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上海流氓群架纪实

江上一郎
楼主 (文学城)
  这里的“流氓”,有个时代特色,未必能用今天的眼光来衡量。他们未必是调戏、强奸、敲诈、偷盗的同义词,但是--他们必定喜欢成群结队,喜欢健身、喜欢摔跤、喜欢闹事、喜欢打架。 话说文革“停课闹革命”,真正革命的人还是少数份子,大多数年轻人,无事了了。市面上没有任何文化娱乐消遣体内强盛的激素,唯有互相、自我消磨体力和精神:举杠铃、练哑铃。没有铁制的哑铃,用一块、两块砖头,绑在绳上,绳的另一头绑实在圆棍中间,伸直手臂,两手紧握圆棍两头,慢慢由地面往上卷,砖头越靠近手掌,手掌运力越吃力,随着手腕、小手臂肌肉的强度增加,逐渐增加砖头的分量。。。土法健身,在小弄堂里诞生。 这个小圈子,由一位独眼龙主持,他十分健壮,可是,他有正职,很内向,有几个青少年跟着他,也是纯健身,他们不曾三五成群招摇过市。独眼龙那排房子,以常州人为主,暂且叫作“常州帮”吧。我是广东人,独眼龙说我不够年龄(某实,他讲带黄的故事,把我支开),不过,我也没有健身的天分,可是,我身上正开始有强盛的好奇心。夏天,常常喜欢晚饭后,观赏他们练习,切磋,混不进去,就混个眼熟吧? 同居委会、小弄堂的另一头后面,以苏北人为主,虽然有不少同学住在那里,可是,因为年龄关系,进进出出的“大模子”队伍里,从来没有同学的影子。因为多数是中学红卫兵,他们的气势比较凶悍,附近,从来没人敢惹他们,而他们的领头人,20刚出头,高约183公分,体重大约100公斤,和尚头,粗脖子,衣服老是小两号,全身绷得紧紧的,他的真名还真不晓得,花名可一辈子也忘不了,就叫“土匪”--呵呵,够直截了当了吧?他们基本都是“红五类“子弟,根正苗红--谁惹得起? 这一帮子进出弄堂,呼呼啦啦,可是,没见过”土匪“开过腔,也没见过他笑。 弄堂的另一头,还有一帮苏北人,领头的也是老红卫兵,因为是真实人物,就不交代他的真名了,他没有外号,就叫他”阿根“吧? 文革初期,他曾是蹂躏”黑五类“女同学的领头人,长得五短身材,俏俊的脸蛋,狡猾的双眼,练就一身肌肉---喜欢惹是生非,尤其好色,他的队伍里,时不时有”垃三“(女流氓)出现,而”土匪“那帮人,一向是清一色小伙子。 阿根如何健身,我没见过,但是,他在华阳路的空地上与他人”配模子“--练摔跤,我倒是赶上过。凶猛有余,技巧不足。见过他被对手摔在地上,有失威风,但还不至于完全泄气。摔跤,不是光靠肌肉和力气就能撂倒对方的。 一般而言,苏北人读书都不怎样,可是,他们团结,讲义气,虽然两帮人互相看不起,可是,却没听说过他们有什么摩擦和过节。所以,外面的街道、弄堂盛传:“某某弄勿要去,当心点,伊拉迪帮人团结来兮“---文革中,红五类子弟都”不好惹“ 这场群架,关键人物叫阿坤,他练举重、双杠单杠,练得胸肌几乎三指(厚)。他的手劲,常州独眼龙都不敢挑战。夏天,他穿着紧身针织白背心,坐在门口乘风凉,看来健美非凡,不过,他没法真正潇洒,因为,他下身基本残废,两腿没有肌肉,好像两腿的机能、功能都转去了脑子---他的头特别大,也特别聪明,乘着学校里抄家物资没人管,晚上翻墙进校,偷了好多书来看,这门雅贼技巧,打小时候翻进中山公园----晚上看露天电影,清早去草坪捡钱包----早就练成。书看得多,口才就与众不同,口才与众不同----两帮”流氓“居然都和他往来,也许因为是校友,也许,是他们的军师? 别看阿坤腿残,可是他心不残,而且花心的很,能编能逗,口沫飞溅,引得个别”拉三“笑颜大开,其中一个”垃三“还真和他公开往来了,可是,”垃三“始终是”垃三“,她只是逢场作戏,哪会真情实意--于是,”垃三“另外的相好---曹家渡三观塘桥下面一帮人的首领,找上门来"扎台型”----要与阿坤“配模子”。 明知道他是个腿残的人--这不是明摆着羞辱他、欺负他----坍伊招势么(丢他脸)? 书读多了,就讲究什么“可辱”什么“不可辱”了----因为这位阿坤仁兄喜欢到我的小房间来看我练毛笔字,我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他念成了“子夫指”。可能是我没写好,也可能他故意搞笑,不过,因此,我和他距离就拉近了,虽然不算“志同道合”,还不至于“话不投机”吧?他知道我的好奇心,也想在我面前显摆他的特殊能耐吧,某日,悄悄告诉我一个人: 某日某时,三观塘桥下面,土匪和阿根要为我报仇了! 啥格?! 伊拉约好了去“配模子”。。。。 于是,我独自一人,提早到了战场,四处观望了一下,好像冷冷清清-----勿要 是我搞错地方奥? 先找个角落,再等等看吧?没有手表,可能我来早了--好新奇太急了。。。 忽然,我转眼看到“土匪”高大壮实的身影,若无其事的慢慢走着,稀稀拉拉跟着几个人,十几个人?再看去另一个边,阿根也带着几个人,从另外的方向到了,可是,他们两帮人还没会合,突然,我身后窜出一人,飞快地从侧跑去“土匪”背后,不知从那里抽出一根 长约60公分的三角铁,整个人弹跳起来,对着“土匪”的头顶狠狠地砸下去,土匪的脑袋立即飙出一股鲜血!足足有半尺高!我几乎立即晕过去---还好,我靠着墙脚。可是,土匪他只是用单手扶着头顶,依然站在街心,猛回头,用另一个手臂,指挥他人追这个偷袭逃跑的家伙,这时,其他人开始用各种刀具、铁器混战,土匪的头顶的鲜血,顺着手指缝已经流到脸上了,可是,他还是镇定地用单手指挥着他的人,各自应战。。。 他的土匪大名,我总算领教了,可是,这样没有品格的群架,完全与我的想象不同。 读过点三国,学过点武术,也见过“配模子”的摔跤,既然双方已经约好开战的时间,上来,先列个阵,报上大名,不是龙争虎斗,也有几场精彩肉搏、摔跤或是拳击吧?。。。呵呵,即不洒脱,也没狭义,文革乱套,世风日下,完全是粗俗小流氓小家子的偷袭行径。几十个人群架混战,不是局内人,绝对分不清谁对谁,这场面,实在看不下去了,手段卑劣,结果,不管输赢,都属卑劣。我真有点晕了,也没兴趣再观战了。。。。 从此,我对各派的群架失去好奇心,从此,远离一切武斗。 那一年夏天,我刚满十七岁。 ============================ 后记: 土匪,小区重建,下落不明。 阿根,那次群架不久,他因强奸罪,被叛入狱两年。20年前,老邻居说他入党了。 阿坤,后因偷盗,入过狱。近况不见老邻居谈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陳尹莹導演的趣事 阿达与韩羽 国民党曾赏识“持久战”---不过,作者不姓毛----- 香港的传奇人物陈尹瑩 敌人和朋友、小人和君子(兼议《英足时代》)
盈盈一笑间
以前在饭桌上听父母回忆当年作为红卫兵停课去武斗去串联,小时候很羡慕他们作为学生可以停课不用上学。后来慢慢才知道那是一段沉重的历史
灵动的双子
流氓阿飞很早就有,拉三还真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她们不是妓女,应该说是迷失在革命禁欲时期的荷尔蒙高亢群体。
为人父
你说的应该是七十年代的事吧?在沈阳,文革初期都是闹革命,武斗打派仗,小流氓还没兴起呢。

