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港与彩霞

陶陶三
楼主 (文学城)

分享一首小诗,在韩国电影《边山》里看到的——

我的故乡是废港

我的故乡太过贫穷

唯有彩霞可以示人

诗的名字就叫《废港》。你觉得咋样?

 

很简短,好白话,没有什么押韵,还用了重复的四个字“我的故乡”,而且最后留下一段空行。我记得以前谁说我,一首诗只写了三句,让人有强迫症,总想有最后一句。是谁,没文化还是平兄来着,还是来罘兄,我搞忘了,如今记性不好了。:-)

 

他这首小诗,就三句,结了,多一句则是废话,而少了那一句又不行。剧中男主角,是做中学生时候写的。

 

边山,就是他的故乡,韩国庆尚北道扶安郡,海边的一个小废港。废港,就是曾经热闹繁华过,如今废弃、破败、苍凉的一个小港湾了。属于人口稀少,“老少边穷”吧。

 

作者写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挫折、颓废、哀伤,从而以追求梦想的借口逃避,实则心里暗藏着有一天衣锦还乡。而爱上他的姑娘,从中读出的是一种悲剧的美,给人以动人的力量,继而想到作者独自一人每天在那儿安安静静观看彩霞,他内心保留的那份真挚,对美好的渴望,对故乡的眷恋。

感动之余,产生母性的怜悯。

 

你看,一首简单的小诗,同一个故乡,废港和彩霞如故,看到的一样,感受和体验,却如此截然不同。一个向下,一个向上。一个阴郁,一个阳光。一个空虚,一个充满了力量。

 

也正是因此,故事的走向,小姑娘受到这首诗正面的鼓舞,最后把反面的小哥,拉回到阳光、向上积极的这一面上。

两人最后坐在一起看夕阳,看废港天边的云霞,吐露心声。

 

原来,小哥的童年充满了阴霾,他看到的天空,那真是无边无际的空,那抹天边的云彩,是心底唯一的亮色,他希望那种亮色,能布满整个天空的感觉。

 

而小姑娘呢,她看到的是庄严,庄严中带着悲伤,悲伤中带着美丽。由此突然悟到,既然悲伤如此美丽,那它还是悲伤吗?

小姑娘领悟了一些人生的真谛,借用废港的彩霞,来描述自己失败的初恋故事,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边山》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沈从文的《边城》。巧合的是,同样讲故乡的爱情故事,故乡都有一个“边”字。边城,用美丽的爱情,勾勒陶渊明笔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却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结尾。与之相反,《边山》是一个破落的、残败的,充满人性阴暗,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角落,最后带给人的,却是真实、希望、和解、温暖,总之是个happy ending。

 

两相对比,我想这就像上帝要造的两个世界。一个不完美的完美,一个完美的不完美。你喜欢哪一个呢?到底哪一个更完美呢?既然上帝是完美的,如果《边城》是一个好的设计,那么《边山》,难道就不是一个好的设计,甚至,也许,是一个更好的设计,

 

也说不定呢。对吧?

 

等夕阳西下,天空布满了灿烂的彩霞,你才发发现,眼前的废港,是如此之美。

 

 

 

 

平等性
好文!俺有点敬畏诗词,主要就是因为一直搞不懂平仄音韵。不过呢,我总觉得诗词作为文学艺术最高的形式,除开音韵和词藻,

意境和气度也是很重要的。

我喜欢这一首小诗,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也不怎么押韵,谈不上精致,意境却甚美。更关键的是,像这样的诗,俺也能写个十首八首的。

陶陶三
哈哈。平兄好。是的,这诗不见得很好,不过看电影后我却记住了,不去玩味儿,就是觉得特别。再给你分享一下女主角写的一小则:-

她这不算诗,只是散文中的一小截,语句朴素。

 

初恋之所以美丽

不只因为初恋的他美丽

在那段初恋的日子里

包含着稚嫩而真实的青春

还有单纯的我

我不是爱他

而是爱自己那份爱他的心

所以初恋会以失败的形式告终

 

这几句,出自小女孩的铅笔,对我都还是有眼前一亮的。平兄可能不会眨一下眼睛。:-)

 

 

平等性
俺当然不会眨一下眼睛 。。。 哎,俺眨了一百下,眼睛都哭肿了 :)
来罘
那会儿肯定不是我,这会儿不补一句,不足以顺陶风: 彩霞姑娘着实可人。
陶陶三
哈哈,平兄现在会逗会捧,放在德云社,可以取个艺名平云等了。:-)
陶陶三
的确。那姑娘就似彩霞,只是一开始,不似黄昏天边那么显而易见。剧中姑娘的名字叫郑善美,还真对应了真善美三个字。:-)
木有文化
可能是我,因为我有强迫症。我来帮你补上吧,满满的正能量

