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韵》4.《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唐宋韵
楼主 (文学城)

《一剪梅(1)·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词牌名,正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秋娘渡与泰娘桥:作者当时经过的地名和桥梁名。

【蒋捷(约1245— 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常州府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蒋捷在入仕不久的而立之年,南宋就覆灭了。后来元朝多次征召他为官,他坚持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蒋捷词曾学苏轼和辛弃疾,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兼有大气豪放和清新婉约的特点,蒋捷的词风格多样,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当时词坛上别具一格。其词多抒发对故国之思和失山河之恸。他著名的《虞美人》,将一生心境的转折表露无遗。而他的《一翦梅》中的名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使他得了“樱桃进士”的美称。蒋捷的词作,被古人认为是填词的法度和标准。他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著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 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影响力评分: 1 】

 

荷:看到《一剪梅》,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费玉清的那首情歌;喜欢诗词的人肯定还会联想到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其中佳句,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让人千古颂咏。诗词的确是最美的语言。

桐:“一剪梅”是一个常用的词牌,在宋词里有不少“一剪梅”作品。李清照的那首《一剪梅》几乎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这个地位不易动摇。但蒋捷的这首《一剪梅》在我心目中是“天下第二”,也是千古难得的杰作。你了解这位作者吗?

荷:略有了解。蒋捷是南宋末期知名词人,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富有的家庭。他少年得志,二十几岁就中了进士,入朝做官。可惜生不逢时,没过几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就被蒙古人攻陷了。

桐:在很多情况下,要品读好诗词,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时间和背景,以及时代的大背景。就这首词而言,还要了解一点地理知识。正如你所说,年轻的蒋捷没做几年官,南宋就亡国了。于是他乘船沿着京杭大运河向北漂泊,目的地是他的家乡宜兴。词就是在船经过吴江(今苏州市以南)时写的。

荷:这就是为什么,虽是游子归家,作者并没有“白日放歌须纵酒”的喜悦之情,反倒上来就是“一片春愁待酒浇”,语气沉郁,充满了愁绪。整个上阕,词人通过高超的语言艺术,刻画出的一幅动图:舟摇、帘招、风飘飘、雨萧萧,这幅图画十分恰当地反映了作者的心境。

桐:大运河不同于长江,它是人工水道,比较窄,水流缓慢。行船不能用帆,但适合摇橹,“舟摇”即是由摇橹造成的。狭窄的河道边常常是旅店和饭馆密布,特别是在水路驿站附近,所以这些地方的帘子随风飘动能被看得清清楚楚。词中的一“摇”一“飘”,也是作者心绪不宁的反映。

荷:虽说“一片春愁待酒浇”,但下船一醉方休是解不了问题的。蒋捷是一位有着家国情怀的士大夫,江山失尽,此恨难消,更何况此时自己的生计都没有了。

桐:兵荒马乱的时候书信投递也经常不正常,词人的愁绪还可能有几分来自对家中亲人命运的担忧。作者在词中提到“秋娘渡与泰娘桥”两个女性的名字,透着几分柔情和温暖。但现实中家乡的温暖可能已经因战乱而荡然无存了。

荷:作者在下阕的前三句畅想了归家后的情景,这是对上阕的进一步发展。一首词的上下阕呈这样的递进关系是巧妙的。在这一点上,本词比前面我们分析的晏几道的《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要好。另外,“洗客袍”、 “调笙” 和“烧香”既是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期盼,也暗示他过去的家乡生活是安逸舒适的。

桐:注意过片中的“何日”二字,它暗示作者对战乱后家里的实际状况并不了解。对于是否能够有温暖的感受(“洗客袍”)、欢乐的气氛(“调笙”)和心愿的了却(“烧香”),都不能确定,心中忐忑不安。

荷:本词的最后两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很有名,常常被人引用。樱桃初夏成熟,芭蕉的颜色也是在夏天从浅绿变为深绿。这个时节,距离“一片春愁”已经两三个月过去了。词人从杭州上船,旅程不应该这么漫长啊?

桐:我觉得在这里他不是写实,而是感叹飞快的光阴流转,从春雨潇潇到夏季果实成熟仿佛是一瞬间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无法确知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但是我感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在一个更宏观和抽象的背景上去表达,比如作者想暗示繁华都城的灰飞烟灭、自己仕途的戛然而止转眼之间就发生了。

荷:古诗词中写芭蕉的很多,芭蕉经常代表孤独、寂寞、离别愁绪或相思之情,如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李煜的“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等等;写樱桃的古诗词也有一些。在这首词里,作者把樱桃的红、芭蕉的绿与时光的流转结合起来,恰到好处。

桐:蒋捷虽算不上是宋词大家,但在南宋词人中也是独树一帜。他的风格既不同于辛弃疾、刘过等豪放派,也不同于南宋末期姜夔、吴文英等唯美派词人。他的词通俗而优雅,也不脱离社会现实,但他的很多内心感受并不明说,需要对他的作品进行一些分析。

荷:本词的一个有意思的写作技法是一韵到底(所有句子均压平声“豪韵”),这是《一剪梅》的“变格”,与李清照《一剪梅》平仄相间的“正格”有所不同。一韵到底虽然缺少了一点抑扬顿挫的节奏,但却更好地渲染了词人乡愁之下愁苦与忐忑情绪的纠缠,是很高明的。

桐:本词还有一个巧妙的技法,即“韵脚对” -- “江上舟摇 / 楼上帘招”,“风又飘飘 / 雨又萧萧”、“银字笙调 / 心字香烧”、“红了樱桃 / 绿了芭蕉”。这种“韵脚对”没有平仄对应,而且在本词的对句中更是有一个字相同,这在诗的对偶句中是禁忌的,但在词里面可以。这首词中作者巧用“韵脚对”,很有感染力。

 
为人父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句是蒋捷的原创吗?好像经常见到这句。
唐宋韵
虽然古诗词中写樱桃和芭蕉的不少,但这句的确是他的原创。
中间小谢
最喜愛的詞之一,有種流淌的歌唱性,鮮活。

有人真譜成歌,感觉意境不太合。且一聽:

 

唐静安
同感。似把闺怨唱成了刺秦。
中间小谢
聽過不少由經典詩詞譜成的歌,少有配得上原文的。
唐静安
听这几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JSQ0COPr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tHaTl2TP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Cy4UNUJl3U

 

唐静安
这一个,我的父亲春天坐在花下就这样唱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VtRwotgmX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DENl0gaIA


唐静安
我自己还爱听这样的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p7mdSMNQB0
为人父
谢谢!
简丹儿
我听每个民族的原始吟唱都是类似的简单旋律。似乎都蕴含着有来自生命深处的痛楚与哀伤。你说的。

我记住了。

唐静安
真的是,丹儿。就是生命与死亡。与爱。
中间小谢
有點像 Scarborough fair . 唱得也好。
唐静安
嗯。都是Celtic,英国民谣
中间小谢
吟唱好。古琴音像跟後面的寂静在交融,生化。
简丹儿
沉静,绵长,端庄
唐静安
宋自有风度。与唐不同。宋气平。
唐静安
宋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