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课程难度。感觉学校和教授是本着让学生学到东西, 而不是因为资源而除草。比如很多作业很多很难, 但鼓励学生结组学习,TA 帮助。 作业本身占成绩不高, 成绩主要是多次大考。 学生通过作业真正学到东西。我发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 确实辛苦但很enjoy, 也没有对分数的太大压力。孩子自信心增强, 逐渐意识到如何学习, 对难的知识不畏惧。
2. 学生 家庭。 似乎没什么大富大贵的。很多学生拿学校的 aid。 这些学生平时花销也节省。 孩子受周围同学的影响, 也注意开销。这个我还是比较惊讶的。
3. 学生的目标多元化。 研究的,花街, 大厂, startup。 孩子也是根据自己能力喜好选择的。听说 Stanford 有很强的创业风气, 至少感觉我家娃不在MIT 这个圈子里。
自家娃的感觉就是学到东西,但也没啥高大上的目标。一个普通人的平稳生活。
补充这个:
4. 孩子的牛同学一进学校就开始研究课程了。有的还同时加入两个labs。 MIT 对牛学生限制很少, 上不封顶。我家孩子普通, 一步步慢慢爬。
确实PSET很难,需要合作,能学到东西。但是到高年级和研究生课,内容很前沿,几乎都没考试。所以愿意的能学,但拿分的压力不大。
孩子的牛同学一进学校就开始研究课程了。有的还同时加入两个labs。 MIT 对牛学生限制很少, 上不封顶。我家孩子普通, 一步步慢慢爬。
题目挺好,融会贯通,就是往往做一道题需要查好几篇论文。好在一般也不需要全做出来。我听说的往往是做出60% 就给A,包括有的大考,120的满分,拿70是A。
有的教授PSET上面放open problem。娃有一次统计课作业,最后一题做不出,去问这行专家的姑姑。姑姑说文献中最强的结果比题目弱。教授的意思可能是他课上介绍了个估值方法,认为能用。但是姑姑试了半天,认为条件还是不够,估不出想要的误差。
我家的一周在实验室20小时也是报10小时,UROP只允许最高10小时
查了一下,确实有一些文科专业。
P有些活动都是同学一起做,让学校和校友公司赞助;每个地区没几个录,这些新朋友都是因为一起修课做作业变成的。P规则也很灵活,参加数竞的学生不多,没有以智力评论人的文化,何况有些一年半可以申请的饮食俱乐部更是选酒肉朋友。Preppy culture 传统本身和技校学生崇尚智力的文化大不同.
20%左右天生资质很好,其它也还好。有些M女生真的牛,但是很多如果在国内单以资质和分数论可能入不了清北理工科。没必要看着校名盲目崇拜。
至于后续发展如何,跟资质关系不大,家庭背景加运数可能更重要。
1. 关于课程难度。感觉学校和教授是本着让学生学到东西, 而不是因为资源而除草。比如很多作业很多很难, 但鼓励学生结组学习,TA 帮助。 作业本身占成绩不高, 成绩主要是多次大考。 学生通过作业真正学到东西。我发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 确实辛苦但很enjoy, 也没有对分数的太大压力。孩子自信心增强, 逐渐意识到如何学习, 对难的知识不畏惧。
2. 学生 家庭。 似乎没什么大富大贵的。很多学生拿学校的 aid。 这些学生平时花销也节省。 孩子受周围同学的影响, 也注意开销。这个我还是比较惊讶的。
3. 学生的目标多元化。 研究的,花街, 大厂, startup。 孩子也是根据自己能力喜好选择的。听说 Stanford 有很强的创业风气, 至少感觉我家娃不在MIT 这个圈子里。
自家娃的感觉就是学到东西,但也没啥高大上的目标。一个普通人的平稳生活。
补充这个:
4. 孩子的牛同学一进学校就开始研究课程了。有的还同时加入两个labs。 MIT 对牛学生限制很少, 上不封顶。我家孩子普通, 一步步慢慢爬。
确实PSET很难,需要合作,能学到东西。但是到高年级和研究生课,内容很前沿,几乎都没考试。所以愿意的能学,但拿分的压力不大。
孩子的牛同学一进学校就开始研究课程了。有的还同时加入两个labs。 MIT 对牛学生限制很少, 上不封顶。我家孩子普通, 一步步慢慢爬。
题目挺好,融会贯通,就是往往做一道题需要查好几篇论文。好在一般也不需要全做出来。我听说的往往是做出60% 就给A,包括有的大考,120的满分,拿70是A。
有的教授PSET上面放open problem。娃有一次统计课作业,最后一题做不出,去问这行专家的姑姑。姑姑说文献中最强的结果比题目弱。教授的意思可能是他课上介绍了个估值方法,认为能用。但是姑姑试了半天,认为条件还是不够,估不出想要的误差。
我家的一周在实验室20小时也是报10小时,UROP只允许最高10小时
查了一下,确实有一些文科专业。
P有些活动都是同学一起做,让学校和校友公司赞助;每个地区没几个录,这些新朋友都是因为一起修课做作业变成的。P规则也很灵活,参加数竞的学生不多,没有以智力评论人的文化,何况有些一年半可以申请的饮食俱乐部更是选酒肉朋友。Preppy culture 传统本身和技校学生崇尚智力的文化大不同.
20%左右天生资质很好,其它也还好。有些M女生真的牛,但是很多如果在国内单以资质和分数论可能入不了清北理工科。没必要看着校名盲目崇拜。
至于后续发展如何,跟资质关系不大,家庭背景加运数可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