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人六月生(5)

冯墟
楼主 (文学城)

母亲是彻底的文盲,连数字和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但是她塑造了我们的灵魂。虽然出身卑贱,但是我们的灵魂可能还是高贵的。至少我们还有灵魂。

农民儿子的悲哀,是到了青春期,买不起入时的服饰。免不了发牢骚。母亲没有办法,会说:吃得苦中之苦,造就人上之人。从母亲那里,我理解了,奋斗改变命运。人的力量,不在乎外表,不在乎服饰,不在乎出身,不在乎体能。人的力量,在于内在的品质,在于汲取的知识,在于超越的智慧,在于不屈的精神。这种信念是我们向苦难和挫折挑战的力量,一直支撑着我走到今天。我不能理解,如今的社会,为什么会有人仅仅因为我爸是李刚,就觉得自己是人上之人,为所欲为。

从中国到美国,免不了会遭遇偏见和歧视。气愤难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母亲宽慰人、鼓励人时经常说的:“宁可谅人不敢吃屎,不可谅人做不了皇帝。”一般她还会给我们举个例子。刘邦的父亲对他不大好,哪里料到他将来能当上皇帝呢。后来刘邦当了皇帝,衣锦还乡。他父亲害怕了,躲起来了。当初他就不应该谅就他这个儿子做不了皇帝。所以不要轻易瞧不起人。同时如果自己遭人轻视,也不要气馁、太当回事。专心做自己的事,不要受外界意见的干扰,要争气,不要泄气。对偏见和歧视最好的回应,不是直接去争吵、去打斗,而是要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做更好的工作,过更有品质的生活。轻视我可能是你的权利,战胜你那就是我的能耐了。当然,日子过好了,也不能瞧不起人;人有旦夕祸福,不是都能料想得到的。母亲的这句话,我没听别的人说过。

另外很重要的,因为在发育期营养不良,我落得个五短身材。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任何话,让我觉得身材矮小是一个劣势。所以我从未因此自卑过。现在的人可能觉得这难以置信,但这是真的。我在教高中的时候,给学生描述落后农村房屋的低矮时说,跟我一样矮。我无所谓的。现在我告诫所有的人,不要对我儿子说:多吃多吃,吃了长高。因为这隐含着,高就是好,矮就是不好,人为设置一个未尽合理的标准。我希望以后儿子理解,人生的高度不是一个尺寸。人生的高度,是获取广泛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跨越障碍、突破局限,帮助和改善他人生活,影响和改变世界。

尽管我们自己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是我记得,母亲会在酷暑时节,烧上一大壶开水,放上茶叶,供路人自由饮用。要知道那年月,不时有人在路上中暑倒毙。很多饮水人出自感激,会在碗里留下一点钱,然后离去。这时母亲会遣我追上行人,将钱退回。我以后懂得,在帮助他人时,你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在行善积德之外,这是最好的回报。

虽说苦难是一种财富,但是恶劣的生存环境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也是显然的。我们家都是好人,但没一个有好脾气。早年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让我们时刻处于战斗状态。母亲一生辛劳,没有来得及有任何的享受,在我博士毕业前不久,遽然病故。也许母亲离开时是欣慰的,她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但是我至今不敢相信,命运可以如此不公,让她在为儿女付出一切之后,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就撒手西去。母亲的离去,至今仍让我感到无以回报的惨痛。

 

有时,柳会说,冯文康,你何德何能,有这么好的儿子。还有老婆、车子、房子、自己喜爱的工作。一下什么都有了。是啊,我也奇怪,自己怎么从中国的穷乡僻壤,来到了美国有名的富庶社区。据说幸福有三要素: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个自己喜爱的工作,一个业余爱好。我三个都有了,无疑是幸福的。我满足。但是生命的意义,在于追寻和实现生命的意义。

三十多年以后,我还会神游回到,那土坯砌成的新屋。一盏青灯,几页黄卷。母亲的叮嘱从夜的深处传来:文康,早点睡,睡晚了伤身。

 

二〇一一年二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内华达情人锁(Lovelock, Nevada) 有福之人六月生(6) 有福之人六月生(5) 有福之人六月生(4) 有福之人六月生(3)
青雨紫烟
母亲是一个真正有智慧和富有的人 谢谢分享她的教导和善良 读起来让人动容

