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除了留学生之外,还有不少国内派出来的访问学者,年纪比留学生大些,大家都自动把他们升级成高级访问学者。
高访年长一些,收入也比留学生多一些,但也许是为了回国攒几大件的缘故,高访和留学生一样省吃俭用,合租公寓。中午饭也是一样,舍不得去午餐店里买,自己把头天晚上的剩饭剩菜带上,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头天故意多做一些,故意剩下好让第二天带上。中午吃饭时,留学生和高访会利用dining room的微博炉热饭,同时交换道听途说的信息。
这天中午,高访来微波炉热午饭。他昨天晚上做的是咸鱼。咸鱼冷的时候还没有感觉,可随着微波炉不断加热,那股咸鱼特有的香味,不断从微波炉里喷薄而出,并不断扩散到整个dining room里。正在用餐的秘书、教授们,哪里闻过这种“香”味?一个个表情怪异,不约而同地看向高访。
高访见状,非常囧迫,心想完了,这下坏了中国人名声。赶紧停止加热,取出咸鱼盖好,准备拿出去到别的地方吃去。临走还不忘维护中国人形象,边走边对大家解释道:“这是日本咸鱼,日本咸鱼……”
中午吃带鱼,熏倒所有的人。吃饭咋吧嘴声音很大。终于有个阿根廷同学忍不住求他吃饭声音小一点和少吃些带鱼。 结果,他也发来劲儿吃更多带鱼,吃饭声音更大了。众人无奈,以后每次午饭,大家早早离开,诺大一办公室就他一人吃饭永
就是清华大学的大才子呀
然后呐?
菜油烟大点他都要把家里楼上楼下36 个窗户都打开。我要是在家里吃臭豆腐,他可能把我连人带豆腐给卷出家门。
中午吃饭在办公室里面吃。一天烙印微波炉加热金枪鱼吃,那金枪鱼是发酵过的,味道极大,整个区域都闻到了。秘书过来对我说:是你吃鱼了?以后别带鱼来了。
无奈买国内翻录的盗版,盗版CD就叫高仿
就啥事儿也没有啦!
亏死!
作为访问学者,咱也是准备买几大件回国的。波士顿一年九个月,年薪一万八,居然来中西部的时候还从银行拿了张一万多的cashier check。。。我的辣椒鱼和红烧肉,微波炉热热还是不错,同事们都抱怨把他们搞得中午不到就饿了。我是十一点准时中午饭。。。有个老美学生,老婆长得比较壮实,家里吃肉少。某天实在饿得不行,从我饭盆里撕了块辣椒鱼。。。?
大学助学金也就23块五。。。
饭友,牌友,游戏友,娃友(一起养娃)……
俺兄弟姐妹4个,上有一姐, 下有一妹一弟。姐姐要照看我和妹妹,没上过一天学。妹妹和我相差刚好一岁,姐姐忙不过来。所以, 俺5岁就上学了。 农村的生活是简单而清苦,但也充满乐趣的。俺娘最痛孩子。家里穷,她总是变法子把饭菜烧得可口, 让我们多吃一点。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补得整整齐齐后才给我们穿。中午带的饭菜,她总把好吃的留给我们,她说不能让孩子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俺从小就跟爹学钓鱼,本事很不错。每次钓到鱼,她都要留下来,烧成可口的菜。从3年级开始俺就得帮父母挣工分啦。农忙时,插秧和收割稻子,农闲时帮父母种菜。大一点,俺就去捡牛粪。 这是俺最喜欢的活。没有大人管,150斤牛粪能换10个工分。俺爹一天才挣12个工分哩。男孩子在一起,在河堤上,追着牛群,不是偷生产队的瓜果,就是打牌。实在无聊,就乘放牛的老头们不注意,把不同生产队的公牛赶到一起,让它们打架。这不,俺身上还有牛角留下的伤:一根肋骨让牛角挑了一下,永远地变形了。还好俺命大,那牛角要挑在别的地方,俺早就没命啦。 5年级开始,俺就成了妈妈的小算盘。父母是勤劳和精打细算的人,一有空就种菜。吃不完, 就拿到城里去卖或送城里的亲属。她知道俺小脑瓜灵活,就让俺跟她一起去,帮她算算账。再大一点,俺就自己挑一担菜去卖。所以,俺家的生活还是过得去的。 小学5年,初中2年, 很快就过去了。俺正赶上“普及高中教育”,就上了村里办的高中。老师大都是城里来的知青。他们高中毕业,教不了多少东西。没有物理和化学老师,俺也就别无选择地读文科了,反正读完高中就回家种田,没啥差别。77年恢复高考,俺看到了一线希望。高中的最后一年,俺天天背书,就想看看运气。 