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暖化的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涉及科学,经济, 政治三方面的问题:
1. 科学问题比如: 有没有暖化; 暖化有对世界生物有什么影响?
2. 经济问题比如: 不解决暖化问题的经济代价是什么;如何在解决暖化问题的同时
3. 政治问题比如: 全世界各国如何在竞争中协作, 共同解决这个影响全世界的危机
这三个问题需要分开来谈, 不能因为涉及经济利益和政治上有扯皮的事,而否认科学结论。 丁仲礼在回答柴静的采访中对科学本身的问题回答得很业余, 更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混淆在一起,很难想象这是院士的水平。
1. 科学问题:
仅举一列: 丁仲礼把IPCC报告对全球增温的预测的模型比喻为水晶球, 反问“你怎么知道【模型】对不对?”。 气候不是纯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科学, 在某些方面无法用大量重复地可对照实验来验证,这也是气候学困难的地方, 但这不等于气候科学的预测不准确,气候模型不可被评估。 我们可以看气候模型过去对于全球平均气温的预测的准确性。 下图为Hansen1988年的模型,你可以很容看出模型与实拟合得很好。 请注意,这不是马后炮。 而且请注意,这是34年前的模型,现在的由于科技进步与模型的改进, 模型要比Hansen的模型要精准得多。 不但可以预测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局部的气候变化。
2. 经济问题
就简单说几句: 人们在考虑减排的时候总是会问减排的代价, 却很少问不减排的代价。 暖化会阻碍全世界的经济。 YOU ARE GOING TO PAY FOR IT, ONE WAY OR ANOTHER. 实际上,阻止暖化是比放任暖化的代价要小得多 。
还有, 减排本身并不一定是个代价。 能源转型可以说是另一次的技术革命。 转型成功的国家,不再依赖于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 其实, 谁先革命,谁革命的彻底, 谁会更有优势。 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一点, 而看到这一点的一部分是既得利益者(如依赖石油煤炭的行业), 一部分不原意承受转型的短痛, 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既明白转型的机遇,也有勇气推行正确的政策。
3. 政治问题。
丁仲礼说的“中国人也是人”这句话也没错。 在减排的问题上, 不能光中国人承受代价。 而实际上,我看到的是在减排的努力上, 欧洲第一, 中国要么是第二,要么是第三。 美国很差劲。 面对这个全球性的危机, 必须全世界同心协力, 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共同解决。 不能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
美国右派很差劲, 老说中国做得不够,以此为借口不作为。 但中国也不该象丁仲礼的那个态度, 把减排的问题完全归于政治上的扯皮。 这个态度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 害人害己。
4. 关于柴静对丁仲礼的采访。
最后再总结一句: 我没看出柴静对丁仲礼的采访到底有什么问题。 要说有什么问题, 就是对丁仲礼的混淆是非没有追根究底, 而是被丁仲礼带着走, 没把问题说清楚。
欧洲最积极推出这个问题的是荷兰和英国,因为这两个国家是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最可能的受害者。中国这种体制做什么事都很有效率,但也容易过火。比如为了炭达标,很多地区都不允许农民烧柴烧煤,完全不顾实际情况。中国环保部门的权力很大,环保不合格,可以一票否决。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发展和环保总是有矛盾的,尤其中国现在是制造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不像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进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所以,环保真能做到第二已经相当不错了,我还不知道中国环保已经在这么前的位置了。
这是我十多年前写的关于哥本哈根会议的小文,对你一下现在的情况,似乎环保问题依然在原地踏步,全球同心似乎还没有影子。最近,因为俄乌战争,欧洲又开始烧煤发电了,所以现实的问题永远会压到未来的问题。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0578/200912/18197.html
水,空气,土壤等等,而暖化是地球表面温度提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二氧化碳增加造成臭氧层的破坏,可能影响地球表面温度。地球暖化是事实,但是什么造成的无法证实。从冰河时期发展到有生物存在,没有工业,没有污染,没有汽车尾气,是什么使得地球暖化了呢?不排除nature of earth 是根本原因, 科学在发展,但是,目前的科学给不了能说服人,或者可以进行实证的理由。 治理地球暖化有强烈的政治经济因素。治理生存环境污染是当务之急。
证明:全球暖化--工业化是主因。
这只是汗牛充栋的文献里的沧海一粟, 请不要随便说“无法证实”
美国右派很差劲, 老说中国做得不够,以此为借口不作为。 但中国也不该象丁仲礼的那个态度, 把减排的问题完全归于政治上的扯皮。 这个态度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 害人害己。——赞!
自然杂志子刊: 现在暖化速度是自然暖化的十六倍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0004-637X/721/2/1308
我猜大院士也可能被柴的预设采访给气着了,以模型来“欺负”一下文科生:)
柴的专访确实不够专业,预设立场可以理解,但准备不充分,比如:只管说西方答应减排80%,口气像是很感恩戴德,却没做功课查这80%是什么概念。
现在是人类还有十年窗口。五十年前流行的是地球变冷。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对暖化的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涉及科学,经济, 政治三方面的问题:
1. 科学问题比如: 有没有暖化; 暖化有对世界生物有什么影响?
