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二代在中学升大学阶段所向披靡,各方面得奖无数,占据名校录取名额很大比例,在薪资榜龙头的矿厂所向披靡得出二代未来可期可能过于乐观了。 其实至今为止二代能在学术,商业,政治领域做出成就的远远不如华一代和中,港,台,坡的华人。看看现在大家谈到的在美国各界的华人名流,几乎都是一代移民或是有东亚与东南亚华人社会的背景。
华二代真要有长远发展,可能还是离不开华人土壤。如果不是大陆,也要考虑海外其他华人社会。华二代的成功还要依托全球华人的大环境;完全美国本土化的非常成功的例子还是少的令人担忧。
美国今后五十年,有色族裔的人口会越来越多。这个是趋势。墨西哥族裔,印度族裔是主要的人口增长点,他们特别会生。各种族裔用人口说话,用选票选出自己人,划出对自己有利的社会政策。我看到的,一定就是这样的趋势。
华人本来人口基数就偏少,还特别不爱生娃。我在纽约起码遇到十来个华裔女孩,都不难看,一打听都是27,28岁的年龄,别说结婚,却连一个男朋友也没有。有的女娃还是软件工程师,不能在工作场所找一个吗?他们似乎也不着急,不像印度人,华人父母也没有相互相亲的习惯。看得我都着急。我身边也不认识华人男孩,真的帮不上。
有一次聚会,碰到一个唐人街长大的华裔女孩,她说她在中学里还被人讥笑口音,她很晚在结婚。是外嫁,白人老公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她。 他们也不想生娃。准备丁克。我组里一个菲律宾华裔大姐,也是做一辈子老姑娘。高不成低不就单了一辈子。如果是印度姑娘,老家亲人团一定给她找一个,不会让姑娘这么单一辈子。
生娃跟个人混得好关系太大了。不管是政坛,管理层,都是人气。就是上面有人提携,下面有人抬轿。没有人气,什么都免谈。老印职场也是相互提携。人口就是人气的来源。安朱杨是挺优秀的,那又怎样,他照样上不去。我那会儿问了黑人,几乎没有几个黑人知道他。美国的政治选举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脸,杨要是黑人,他早就上去了。推广到一个单位,推举管理层,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反正今后五十年,华人人口都不会大增长,不要怪我们的娃只能一窝风搞数学,拼管理层,去政坛,真的大环境不太行。
回到人口增长,生娃是一个大问题。首先不要攀比财富,女生不全职,全力生娃比财富重要。华人华侨社团,要学习印度人,过年过节就知道舞个龙,各种相亲团要搞起来。
二代不愿生也好,华侨团体要对国内人偷渡来美国给予帮助。比如介绍工作,开辟各种庇护渠道,介绍相亲留下来,收钱都可以。最好中美政府断交,偷渡者不能遣返。中国一概不接受,就太好了。
说起外嫁,各族裔的优质男在哪里都是一个宝贝,会很快被抢走。华裔姑娘找不到本族的优质男,就一定能抢得到外族的优质男。这不就是难上加难吗。至少印度人优质男都先被他们内部相亲团提前订走了。轮不到外族裔的姑娘吧。
结婚理智一点,就是基因组合,必须找优质男女,生上一堆娃,统统推到社会中产以上。如果大多数的华人能在50年里面,把一对夫妻推成一百多人口,我们下一代娃的出路就广阔多了,各种政坛,管理,文艺都可以尝试
我就看到好几个在英国的印度移民,50年时间,都能从2个生出100多个,生娃不怕吃苦,推娃不惜余力。他们是在为下一代谋福利。而不是华人自私短视,只要自己过得好,下一代怎样他不管,这是个人层面上的自私发展不好。
还有集体层面上的短视,比如推娃入藤,大家都说EC,领导船EC是藤校选政坛和管理层的领军人物,还有各种EC是挑选文学,文艺,体育各方面出类拔萃的苗子。
again, 华人的人口基数少,即使有领导船出色的人,美国社会未必给华裔娃机会。文艺界其实也看人口基数,一味为了迎合藤校的口味搞EC是浪费精力。娃纵有天赋都不一定冒得出尖。还不如华人集资,集人才,搞三大俗技校。索性发挥自己考试和数理化特长,把被藤校筛选落下的优秀娃,送进自己人的三大俗技校。保证有个八万的好工作。管他什么唠什子EC,统统不看,就看脑瓜好使肯用功学。先抢社会上高薪技术岗位。然后社团相亲,像劳模老印学习,生娃,膨胀人口抢选票。50年后,有了人口和经济基础,我们的下一代就可以搞政治,做管理,学文艺。谈融入都是可笑的话题,自己能生,自己的后代就是新美国人。
快慢而已,华N代也不会存在了,那时美国已经是美洲国家了,大家安心待在天上地下,不用烦恼了。
她妺妹也是二代。担心啥?