高考啦,每天6点起床,俺娘下一碗面,加一个荷包蛋,吃完了,再带上中午饭,步行5公里之外的考场参加高考。俺考了274分,离大专差了27分, 离中专差了11分。俺的第一次大学梦在78年就这样醒来了。 妈妈出生在大地主家,也是书香门第。但因是女子,加上外公去世很早,妈妈没读多少书。从小就与她唯一的亲姐姐一起相依为命。就因两姐妹感情好,俺读书,姨父母可没少操心。妈妈的堂兄妹,表兄妹特多,条件也还好,但因出生不好,大都非常低调。但为俺念书,可操心呐。俺爹不一样,是贫农,放牛娃出生,人老实,从没正式念过书,文革倒是平平安安。俺娘是大地主家出来的,虽没念过书,但从小在书堆里长大,知道读书的重要。一个夏天下来,俺娘就打定了主意,让俺再去念书。俺爹也知道要让俺跳出农村,读书是唯一的办法。就这样,俺又去上学。这次, 从初中2年级开始,正好和妹妹一个班。 79--80年,中国农村开始教育体制改革,初中从2年向3年开始转变。村办高中也取消。俺想着和妹妹一起考上县一中。可天不如人愿,说俺已高中毕业,不能再来一次。俺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妹妹去县一中,自己回家务农了。 妹妹去一中上学那天,伯父的继子送完他小姨后,在俺家停了一下。他有点纳闷,怎么没见堂弟我的名字?当他了解了原委,一口答应让俺去他那儿上学。还告诉俺他们那儿好多象我这样的都上高中了。就这样俺又到20公里之外的伯父家上初三。为防止万一,伯父把俺的名字都改了。 这一年是俺家恶梦的开始。清苦而平静的生活在一个早春的傍晚被姨父的喊声永远地打断了。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一天,正和伯父母吃晚饭,突然听到有人呼喊我的名字。听出那是姨父的声音,很是吃惊。姨父是地下党出生的干部,由于大地主的家庭背景,一向低调。他在俺乡里粮管系统工作。没来过20公里外的伯父家。一定有急事。 俺爹出生贫农,小时候没上过学。解放后上了3个月的夜校。凭他的小聪明,他也能看能写一些简单的说明书和记账。从农药到化肥,他都是“行家”。后来又当生产队的仓库保管。这年,仓库丢了东西,正好让那些对他有意见的人抓住了把柄。加上俺家妹妹和我念书,引起不少嫉妒,就有人说是俺爹监守自盗。村里把他关起来。老头子人太老实,又气又急,几天不吃不喝,竟然病到。正好姨父去俺家看看,听了情况,立刻找村长,让人把奄奄一息的父亲抬回家。又连忙赶到伯父家,让我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只是俺爹是心病。他这一病,床上躺了尽十年。俺家的顶梁柱一倒,家境就每况愈下。 回到家,作医生的两个亲戚已到。两人开药,告诉俺娘说,如果能熬过一个月,他们就不担心。等亲戚都走了,俺娘才和俺商量读书之事。俺娘说,你都知道了,你爹受这苦,都是你兄妹俩念书,引人嫉妒而起。你该加紧读书。于是俺又回到伯父家。只是俺第一次感到作长子的压力。俺娘在这之前从不和俺商量家里的事。 好不容易熬了三个月,该考试了。考试前一个礼拜,坏消息又来了。学校通知俺不能参加考试,理由就是俺已经高中毕业!回家跟伯父和堂兄一说,堂兄倒有个主意。他的堂兄是乡里主管升学的官员。我们俩第二天就直奔他而去。 堂兄是伯父的继子,伯父对他一如己出。所以堂兄和他那一家族的人对伯父非常尊敬。一见面,说明来意,这远房堂兄也急了。他说,我知道你这个弟弟在乡里念书,只是没对上号。材料都存档了,这该如何是好?俺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会我原来的学校弄一个证明,就说俺去年念初二。 第二天我们兄弟三人就上路去俺老家的学校。过去的老师倒是十分同情,二话没说,就把证明开好。俺和堂兄回伯父家,远房堂兄则去县文教局办理准考证了。 一周后,俺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入学考试。俺是“留级佬”,考试是容易的。数理化是满分,其它都在70-90分之间。俺是学校唯一毕业证上带考试成绩的。这在下一步困境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夏天回老家 帮父母亲干农活。那时农村已分田到户。俺爹一病不起,俺就成了主要劳动力。有些农活俺干不了,就出找人换,我干人家的活,让人家干俺不能干的活。妹妹也回家帮忙。俺边干边等那入学通知书。看到周围有些孩子都拿到通知书了,俺的咋还不来了?正着急了,坏消息到了!物理老师托人带来口信说,有同学因高中毕业没参加考试,写信到县文教局告俺啦。入学通知书大慨是不会来了。 俺真认命啦。看看家里,俺是长子,灰心呀!可俺娘不干,说俺爹就因为我和妹妹念书才被人整成那样地。她哭,告诉俺她决不放弃,也决不让俺爹含冤而死。她知道怎么办,让俺去找她的表妹。
