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但是,观天下看众生,很多很多的人,应该说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一生,都得不到一个知己。人生得一知己,是一个非常非常奢侈的事情。
我不知道别的人,就我所认识的人,我只知道一个人有一知己。一个男人为了这个知己忍辱负重平淡一生,而他的知己为了他一生未嫁,郁郁寡欢埋没一生。这是我见过的千千万万人中唯一的有过知己的人!
我知道我姥姥有几个拜把子姐妹一共是十人,现在好像统称闺蜜了。但是,我姥姥的这些闺蜜,也是八卦吃喝看戏哼曲儿,根据我的观察,她们这十姊妹中,没有一个是我姥姥的知己。因此我觉得,我姥姥的一生,没有知己。
我老爸是一个不太和别人打交道的人,一生朋友不多,男朋友女朋友都不多,老爸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大学教授吗总是要有一个那种架子的。我觉得,我老爸唯一有可能的知己,就是我的弟弟,因为我老爸什么话都和我弟弟说,家里几个兄弟,我老爸最喜欢我的弟弟,极有可能,我弟弟是我老爸的知己。谁说儿子不能成为知己呢?
我老妈应该也没有知己。老妈的朋友不少,但是,都是面子上的朋友,大家嘻嘻哈哈的表面文章,老爸仙逝之后,老妈经常和我讲述她的孤独和寂寞,看来老妈没有知己可以倾诉她的内心。我不是老妈的知己,因为我们有很多的观点不同,她迁就我,我迁就她,在思想上有深深的代沟。我不可能是她的知己。
我的弟弟也不是我的知己。我大半生都在美国度过,也就是十三岁之前和两个弟弟在一起生活。而大多数的时候我是以大欺小,督促他们学习,带他们打架,拉他们游泳,反正,玩的时候多,交心的时候少。等长大了之后,他们对我大多数是敬畏,对我言听计从,很少有一起做知己可以做的事情。所以,我的弟弟们也不是我的知己。
我自己有没有知己呢?我觉得是有阶段性知己。比如我在出国前,我的恩师刘教授就是我的知己,劝我既然出国,就不要回去了,这个国家是一个毁人的国家,我的性格,我的脾气,我的知识和我的才华在中国待不住,如果回去,将会和他一样,是一名光荣的右派。当时,我认为刘教授就是我的知己。但是,后来读了他的书,我知道我的思想和他的思想差距太大,不可能是知己。
我的大学同学老呆,我曾经有很久认为他是我的知己。但是,后来我出国了,他当官儿了,说话、做事、为人、三观都不一致了,我们是同学,不可能是知己。后来,他被双规蹲了大狱,我对他只有同情,但是,谁人不是罪有应得呢?
我的朋友不少,很多时候,别人认为我是他/她的知己,但是,我知道,我心里清楚,我不是他/她的知己,他/她们认为我是他们的知己,是因为我的情商不低,智商也蛮高,我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思路,我能分析对方的观点和表达,同时,也能够给出中肯的意见。因此,对方认为我就是他/她们的知己,其实不是,我并不是他/她们的知己!
那我这一生,有没有知己呢?你想呀?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没有知己呢?
那么,我的知己是谁呢?
你猜!
《版权一生所有,翻印知己不究》
最近大婚。我应该送什么礼物。我答应送商务舱机票让他们蜜月旅行,但他们也忙貌似不感冒。
有知己,LD算一个
发小好朋友邻居中也有
几要什么。
她没申请转UC,去了另一个千里之外的CC,然后进了一个私立又上了三年。
六年拿了一个她喜欢的专业本科。她是追梦人。我儿子也是。
我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影响不了她的决定。我家两个孩子都喜欢自己做决定。
我猜
闺蜜是专门用来坑的?
