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
我只和比我差的比。。。
硬核技术部门还是男性最多,这个也是事实。硬核专业招生按男女50/50招,不知对女娃是真好还是假好。
学stem的男生比女生多很多,的确女娃容易进。三十年前,Caltech 这种技校女生只占 30%,现在是一半一半
你说的现状本身就有问题。硬核技术部门男性最多的事实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上的性别歧视。
自然有女的很強 但在全國賽男的遠多于女的
还有就是和super legacy撞了
这是正确的做法。
AA不能走极端,但是也不能没有。
只是如果誤傷 不小心提到性別AA 女孩家長就不高興了
還要怎樣?
录取季人家父母说说身边的事例,怎末就非要自我代入总而言之呢?
网上谁认识哪家的优秀女娃呀?
观念的改变是数十年甚至更久的事。
往前二三十年看,有什么技公老总是女人吗? 现在我至少知道一个AMD。还有比她的公司搞技术更硬核的吗
会是某种政策的受益者,有啥不能说的
就拿MIT来说,我们学校太多的例子了
其他人不知道全部具体的细节也就罢了,我自己家小侄女她的stats我知道的一清二楚
她被MIT录取了,但是换成是小中男,小白男,至少我们高中的,绝对没门儿啊
话又说回来,她在MIT也成绩很高
所以真不用想太多
技校不要小中男无所谓,小中男们去藤校呗,谁怕谁
大不了去康
一肚子的看不上
就完全以merit錄取 技校最多也就和以前一樣 65:35?
所以说要长远看,亚裔男的社会地位会不断提升。
好好研究研究,会有不同的看法
是周杰伦粉丝?
你也利用这个差别自己走出独特的路来呀!
這些自然是靠自己 但也有是靠著性別AA進的啊 不然怎麽會50:50 而不是之前的65:35呢?
所以M錄取3倍的小中女?
性別AA提升了亞裔女 那是否就表示亞裔男就要少才能維持那亞裔的quota呢?
我比较清楚90年代中期的行情,我系女娃的申请结果确实好于同等程度男娃。当然我系历来不少成绩优异的女娃。我们有毕业就婚,把男友变成老公带出国的,不只一例。男友都是很优秀的聪明娃。我自己也是收益者。
然後以後只能讓老婆養家
一定要硬碰硬,自找苦吃
要小中男不玩自己的强項 STEM EC,改練文科EC 哪有這麽容易
人家女生也不容易,女生能challenge 自己,你男生为啥不行?高中的文科EC那两年又不能决定一辈子,学学只有好处。
怕太多男娃找不到女朋友
很多人不愿,所有才有各种改变,有的也许还不如不改,但更多的是促进了进步。这才是社会文化进步的过程。
现在骂AA骂白左的很多,有多少愿意回到以前女人没有投票权,肤色不同得坐在不同车厢,得上不同学校的过去呢? 那些不是多么久远得过去, 1970的时候南方很多大学还有各种种族隔离。坛里不少1970时都出生了吧。
我现在看明白了,不再灌输小孩非要找什么族裔的人了
照理說 應該是小孩哪個強 就鼓勵走那方面 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
我絕對不會爲了能上比較好的大學 反其道而行
M自己就不需要那麽多女的了啊
因为你的擅长还不至于让人不能拒绝;擅长的人太多。
单相恋
比如女的工作是灰头土脸,贴补家用
比如那天USC风口浪尖,有人说那里美女多,什么裤骑车是风景……
同室操戈!
我只和比我差的比。。。
硬核技术部门还是男性最多,这个也是事实。硬核专业招生按男女50/50招,不知对女娃是真好还是假好。
学stem的男生比女生多很多,的确女娃容易进。三十年前,Caltech 这种技校女生只占 30%,现在是一半一半
你说的现状本身就有问题。硬核技术部门男性最多的事实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上的性别歧视。
自然有女的很強 但在全國賽男的遠多于女的
还有就是和super legacy撞了
这是正确的做法。
AA不能走极端,但是也不能没有。
只是如果誤傷 不小心提到性別AA 女孩家長就不高興了
還要怎樣?
录取季人家父母说说身边的事例,怎末就非要自我代入总而言之呢?
网上谁认识哪家的优秀女娃呀?
观念的改变是数十年甚至更久的事。
往前二三十年看,有什么技公老总是女人吗? 现在我至少知道一个AMD。还有比她的公司搞技术更硬核的吗
会是某种政策的受益者,有啥不能说的
就拿MIT来说,我们学校太多的例子了
其他人不知道全部具体的细节也就罢了,我自己家小侄女她的stats我知道的一清二楚
她被MIT录取了,但是换成是小中男,小白男,至少我们高中的,绝对没门儿啊
话又说回来,她在MIT也成绩很高
所以真不用想太多
技校不要小中男无所谓,小中男们去藤校呗,谁怕谁
大不了去康
一肚子的看不上
就完全以merit錄取 技校最多也就和以前一樣 65:35?
所以说要长远看,亚裔男的社会地位会不断提升。
好好研究研究,会有不同的看法
是周杰伦粉丝?
你也利用这个差别自己走出独特的路来呀!
這些自然是靠自己 但也有是靠著性別AA進的啊 不然怎麽會50:50 而不是之前的65:35呢?
所以M錄取3倍的小中女?
性別AA提升了亞裔女 那是否就表示亞裔男就要少才能維持那亞裔的quota呢?
我比较清楚90年代中期的行情,我系女娃的申请结果确实好于同等程度男娃。当然我系历来不少成绩优异的女娃。我们有毕业就婚,把男友变成老公带出国的,不只一例。男友都是很优秀的聪明娃。我自己也是收益者。
然後以後只能讓老婆養家
一定要硬碰硬,自找苦吃
要小中男不玩自己的强項 STEM EC,改練文科EC 哪有這麽容易
人家女生也不容易,女生能challenge 自己,你男生为啥不行?高中的文科EC那两年又不能决定一辈子,学学只有好处。
怕太多男娃找不到女朋友
很多人不愿,所有才有各种改变,有的也许还不如不改,但更多的是促进了进步。这才是社会文化进步的过程。
现在骂AA骂白左的很多,有多少愿意回到以前女人没有投票权,肤色不同得坐在不同车厢,得上不同学校的过去呢? 那些不是多么久远得过去, 1970的时候南方很多大学还有各种种族隔离。坛里不少1970时都出生了吧。
我现在看明白了,不再灌输小孩非要找什么族裔的人了
照理說 應該是小孩哪個強 就鼓勵走那方面 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
我絕對不會爲了能上比較好的大學 反其道而行
M自己就不需要那麽多女的了啊
因为你的擅长还不至于让人不能拒绝;擅长的人太多。
比如女的工作是灰头土脸,贴补家用
比如那天USC风口浪尖,有人说那里美女多,什么裤骑车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