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完全没有inflation,多年物价都一个样,当然大家工资长年也一样。
进工厂当了正式工人,每月36元。 普通职工50-60元。 我家属于旧社会过来的,父母拿的"保留工资", 也就是以前什么工资,1955年的公私合营后也就这个工资。所以父母的工资比一般人高出好多倍。
早饭,当时油条4分,咸豆浆4分,咸大饼3分,一顿早餐11分, 一般家庭也不能天天吃。 99%的上海人每天吃的泡饭,加酱萝卜,腐乳。
中饭,那个时候一碗小馄饨14分,大馄饨20分。吃这个也是luxury了。 当年有人就告诉我,他约了个女孩子出来,请她吃了一碗小馄饨,为此获得kiss奖励。即使大馄饨,每天吃,一个月也就是6元。
我当年家里还算富裕,每个礼拜去一次德大西餐馆(当年在南京东路和四川路口,如今搬迁到了南京西路,还开设了分店)。 那时西餐就是非常luxury,那家餐馆的价格: 最便宜的是奶油蘑菇汤15分,乡下浓汤(罗宋汤)35分,最贵的是牛尾汤40分。 最便宜的套餐2.50元, 最贵的套餐4.50元。 通常我父亲带我,叫两份套餐,7.00元,还可以有剩下,打包给我妈吃。
那个时候上海最有名的餐厅,新雅饭店(如今还在南京东路步行街上)。 一碗3两的米饭 6分钱。 一碗咸菜豆瓣汤2分钱。 上一次名餐馆,最低消费8分钱。 如果在市内出差,单位一顿饭可报销15分。 也就是如果去新雅饭店,还可以赚回7分钱。如果每天两餐, 天天上馆子,按照单位报销的标准,每天30分,一个月也就是9元.
小时候基本上大人就带我去这两家饭店,当时上海饭店本身也不多。 只有偶然家里因为煤气中断,才会到附近餐馆去吃。
这些都是在外面吃饭的开销,在家里更是便宜。 比如番茄3分钱一斤,猪肉85分一斤。 猪肉也得凭票购买,所以不可能天天吃很多肉。素菜则便宜得多。 记得有一年,因为有人赠送我家一大块肥猪肉, 我家四口(父母,我,保姆),一个月的买菜钱(保姆记账)曾经低到过15元,这是总共,而不是每人。
所以楼下borisg每人30元伙食费恐怕有误,因为如果按三个人计算的话,这伙食费要超过2个人的月收入了。
你忘了大米是要钱买的,一斤一毛四分二。30块这数目是绝对没错的。
至于这里面倒底有多少是被吃掉了自然无法考证。这三十块其实也有补贴外婆家的意思。
上海肉是在哪个年代配给? 至少鱼是不配给敞开卖的吧。我的记忆中可是没少吃炸猪排什么的。鸡确实是配给的没怎么吃过。
不知道哪年肉配给,记得那时有购粮证,分上旬、中旬、下旬。当月买过什么就记在上面,错过了不会补。 曾经有一时火柴都要配给。 电灯泡坏了,要凭旧得去换。
记得第一次回国,一早兴冲冲地跑出去买早饭。发觉身边没粮票,回去再问我妈要。结果我妈说,已经不需要粮票了
确实是每个人30块。这舅妈很会做饭。
二舅家就他一个人工作,被打成右派以后只有很少工资,母亲多年补贴他家。
当年我家保姆就是一个月15元,包吃包住
都是有钱人
等我91年出国时,工资1200,在独资公司做报关员。
研究生毕业68元
那时候是南京政治学校,负责培养初级政工干部。文革期间,大幅裁减军校,初级军官由士兵在部队办的速成的教导队短期培训就可以提拔,对越战争的教训,是缺乏基层指挥员的素质,于是恢复办军校。
我爸部队里的照片,我以前看到过,有部队的,也有单人的,军装肩上有杠杠。
小时候靠在窗口,用调羹在调麦乳精。我妈妈警觉地走过来,让我不要调出声音来。因为觉得邻居可能会听见我在喝麦乳精。
每次德大西餐厅吃好,我爸爸就提醒我,不要跟其他小朋友说(吃西餐的事)
波大家是高干家庭,一般百姓没有可比性。
