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2012)

土豆-禾苗
楼主 (文学城)
  电影《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2012)

——我不爱任何民族的人,我只爱我认识的朋友

1961年前纳粹德国高官阿道夫·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接受审判。作为一个曾经的犹太集中营的“死刑执行者”,他在被判刑之前要面对曾经的犹太受害者的种种指控。在审判过程中,很多受害者回忆集中营的情况时,声泪俱下,甚至休克而不省人事。纳粹的残酷灭绝犹太人,我们在很多反映那个时期的电影中都能看到,感受到,比如《辛德勒的名单》等。

《汉娜·阿伦特》这部电影表现了这一世纪审判,然而它是从一个以研究极权主义而著称的哲学家(汉娜更愿意人们称她为政治理论家)的角度来叙述这个事件的。汉娜是个曾被迫害而流亡的犹太人,对于犹太人在那个时期所受的非人待遇,她能感同身受;同时她作为海德格尔的得意门生,又专攻极权主义,她很自然地把艾希曼这个个体放在极权主义的大背景下来观察并思考。

对于艾希曼的罪行,汉娜无意为他辩解或开脱,不过她认为艾希曼的行为是个放弃思考或没有思考能力的人所作出的必然结果。在极权主义盛行的时代,一个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被人为地创造出来,个体服从于这个统治者的命令。杀害犹太人这样一种集体的行为是由个体来执行的,但是这些个体没有个人的自由意志,他们不用也不能去思考自己的行为。

艾希曼正是这样来为自己辩解:他是军人,他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他无法对抗来自统治阶层的命令和意志。

统治者的意志造成了一个群体对另外一个群体的杀戮,那么群体中的个体应该要对这个结果负责吗?当艾希曼被绑架并被押送到以色列进行审判的时候,似乎他早就注定了要被判死刑。但在他为自己辩护时,汉娜意识到他并不是始作俑者,他只不过是执行统治意志的工具而已。

汉娜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艾希曼当初的处境,觉得群体的行为不应该算在他一个人的头上。她的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犹太人认为她竟然同情一个沾满犹太人鲜血的纳粹头子。

如果说她的这一看法仅仅让人对她不解,那么她的另一个观点则让她众叛亲离。在纳粹时期,六百万犹太人被杀害了。汉娜认为如果犹太人领袖不是选择和纳粹合作,而是介于合作与抵制之间的话,因为全然的抵制是无法做到的,那么伤亡的人数应该不会这么巨大。她的这个观点一刊登出来,她马上成了众矢之的。不但普通的民众无法理解,连她的好友哲学家们也纷纷和她断绝关系,因为她对犹太领袖的诬蔑。

在有关表现犹太人被押解到集中营的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镜头下犹太民众们非常有序地行进,神情也很平静,似乎他们是在迁徙到另一个地方,而不是有去无回的集中营。汉娜的这番话也让人们反思犹太社团领袖(长老)在当时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扮演了什么角色?领袖们让老百姓和纳粹合作了吗?他们知道等待着犹太人的是怎样的命运吗?

这里给大家推荐另一部电影“华沙起义 Uprising(2001)”,这是部关于1943年华沙犹太区起义的片子,其中加拿大名角Donald Sutherland扮演的犹太长老绝对不是一个孤零零的案例。

因为她的观点受到异常激烈的攻击,汉娜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她并不后悔自己说出这样的看法。她一直在思考,从学生时代跟从海德格尔学习怎样去思考,到自顾奋勇亲赴以色列参加世纪审判,直到去世,这个极权意识形态下个人的生存处境问题仍然困扰着她。

以下这个链接是汉娜这部电影的一些台词记录,不一定准确,但先读一下这些台词或许可以唤起你对汉娜这个人物的兴趣,毕竟有些电影是得先了解以后才能看出味道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25/15/6080914_457946714.shtml

(另外顺便再介绍给大家两部电影:1,旅店 Austeria (1982);2,诉讼Gett (2014),这些都可以帮助大家从另一个侧面了解“犹太教”这个宗教。)

土豆-禾苗
转个2017年10月的老博,重点是文末的几个推荐,这儿:

A  汉娜这部电影的一些台词记录: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25/15/6080914_457946714.shtml

以及:

B  另外顺便再介绍给大家两部电影:1,旅店 Austeria (1982);2,诉讼Gett (2014),这些都可以帮助大家从另一个侧面了解“犹太教”这个宗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kx_hfhhhY

           

 

《Uprising(2001)》 可以先看 38分-57分那段,脸熟

某种意义上,德国人在波兰华沙犹太区干的事情,与现在俄罗斯人在乌克兰东部干的事儿,一样恶劣一样野蛮……

 

 

d
donau
土豆泥提到了一个中文里非常让我不理解的现象——因为不了解而仇视,而且能做到恨之入骨,仿佛不恨一下不足以为人

其实跟极端的宗教也没什么差别。或者这本身就是一种宗教,仇恨教?