我不认为苦难是财富 苦难就会死苦难 对苦难的反思和建议如何避免才是真正的财富

冯墟
精神上富有。苦难首先是磨练,也可以看成是财富,最重要的是像你所说的,不要制造苦难。
为人父
人穷不能志短。这也是我小时母亲经常教导我们的。很多生在农村的孩子后来都很有出息,我认识的一个辽宁电视台的编导和制片人,

就是山沟里的孩子,她母亲就很会教育孩子。小时候她和哥哥身体不舒服,不想上学,她母亲就说,你们如果想今后走出山沟,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你今天懒一懒,舒服了,那你今后的命就定了。她和哥哥两个人就是被他们母亲逼着努力学习,最后都上了大学,走出了穷山沟。

其实现在国内的富人,年轻时都是穷人。比如碧桂园的老板就是顺德的农民,我认识几个广东的民营企业家,也是农民出身,改开后,他们卖螺丝钉起家,现在都是亿万富豪了。八十年代在沈阳修眼镜,修鞋的那些浙江人,现在都开了工厂,开了店。改革开放后,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给了大家致富的机会,也造就了一大批富人。历史的看,最早享受改革红利的也是农民,只是九十年代后,农村改革释放的生产力遇到了瓶颈,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给边缘化了。中国的改革确实让一部分人富了起来,但也造成了苦乐不均,这和美国镀金时代很类似。现在的中国到了共同富裕的时候了,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不是好的社会,也不会长治久安。

冯墟
的确是这样
一灯可除千年暗
自己穷困还能为路人准备茶水避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大概你后来的发展也和父母相关吧。

冯墟
也是想通过行善积德改变命运,是不是一种变相的自私?
一灯可除千年暗
也是也不是

比起由着自己欲望根本不想做善的人,不自私。

比起只做善事,而心里不曾想过要为自己达成什么目标的人,是自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达到圆满的不自私总是有个过程,只要有进步就可称之为善。

冯墟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一灯可除千年暗
无私故无所不私,无为故无所不为
中间小谢
由自强不息以及為路人準備茶水的舉動看,你母親應是人格傑出的那類人。

Often, the effect of a person isn't from her wealth and education but her character.

You were actually very well blessed having had such a character as your mother. I have seen in many cases that the child suffered from poor parental characters while hardly from poverty (at least not as extreme as yours).

It is satisfactory too that your mother found good responses in her children.

 

 

 

冯墟
我同意您所说的一切。
肖庄
也写写父亲那边的家史吧。

我也是湖北农村长大的同龄人。您文中的许多细节都有亲眼所见,只是总觉得有些时间差,也许是地域造成?

小时候村里极少的“半边户”,是被人羡慕、生活最好的人家,很难理解您父亲是公办教师,母亲、兄姊如此勤劳聪慧的情况下怎么会家境如此贫寒。我有一个同族的幺奶奶,比我父母小几岁,她家四个孩子年龄相差不过四五岁,一个都帮不上母亲的忙,但是因为有幺爷爷当兵转业后在北方当工人的那份工资,日子过的还是比我们家好不少。我家在当地过得也算好的,记得小时候偶尔吃过掺野菜煮的米饭,经常缺油水,但没有挨过饿,没有吃过糠。(自记事起,周围也没有吃糠的事。只听说我母亲和姑姑在58-60年间吃过糠,那时她们还是孩子。)

也见过祖母纺线织布,但等我出生时,城里人用上了“洋布”,土织布已经没有人买了。我祖母很大程度上是靠织布卖布一个人养大了我爸他们兄妹四人,那是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上半页。

施茶施粥、修桥补路,是我祖父在世时我家的日常,那基本上是在解放前。后来就不会放在桌子上摆在屋外了,而是有人来讨水或讨口吃的,才给。

推算来您父母是1940年之前生人,父亲能当公办教师,怎么也得有初中文化。看您写的家中情形,能够送您父亲念书,祖父母也是非常有见识、有魄力的人。

非常敬佩您母亲,她让我想起我祖母。她们这样了不起的人,虽然在农村也不是特别多见,但到我们这一代,在受过很好教育的人群中,几乎绝迹了。

 

