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 Eliza’s English kitchen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两个女郎跨阶级之间的友谊,2个人互相救赎,一起成长。富人家小姐Eliza很有想法很勇敢的女郎,拒绝富商求婚,反传统的去下厨,用诗句一般的语言写了一本对后世影响很大的菜谱书。底层穷人女孩Anne 是她的女仆,聪颖过人,识文断字,是厨房的助手和好友。
这样的书读下来会觉得世界有无数自我选择的可能性,也会越读越饿,因为作者的笔下美食活色生香。
“He proceeds to tell me about blends of curry powders, the benefits of fresh spices, the tamarinds he is now importing in the shell. I am so absorbed I forget the kitchen---and my unfeminine blunders---entirely. He describes the smoky flavor of cumin, the black bitterness of fenugreek seeds, the sweet richness of fresh coconut flesh, the fierce blast of fresh ginger root.”
“Pigeons wrapped in the leaves of vines. Oysters in crisp pastry cases. Whole Gloucester salmon in aspic. Yarmouth lobsters cooked in wine and herbs. Glazed tarts of pippin apples. Paper-thin layers of buttery pastry spread with greengages, apricots, peaches, cherries, served with great gouts of golden cream.” ― Annabel Abbs, Miss Eliza's English Kitchen
发现我们多多少少都有unconscious biases--比如我们隔壁邻居前不久搬走,走之前跟我们说新邻居是个单身,有只很大的大狗。于是我就想当然觉得是个彪形大汉。
谁知道新邻居是个娇小健美的白女,也就30出头。清早时不时碰到她遛狗,跟她聊了几次,原来她在中西部长大,在DC工作若干年后,搬到这里。 她做的是高科技的工作。难怪单身就有这样的经济能力。
我们这条街很长,住的人家很多。如果是跟我同龄或者再稍微大一些的,很多全职在家。因为地税偏高, 很多邻居们空巢后搬走, 搬进来年轻家庭。 这几年新搬来的,不仅女方工作,而且不少女方比男方的经济能力还强。比如对面的年轻希腊夫妻,男方在我们州大当教授,女方专科医生,女方收入甩男方几条街。
真是时代的变迁--这些身边细小的变化,才最是时代的脉搏。
不由联想到近两个月读完的两本书: Mrs. Lincoln's dressmaker & Miss Eliza’s English kitchen。 读完后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两本共同之处是不仅都以两个不同阶层的女性的友谊贯穿全书,而且都基于真人真事。
Mrs. Lincoln's dressmaker
有review抱怨说这个当代作者写的内容有90%来自历史人物Elizabeth Keckley 本人的回忆录。对我来说,这太好了,有什么能比“真实的历史”更打动人心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izabeth_Keckley
就像书名所暗示的,这本书有2条线: 一条是Mrs. Lincoln的白宫生涯和离开白宫后的境遇。另一条线则是Keckley怎样从当年的黑奴自己买到自由,然后从南方搬家到DC, 然后开了裁缝店,她的顾客都是政治家的老婆们。她的店用现代术语是女装高定。
非常有意思的书。有2点联想:
1, Mrs. Lincoln 在总统被暗杀后离开白宫,经济上陷入困境。国会给她一个月发$1000,对她来说很难维持以前的生活方式。直到16年后President Garfield被暗杀, 他的遗孀得到一个月$3000的抚恤金,然后才给Mrs. Lincoln也涨到一样的抚恤金。儿子后来还把她送到疯人院一小段时间,出院后她住到妹妹家。看到这里无限感慨。
对个体来说,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其他不过空中楼阁,水中镜花。以前的女性是毫无选择,被人一脚踢下去的,今天你有选择,你是选择跳,还是不跳?
2,Keckley在南北战争结束后,还去看望了她小时候的奴隶主,也是她的同父异母姐妹们。Keckley的北方朋友们都不理解。读到这里,我想,Keckley 跟这些同父异母的姐妹们一起长大,虽说小时候身份隔着一道鸿沟,可人非草木,一起成长的记忆永远在那里。她的愿意去拜访,和她的白姐妹们见到她的欣慰,才是人的情感的复杂之处。
Miss Eliza’s English kitchen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两个女郎跨阶级之间的友谊,2个人互相救赎,一起成长。富人家小姐Eliza很有想法很勇敢的女郎,拒绝富商求婚,反传统的去下厨,用诗句一般的语言写了一本对后世影响很大的菜谱书。底层穷人女孩Anne 是她的女仆,聪颖过人,识文断字,是厨房的助手和好友。
这样的书读下来会觉得世界有无数自我选择的可能性,也会越读越饿,因为作者的笔下美食活色生香。
“He proceeds to tell me about blends of curry powders, the benefits of fresh spices, the tamarinds he is now importing in the shell. I am so absorbed I forget the kitchen---and my unfeminine blunders---entirely. He describes the smoky flavor of cumin, the black bitterness of fenugreek seeds, the sweet richness of fresh coconut flesh, the fierce blast of fresh ginger root.”