核桃小丸子
多瑙
d
donau
土豆你。先道歉我顺手写出来根本没看
d
donau
丸子你说的有道理啊。我就没想到苦大后面跟的是仇深两个字。我只是看到仇视的那样执着特别不理解觉得没道理啊又不认识
核桃小丸子
多瑙,世上有仇富的,你看过有仇穷的吗,老毛那套打土豪分田地不就是利用羡慕嫉妒恨的仇富心理,所以

看到有些极端言论和行为的,我猜想过着比较苦闷寂寞潦倒的生活,只不过人艰不拆罢了。

 

d
donau
可能这是最合理的解释了。起码是之一
咲媱
有仇穷的啊,比如在天桥下面装铁刺,把躺椅做成没法躺的,防游民。还有在店门口装个自动喷水防游民睡觉。还有驱赶低端人口的市长
咲媱
人的本性,叫憎人富贵厌人穷。要安全,就要不穷不富才好。
土豆-禾苗
其实我已经很习惯了,那个称呼 :))
l
lakelavon
因为这都是智人讲述并相信的故事

人类简史不是有个大家熟知的说法吗,智人之所以能战胜其他更加强壮的人种,就是因为智人会讲述一个虚构的故事,相信这个故事,并用这个故事把智人团结起来。让智人甘愿为某个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宏大目标作出牺牲,仇恨敌对团体的成员,将敌对团体的成员异化或者物化,变成邪恶的,跟自己完全不同的族群,就可以没什么心理障碍地灭绝他们了。
智人一直都是如此。“正义”“民主”的西方国家包括美国,也是一样。难道美国没有侵略过其他国家?不也是先把敌对方妖魔化吗?
不光是不同的国家,自己国家内部也是分成不同的群体,把敌对群体妖魔化。
这是“斗争”的需要。人类历来如此。
不如此,怎能在跟其他部落,其他族群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人类一路走来,踏的就是尸山血海。
人类真是可怕的种族

 

核桃小丸子
仇富,愁穷,中产越多越好,承上启下是稳固盘,如果中产都往下呲溜就不是好事。富人阶层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交税,就业,慈善等。

全球化以来,富人更容易转移资产,逃避责任,所以那个零元购,也算政府姑息的一种劫富济贫吧,只是危害很大,纵容明抢,不止富人,小商小户也遭殃。

 

核桃小丸子
让你这么一说,都快生无可恋了~~
S
Shubin
觉得那个台词记录很给力,其中提到了犹太人委员会和犹太人领袖,估计这里面就有犹太教高层人士。
咲媱
你这个故事,太绝对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寻求相对的善和好,就可以了,会抓住主要矛盾,放弃次要矛盾的,才是聪明人。
土豆-禾苗
《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这类作品,我基本:

基本看过算数,不会多评或引用里面的观点……墙内人(也不一定在墙内)现在有个基本共识:全世界都一样,所有国家所有政党所有体制都差不多,西方各国一样的这个坏那个坏……全人类的共性……历史一直如此……“正义”“民主”都是假的都是幌子,其实都是利益第一以及各种博弈……(最后,往往会把美国单拎出来:难道美国没有侵略过其他国家? 美国正是全人类历史中的祸首元凶呢,唯一的)  

 一旦认识到全世界全人类全历史都一样了,幸福感油然而生啊

看《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我就是想学习如何当个成功的现代作家,如何更加聪明地选材 更加从各种角度各个视角深挖“内在逻辑”,反正,人文逻辑就是一种编程序……

对了,这儿,有几个读书专家,特别喜欢“角度/视角收集”:“这个视角好”“那个角度我倒没想到”“建设性的视角啊”……

 

 

土豆-禾苗
不是生无可恋,而是另一种幸福感 油然而生 …… (央视采访) :))
土豆-禾苗
今天波兰和乌克兰的关系,就有这个概念,哎,但是,不知道是否经得起长时间折磨……和普京俄罗斯比意志
d
donau
你这个观点很对,好像圣经里有一句类似教人祷告的话就是,请神赐我不穷也不富的日子
看客2010
额觉得,群体的行为也是由个体组成的,所以个人要负其个体的责任,推脱不得。
看客2010
没错!从前麦穗兄就说过这个问题,后来额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
土豆-禾苗
哎,14亿人口中有1亿党员啊……有时,我真觉得咱们现在全民活受罪也是一种全民活该……(我自己打我嘴巴)
l
lakelavon
关键是,不要局限在自己的阵营里。也不要觉得被引用了的就是真理。