七十年代完全没有inflation,多年物价都一个样,当然大家工资长年也一样。
进工厂当了正式工人,每月36元。 普通职工50-60元。 我家属于旧社会过来的,父母拿的"保留工资", 也就是以前什么工资,1955年的公私合营后也就这个工资。所以父母的工资比一般人高出好多倍。
早饭,当时油条4分,咸豆浆4分,咸大饼3分,一顿早餐11分, 一般家庭也不能天天吃。 99%的上海人每天吃的泡饭,加酱萝卜,腐乳。
中饭,那个时候一碗小馄饨14分,大馄饨20分。吃这个也是luxury了。 当年有人就告诉我,他约了个女孩子出来,请她吃了一碗小馄饨,为此获得kiss奖励。即使大馄饨,每天吃,一个月也就是6元。
我当年家里还算富裕,每个礼拜去一次德大西餐馆(当年在南京东路和四川路口,如今搬迁到了南京西路,还开设了分店)。 那时西餐就是非常luxury,那家餐馆的价格: 最便宜的是奶油蘑菇汤15分,乡下浓汤(罗宋汤)35分,最贵的是牛尾汤40分。 最便宜的套餐2.50元, 最贵的套餐4.50元。 通常我父亲带我,叫两份套餐,7.00元,还可以有剩下,打包给我妈吃。
那个时候上海最有名的餐厅,新雅饭店(如今还在南京东路步行街上)。 一碗3两的米饭 6分钱。 一碗咸菜豆瓣汤2分钱。 上一次名餐馆,最低消费8分钱。 如果在市内出差,单位一顿饭可报销15分。 也就是如果去新雅饭店,还可以赚回7分钱。如果每天两餐, 天天上馆子,按照单位报销的标准,每天30分,一个月也就是9元.
小时候基本上大人就带我去这两家饭店,当时上海饭店本身也不多。 只有偶然家里因为煤气中断,才会到附近餐馆去吃。
这些都是在外面吃饭的开销,在家里更是便宜。 比如番茄3分钱一斤,猪肉85分一斤。 猪肉也得凭票购买,所以不可能天天吃很多肉。素菜则便宜得多。 记得有一年,因为有人赠送我家一大块肥猪肉, 我家四口(父母,我,保姆),一个月的买菜钱(保姆记账)曾经低到过15元,这是总共,而不是每人。
所以楼下borisg每人30元伙食费恐怕有误,因为如果按三个人计算的话,这伙食费要超过2个人的月收入了。
你忘了大米是要钱买的,一斤一毛四分二。30块这数目是绝对没错的。
至于这里面倒底有多少是被吃掉了自然无法考证。这三十块其实也有补贴外婆家的意思。
上海肉是在哪个年代配给? 至少鱼是不配给敞开卖的吧。我的记忆中可是没少吃炸猪排什么的。鸡确实是配给的没怎么吃过。
不知道哪年肉配给,记得那时有购粮证,分上旬、中旬、下旬。当月买过什么就记在上面,错过了不会补。 曾经有一时火柴都要配给。 电灯泡坏了,要凭旧得去换。
记得第一次回国,一早兴冲冲地跑出去买早饭。发觉身边没粮票,回去再问我妈要。结果我妈说,已经不需要粮票了
确实是每个人30块。这舅妈很会做饭。
二舅家就他一个人工作,被打成右派以后只有很少工资,母亲多年补贴他家。
当年我家保姆就是一个月15元,包吃包住
都是有钱人
等我91年出国时,工资1200,在独资公司做报关员。
研究生毕业68元
那时候是南京政治学校,负责培养初级政工干部。文革期间,大幅裁减军校,初级军官由士兵在部队办的速成的教导队短期培训就可以提拔,对越战争的教训,是缺乏基层指挥员的素质,于是恢复办军校。
我爸部队里的照片,我以前看到过,有部队的,也有单人的,军装肩上有杠杠。
小时候靠在窗口,用调羹在调麦乳精。我妈妈警觉地走过来,让我不要调出声音来。因为觉得邻居可能会听见我在喝麦乳精。
每次德大西餐厅吃好,我爸爸就提醒我,不要跟其他小朋友说(吃西餐的事)
波大家是高干家庭,一般百姓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