华人甚至东方人要想大的成功还是和母国文化和环境不能完全割裂。
Anybody?
第一梯队,最多,除了文章还是文章,哈哈。
同样是技术人才。
曾经看到一个纪念美国移民200年时对各个移民族群的调查,华裔移民到了第三代,其读书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完全就消失了,记得好像犹太人也是一样。
印度人在世界各地混得都很好:美国,英国,南非等地。他们的特点:保持自己的文化,不皈依基督教。华人这方面做得差。失去自己文化根基,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我就是及早意识到多子多福的重要,因此提前准备,生育了五个。老婆在家全职,母乳喂养每个孩子至少一年,让孩子们得到最佳营养。因此孩子们都可以轻松学习得很好。老大近年考入T10大学。
我鼓励孩子们将来注重家庭,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不要拖得太晚,也不要刻意追求高学位,除非自己对哪一门科学非常有热情,要去钻研。任何情况下,家庭第一,事业第二。就像身体第一,其它第二一样。没有家庭和后代,一切其它所谓“成就”都是空谈。
文章只是说华裔第二第三代不如第一代,并不是说华人第二代不如白人第二代。
是和自己族裔纵向比较,而不是和其他族裔横向比较。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以华二代在中学升大学阶段所向披靡,各方面得奖无数,占据名校录取名额很大比例,在薪资榜龙头的矿厂所向披靡得出二代未来可期可能过于乐观了。 其实至今为止二代能在学术,商业,政治领域做出成就的远远不如华一代和中,港,台,坡的华人。看看现在大家谈到的在美国各界的华人名流,几乎都是一代移民或是有东亚与东南亚华人社会的背景。
华二代真要有长远发展,可能还是离不开华人土壤。如果不是大陆,也要考虑海外其他华人社会。华二代的成功还要依托全球华人的大环境;完全美国本土化的非常成功的例子还是少的令人担忧。
华人在美国不会混得特别好。 来源: 马来人 于 2023-06-19 17:00:17 [档案] [博客] [转至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719 次 (4626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 编辑 | 删除 本文内容已被 [ 马来人 ] 在 2023-06-19 18:42:0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美国今后五十年,有色族裔的人口会越来越多。这个是趋势。墨西哥族裔,印度族裔是主要的人口增长点,他们特别会生。各种族裔用人口说话,用选票选出自己人,划出对自己有利的社会政策。我看到的,一定就是这样的趋势。
华人本来人口基数就偏少,还特别不爱生娃。我在纽约起码遇到十来个华裔女孩,都不难看,一打听都是27,28岁的年龄,别说结婚,却连一个男朋友也没有。有的女娃还是软件工程师,不能在工作场所找一个吗?他们似乎也不着急,不像印度人,华人父母也没有相互相亲的习惯。看得我都着急。我身边也不认识华人男孩,真的帮不上。
有一次聚会,碰到一个唐人街长大的华裔女孩,她说她在中学里还被人讥笑口音,她很晚在结婚。是外嫁,白人老公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她。 他们也不想生娃。准备丁克。我组里一个菲律宾华裔大姐,也是做一辈子老姑娘。高不成低不就单了一辈子。如果是印度姑娘,老家亲人团一定给她找一个,不会让姑娘这么单一辈子。
