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哲学是汉语的必然

s
stonebench
楼主 (文学城)

因为汉语着眼于共性。

英文说a老师,老师s; 中文就说老师,即不标单数也不标复数,中文看的是类,无必要时不标差异。

英文里男人女人对立,所以X权Y权LGBTQ权吵得不开开交;中文把这些都放到一类里,人。无必要时不标差异。

名词是这样,动词也是这样,对现象的观察也是这样。如果说西语的关注点落在具体的这一个上,汉语的关注点就在这一个所属的类上。

这样,凡事凡物,都有其类,有其质,层层上推,必然有一个总括一切的概念,这就是天,道,天道。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这不是临时抒情想到的好句子,而是汉语思维之下的必然结论。

汉语思维,形而上者也,道也。

相比之下,西方思维(呵呵,笼统地说吧,反正俺都是胡说)则层层下推,每事每物,都孤立地看静止地看,纯而又纯地看。这样,必然也会达到一个绝对认知状态:发现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算一半)的规律。

西语思维,形而下者也,器也。

所以,人要讲感官、物质享受,西方好;要讲人性、精神享受,中国好。

给大师兄打个预防针:俺说的一种理想状态,前提是走得够深的话,走得不够深,两种差异不是特别大。

 

 

S
SAR
俺觉得中英混杂最方便,;D
s
stonebench
年轻的中国人将更加自信因此也更加自由舒适

因为他们能上能下。

西方的孩子只能下不能上。

多数。

中间小谢
我覺得這兩種語言都是有漏洞的,甚至不僅僅是弱点或缺點。

因此,長年衹運用一種語言,感知世界的方式慢慢就會被限制。

唐静安
我对石凳的言论是看也不看就点赞。

S
SAR
是。文字语言外,视、听、其它感知语言并用… 想起一往事,去友人家,对友人自然说英文,对华人脸孔的女儿无意识切换成中文,她一脸懵懂
清溢
有意思。横岭侧峰。
S
SAR
盲赞, ;)
s
stonebench
你这样不负责任地赞

俺非常喜欢

s
stonebench
是。中国人学了几十年的英语,可能已经有双向的优势了。
唐静安
基于信任,信任

简丹儿
觉得这个问题很高深~~
s
stonebench
是的。从西方思维出发,很难理解:比如把“气”作为一个想象出来的概念来看。

其实,从汉语思维出发,气可能很实际,是一个从整体角度出发概括出来的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

s
stonebench
相当于顺藤摸瓜和顺藤摸根的差别

观众而已
原来“精神和物质,一个硬币的两面”起因在这里

我觉得“人要讲感官、物质享受,西方好;要讲人性、精神享受,中国好。”和 “眼下,要享受物质,满足欲望,回中国好;要享受精神的自由和愉悦,西方好。” 都有道理,关键是你注重的是个体的自由还是整体(认为自己也是整体的一部分)的利益。

 

 

s
stonebench
哈哈,大师兄总是受俺启发,却不懂俺在说什么。

拿一大堆哲学家科学家来说精神。

俺要说苏格拉底和耶酥跟他罗列的其他的西方各种家不同,估计大师兄也不知道不同在哪儿,都是西方的大家嘛

a
ahniu
粗制滥造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s
stonebench
定性不准确

是胡思乱想,离制滥造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呐

S
SAR
也一直在琢磨气是什么。觉得类似顺磁共振激光之类的现象。
V
Vivian32817
“人要讲感官、物质享受,西方好;要讲人性、精神享受,中国好”

请再写这个,具体说说。

s
stonebench
比如儿童学话,就不必经历被规则不规则变化形式迷惑的阶段,说个TA,就不必担心人家的性别定位。

人为的形式带来一些方便,同时也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扰。

这些困扰对人性来说,是桎梏;对精神来说,是负担。

V
Vivian32817
继续。往上或往下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