从七十年初开始,流氓打架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逐渐少了,流氓也去赚钱发财了,没人再好狠斗勇干傻事了。

盈盈一笑间
这是1984年严打的时代背景?不过严打号称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但法制不健全,造成诸多冤案,偏离法律轨道,并未彻底解决社会治安问题
江上一郎
每个城市、每个人的经历不太一样,不过,荒废学业、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总不是个值得羡慕的经验。

江上一郎
基本如此。
江上一郎
上海人一怒为红颜较多,文革中为革命武斗打到街上的很少----- 70年代有了上山下乡,我相信流氓也换代了。

我17岁--是1968年。

江上一郎
差太远了----我明说是文革时期呀。
p
papyrus
那句名言说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入里海党也算是一种“庇护所”,进化到现在大概就成战狼了吧 :-)
盈盈一笑间
嗯,了解,各地情况不一样。我的评论是从为兄 ‘从七十年初开始,流氓打架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逐渐少了“这句话而发的,联想到了

1984年严打。当年上课时我们老师对这段法制历史有过分析。

不过,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书本上的历史和理论知识,并无亲身经历,所以体会不深,可能会说错。请先生包涵。

 

江上一郎
古兄说的不错。但是,上海的街头流氓与政治流氓还是有所不一样的吧?

他们基本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一族。。。即使江湖大流氓杜月笙---还不是被政治大流氓利用了?

B
BeagleDog
一直以为上海人比较文明,没想过也有打群架这么凶的。
江上一郎
比起北京红卫兵打死、打伤黑六类来说,上海红卫兵、小流氓算是文明了些---可是

和大多数良家孩子来比---这些人较反叛、有的甚至很邪恶:欺负黑六类和他们的子女。。。

文革传人
见过一次真武斗,比江上兄这个烈度要大些。新疆的,一派在当地“造反”,被王恩茂“镇压”-----

来北京“上访”,被分配到我当时住的大院里住。后来又有“保王恩茂 ”的一派,追进院里,打起来了。记得有大木棒子,刀我是没看见,不过听说有用刀刺人的。文革中离武斗最近的一次。“流氓打架”,见到过“队伍”,但是双方没真“交手”。谢江上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