俺又上路了。那 姨妈是大地主家出来的,好在年轻时找了位南下的红军结婚成家。姨父已是县里第四把手。姨妈为人低调,我们两家来往不多,但姨妈与俺娘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姨父是东北人,农家子弟。平常高高在上,但私下平易近人。俺把情况给姨妈一说,姨妈立刻就找姨父想办法。 别看这姨父平时一脸严肃,私下对俺农村人还特好。看了俺的毕业证,就说,读书这么好,不容易呀。先回去吧,待会儿让你姐去一中一下,看有没有办法。他的小女儿刚从一中毕业,考上广州的一所中专。这表姐倒是能干,去一中找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就是那张毕业证, 那分数让那位领导动心,加上俺姨父的面子,让俺去一中了。据说那位领导去了趟县文教局,看到俺的录取通知书压在一张桌子上。他就把那张通知书拿出来,交给俺表姐了。 高中 的 第一年 是非常辛苦的。虽然妹妹和我都不用交学费,但还是要吃饭呀。妹妹忙,俺只能每个周末回家去,收一担菜,挑到县城里卖。卖的钱和妹妹分。妈妈的一个表弟就在一中的食堂里,俺实在忙不过来,就 交给他。记得好几次, 俺回家, 妈妈忙不过来,没有菜可卖,俺看着俺娘哭,只好说俺是回来看看爹地,钱还没用完呢。妹妹有几个好同学也不停地帮助她。俺是男孩子,跟食堂里的人混得很熟,有钱也吃,没钱也吃。用的笔和纸等, 都是俺娘这边的亲戚供应。学校的老师也十分同情,总是多给辅导时间。俺那时就住在食堂职工的房间,每天晚上都可以学到很晚。物理老师每天都等俺到11点。他说,你能看见我房间的灯,只要我的灯亮着,有问题你就来。他的灯从未在11:30前关过。 妹妹没有考上大学。 在当时,应届生考上的一般也不多,不到百分之五呢。大多数选择复读一年再考。当时老师也建议妹妹如此。妈妈也想呀。可妹妹担心,两个人都分心的话,会更麻烦。她说服妈妈:哥要在农村,我们家哪有条件给他娶媳妇呀。我是女孩子,总是能找到婆家的。哥的希望比我大,就让哥上吧。她回到家里,开始分担母亲的负担。 俺肩上的压力是双重的。学习上的和家里的。每两个礼拜,俺就回家一趟。挑一担菜去卖。俺没有退路。不仅仅是将来穿草鞋或皮鞋,而是全家的希望。高考终于来了,妹妹来学校给俺洗了三天的衣服,让俺安心考试。不知是太紧张,还是最后两个月把精力都放在政治,语文,英语上,俺物理和化学没有考好。湖南人看重清华,俺中学每年都送一人去。俺是学校那年的希望。漫长的等待,分数终于下来了。俺知道清华是没戏了。俺必须万无一失。和老师商量如何填志愿。最后由生物老师拍板,去生物系,因为这一科俺考得不错。 填完志愿,就回家一边帮父母干农活,一边等大学的通知。漫长的一个月呀。8月17日,俺实在在家熬不住了,就去学校看看。门卫跟俺很熟,老远就打招呼。老头儿刚拿到俺的录取通知书!你能想象俺多高兴哪。先给几位在校的老师报个喜,跟着就跑到几个舅舅和姨妈家。然后就往家飞奔。十几里地,好象半小时就到了。把妈从地里叫回来,告诉她俺拿到通知书了。俺娘坐在椅子上,几分钟都没说什么,然后轻轻的自言自语:去哪给你筹路费呢。俺现在想起来, 她当时大概都高兴傻啦。俺爹在床上躺了已快三年了,也终于起来,提醒俺娘去找木匠做个箱子,好让俺装行李上大学。 木匠是俺家的朋友,给俺作了箱子,下面还有一个框子,以便绳子绑住。亲戚们一家送点东西。城里的亲戚还另加十块钱。俺带着70块钱,用扁担挑着一担行李,从县城坐船到长沙,从长沙坐火车到上海。那根俺用来挑过牛粪,挑过小菜,挑过刚收的稻谷。。。的扁担,从老家一直跟着俺到了复旦校园。
带学生去惠州啤酒厂实习,天天给学生煲这个汤。。。
巧了!
