能凑2万一年。
出不起是一回事,出得起我还是会给,只是我连出钱的机会都没有。
有朋友夫妇出国晚一直在大学做科研工作收入不高,尽心尽力付了老大藤医。今年老二考上医学院,跟马上要当专科医生的老大商量帮妹妹付部分学费,也是医生没有学贷的儿媳不乐意。朋友已届退休之年,只好让女儿去贷款。感觉他们跟早早把家当都给孩子的父母一样,指望孩子养老的时候只能凭运气。
说到底,老大太自私。没教育好。
Covid期间免息。住院医收入不高。
拜登期间推出一计划:按收入每月还贷。若还款额不足以支付利息,就免除多余的,让principal不涨。至今,至少还Federal学贷的这计划还在。
(不清楚新贷款的状况。)
是8.05%啊。
个人觉得,自己贷款,学下来行医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
有能力帮的还是帮孩子一把吧。 我儿子上医学院的时候,他周围的同学似乎也都是家里给出了。印度孩子,华裔,越南裔的都手头很宽裕,住的条件也都很好的。 说实话,上医学院的孩子大多家里条件都不错
大女儿今年被医学院录取了。我们都高兴得很。紧接而来得是费用问题。
打算把学费每年73k付了。生活费每年30k她自己付。她一看贷款利息9%,就希望我们都cover了。
唉
也还能凑2万一年。
出不起是一回事,出得起我还是会给,只是我连出钱的机会都没有。
有朋友夫妇出国晚一直在大学做科研工作收入不高,尽心尽力付了老大藤医。今年老二考上医学院,跟马上要当专科医生的老大商量帮妹妹付部分学费,也是医生没有学贷的儿媳不乐意。朋友已届退休之年,只好让女儿去贷款。感觉他们跟早早把家当都给孩子的父母一样,指望孩子养老的时候只能凭运气。
说到底,老大太自私。没教育好。
Covid期间免息。住院医收入不高。
拜登期间推出一计划:按收入每月还贷。若还款额不足以支付利息,就免除多余的,让principal不涨。至今,至少还Federal学贷的这计划还在。
(不清楚新贷款的状况。)
是8.05%啊。
个人觉得,自己贷款,学下来行医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
有能力帮的还是帮孩子一把吧。 我儿子上医学院的时候,他周围的同学似乎也都是家里给出了。印度孩子,华裔,越南裔的都手头很宽裕,住的条件也都很好的。 说实话,上医学院的孩子大多家里条件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