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歡的一首詞:宋代張孝祥的《念奴嬌 過洞庭》

中间小谢
楼主 (文学城)

 

所谓"壯詞"或"豪放派"往往言語夸張,動作大,時稍牽强乃至造作。這首不同,境界剛健澄澈,了無渣滓,不言壯而自壯,仿佛李長吉的咏劍名句: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本以為龙網友在辛棄疾之後會介紹。既無,故自貼,與大家分享一下。

 

念奴嬌  - 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s
snowandlotus
也喜欢这首,天地间空灵澄澈,心应之,方有捧尽江水、用北斗为樽、

邀来万象作宾客的豪迈,显得烟波浩渺楚天阔。结尾的扣舷独啸,更添灵动。确实好诗!

翻成英文吧:)

中间小谢
此詞入聲字作韵,"普通話"中所無。大家可試用家鄉話讀。

這種作品特别依赖中文的透明感、貭感,我翻不來了。也许别人可以。

s
snowandlotus
汗颜,我只会普通话,新疆话(指汉语方言)能听懂,但只会说几个字。

这首是很难翻。不过容易翻的我也不行

清溢
最喜宋词之一。“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是的,押入声韵。
s
snowandlotus
请上传一下录音,想听一听入声到底什么样:)
清溢
不同方言的入声,好像不一样的。这给我出难题了。好吧,应雪莲的邀请,我就红着脸,来一段湘北方言。

请注意以下尾字(全为湘北方言入声):色、叶、澈、说。雪、阔、客、夕。

s
snowandlotus
大谢!还这么细心地一一列出:)有点像上声,如果不标明,我应该就混起来了。

终于解了一个困惑。再谢清溢!声音也好听,以后多读多上传:)

清溢
正是。湘北入声接近普通话的上声,但其拖腔后再来一个重短促上挑音。不知粤、越等方言的入声是怎么发音的。
清溢
正是。湘北入声接近普通话的上声,但其拖腔后再来一个重短促上挑音。不知粤、越等方言的入声是怎么发音的。
清溢
另一个著名的押入声韵的词就是岳飞的【满江红 - 怒发冲冠】。要是能听到用中国各地方言来读此词,就好了。
花菜
很喜欢,开阔清冽。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和气客气
这也是我的最爱之一,豪放、空灵
中间小谢
汝管上搜到一個老先生用粵語念:

 

1:30 處開始

 

中间小谢
謝各位喜歡。搜到一首粵語歌,但衹用了下闋作歌词。

 

中间小谢
讚!
.
.川晔
喜欢 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前后左右
字正腔圆
s
snowandlotus
早上只顾上入声,没来得及细说,

清溢的音色也空明澄澈,正配这首词,抑扬顿挫恰如其氛。

起句“洞庭青草。。。”:感情饱满,乡情自在其中。

下句“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读得放中有收,似能在空旷的水面上听到回声,并聚焦于扁舟。感觉这样处理比单纯的放更有感染力。有一点:“扁”如果是普通话应该是读pian吧?不知道湖南话有没有区别。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对素月明河弱化轻读,为强调“表里俱澄澈”作好了铺垫。高手!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似乎在月光下水面上细品此情此景的感悟,推心置腹地诉说当时难以言传的妙处,讲述得身临其境。

"應念嶺表經年,"也轻读弱化地带过,符合词人豁达的性格,不在个人得失上过多纠缠,而且也为下面“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的张扬作准备。

“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有感怀,但又何妨,沉稳的调子中凸出一个沉稳的身影泛舟沧溟。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也是有张有弛,渲染得高昂豪迈。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这句的处理太精彩了!很像“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明明是啸,却弱化内敛,从豪放中收回,暗示孤寂,牵动心弦,也带出最动情的结尾“不知今夕何夕”,感叹人生几何,肝胆正气却被贬,黯然心酸,既已邀来万象作伴,就暂且忘了吧,我自冰心玉壶,虽然清冷。复杂的心境在低沉又带些萧索的表达中展现了出来。

演绎的非常成功

练过吧:)好像有几处头在动,跟话筒的距离有变化。能不能斗胆请清溢再录一次,我想借用,如果同意的话:)不着急,我的网页还没做好呢。

 

s
snowandlotus
粤语听起来像重读的轻声,不带湖南话里的那个尾音。这位先生要是穿件长衫读就更好了:)

有点可惜,本来读得挺好,能不能请他换件衣服呀。。。

清溢
学习了,鼎。
清溢
这个这个,我得鼓足勇气,往前走了:)

雪莲过奖了。我喜欢中国古诗词。读它


们时,会自然地吟诵,但朗诵水平,就是只能关在小屋里玩玩了。

我是直接用手提录音的,可能麦克风不太好。已重录了几遍,选了一个自己觉得较好的附上(但感觉气息和轻重还是没掌握好。见笑了)。没问题的,你只管用,要谢谢的是我,另加收-1刀的版税。前一次,因为想介绍湘北的入声,所以尾音的入声字都读得重一些。这次,收敛些。为了强调入声,我看能不能再附一个五声的短音频(比方说,妈、麻、马、骂、【抹】;或是:拉、“拿”、“哪”、腊、【辣】),便于你比较(不好意思,湖南话,f和h、l和n不分,也没有后鼻音和卷舌音,见笑了)。

你说的“扁”字,湖南话读“bian3”。普通话也是发这个音吧,比如说“扁担”。是不是它在古汉语里为“偏pian1”的通假字?【过洞庭】一词本身,有不同版本。我以前读时是用:更无“半”点风色,小谢用的是“一点”风色。都是可以的。我是读惯了,所以用“半”字。其它部分,还有用“应念岭【海】”、“短鬓萧【疏】”、“尽【吸】西江”等。我对前两个无异议,但不喜欢“吸”,觉得“挹”好多了,而且与“细斟”相呼应。

特喜欢【念奴娇-过洞庭】。记得年轻时,跟一铁哥们读它时,拍案叫好。当时两人就希望,在一个清风朗月的中秋夜,携一两个挚友,飘一叶小舟,倒提一壶浊酒,在烟波浩淼深处,于天澄地澈间,醉卧天地,岂不快哉?要是还有红巾翠袖凌波抚琴,则此生无憾矣。这个梦,从一头青丝做到鬓染秋霜,依然未圆。于今每每想起,还是大笑

清溢
噢,忘了写那个梦,是一定要在八百里洞庭深处做的。
s
snowandlotus
太谢谢了!我把两个版本都存下,用的时候再仔细挑。

五声很清晰,方言中的辅音也好听!感觉清溢跟庄主一定是哥们,能在洞庭湖上一醉方休:)

扁在普通话里是多音字:扁(bian)担。但表示小的意思时读pian。方言恐怕有自己的读法。

先定下这首,以后还要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