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marriages are made of lust, laughter and loyalty - but the three have to be kept in constant passage, transitively, back and forth, so that as one subsides for a time, the others rise.”
我这把年纪才看到的一个现象(以前我都take face value): 原来我们小区以前有女主人经常晒幸福感,自己不用上班,老公工作能力强收入高。今年夏天男方突然一个人换工作到外地离家,女主人跟家里孩子留本地,女主人因此挺幽怨的。我也太吃惊了,我以前take face value, 觉得多么幸福美好的一家。原来可以这么大的变化!
她是一个tragic figure. 唯一活到成年的老大Robert Lincoln 把她送到疯人院这事--我觉得如果总统还活着,不至如此。老大做的可以更温暖更关心妈妈一些。(她出疯人院后是去姐姐家住,而不是跟老大住。)
“实际上她早已生病,没有朋友,更没有人在精神上关心她,林肯被她骂得不敢回家”--这应该是有争议的观点。我读的这本And there was light, 还有前几个读的Mrs. Lincoln and her dressmaker, 两本读后给我的感觉是:他们俩之间有他们爱的语言。他们俩之间很相爱。但不同的林肯学者会有不同的观点。
其实房间里的大象是:总统算不算种族主义者?这本传记作者是什么观点?但这个话题太大太复杂。今天先灌轻松的水。
他们在1842年结婚的时候,Mary Todd 出身于政商名流家族,受到最好的教育。而总统则来自一无所有的底层家庭,没有正式教育,靠借书自学当上了律师。
他的求婚,有没有功利的因素?这本传记作者认为这是他求婚的重要因素。林肯一直是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而跟Mary Todd结婚可以给他搭上通天梯。不仅Todd家族有钱有势,而且他们来往的朋友们和姻亲们也是如此。比如Mary姐姐嫁进的是IL前州长家,比如Mary Todd的追求者之一有Stephen Douglas, 后来林肯的强劲政敌之一。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白富美和潜力股互相成全。
南北内战被称为“brother versus brother”,而Mary Todd有好几个兄弟或者妹夫都在南军服务并且阵亡。如果穿上历史人物的鞋,想象一下这种撕裂会是怎样的痛。
书里讲了个小故事。Mary的妹夫是南军将军,将军阵亡后妹妹来白宫散心。林肯很有人情味又很幽默。https://emergingcivilwar.com/2015/01/22/lincolns-confederate-little-sister/
他们的婚姻,是学者们很有争议的一个论题。而我,很喜欢曾经读到的一位当代作者的解读:Lust, laughter & Loyolty. 其实Loyalty就是一种爱。毫无疑问的是,他俩彼此给予了对方忠诚。
“So, marriages are made of lust, laughter and loyalty - but the three have to be kept in constant passage, transitively, back and forth, so that as one subsides for a time, the others ris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们不知道的林肯之二:他的婚姻 我们不知道的林肯之一:刚听完了And there was light 美国作者Peter Hessler总结出来的70年代出生上过大学的农村孩子特点 蹭热度聊一个上班的监狱 家门口的春夏
比较优良品质的婚姻,需要具备不少软硬件条件。
尤其有了孩子以后,责任的分量拿捏挺重要,太重,压死人,让人难以负荷,太轻,又让人感觉隔靴搔痒一样不过瘾。
没有统一标准,有文化差异和对经营婚姻方法的不同理解。
父母养育过程中都能保持对孩子爱的热度,那是最理想状态,不行,至少一方能坚持照顾陪伴,即使貌合神离了,孩子前面尽量河蟹,一方不有意无意的给孩子灌输怨恨,至少拖到空巢再一拍两散,不是说成人了就不需要完整的家和父母的关爱了,但青春期以前孩子心智还不够稳定成熟,父母关系没弄好,对孩子影响很大很大,有些负面影现是慢慢发酵的。