有点沮丧地说,她带到公司的食物,放在公司冰箱里好几天没人吃,她发现时都坏了,扔垃圾箱了。我很同情她,不过也明白,老美可能既不习惯她带去的中国美食,也没有这种分享食物的社交文化。所以她应该不再这么做了。入乡随俗嘛。我怕伤她心,没敢说。
唉
她一听保准下次不带咸鱼了
有两位北大来的一男一女,好上廖。
谁知老先生看不惯,横加阻挠说是坏了中国人的脸面,他有责任阻止。
那二位当然不把他当作一回事。这位居然搬个小板凳守在客厅间,阻止人家两个人进一个卧室。
事情很快升级,那二位喊来了警察,警察毫不客气滴要给高访戴手铐带走。
反而是二位出面缓和局势,和解廖。
从那以后,受房主委托做二房东的留学生,严格审查租户,凡是高访,一概拒绝。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那时除了留学生之外,还有不少国内派出来的访问学者,年纪比留学生大些,大家都自动把他们升级成高级访问学者。
高访年长一些,收入也比留学生多一些,但也许是为了回国攒几大件的缘故,高访和留学生一样省吃俭用,合租公寓。中午饭也是一样,舍不得去午餐店里买,自己把头天晚上的剩饭剩菜带上,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头天故意多做一些,故意剩下好让第二天带上。中午吃饭时,留学生和高访会利用dining room的微博炉热饭,同时交换道听途说的信息。
这天中午,高访来微波炉热午饭。他昨天晚上做的是咸鱼。咸鱼冷的时候还没有感觉,可随着微波炉不断加热,那股咸鱼特有的香味,不断从微波炉里喷薄而出,并不断扩散到整个dining room里。正在用餐的秘书、教授们,哪里闻过这种“香”味?一个个表情怪异,不约而同地看向高访。
高访见状,非常囧迫,心想完了,这下坏了中国人名声。赶紧停止加热,取出咸鱼盖好,准备拿出去到别的地方吃去。临走还不忘维护中国人形象,边走边对大家解释道:“这是日本咸鱼,日本咸鱼……”
中午吃带鱼,熏倒所有的人。吃饭咋吧嘴声音很大。终于有个阿根廷同学忍不住求他吃饭声音小一点和少吃些带鱼。 结果,他也发来劲儿吃更多带鱼,吃饭声音更大了。众人无奈,以后每次午饭,大家早早离开,诺大一办公室就他一人吃饭永
就是清华大学的大才子呀
然后呐?
菜油烟大点他都要把家里楼上楼下36 个窗户都打开。我要是在家里吃臭豆腐,他可能把我连人带豆腐给卷出家门。
中午吃饭在办公室里面吃。一天烙印微波炉加热金枪鱼吃,那金枪鱼是发酵过的,味道极大,整个区域都闻到了。秘书过来对我说:是你吃鱼了?以后别带鱼来了。
无奈买国内翻录的盗版,盗版CD就叫高仿
就啥事儿也没有啦!
亏死!
