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去批评监督 一一 兼答悟空兄

清水河谷
楼主 (文学城)

用什么去批评监督 一一 兼答悟空兄

(悟空兄留言:“要想严肃讨论这次事故,首先要有相关地铁设计和水利方面的知识,其次对于城市的规划有所了解”——这不是公众的责任,而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公众无需既懂水文知识又懂地铁设计才能发声,他们只需从朴素的道德和常识去批评监督政府,即便有牢骚怨言也必须允许他们发泄。在一个缺乏法制和新闻自由的社会,如果再没有公众舆论的监督,这个社会就彻底完蛋了。)

 

要想和悟空兄一起来讨论立兄的观点,首先要认真再读立兄的《从郑州大水谈公众批评的危机》全文,这是一篇非常值得认真阅读并深思的好文章。附在了下面。

首先,赞同立的开篇“今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指责,反华华人对中国的批判,我认为无论对错、无论他们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对于中国都是非常重要和有益的。对于中国的批评指责都是对中国的专制体制的一种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疫情之后中国需要注意的正是要克服逆反和傲慢的心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批评。保持开放和学习西方制度中的优点。”

在这里的“反华华人”,我理解的并非指只要是对中国有过有着批评或批判的华人。美国最知名的异见者麻省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对美国社会和政府提出千般批评的同时,内心却承认,美国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用一生来对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如果,你内心承认你爱着自己的故国,那就不用把自己归于反华华人。但反华华人群体肯定是存在的,这个也正常,一点都不奇怪。以下的讨论撇开了这一人群。

以上不是讨论的重点,要讨论的重点是,批评监督一定是社会必须必要的,但关键是如何去批评监督?批评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我对立兄观点的理解是:如果在没有对整个事件有着一个较全面客观的了解,特别是对事件涉及的知识领域没有专业能力对它的发生及发展进行专业化的评估判断剖析,所谓的批评监督其实就成了空洞的情绪发泄或轻率地道义指责,这对事件的解决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加重社会生态的戾气。

我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在网上戾气好像越来越重?为什么讨论一件事情变得很艰难?为什么彼此倾听几乎成了奢侈品?这和轻率的批评不无关联。

新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和专业,“今天的社会和既往不同,越来越科学化,专业化,复杂化。”,这些已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仅以常识和道德来评判社会诸多方面的价值。我自己是越来越怀疑自己在越来越专业化的社会发展中对自己未知领域辨别的能力。而每个人置身于庞杂喧闹的世界,我们能辨认出的是早已定义好的自己的认知频道一一亦可谓道德或常识,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这一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所以,如此一来,实则难逃偏见之争,而一旦有了偏见也就难以理性。

其实,在新冠疫情中,甚至更早,我们已看到网络上的流行着短平快的文字,而不是复杂理性的长文。简单的140字节主导着现代社会各种议程的讨论。而我们也已不习惯去读长文,费神耗时。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重要的话题从来是复杂的。而复杂的问题,难以有简单的答案。所以有意义有价值的讨论不该是短平快的渲泄,而应是理性的思考。

硅谷工程师崔斯坦·哈里斯最近几年一直在呼吁对技术立法,他说目前互联网上出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是源于技术的权力与人类有限的心智之间越来越大的不对称性 一一 注意,人类有限的心智,承认这个需要勇气和坦诚 一一 他提到一个人的心智与道德相关的有趣的实例:在注意力经济的“军备竞赛”中,整个行业一心想要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攫取用户注意力,让用户在自己的地盘上停留最多的时间。什么样的内容能得到用户最多的参与度?他的答案是“道德义愤”。

我这里一时找不到国内网络上的数据,在Tweet 上每一个与道德义愤有关的单词都会极大的增加转发率。Youtube推荐视频的高频关键词排行榜上排在最前面的,是“愤恨”“揭穿”“毁灭”“破坏”……那些有着道德激情的批评者的言论是不是也汇入这关键词排行榜的汪洋之中?而这之中专业性的科学量化的分析判断在这浩瀚中还能占据多大空间?所以,我的看法是,对突发性的公众灾害如疫情防预救治,水灾的预警抢险等等的批评,专业领域让道给专业人士,由他们说了算。个人的牢骚怨气情绪纡解是成人自己应该解决的事情,成人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迁怒社会不是良途,在这一点上,日本民族做到的令世人敬慕。