国与国之间的正义本来就是相对的。人性确实丑陋,美国侵略其他国家难道不是事实?
但坏和更坏当然有差别。不否定这个差别,但也不要过度美化某个阵营。
毕竟,所有人都只能尽可能的认识“真实", 尽可能多搜集一些碎片,希望拼出来的尽可能接近真相。
而不是一句“墙内人”, 就否定其他人的思考,好像自己逃出了那堵墙,就高贵了起来。。。
其实我觉得“墙内人”有不少人的思考很有见地呢

 

咲媱
本来就没有什么阵营,是价值观体系不同,墙内的问题是信息控制导致价值观错误。墙外的人价值观变化不是肉体在墙外,而是见到真像
咲媱
一个是自由媒体,什么都能看到,一个是只能看到党想你看到的。你现在竟然告诉我后一种产生出来的价值观也是对的?
l
lakelavon
我建议你去国内的网站看看。比如网易上面的帖子,或者有些自媒体。国内的人不都是你以为的那样愚昧

无知粉红很多,清醒的人也不少

西方也算不上是自由媒体,也不是什么都能看到。
自由不自由,都是相对的。油管删评论改评价,我亲身经历过的。

或许问题就在于,人们都太坚信自己所见所闻的是真,其他人所见所闻的是假。

咲媱
这是个程度问题,对媒体的控制程度,决定了它的价值。水往低处流。总体上来说,信息控制得越严的社会,其价值观的可信程度越低。
l
lakelavon
又扯到哪里去了...... 我的意思是国内清醒的人不少,不是一个“墙内人”就可以否认的
咲媱
如果说舆论控制是堤坝,那么国内清醒的人是堤坝下水浪的高峰。处的位置在别人眼睛里面很高,但是水位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l
lakelavon
我觉得,不要认定自己就是处在“高水位”的地方比较好。
咲媱
舆论控制的程度,就决定了舆论的水位。控制就是堤坝。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不是自己认定就有效,是客观你处在什么地方才有效
l
lakelavon
不同意。不过不会就此再辨。没完没了. sorry
咲媱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放到极致,如果一出生,就被关在黑牢,知道的一切,全部由别人控制住,那么这个人的价值观,能高到哪里去?
咲媱
类比之下,控制得越多的,当然价值观的水平就越低,绝对的控制,就是思想的奴隶,这么简单的思辨方法,应该大家都懂吧。
土豆-禾苗
“国内的人不都是你以为的那样愚昧”…看到这种句式、加了极端性单词的辩论式句子,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的,以前写过一段:

在我《《探清水河》之曲词文字》下讲起墙国对艺术的管理问题,于是有人问我“终极来说,是不是就不需要有任何限制?”,唉,两个顶端性词汇,一个“终极”一个“任何”,有意使用这类词汇,刻意制造两个对立面,然后进行“思辨”……觉得很多很多人喜欢这种句式的“思考”或者说“辩论”,一篇又一篇的“命题作文”。

再来几个常见的命题作文,观察一下里面有意设置的“顶端性/极端性”单词:

1,民主“一定”是好的吗?
2,有没有“绝对”的自由?
3,有钱“一定”会幸福吗?
4,西方国家难道“什么都”好?
5,世上有没有“永不”犯错的人?
6,外国人“都是”素质好的吗?
……

碰到很多人随意讲个墙内墙外的对比,必定会有那么几个出来追求“严密的用词用句”,和你玩“科学的 综合的 理性的 全面的 客观的 不走极端的”……你呢,还真会企图说明真相,其实人家又不是不知道你的意思啊,人家只是习惯于一种格式化且流水线风格的“思想”,一种自带(感应)开关的电路系统。

不要说了啊,再说我就主动要求打包了。

 

 

咲媱
不是有句话,叫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无论你是高尚的雪花,还是卑鄙的雪花,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你都是凶手之一。
咲媱
这突然让我想起圣经旧约里面的一句话:神的惩罚来的时候,要在地上除掉义人和恶人。当时不太懂,惩罚恶人理解,为什么要惩罚义人
看客2010
这个吧,要看义人的定义是什么。做了正确选择的雪花,不会落在雪崩的地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