作为访问学者,咱也是准备买几大件回国的。波士顿一年九个月,年薪一万八,居然来中西部的时候还从银行拿了张一万多的cashier check。。。我的辣椒鱼和红烧肉,微波炉热热还是不错,同事们都抱怨把他们搞得中午不到就饿了。我是十一点准时中午饭。。。有个老美学生,老婆长得比较壮实,家里吃肉少。某天实在饿得不行,从我饭盆里撕了块辣椒鱼。。。
?
大学助学金也就23块五。。。
饭友,牌友,游戏友,娃友(一起养娃)……
一个乡村孩子的大学之路 (2006-07-29 16:11:21)下一个
俺兄弟姐妹4个,上有一姐, 下有一妹一弟。姐姐要照看我和妹妹,没上过一天学。妹妹和我相差刚好一岁,姐姐忙不过来。所以, 俺5岁就上学了。
农村的生活是简单而清苦,但也充满乐趣的。俺娘最痛孩子。家里穷,她总是变法子把饭菜烧得可口, 让我们多吃一点。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补得整整齐齐后才给我们穿。中午带的饭菜,她总把好吃的留给我们,她说不能让孩子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俺从小就跟爹学钓鱼,本事很不错。每次钓到鱼,她都要留下来,烧成可口的菜。从3年级开始俺就得帮父母挣工分啦。农忙时,插秧和收割稻子,农闲时帮父母种菜。大一点,俺就去捡牛粪。 这是俺最喜欢的活。没有大人管,150斤牛粪能换10个工分。俺爹一天才挣12个工分哩。男孩子在一起,在河堤上,追着牛群,不是偷生产队的瓜果,就是打牌。实在无聊,就乘放牛的老头们不注意,把不同生产队的公牛赶到一起,让它们打架。这不,俺身上还有牛角留下的伤:一根肋骨让牛角挑了一下,永远地变形了。还好俺命大,那牛角要挑在别的地方,俺早就没命啦。
5年级开始,俺就成了妈妈的小算盘。父母是勤劳和精打细算的人,一有空就种菜。吃不完, 就拿到城里去卖或送城里的亲属。她知道俺小脑瓜灵活,就让俺跟她一起去,帮她算算账。再大一点,俺就自己挑一担菜去卖。所以,俺家的生活还是过得去的。
小学5年,初中2年, 很快就过去了。俺正赶上“普及高中教育”,就上了村里办的高中。老师大都是城里来的知青。他们高中毕业,教不了多少东西。没有物理和化学老师,俺也就别无选择地读文科了,反正读完高中就回家种田,没啥差别。77年恢复高考,俺看到了一线希望。高中的最后一年,俺天天背书,就想看看运气。
高考啦,每天6点起床,俺娘下一碗面,加一个荷包蛋,吃完了,再带上中午饭,步行5公里之外的考场参加高考。俺考了274分,离大专差了27分, 离中专差了11分。俺的第一次大学梦在78年就这样醒来了。
妈妈出生在大地主家,也是书香门第。但因是女子,加上外公去世很早,妈妈没读多少书。从小就与她唯一的亲姐姐一起相依为命。就因两姐妹感情好,俺读书,姨父母可没少操心。妈妈的堂兄妹,表兄妹特多,条件也还好,但因出生不好,大都非常低调。但为俺念书,可操心呐。俺爹不一样,是贫农,放牛娃出生,人老实,从没正式念过书,文革倒是平平安安。俺娘是大地主家出来的,虽没念过书,但从小在书堆里长大,知道读书的重要。一个夏天下来,俺娘就打定了主意,让俺再去念书。俺爹也知道要让俺跳出农村,读书是唯一的办法。就这样,俺又去上学。这次, 从初中2年级开始,正好和妹妹一个班。
79--80年,中国农村开始教育体制改革,初中从2年向3年开始转变。村办高中也取消。俺想着和妹妹一起考上县一中。可天不如人愿,说俺已高中毕业,不能再来一次。俺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妹妹去县一中,自己回家务农了。
妹妹去一中上学那天,伯父的继子送完他小姨后,在俺家停了一下。他有点纳闷,怎么没见堂弟我的名字?当他了解了原委,一口答应让俺去他那儿上学。还告诉俺他们那儿好多象我这样的都上高中了。就这样俺又到20公里之外的伯父家上初三。为防止万一,伯父把俺的名字都改了。