从道德和常识出发,坚持以轻率强硬的批评姿态并不困难,通常只需要准备犀利的言辞,就可以变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然而,困难的是,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有力量,有价值,使权力者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批评,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对权力的监督。也就是说,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质的批评者,而不仅仅是拥有道德和常识,才是我们最该思考的。

 

2021.07.25

--------------------------------

附:从郑州大水谈公众批评的危机  BY

今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指责,反华华人对中国的批判,我认为无论对错、无论他们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对于中国都是非常重要和有益的。对于中国的批评指责都是对中国的专制体制的一种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疫情之后中国需要注意的正是要克服逆反和傲慢的心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批评。保持开放和学习西方制度中的优点。

相对于疫情,我认为这次大水是一个并不重要的问题。本不值得讨论,恰逢最近讨论《盲人引导盲人》的画,给人启发,可以借助对于大水的批评来非常简单的谈谈社会监督公众问责的问题。

公众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在传统社会的被认为非常重要,也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从一方面来说,在过去它对于社会的纠错和进步是有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的。但是,今天这个习惯正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原因还是在于,今天的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以往的社会产生质的不同。

为什么今天公众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有问题了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社会缺乏专业性,依靠感性,思维信息量较少,今天的社会和既往不同,今天的社会越来越科学化,专业化,复杂化。而且,治理社会也变成非常专业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既不能对于社会管理的具体过程有准确全面了解,也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上次疫情是一个例子。这次郑州大水地铁水灾同样。

在我看来,要想严肃讨论这次事故,首先要有相关地铁设计和水利方面的知识,其次对于城市的规划有所了解。同时非常重要的是,要对事故现在进行勘察分析。

而网上的讨论几乎没有人看过现场,基本上也没有人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他们对于各种消息来源的真伪也缺乏鉴定。

公众的议论往往非常冲动随意和盲目。它充满了一种道德激情和阴谋幻想。比如弗洛伊德事件,当时几乎在第一时间所有的人就都认定是对于黑人的歧视。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没有搞清楚。

新闻报道也有非常大的问题。今天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精心书写的深度报道几乎没有。都是抢热点吸引眼球。而且,任何新闻报道和科学研究都不同,新闻报道的书写是文学性的,要吸引读者,要及时,还要有价值判断。在今天的娱乐时代,优秀记者严重流失,严肃的报道几乎没有了。今天的网络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都存在很大风险,而公众往往没有习惯对于接触的信息首先做真伪判断,而且,也往往没有能力去判断。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公众谈何监督问责。

批评社会带来一种道德满足。就像许多人闲议别人私生活一样的。这是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爱好。当然,海外华人中另一部分人就是通过批评,来证明中国的黑暗邪恶。所以,这样的评论在一个自由言论的社会,既是应该允许的,也是很难抑制。但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议论往往是非常偏颇,极端甚至是错误。

一个社会充满这样的评论其实是有害的。会造成一种偏见的共振。这也是今天美国疫情的义和团化的一个原因。

今天中国的体制已经使公众基本上失去了监督质疑社会的能力。这既是中国专制体制的发展结果,也是社会国家有意识形态的治理转向科学的专业化治理的必然。目前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专业官僚内部的适度民主,或者,有效的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和问责。而且,社会治理毕竟是涉及公众利益,那么公众诉求的上达也是一个问题。不过,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做不到的。

需要时时注意,今天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会生活中许多事情的性质发生根本改变,需要克服成见习惯性思维,进行新的具体的分析。

现在看来许多社会问题和人类的灾难,最终需要依靠科技的发展来解决。

而今天在西方,公众的充满盲目的道德激情参政议政,实际上沦为政党竞争的工具。而新闻媒体也是一样。所以,这将给西方的社会转型带来非常大的问题。

那么,作为一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意识将会丧失呢?我认为是的。未来社会越发展人就越来越变成一个巨脑的神经元。未来不是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是一个科技极权主义的社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用什么去批评监督 一一 兼答悟空兄 介绍两个建筑界奥斯卡作品 自是者的悲剧 马缇斯?马蒂斯? 立的后现代小说,是什么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