我记得她跟别人分租的那个大豪宅(我跟她一起去看过的,帮她做的决定因为当时有几个选择)她自己的那份月租一个月3500刀。住了一年。就转到另一个一样贵的地方上了三年私立。你还说我不支持她吗?她大学毕业我们给她买了一辆新的混动车。
我知道换你你也会全担负。这包括财力和情感的支持,也包括支持孩子学自己喜欢的专业。
是你自己
那个大豪宅全部用来出租。房东是个亚女,可坏了。冬天不给开暖气。
她上的私立在laguna Beach. 那里也好贵啊,上了三年。
这么多年人们一直嘲笑我让女儿上CC是为了省钱。呵呵。
如果选择去好学校,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同时又能促进她进步,比和朋友们混在CC强多了。希望你家男娃能远离他姐姐和她的闺蜜们的影响,给他一个自由发展持续进步的空间
孔乙己
1)中国发小类。因为常年分住国内外不同空间,不是国内从小长大的同学好友都能是闺蜜,是一起长大同时成长背景又接近的那几个。经过几十年的海内外空间时间分割,还能有很多共同爱好和默契。每次回国就和这几个混足以。同学聚会可以不去。2)美国个人朋友。曾经有一个爱尔兰的,一个俄国的,一个韩国的,一个比利时的。我们在美国相遇,成长的文化环境截然不同,甚至种族都不同。互相发现对方和自己性格爱好思维方式类似,非常默契地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一起参加共同爱好的活动。3)一起养大女儿的妈妈朋友。原生国家是荷兰,德国,日本。同样,成长的文化背景和族裔不同,但性格思维方式接近。共同爱好只是养娃。哈哈。养娃期焦头烂额,需要给力的队友。其他的再说。现在基本完成养娃的任务,我的荷兰闺蜜和我渐渐变成个人闺蜜。因为我们互补。我和我老公互补,我的荷兰闺蜜和我老公思维方式非常想象,但又比我老公更感性,同情心理解力更强。所以我觉得跟她互补比跟我老公互补和谐度更高。我的德国闺蜜曾经是我的妈妈闺蜜组里跟我分享儿童心理学兴趣的那一个。因为她是医生,在最近三年新冠期,用她的医学知识救了我的眼睛两次。我现在觉得欠了她一份恩的感觉。感到在我的美国生活里很有幸有这么多高质量闺蜜在身边。一直用我的经历教育我女儿要和她发小闺蜜和大学好友保持好友情。日后即便嫁了一个Mr.Right也要有闺蜜团。我现在把三八妇女节当闺蜜节庆祝。4)家人里面,女儿和我精神上性格上爱好上最接近。随着她长大,现在她不仅是我的小棉袄,而且是我的知己。我们有非常多的共同爱好和话题。很有幸得到这样一个女儿。5)这一类“知己”是我欣赏的作家。我会在他们的文字里找到高度的共鸣和默契。感觉在生活里如果遇到这类人,是有可能发展成深交朋友的。最喜欢的作家是奥地利的茨维格。他做为一个男性作家,偏感性。但是我的茶。有一些作家如海明威,毛姆,加西亚·马尔克斯,我喜欢他们的作品,但对他们的文字没那么高的默契感。应该是关注了类似的事情,但不是一类人。会钦佩崇拜,但成不了“知己”。
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但是,观天下看众生,很多很多的人,应该说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一生,都得不到一个知己。人生得一知己,是一个非常非常奢侈的事情。
我不知道别的人,就我所认识的人,我只知道一个人有一知己。一个男人为了这个知己忍辱负重平淡一生,而他的知己为了他一生未嫁,郁郁寡欢埋没一生。这是我见过的千千万万人中唯一的有过知己的人!
我知道我姥姥有几个拜把子姐妹一共是十人,现在好像统称闺蜜了。但是,我姥姥的这些闺蜜,也是八卦吃喝看戏哼曲儿,根据我的观察,她们这十姊妹中,没有一个是我姥姥的知己。因此我觉得,我姥姥的一生,没有知己。
我老爸是一个不太和别人打交道的人,一生朋友不多,男朋友女朋友都不多,老爸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大学教授吗总是要有一个那种架子的。我觉得,我老爸唯一有可能的知己,就是我的弟弟,因为我老爸什么话都和我弟弟说,家里几个兄弟,我老爸最喜欢我的弟弟,极有可能,我弟弟是我老爸的知己。谁说儿子不能成为知己呢?
我老妈应该也没有知己。老妈的朋友不少,但是,都是面子上的朋友,大家嘻嘻哈哈的表面文章,老爸仙逝之后,老妈经常和我讲述她的孤独和寂寞,看来老妈没有知己可以倾诉她的内心。我不是老妈的知己,因为我们有很多的观点不同,她迁就我,我迁就她,在思想上有深深的代沟。我不可能是她的知己。
我的弟弟也不是我的知己。我大半生都在美国度过,也就是十三岁之前和两个弟弟在一起生活。而大多数的时候我是以大欺小,督促他们学习,带他们打架,拉他们游泳,反正,玩的时候多,交心的时候少。等长大了之后,他们对我大多数是敬畏,对我言听计从,很少有一起做知己可以做的事情。所以,我的弟弟们也不是我的知己。
我自己有没有知己呢?我觉得是有阶段性知己。比如我在出国前,我的恩师刘教授就是我的知己,劝我既然出国,就不要回去了,这个国家是一个毁人的国家,我的性格,我的脾气,我的知识和我的才华在中国待不住,如果回去,将会和他一样,是一名光荣的右派。当时,我认为刘教授就是我的知己。但是,后来读了他的书,我知道我的思想和他的思想差距太大,不可能是知己。
我的大学同学老呆,我曾经有很久认为他是我的知己。但是,后来我出国了,他当官儿了,说话、做事、为人、三观都不一致了,我们是同学,不可能是知己。后来,他被双规蹲了大狱,我对他只有同情,但是,谁人不是罪有应得呢?