2. 经济问题比如: 不解决暖化问题的经济代价是什么;如何在解决暖化问题的同时
3. 政治问题比如: 全世界各国如何在竞争中协作, 共同解决这个影响全世界的危机
这三个问题需要分开来谈, 不能因为涉及经济利益和政治上有扯皮的事,而否认科学结论。 丁仲礼在回答柴静的采访中对科学本身的问题回答得很业余, 更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混淆在一起,很难想象这是院士的水平。
1. 科学问题:
仅举一列: 丁仲礼把IPCC报告对全球增温的预测的模型比喻为水晶球, 反问“你怎么知道【模型】对不对?”。 气候不是纯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科学, 在某些方面无法用大量重复地可对照实验来验证,这也是气候学困难的地方, 但这不等于气候科学的预测不准确,气候模型不可被评估。 我们可以看气候模型过去对于全球平均气温的预测的准确性。 下图为Hansen1988年的模型,你可以很容看出模型与实拟合得很好。 请注意,这不是马后炮。 而且请注意,这是34年前的模型,现在的由于科技进步与模型的改进, 模型要比Hansen的模型要精准得多。 不但可以预测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局部的气候变化。
2. 经济问题
就简单说几句: 人们在考虑减排的时候总是会问减排的代价, 却很少问不减排的代价。 暖化会阻碍全世界的经济。 YOU ARE GOING TO PAY FOR IT, ONE WAY OR ANOTHER. 实际上,阻止暖化是比放任暖化的代价要小得多 。
还有, 减排本身并不一定是个代价。 能源转型可以说是另一次的技术革命。 转型成功的国家,不再依赖于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 其实, 谁先革命,谁革命的彻底, 谁会更有优势。 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一点, 而看到这一点的一部分是既得利益者(如依赖石油煤炭的行业), 一部分不原意承受转型的短痛, 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既明白转型的机遇,也有勇气推行正确的政策。
3. 政治问题。
丁仲礼说的“中国人也是人”这句话也没错。 在减排的问题上, 不能光中国人承受代价。 而实际上,我看到的是在减排的努力上, 欧洲第一, 中国要么是第二,要么是第三。 美国很差劲。 面对这个全球性的危机, 必须全世界同心协力, 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共同解决。 不能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
美国右派很差劲, 老说中国做得不够,以此为借口不作为。 但中国也不该象丁仲礼的那个态度, 把减排的问题完全归于政治上的扯皮。 这个态度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 害人害己。
4. 关于柴静对丁仲礼的采访。
最后再总结一句: 我没看出柴静对丁仲礼的采访到底有什么问题。 要说有什么问题, 就是对丁仲礼的混淆是非没有追根究底, 而是被丁仲礼带着走, 没把问题说清楚。
欧洲最积极推出这个问题的是荷兰和英国,因为这两个国家是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最可能的受害者。中国这种体制做什么事都很有效率,但也容易过火。比如为了炭达标,很多地区都不允许农民烧柴烧煤,完全不顾实际情况。中国环保部门的权力很大,环保不合格,可以一票否决。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发展和环保总是有矛盾的,尤其中国现在是制造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不像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进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所以,环保真能做到第二已经相当不错了,我还不知道中国环保已经在这么前的位置了。
这是我十多年前写的关于哥本哈根会议的小文,对你一下现在的情况,似乎环保问题依然在原地踏步,全球同心似乎还没有影子。最近,因为俄乌战争,欧洲又开始烧煤发电了,所以现实的问题永远会压到未来的问题。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0578/200912/18197.html
水,空气,土壤等等,而暖化是地球表面温度提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二氧化碳增加造成臭氧层的破坏,可能影响地球表面温度。地球暖化是事实,但是什么造成的无法证实。从冰河时期发展到有生物存在,没有工业,没有污染,没有汽车尾气,是什么使得地球暖化了呢?不排除nature of earth 是根本原因, 科学在发展,但是,目前的科学给不了能说服人,或者可以进行实证的理由。 治理地球暖化有强烈的政治经济因素。治理生存环境污染是当务之急。
证明:全球暖化--工业化是主因。
这只是汗牛充栋的文献里的沧海一粟, 请不要随便说“无法证实”
美国右派很差劲, 老说中国做得不够,以此为借口不作为。 但中国也不该象丁仲礼的那个态度, 把减排的问题完全归于政治上的扯皮。 这个态度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 害人害己。——赞!
自然杂志子刊: 现在暖化速度是自然暖化的十六倍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0004-637X/721/2/1308
证明:全球暖化--工业化是主因。
我猜大院士也可能被柴的预设采访给气着了,以模型来“欺负”一下文科生:)
柴的专访确实不够专业,预设立场可以理解,但准备不充分,比如:只管说西方答应减排80%,口气像是很感恩戴德,却没做功课查这80%是什么概念。
现在是人类还有十年窗口。
五十年前流行的是地球变冷。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