如果散伙了,但好离好散,父母同时兼顾孩子健康成长,而他们再与别人组合新的家庭,如果新成员克服磨合期的别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即使是半路搭伙重起炉灶的,不见得就不可行。
最关键的,不管离还是散,不管是不是建立新家庭,夫妻双方保持对孩子的关爱,并尽量不让大人之间曾经纠结撕裂的关系延伸到下一代。
我是比较从为孩子好的角度出发,才谈到婚姻里爱和责任很重要。没处理好,留下这个隐患,父母年轻的时候自在潇洒了,等他们老了,遗留下到儿女身上的问题一样会各种形式爆发出来,出来混都要还的,那时候就会有晚景凄凉之感了。人到中年以前,成功与否主要在自己身上,到了晚年幸福指数取决健康和孩子的情况。
我是遇到三个孩子因为父母的婚姻破裂,正值青春期,一个闹自杀,一个自残,一个暴力倾向,这不是休止符,是现在和将来进行时,他们的人生将面对没完没了的挑战,我不是很乐观,所以才就你的贴有感而发。
你的视角从孩子们出发,我以前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那么你猜想我周围看到的中国家庭男方离家工作多年,但双方都原意维系着纸上婚姻,很大的一个可能性之一是为了孩子们,是吗?这个解读也很有道理。很多不同碎片才能拼成更接近真实的解读
我说从孩子的角度是因为,大人们可以有不同的安排或选择,成人前的孩子们没有,他们是随着父母的计划走,可以说是弱势群体。父母的关系弄的一地鸡毛,他们愿不愿意也会被牵连其中的。
可以说十八世纪才真的开始。林肯在十九世纪上半截儿结婚,不是为了纯爱挺正常的。
如果我悲观一点说,我觉得人性没那么伟大。
你们都知道了,差不多10几年前我们几个妈妈,包括美加澳洲日本还有我那真是遍布全球了很好地讨论过这些话题,因为那个年纪正是孩子还小婚姻在慢慢成长的状态,所有面临的问题都是新的。而我们华人自幼缺少这方面的基本常识(最多是影视文字作品打扮还比较极端),对两性关系的认识非常差。并且我们当时的共识是,双方都差。我觉得还不是正常说的对家庭缺少责任感这个概念,是不知道什么是责任感,包括你们下面说的自认为做的是最好的安排。
实际上我不认为人(无论男女)能貌合神离为了孩子勉强在一起,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那种装是装不出来的,而且小孩子不可能感受不到,我想实际上对孩子影响更不好。并且我们当时真的就问出来,你们谁敢说自己能做到,没一个敢拍胸脯保证,都说自己做不到。还是早点逃跑最省事。
这些才是人生的大课题,别的有什么。
三哥的风雅颂都是理想状态,如果能保持,人类何苦一而再再而三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西方人应该不能装,没那么耐心装,华人有机会,我遇到过,夫妻本来就异地,一段时间爸爸回来看看孩子,后来夫妻离婚,两人商量好先不跟孩子说,这样的情况也坚持了好几年。
有人活了一辈子还是个孩子,孩子又生了孩子,生活一团乱,我接触的悲惨情况比较多,也就见怪不怪了,以前看到血腥画面会有生理不适,这两天看到杀人质虐尸的画面,竟然没啥反应,不是我冷血,是接受了人性里有残忍的一面。不能用这个低劣的品质惩罚自己,把自己气病了。
比如坐公车地铁,不会有男士给女人让座了,女人一旦站起来了,再想坐下就不容易了
其实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女性出头天也不过一两百年,这打破了以往人类历史上的阴阳平衡,看过一个从宗教的角度分析目前的情况,他们认为并不完美,女性相夫教子是稳固家庭的后方根基,主要是给孩子生活品质和教养,女人工作了,这方面就有所缺失,全依赖社会教育,所以百年育人,科技日新月异,而思想上,就难出圣人了。我们之前讨论过电子产品和APP的轰炸,会占领孩子的认知领域,让他们沉迷高科技的便捷。
当然女性不独立前各种遭遇就不讨论了。
就是女性把剩下的时间放在育儿照顾家庭方面。
那种一刀切的平等,是有问题的。
如果不是在这里就是在书香,糯米我们讨论过这个话题。我们这里的女的,基本有孩子以后没人做全职的,除了时间上应付不了之外,你会被别人鄙视的。就我自己来说,修完育儿假之后,14小时,20小时,30小时我全都做过。我现在是30,主要因为如果我一周工作少于25小时,就拿不到每年25天的带薪假期了,而且现在孩子也大了。但是让我换全职,我是不会换的(我真觉得连体力上都应付不了)。这个老板探过我口风,被我一口回绝。这没什么,你不想,少拿点钱就好,很公平。