一灯可除千年暗
如是如是,在人间一切时一切处最重要的是人,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是最大的财富,所以珍惜茶坛吧

能真正帮到自己的人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可惜人们经常习以为常,甚至失去了都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反而物质条件是否富足便利成为主要注重的部分。

品茶小轩的网友诚心交流的多,而且各有一家之长,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利人利己。终有一天大家各奔东西,茶坛不再是茶坛的时候,再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肖庄
飙泪如雨~~

说不出来,感受得到,唯有感恩,只有感恩。。。

冯墟
谢谢理解和同情

我家生活困难,一来因为村里生产力水平低下,另外还因为父辈不团结、在村里无势。我写了父母的祭文,就怕连续发这些东西遭人反感。

肖庄
对不起我有点强迫症。我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没有“同情”。因为总觉得“同情”有些居高临下,我没有那样的优越感。

前面一篇中提到的对农村人的“歧视”问题,现实是存在的。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也不一定会当面表现出来,但是是一直存在的,而且不会消失。越是没有见识没有眼光的人,越是会这样做;越是自己腿上的泥尚未洗净的人,越是会嘲笑别人土。

刚刚跟我的大学同学干了一仗。我一直是个很有些看得起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出身的人,每当人们提起歧视,我也总是劝他们从自身找原因,并且言之凿凿地说:怎么没有人歧视我?! -- 直到一个跟我关系不错、我曾冒着很大风险牺牲自己帮助过的同学,看着我的眼睛,跟我说:你的农村出身配不上我们(城里,尤其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人)!

 

金笔
上一篇,只看你注重你们三兄弟。。。
有言
金赞!了不起的妈妈!-:)
冯墟
出身歧视

我比较幸运。除了制度性歧视,同学朋友间、家庭内部没有感受到。我有朋友有这个问题,农民子弟娶了高知女儿,都阴阳交合了,女方还歧视男方出身,搞得他非常痛苦。同情是指理解的同情,有的人称作共情,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

l
ling_yin_shi
转眼间,一灯成明灯,老变少。心中有灯,眼前自亮。
肖庄
这是一种心理缺陷,用以操控别人。会歧视的人,绝不会只有出身歧视。

我们班三十几个人,绝大部分人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生,算不上高知也差不多了。其中持有“歧视”观的,我至今知道的只有两个人。她们在自己家也用各种有利自己的标准,将配偶划到“配不上”她们之列,尽管就是以她们的标准,他们的出身也并没有配不上她们。她们把自己看得那么高,可就是意识不到,为什么要委屈自己,跟一个“配不上”自己的人过一辈子呢?那难道不是在瞧不起、作贱自己吗?

遇到这样的人,不论是朋友还是家人,心胸够大,能够接受就接受,接受不了的,应珍惜生命,及早远离。我是反过来“歧视”了这两个人(我哪方面都不比她们差,而成长环境却比她们差那么多,这难道不是只能说明我比她们更优秀、该被歧视的人正是她们自己吗),让她们失去了心理优势之后,再远离的。

真正家世好、善良,或有眼界的人,对从贫寒中走出来的人,只有更多一份爱护与爱惜。而这样的人,才是多数。

 

肖庄
好观察。这样的漠视、忽视,是不是也是种歧视呢?
一灯可除千年暗
可以同情一下这位同学了:)
肖庄
已经严重同情过了。:)
冯墟
你们如果每篇都看过,应该不会留下我重男轻女的印象。我父母确实是的,但不算严重。

另外我两个姐姐的事情,不适宜在这里写。我以后会写。我妹妹没吃过苦。

花菜
赞好妈妈
资深海豚
和女性的能干还有意识有关。

我外公外婆家和另一个亲戚家就是对照。外公是木匠,外婆自己开了个小旅店,种菜养猪,过得并不差,母亲她们都上学,虽然辛苦些,要帮忙砍柴挑水之类的。而且听起来吃得并不差,因为母亲不爱吃羊肉,说小时候吃伤了。

同一时期,亲戚家的男的是医生,女的在家,反而过得紧巴巴的。女的因为事做不开,也不怎么能下地干活,就是在家里转,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个儿子,学习很好, 但穷不能上学,在家帮着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