这一年是俺家恶梦的开始。清苦而平静的生活在一个早春的傍晚被姨父的喊声永远地打断了。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一天,正和伯父母吃晚饭,突然听到有人呼喊我的名字。听出那是姨父的声音,很是吃惊。姨父是地下党出生的干部,由于大地主的家庭背景,一向低调。他在俺乡里粮管系统工作。没来过20公里外的伯父家。一定有急事。
俺爹出生贫农,小时候没上过学。解放后上了3个月的夜校。凭他的小聪明,他也能看能写一些简单的说明书和记账。从农药到化肥,他都是“行家”。后来又当生产队的仓库保管。这年,仓库丢了东西,正好让那些对他有意见的人抓住了把柄。加上俺家妹妹和我念书,引起不少嫉妒,就有人说是俺爹监守自盗。村里把他关起来。老头子人太老实,又气又急,几天不吃不喝,竟然病到。正好姨父去俺家看看,听了情况,立刻找村长,让人把奄奄一息的父亲抬回家。又连忙赶到伯父家,让我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只是俺爹是心病。他这一病,床上躺了尽十年。俺家的顶梁柱一倒,家境就每况愈下。
回到家,作医生的两个亲戚已到。两人开药,告诉俺娘说,如果能熬过一个月,他们就不担心。等亲戚都走了,俺娘才和俺商量读书之事。俺娘说,你都知道了,你爹受这苦,都是你兄妹俩念书,引人嫉妒而起。你该加紧读书。于是俺又回到伯父家。只是俺第一次感到作长子的压力。俺娘在这之前从不和俺商量家里的事。
好不容易熬了三个月,该考试了。考试前一个礼拜,坏消息又来了。学校通知俺不能参加考试,理由就是俺已经高中毕业!回家跟伯父和堂兄一说,堂兄倒有个主意。他的堂兄是乡里主管升学的官员。我们俩第二天就直奔他而去。
堂兄是伯父的继子,伯父对他一如己出。所以堂兄和他那一家族的人对伯父非常尊敬。一见面,说明来意,这远房堂兄也急了。他说,我知道你这个弟弟在乡里念书,只是没对上号。材料都存档了,这该如何是好?俺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会我原来的学校弄一个证明,就说俺去年念初二。
第二天我们兄弟三人就上路去俺老家的学校。过去的老师倒是十分同情,二话没说,就把证明开好。俺和堂兄回伯父家,远房堂兄则去县文教局办理准考证了。
一周后,俺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入学考试。俺是“留级佬”,考试是容易的。数理化是满分,其它都在70-90分之间。俺是学校唯一毕业证上带考试成绩的。这在下一步困境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夏天回老家 帮父母亲干农活。那时农村已分田到户。俺爹一病不起,俺就成了主要劳动力。有些农活俺干不了,就出找人换,我干人家的活,让人家干俺不能干的活。妹妹也回家帮忙。俺边干边等那入学通知书。看到周围有些孩子都拿到通知书了,俺的咋还不来了?正着急了,坏消息到了!物理老师托人带来口信说,有同学因高中毕业没参加考试,写信到县文教局告俺啦。入学通知书大慨是不会来了。
俺真认命啦。看看家里,俺是长子,灰心呀!可俺娘不干,说俺爹就因为我和妹妹念书才被人整成那样地。她哭,告诉俺她决不放弃,也决不让俺爹含冤而死。她知道怎么办,让俺去找她的表妹。
俺又上路了。那 姨妈是大地主家出来的,好在年轻时找了位南下的红军结婚成家。姨父已是县里第四把手。姨妈为人低调,我们两家来往不多,但姨妈与俺娘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姨父是东北人,农家子弟。平常高高在上,但私下平易近人。俺把情况给姨妈一说,姨妈立刻就找姨父想办法。