我的故乡是废港

我的故乡太过贫穷

唯有彩霞可以示人

现在也很久没有了

陶陶三
应该是木兄,你的名字,就很有强迫症的特点,好有文化给逼成了“木有文化”,因为“有文化”只有三个字,不够过瘾。:-)
木有文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陶陶三
d
donau
那只能我这个著名的左派出手替你再补全啊

我的故乡是废港

我的故乡太过贫穷

唯有彩霞可以示人

现在也很久没有了

于是 我去了天边

找她回来

d
donau
那我也没说错什么吧这不就是Camus那一派的说法

活着有什么意义,生命有什么意义,没有。但是只有人,能让这些有意义。不然就没有Homo Sapiens这个说法了。否则就是Homo,那个Sapiens难道是随便加上的?

陶陶三
还行。
d
donau
连咳嗽都省了直接喘上了是吧

你可真是恶心

陶陶三
就是,不是很错的那种。

你这次很温和,但比较写实。作者那种,要当印象画一点。

废港、贫穷、彩霞,都不要往实里画。贫穷,也不只是经济上的贫穷,它可以是很多方面,作者觉得他渴望的,却缺乏,都可以叫贫穷,比如爱,比如风景名胜,比如人文等,所有“谁不说咱家乡好”夸自己家乡有的那些而他没有的,所有那些别的孩子经历的简简单单的快乐,而他没有的,这都是“贫穷”。

所以,“贫穷”在这里,是对废港与彩霞这幅画的渲染,带出悲凉的底色。

 

d
donau
那你说的是scarcity还不是中文的贫穷poor 那个概念应该有一本书很有名的

一个印度人写的就叫这个名字。什么我这次?哪次?

我上面加给没文化的还是我评的?

不过poor 里多了怜悯,s倒是你说的更写实。所以我说你是演绎如果你不加进故事内容那么我平的起码99分

最后一分是我谦虚让给你的

陶陶三
这次还比较中肯,尤其你不知道故事背景。

不过scarcity,更多是哲学和科学地看,而考虑到故事背景,更多要文学、艺术地看。不过having too little 没有达到自己的needs是对的。needs,就是个基本的东西,并非过多的欲望。

就故事来说,作者感觉自己有一个被剥夺的童年。这种童年被剥夺感,不一定非得是缺衣少食。在法国片《Pourris gâtés》(用法文片名显得高大上有文化一点:-),这些富二代也感觉自己是“贫穷”的,因为父亲忙于家族生意太busy,或者父母关系不好很早离异,让自己的童年,缺少正常家庭的那种父母陪伴,这些一样带给他们被剥夺感,感觉自己也是贫穷的,贫穷的只剩钱,于是“唯有纨绔可以示人”。

 

 

 

d
donau
你这就是瞎掰而且帮着作者瞎掰都是保暖思那啥闹的

就该统统发到山西小煤窑立马儿什么毛病都没了。

你说的那些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人在自个儿身上找就不可能没有的。那叫自个下套自个钻。说实话不是很健康的情绪。

我凭的太一般了因为它本身没内容,是人就会那么说。有也是人为硬加的比如你讲出来的故事。就是你说的抽象派那种,你花啦洒一桶墨汁上去然后你说,哎呀妈呀这是XX,感动得快死了不死罔为人。那是人自己感动自己,闲的不知道该干嘛,所以只能回到我的标题,保暖思那啥。

d
donau
我以为你是说我替没文化补的好。他那一句的确好但是我认为我补的更好等他来了可以让他评一下
陶陶三
这个不叫保暖思,这个叫心流。城头新闻,那个什么牛津数学家美女,感觉做数学题会沉浸其中,有心流,看一些诗也是这样,

或赏一幅画。

15岁考入牛津数学博士生谈姜萍:这领域最易出“扫地僧”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如果想尽可能减少演绎的部分,那要多了解创作背景。话说回来,了解创作背景,又会被它所束缚。所以我建议先演绎,然后再了解,再看。

这样沉浸。流得就跟舒服写意了。

 

陶陶三
没文化那一句是画蛇添足,你又添了很多,于是变成一个

毛毛虫。

 

 

 

 

 

 

 

毛毛虫也不是都不好,对鸟儿是可爱的。

 

木有文化
你这个如果不提左派就好了,提了左派就完全变味

因为以美国(现在)左派的表现,正是他/她们去天边想找回脑海中的彩霞,让故乡越来越废港,越来越贫穷。

我的故乡是废港

我的故乡太过贫穷

唯有彩霞可以示人

现在也很久没有了

于是 有左派去了天边

找她回来

结果我的故乡更废港,更贫穷了

只有街口一面彩旗飘扬

木有文化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陶陶三
你这个吓不到我。我只怕蛇。我也在锻炼,盯着蛇的图片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