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玄奘翻译的唯识经典
也说明一个问题:阳光下没有新鲜事儿的意思是,不要以为你不知道的,就没人知道。
关键差别,玄奘,或者说佛关心的是,出世间法。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是也给早晚要出事儿的世界,比如生老病死,土崩瓦解。所以先让人出去再说。
而要让人出去,他就必然知道这个世界的界限(不是现在所谓的物理界限,只是用一下这个词),知道这个世界本质上是怎么回事儿。不是猜的,而是必须真的知道。仅此一点,就已经比康德等等靠猜,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然后,还有语言的形成,时间空间的关系。等等。
打个比方说:
。。。
探索真理的路上大概也有“音障”,就是语言的障碍,突破这个障碍,才能深入学习佛法。
而维特根斯坦等,无法突破音障。
(这又是我发明的一个说法,概念不是新的,只是音障的说法是新的,多少有点标题党:),概念吗,就是言语道断。
1 都西游过,一个中国到印度,一个德国到英国,
2 都不喜欢女人,
3 都不喜欢钱,
4 都重视语言,一个语言翻译,一个语言拼图游戏,
5 都是人生缺乏安全感,因为小时候家庭没有温暖。:)
以至于他们的人不分绿色和蓝色
示现的人和真正不懂的人差别是:
示现的人,最后都一定要说找到出路了。
真正苦恼的人,最后会,像鲁迅,维特根斯坦,最后也搞不清楚到底人生是有路还是没路,有解还是无解
是一些理论、道理。
可以说玄奘让人们了解佛教,六祖让人们实证佛法。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玄奘的唯识理论,接引众生,六祖告诉人们文字理论不是目的,实证才是根本。
不过普通人没有佛教道理还真不能入门并了解佛教。
从历史先后看:
玄奘:602年4月6日 - 664年3月7日,629年出国,645年回长安翻译(六祖才7岁)
六祖:638年—713年,玄奘62岁去世时,六祖26岁。
是菩萨再来。就佛教的传统来讲,人们不断地生生世世回来示现,没有新的东西。佛在2500年前降生到地球前,以前已经成佛。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玄奘翻译的唯识经典
也说明一个问题:阳光下没有新鲜事儿的意思是,不要以为你不知道的,就没人知道。
关键差别,玄奘,或者说佛关心的是,出世间法。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是也给早晚要出事儿的世界,比如生老病死,土崩瓦解。所以先让人出去再说。
而要让人出去,他就必然知道这个世界的界限(不是现在所谓的物理界限,只是用一下这个词),知道这个世界本质上是怎么回事儿。不是猜的,而是必须真的知道。仅此一点,就已经比康德等等靠猜,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然后,还有语言的形成,时间空间的关系。等等。
打个比方说:
现代物理学、科学关心的是游戏里怎么玩的,但不知道这是个游戏; 而佛教关心的是:让人认识到:这是个游戏。别玩到哭天抢地的地步。 当然,玩游戏的人多,所以感觉很大众。就类似搞电脑界面、facebook的人多。搞底层(佛教)的人少。。。。
探索真理的路上大概也有“音障”,就是语言的障碍,突破这个障碍,才能深入学习佛法。
而维特根斯坦等,无法突破音障。
(这又是我发明的一个说法,概念不是新的,只是音障的说法是新的,多少有点标题党:),概念吗,就是言语道断。
1 都西游过,一个中国到印度,一个德国到英国,
2 都不喜欢女人,
3 都不喜欢钱,
4 都重视语言,一个语言翻译,一个语言拼图游戏,
5 都是人生缺乏安全感,因为小时候家庭没有温暖。:)
以至于他们的人不分绿色和蓝色
示现的人和真正不懂的人差别是:
示现的人,最后都一定要说找到出路了。
真正苦恼的人,最后会,像鲁迅,维特根斯坦,最后也搞不清楚到底人生是有路还是没路,有解还是无解
是一些理论、道理。
可以说玄奘让人们了解佛教,六祖让人们实证佛法。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玄奘的唯识理论,接引众生,六祖告诉人们文字理论不是目的,实证才是根本。
不过普通人没有佛教道理还真不能入门并了解佛教。
从历史先后看:
玄奘:602年4月6日 - 664年3月7日,629年出国,645年回长安翻译(六祖才7岁)
六祖:638年—713年,玄奘62岁去世时,六祖26岁。
是菩萨再来。就佛教的传统来讲,人们不断地生生世世回来示现,没有新的东西。佛在2500年前降生到地球前,以前已经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