生娃跟个人混得好关系太大了。不管是政坛,管理层,都是人气。就是上面有人提携,下面有人抬轿。没有人气,什么都免谈。老印职场也是相互提携。人口就是人气的来源。安朱杨是挺优秀的,那又怎样,他照样上不去。我那会儿问了黑人,几乎没有几个黑人知道他。美国的政治选举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脸,杨要是黑人,他早就上去了。推广到一个单位,推举管理层,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反正今后五十年,华人人口都不会大增长,不要怪我们的娃只能一窝风搞数学,拼管理层,去政坛,真的大环境不太行。
回到人口增长,生娃是一个大问题。首先不要攀比财富,女生不全职,全力生娃比财富重要。华人华侨社团,要学习印度人,过年过节就知道舞个龙,各种相亲团要搞起来。
二代不愿生也好,华侨团体要对国内人偷渡来美国给予帮助。比如介绍工作,开辟各种庇护渠道,介绍相亲留下来,收钱都可以。最好中美政府断交,偷渡者不能遣返。中国一概不接受,就太好了。
说起外嫁,各族裔的优质男在哪里都是一个宝贝,会很快被抢走。华裔姑娘找不到本族的优质男,就一定能抢得到外族的优质男。这不就是难上加难吗。至少印度人优质男都先被他们内部相亲团提前订走了。轮不到外族裔的姑娘吧。
结婚理智一点,就是基因组合,必须找优质男女,生上一堆娃,统统推到社会中产以上。如果大多数的华人能在50年里面,把一对夫妻推成一百多人口,我们下一代娃的出路就广阔多了,各种政坛,管理,文艺都可以尝试
我就看到好几个在英国的印度移民,50年时间,都能从2个生出100多个,生娃不怕吃苦,推娃不惜余力。他们是在为下一代谋福利。而不是华人自私短视,只要自己过得好,下一代怎样他不管,这是个人层面上的自私发展不好。
还有集体层面上的短视,比如推娃入藤,大家都说EC,领导船EC是藤校选政坛和管理层的领军人物,还有各种EC是挑选文学,文艺,体育各方面出类拔萃的苗子。
again, 华人的人口基数少,即使有领导船出色的人,美国社会未必给华裔娃机会。文艺界其实也看人口基数,一味为了迎合藤校的口味搞EC是浪费精力。娃纵有天赋都不一定冒得出尖。还不如华人集资,集人才,搞三大俗技校。索性发挥自己考试和数理化特长,把被藤校筛选落下的优秀娃,送进自己人的三大俗技校。保证有个八万的好工作。管他什么唠什子EC,统统不看,就看脑瓜好使肯用功学。先抢社会上高薪技术岗位。然后社团相亲,像劳模老印学习,生娃,膨胀人口抢选票。50年后,有了人口和经济基础,我们的下一代就可以搞政治,做管理,学文艺。谈融入都是可笑的话题,自己能生,自己的后代就是新美国人。
快慢而已,华N代也不会存在了,那时美国已经是美洲国家了,大家安心待在天上地下,不用烦恼了。
她妺妹也是二代。担心啥?
华人甚至东方人要想大的成功还是和母国文化和环境不能完全割裂。
Anybody?
第一梯队,最多,除了文章还是文章,哈哈。
同样是技术人才。
曾经看到一个纪念美国移民200年时对各个移民族群的调查,华裔移民到了第三代,其读书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完全就消失了,记得好像犹太人也是一样。
印度人在世界各地混得都很好:美国,英国,南非等地。他们的特点:保持自己的文化,不皈依基督教。华人这方面做得差。失去自己文化根基,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我就是及早意识到多子多福的重要,因此提前准备,生育了五个。老婆在家全职,母乳喂养每个孩子至少一年,让孩子们得到最佳营养。因此孩子们都可以轻松学习得很好。老大近年考入T10大学。
我鼓励孩子们将来注重家庭,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不要拖得太晚,也不要刻意追求高学位,除非自己对哪一门科学非常有热情,要去钻研。任何情况下,家庭第一,事业第二。就像身体第一,其它第二一样。没有家庭和后代,一切其它所谓“成就”都是空谈。
文章只是说华裔第二第三代不如第一代,并不是说华人第二代不如白人第二代。
是和自己族裔纵向比较,而不是和其他族裔横向比较。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