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知与不知知

s
stonebench
楼主 (文学城)

老子说,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有几种理解。俺的理解是:不以知为知,是好的;不知道知的机制,是差的。

这里的知与不知,既不是教人谦虚,也不是讲知与不知的辩证关系,而是知的能力与知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知的能力是一切知识意识发生的根本,而这个能力不是知的对象,它不主动地知,也无法被知。

因此,意识到知的局限与知的能力的不可知,就是知不知。

意识不到知的能力与知识的产生机制,就是不知知。

 

中间小谢
這像佛法語境裡的詮釋。我的理解是:

The right perception is more essential than knowledge.

知不知 :You don't have certain knowledge, but you are aware of the absence of this knowl in you, so you still have the right perception.  尚: right 

不知知: You have acquired certain knowledge, but you are not aware of this fact, so your perception isn't right.  病 : faulty

In fact, knowledge could be misused in the absence of right perception.

Of course, the worst is 不知不知 : the absence of both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

 

 

v
viBravo5
关于“知”“知识”是一门哲学学科,叫epistemology,中文译作认识论
十具
一个简单的意思,为什么表达得如此混沌?除了装,可能就是词汇贫乏,一个字在句子里复用率高达50%。听起来ba、ba、ba

像娃娃说话。

s
stonebench
中国古人特别惋惜认识论在中国遭遇的不公,常常做诗来表达不满。比如

陶尽门前土 (比喻认识论绞尽了脑汁)

屋上无片瓦(比喻认识论啥真知也认识不到)

十指不沾泥 (比喻中国智者不搞花哩呼哨的东西)

嶙嶙居大厦(比喻中国智者自由自在身心愉快)

可以说是十分形象勒

呵呵

s
stonebench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为自己听不懂的话找借口说装或者词汇贫乏反映某种东西贫乏?

十具
我笨,不会油嘴滑舌,认死理。如果“知”有know,known,knowledge之分,夫子们不就卖弄不了廖。没有格、形态

性、数的语法、词法构造的语言,就会出“眼睛掉进砂子了”=“砂子掉进眼睛了”的尴尬。

v
viBravo5
这些谚语算不上认识论,只算是有关联的朴素思索,就好比象“摸着石头过河”是英美经验论哲学的朴素思索,但还算不上是经验论
s
stonebench
认死理,呵呵。汉语是活理,难怪你认不得。不过这样你倒是得到了卖弄死理的机会勒,虽然失不尝得:)

语言本身就是意识工作的结果,已经不是真实本身了。

真实是内容,语言是形式。

真实是生命,语言是死亡。

人在语言中转身,就可以活。

不转身,还要在上边加上更种人为制造的格,位,态,是死上加死,死透勒。

呵呵。

哈哈。

 

 

s
stonebench
大哥,买椟还珠的故事听说过没?人的生命意义不在构建知识体系。体系越复杂,里边的真实就越稀薄。

s
stonebench
认知中有一种基本关系A是(be)B,对这种关系来说,asmisarewaswere都是说话者的主观强判断,蛇足,死的。

能分清客观关系本身和人对这种关系的主观判断不?

重人为与重天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各有优劣。

苹果和桔子,不能简单对比。

 

 

v
viBravo5
尽管不能包罗全部,人构建的知识体系与现实世界有对应关系,不可分,而且是唯一的人际交流代际传递人的认知的媒介
十具
ASML的老总相信中国人能做出7n芯片,因为他们有同样的物理学。你好在这里把玩文字口若悬河,证明汉语与西语有不同的话理,

这就是你说的活理?

十具
逻辑学与物理学一样,就是非主观构建的客观‘死‘理,是被发现而不是发明的。1854布尔发表布尔代数时,书名是“The La

书名是“The Laws of Thought”。

s
stonebench
你相信就好。但有几个问题:体系产生前,人能否认识世界,人的认识能否传递,现有知识体系是否完全对应现实世界

等等等等

s
stonebench
看来你崇拜的格位态精准表达也没能提升你专注在一个话题上的能力啊:一会扯句法一会扯语言形态学一会儿又扯逻辑物理

你说形态变化使语言更精确,俺说的就是形态语法并不是语言表达的必然。

非必然的意思就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这是不同的观察方式与思维方式决定的,跟语言表达的精准性无关。

如果有能力,请你专注在这个主题上。

如果坚持扯来扯去,

也随便

 

v
viBravo5
科学的成功证明人能认识世界,但无法证明人能完全认识世界。人的客观认识能传递,主观认识不能。现有知识体系当然不能完全对应现
十具
耍滑头想溜了? 请面对实质性的问题。是你自己洋洋得意地卖弄汉语讲“活“理。你这套话语术,到法庭,到大学讲台上去试试。你这

你这样油嘴滑舌地炫耀汉语的活理,恰恰是抹黑汉语,告诉外人,汉人不会讲理,或不愿讲理。

十具
人可能是唯一的理性动物。作为思维载体的人类语言就必然是符合理性思维和认知法则的。形式语法和数理逻辑是这个客观现象的理论和

计算模型。

十具
东亚人的平均IQ高于白人的,但为何中国科学落后?我认为一部分原因是石先生欣赏的汉语思维的”活“理。易经的卦符是最早的

二值编码,而且老祖宗也将其影射到了”正~反“、”阴~阳“两极。遗憾的是,他们好像没有将两个对立的抽象状态影射到”真~伪“。更可惜的是,他们有3000年的时间,也没有萌发冰冷的逻辑推演运算和二进制数的思想。

为什么?易经太智慧了,横竖都是对的,活得绝了。

 

s
stonebench
这无关语言的精准度,而是语言的不同编码方式导致了不同的思考方式与兴趣方向。
s
stonebench
你这三句话没有一句

是错的。

但最后一句不精准,有两种解读:

1. 形式语法和数理逻辑是这个客观现象的理论和计算模型之一。

2.形式语法和数理逻辑是这个客观现象的唯一理论和计算模型。

1对,2错。

2错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这是个循环论证:形式语法和数理逻辑正确,所以它正确。

形式语法(不知道你的定义是啥,是狭义的形式语法还是形式上的语法,关于形式的语法)真的正确吗?它可以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吗?它不能解释的现象,就不合逻辑吗?

这个需要论证。不能你说对就对,你说错就错。

 

 

s
stonebench
哈哈哈,除了你以外,俺还真没看谁说“眼睛掉进沙子了”,这是你想象的句子还是在哪儿见过听过的啊

眼睛(里)进沙子了。

这个句子在句法上很容易理解,换个相同句式的句子就明白了:

家里来客人了。

屋子里飞进一只苍蝇。

 

把“眼睛里”理解为处所,就是典型的存现句式。

“眼睛里进沙子了”和“沙子进眼睛里了”有啥不同?

想想“家里来客人了”和“客人来家里了”有啥不同就明白了。

当然,也可能不明白,因为“形式语法”不太讲词序的表达作用。

它不讲,不等于没有。

它不讲,不等于别人不讲。

 

 

 

 

十具
你概念真乱。被编码的可以是任何对象,岂止语言。汉语的逻辑松弛造成了汉人发明二值编码长达3000年,却连逻辑运算的依稀

却连逻辑运算的依稀想法都从没有过。手里有了锤子,也看到了钉子(汉文化是重知识的),就是没能nail it down,也就是你瞧不起的”认死理“。其后果,我们还在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