别看这姨父平时一脸严肃,私下对俺农村人还特好。看了俺的毕业证,就说,读书这么好,不容易呀。先回去吧,待会儿让你姐去一中一下,看有没有办法。他的小女儿刚从一中毕业,考上广州的一所中专。这表姐倒是能干,去一中找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就是那张毕业证, 那分数让那位领导动心,加上俺姨父的面子,让俺去一中了。据说那位领导去了趟县文教局,看到俺的录取通知书压在一张桌子上。他就把那张通知书拿出来,交给俺表姐了。
高中 的 第一年 是非常辛苦的。虽然妹妹和我都不用交学费,但还是要吃饭呀。妹妹忙,俺只能每个周末回家去,收一担菜,挑到县城里卖。卖的钱和妹妹分。妈妈的一个表弟就在一中的食堂里,俺实在忙不过来,就 交给他。记得好几次, 俺回家, 妈妈忙不过来,没有菜可卖,俺看着俺娘哭,只好说俺是回来看看爹地,钱还没用完呢。妹妹有几个好同学也不停地帮助她。俺是男孩子,跟食堂里的人混得很熟,有钱也吃,没钱也吃。用的笔和纸等, 都是俺娘这边的亲戚供应。学校的老师也十分同情,总是多给辅导时间。俺那时就住在食堂职工的房间,每天晚上都可以学到很晚。物理老师每天都等俺到11点。他说,你能看见我房间的灯,只要我的灯亮着,有问题你就来。他的灯从未在11:30前关过。
妹妹没有考上大学。 在当时,应届生考上的一般也不多,不到百分之五呢。大多数选择复读一年再考。当时老师也建议妹妹如此。妈妈也想呀。可妹妹担心,两个人都分心的话,会更麻烦。她说服妈妈:哥要在农村,我们家哪有条件给他娶媳妇呀。我是女孩子,总是能找到婆家的。哥的希望比我大,就让哥上吧。她回到家里,开始分担母亲的负担。
俺肩上的压力是双重的。学习上的和家里的。每两个礼拜,俺就回家一趟。挑一担菜去卖。俺没有退路。不仅仅是将来穿草鞋或皮鞋,而是全家的希望。高考终于来了,妹妹来学校给俺洗了三天的衣服,让俺安心考试。不知是太紧张,还是最后两个月把精力都放在政治,语文,英语上,俺物理和化学没有考好。湖南人看重清华,俺中学每年都送一人去。俺是学校那年的希望。漫长的等待,分数终于下来了。俺知道清华是没戏了。俺必须万无一失。和老师商量如何填志愿。最后由生物老师拍板,去生物系,因为这一科俺考得不错。
填完志愿,就回家一边帮父母干农活,一边等大学的通知。漫长的一个月呀。8月17日,俺实在在家熬不住了,就去学校看看。门卫跟俺很熟,老远就打招呼。老头儿刚拿到俺的录取通知书!你能想象俺多高兴哪。先给几位在校的老师报个喜,跟着就跑到几个舅舅和姨妈家。然后就往家飞奔。十几里地,好象半小时就到了。把妈从地里叫回来,告诉她俺拿到通知书了。俺娘坐在椅子上,几分钟都没说什么,然后轻轻的自言自语:去哪给你筹路费呢。俺现在想起来, 她当时大概都高兴傻啦。俺爹在床上躺了已快三年了,也终于起来,提醒俺娘去找木匠做个箱子,好让俺装行李上大学。
木匠是俺家的朋友,给俺作了箱子,下面还有一个框子,以便绳子绑住。亲戚们一家送点东西。城里的亲戚还另加十块钱。俺带着70块钱,用扁担挑着一担行李,从县城坐船到长沙,从长沙坐火车到上海。那根俺用来挑过牛粪,挑过小菜,挑过刚收的稻谷。。。的扁担,从老家一直跟着俺到了复旦校园。
带学生去惠州啤酒厂实习,天天给学生煲这个汤。。。
巧了!
有点沮丧地说,她带到公司的食物,放在公司冰箱里好几天没人吃,她发现时都坏了,扔垃圾箱了。我很同情她,不过也明白,老美可能既不习惯她带去的中国美食,也没有这种分享食物的社交文化。所以她应该不再这么做了。入乡随俗嘛。我怕伤她心,没敢说。
唉
她一听保准下次不带咸鱼了
有两位北大来的一男一女,好上廖。
谁知老先生看不惯,横加阻挠说是坏了中国人的脸面,他有责任阻止。
那二位当然不把他当作一回事。这位居然搬个小板凳守在客厅间,阻止人家两个人进一个卧室。
事情很快升级,那二位喊来了警察,警察毫不客气滴要给高访戴手铐带走。
反而是二位出面缓和局势,和解廖。
从那以后,受房主委托做二房东的留学生,严格审查租户,凡是高访,一概拒绝。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