但是我不间断上班(育儿假期间走保险公司,不算你不工作),这样将来退休金养老保险都是连续的会比较占优势,而且孩子们保险一直跟我。其实过日子还不就是这些茶米油盐,谁天天惦记天下大事啊。
属所以说到欧洲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这些都算啊。
林肯喜欢看别人的传记,我们喜欢看他的。
林肯的家庭背景、性格爱好、精神境界和玛丽大相径庭。玛丽恼火是有理由的,她要改造这个邋遢的男人。
林肯有太多让玛丽看不惯的事情了:他的腰太长还驼背;走路时脚步不整齐,太过笨拙;走起路来看上去没有力量,动作不优美。玛丽还故意学林肯走路的样子,又喋喋不休地强迫他要脚趾朝下,模仿她当年在曼特尔夫妇创办的女校中所学的步态。
林肯的一对大耳朵和往外突的后脑勺也惹恼玛丽,她甚至挑剔丈夫鼻子不够直,下嘴唇突出,脸色很差,就像得了肺痨病一样,手脚太长,脑袋却太小……
林肯居然在结婚那天逃婚。后来还是结婚了,玛丽规定林肯不许和其他女人说话,否则就开骂,对面街都能听到。林肯的老朋友甚至看到他几次被赶出家门……
林肯太难了~
而以前,要向人事申请签特别的合同,而且有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人数不能超过多少(百分比)。比如组里已经有俩了你最好就不要申请了。现在是公开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这个,当然那些年轻的同事恨不能天天上班,他们有网(公司网速当然比PRIVATE的快多了)有食堂有咖啡有人聊天。但是我们这些家庭妇女是觉得暗自庆幸捡到大便宜一样。
实际上她早已生病,没有朋友,更没有人在精神上关心她,林肯被她骂得不敢回家。越骂越得不到爱,得不到爱就越渴望。她并不富有,华盛顿的上流社会瞧不起她。她曾经喜欢的总统候选人已经结婚,妻子是上流舞会中的女王。
每一阶层都有自己的烦恼。玛丽疯狂买衣服,林肯遇害的时候,玛丽背着林肯已经欠下了超过七万美元的债。林肯的年薪是2.5万美元。最后只好卖衣服还债。当时有报纸说她“不但羞辱了自己,还羞辱了国家,以及她刚刚去世的丈夫”。
美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男人像亚拉伯罕·林肯一样如此受人尊敬和爱戴;美国历史上也可能没有一个女人像玛丽·林肯一样如此令人不齿和唾弃。
她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姐妹不来往,儿子和她决裂,生活中没有朋友,孤独绝望没有钱,还得了妄想症,买了咖啡不敢喝,怕有毒。
她向政府申请五千养老金,政府给她每年三千美元养老。
对这个家庭都是巨大的考验和煎熬。
只要这个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病,拒绝就医,其他人毫无办法,除非你能狠下心报警强行到带走,但亲属往往不忍心,于是其他人只能隐忍。
聪明有出息
我这把年纪才看到的一个现象(以前我都take face value): 原来我们小区以前有女主人经常晒幸福感,自己不用上班,老公工作能力强收入高。今年夏天男方突然一个人换工作到外地离家,女主人跟家里孩子留本地,女主人因此挺幽怨的。我也太吃惊了,我以前take face value, 觉得多么幸福美好的一家。原来可以这么大的变化!
让我觉得人跟人之间的关系真是动态的。盖棺定论。没有谁可以改变或者掌控他人。
她是一个tragic figure. 唯一活到成年的老大Robert Lincoln 把她送到疯人院这事--我觉得如果总统还活着,不至如此。老大做的可以更温暖更关心妈妈一些。(她出疯人院后是去姐姐家住,而不是跟老大住。)
“实际上她早已生病,没有朋友,更没有人在精神上关心她,林肯被她骂得不敢回家”--这应该是有争议的观点。我读的这本And there was light, 还有前几个读的Mrs. Lincoln and her dressmaker, 两本读后给我的感觉是:他们俩之间有他们爱的语言。他们俩之间很相爱。但不同的林肯学者会有不同的观点。
虽然换了一张外皮, 但是骨骼都一样
经历也差不多
distance, 也会想办法最终到同一个地方。今天交通发达,就是跑的辛苦些,坚持一段时间。物理上的距离,收入的差距,对大多数人是个考验,但总有couple足够精神上强大,合拍,就事论事解决挑战,保持幸福的家庭。
可能你们是年轻一代,自由烂漫没有考虑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