我的朋友不少,很多时候,别人认为我是他/她的知己,但是,我知道,我心里清楚,我不是他/她的知己,他/她们认为我是他们的知己,是因为我的情商不低,智商也蛮高,我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思路,我能分析对方的观点和表达,同时,也能够给出中肯的意见。因此,对方认为我就是他/她们的知己,其实不是,我并不是他/她们的知己!
那我这一生,有没有知己呢?你想呀?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没有知己呢?
那么,我的知己是谁呢?
你猜!
《版权一生所有,翻印知己不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生命中需要回报的和不需要回报的那些事情! 这几年我是怎么样成功减重的?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得不到一个知己! 街角,小店,他家面馆儿! 孩子已经成为了一匹脱缰的野马!
最近大婚。我应该送什么礼物。我答应送商务舱机票让他们蜜月旅行,但他们也忙貌似不感冒。
有知己,LD算一个
发小好朋友邻居中也有
几要什么。
她没申请转UC,去了另一个千里之外的CC,然后进了一个私立又上了三年。
六年拿了一个她喜欢的专业本科。她是追梦人。我儿子也是。
我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影响不了她的决定。我家两个孩子都喜欢自己做决定。
我猜
闺蜜是专门用来坑的?
我记得她跟别人分租的那个大豪宅(我跟她一起去看过的,帮她做的决定因为当时有几个选择)她自己的那份月租一个月3500刀。住了一年。就转到另一个一样贵的地方上了三年私立。你还说我不支持她吗?她大学毕业我们给她买了一辆新的混动车。
我知道换你你也会全担负。这包括财力和情感的支持,也包括支持孩子学自己喜欢的专业。
是你自己
那个大豪宅全部用来出租。房东是个亚女,可坏了。冬天不给开暖气。
她上的私立在laguna Beach. 那里也好贵啊,上了三年。
这么多年人们一直嘲笑我让女儿上CC是为了省钱。呵呵。
如果选择去好学校,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同时又能促进她进步,比和朋友们混在CC强多了。希望你家男娃能远离他姐姐和她的闺蜜们的影响,给他一个自由发展持续进步的空间
孔乙己


1)中国发小类。因为常年分住国内外不同空间,不是国内从小长大的同学好友都能是闺蜜,是一起长大同时成长背景又接近的那几个。经过几十年的海内外空间时间分割,还能有很多共同爱好和默契。每次回国就和这几个混足以。同学聚会可以不去。2)美国个人朋友。曾经有一个爱尔兰的,一个俄国的,一个韩国的,一个比利时的。我们在美国相遇,成长的文化环境截然不同,甚至种族都不同。互相发现对方和自己性格爱好思维方式类似,非常默契地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一起参加共同爱好的活动。3)一起养大女儿的妈妈朋友。原生国家是荷兰,德国,日本。同样,成长的文化背景和族裔不同,但性格思维方式接近。共同爱好只是养娃。哈哈。养娃期焦头烂额,需要给力的队友。其他的再说。现在基本完成养娃的任务,我的荷兰闺蜜和我渐渐变成个人闺蜜。因为我们互补。我和我老公互补,我的荷兰闺蜜和我老公思维方式非常想象,但又比我老公更感性,同情心理解力更强。所以我觉得跟她互补比跟我老公互补和谐度更高。我的德国闺蜜曾经是我的妈妈闺蜜组里跟我分享儿童心理学兴趣的那一个。因为她是医生,在最近三年新冠期,用她的医学知识救了我的眼睛两次。我现在觉得欠了她一份恩的感觉。感到在我的美国生活里很有幸有这么多高质量闺蜜在身边。一直用我的经历教育我女儿要和她发小闺蜜和大学好友保持好友情。日后即便嫁了一个Mr.Right也要有闺蜜团。我现在把三八妇女节当闺蜜节庆祝。4)家人里面,女儿和我精神上性格上爱好上最接近。随着她长大,现在她不仅是我的小棉袄,而且是我的知己。我们有非常多的共同爱好和话题。很有幸得到这样一个女儿。5)这一类“知己”是我欣赏的作家。我会在他们的文字里找到高度的共鸣和默契。感觉在生活里如果遇到这类人,是有可能发展成深交朋友的。最喜欢的作家是奥地利的茨维格。他做为一个男性作家,偏感性。但是我的茶。有一些作家如海明威,毛姆,加西亚·马尔克斯,我喜欢他们的作品,但对他们的文字没那么高的默契感。应该是关注了类似的事情,但不是一类人。会钦佩崇拜,但成不了“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