“Pigeons wrapped in the leaves of vines. Oysters in crisp pastry cases. Whole Gloucester salmon in aspic. Yarmouth lobsters cooked in wine and herbs. Glazed tarts of pippin apples. Paper-thin layers of buttery pastry spread with greengages, apricots, peaches, cherries, served with great gouts of golden cream.”
― Annabel Abbs, Miss Eliza's English Kitchen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Mrs. Lincoln's dressmaker & Miss Eliza’s English kitchen--最近读的书 Men share struggles women will never understand Without Precedent: Chief Justice John Marshall and His Times 书摘 without precedent 书摘 中世纪的作曲家Thomas Tallis
因为除了可以看历史还可以看人生。
看别人的人生,然后再看我们自己的人生,那种感觉很神奇,特别是同性。
说到同性的友谊,我应该也跟你聊过,我一直承认我跟几个妈妈那几年一起24小时ONLINE聊天交流对我影响很大很大——其实我们当时都不止一次这样彼此公开感概,那真是替你打亮了大半个世界。后来虽然大家联系少了,但是谁有什么事只要有消息出来说各个都秒回应该不算夸张。所以你说的书里这些,我觉得我能穿到那个鞋里。
你提到的菜谱那本书,我不确定我看过,肯定听说过或者看过介绍。第一本肯定没看过,应该找来看看。
听的最新的一集this American life--What Are Friends For? No Seriously. What Are They For?
https://www.thisamericanlife.org/810/say-it-to-my-face/act-one-2
挺有深度的探索了同性友谊。大意是俩男性好友,一个“撬”走了另一个的女朋友。更让他受伤的不是女友变心,而是同性好友怎样处理这件事。想想人的情感确实是这样的。有时候bromance分量可以比romance分量更重
有选择好过没选择,这是肯定的。
那时候的总统在任清汤寡水,被暗杀,遗孀的日子更不好过。哪像现在平民出身做总统,一入白宫鸡犬升天,身价不菲。
前两天忘了读到什么,说起家庭和友谊这个层面的东西,那个作者的结论是“这应该是在一个帽子下的概念”。我跳出来看自己的话承认是在这件事上受益的,所以非常重视帮孩子们AUFBAUEN自己的友谊(特别是质量,说白了就是不交往不好的我承认我很势力在这一点上),不管是同性的还是异性的。我觉得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确实变化很大,那时候还有不少总统离职后负债累累得卖房子(比如Jefferson, Monroe) 现在退休后出书演讲和各色活动出场费,早就富得流油了
这学期他跟几个小老印同学一起选了我们州立大学一门数学课,我们几个家长carpool 早上轮流接送。最好玩的是,在车上孩子们会把家长当隐身人,聊的津津有味。我就趁机听到孩子们的心里话
土豆一身缺点,但对语言的运用程度非常非常厉害,非常非常witty。虽说特别烦你动不动上纲上线大字报,但必须承认你的语言水平非常高。
就是缺点实在太多了
顺便说一声:上次咱们聊瑜伽球,你说到你很相信这些辅助工具。这话对我挺有启发的。
这两周上班有个技术难题,后来我试了几个辅助工具,找到了问题源头。
我点开wikipedia 里的林肯夫人,看到她在白宫的时候喜欢‘乱花钱’,但被评价为“active in keeping national morale high during the Civil War.”。又想起了那个可怜的 marie antoinette,也是喜欢乱花钱,但因此上了断头台。
现在见得多了,反而不怪。
你做个头发,媒体批评乱花钱。不做,媒体说你损害国民形象。穿件名牌,民众批评太贵,穿大众品牌,民众批评没品位。
就说乱花钱这个说法,你说怎么算乱花怎么算不乱花?我自己看我瞎买的那些破烂有时候觉得惭愧得不行有时候又觉得这有什么我够省了
所以这些我的意见是只能当8卦看看笑笑。
这几天我正在听新出的林肯传记:And there was light
以前就读过好几本他的传记。不过还是不停的有关于他的新书出来。
我的个人观点是--可能不好听,但我的认识是,在考验面前,极少数变钻石,大多数变煤渣。
林肯夫人和法国王后都是普通人。林肯是巨人
多点民众娱乐和发泄渠道而已
或者他不是总统她也是那个花法立马变fashion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