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我谈到梦回大唐,其实是梦回人间地狱。
结果有人就不同意了,盛唐很好啊,中晚唐才人吃人。
但是,盛唐和人吃人的中晚唐,其实是一个朝代。人吃人的人间地狱,其实是盛唐就种下的种子,在中晚唐发芽而已。
你向往盛唐,必然得到晚唐,这是历史的逻辑。
首先,为什么会有让盛唐转衰的安史之乱,其实这个是历史的必然。
盛唐讲究万邦来朝,这必然导致大量重用外族大将,同时为了震慑四方,边军军力强大。这些外族,出一个安禄山是必然的。在安禄山之前,就有无数的外族大将手握重兵,比如哥舒翰,比如高仙芝。
就算安禄山不反,后面还会迟早出现赵鹿山,马王山,史思明。
边境大量的精锐军队,掌握在外族将领手中,而内部歌舞升平,久无战事,不堪一战,却拥有丰富的财富等待被轻易抢夺。
天下大乱是迟早的事情。没有悬念。
再说到吃人,为什么会在大唐会大规模的吃人。
因为大唐的文化,吸收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而领军的将领,都是胡人或者采用胡人的制度文化,这样的军队才有战斗力,可是,这样的军队同样残暴。
你不能指望军队只对敌人残暴。残暴的本性一旦形成,是不会分内外的。
对敌人的方法,一样会用到内部,用到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身上。
这就是历史逻辑。
那些指望军队对敌人残酷无情的,最后发现,军队对自己的老百姓,也会残酷无情。
罗马的衰亡也主要是这个因素
但出问题惨到人吃人, 那就有偶然性, 不是必然的。罗马的衰亡就比唐朝慢得多。
唐朝的问题出在皇帝人治集权,一当皇帝出问题, 汉人中即使有能干、忠诚的文臣武将,也无法挽救。安史之乱没能完全平定,发展为全面内乱, 主要因为唐肃宗不仅不相信番将, 也不再相信汉将,属于肃反扩大化。那些汉将、已经被同化的番将, 被怀疑后, 最后干脆不忠诚,变为藩镇割据。后来的宦官掌军、干政也是因为皇帝不再相信任何文臣武将。
中国历史上到了朝代末期,几乎都会出现大饥荒,人口减半,人吃人的惨剧,跟朝代初期是不是强军没有必然联系,也不是朝代初期强军导致的。 唐以后的朝代几乎都采取了抑制武将的政策,但那是为了维护皇权,与百姓何干,末期人吃人何尝少过 比如重文轻武,抑制武将的大明朝,到崇祯末年,发生蝗灾和饥荒的地区,甚至出现了“菜人”和出售“菜人”的市场。 中国历史上一直遭受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这不是不强军就能解决的。至少有一定的防守能力。即使是北宋时期用岁币买平安,也要在澶渊打上一场
如果你把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连起来看,你会发现,那是一个接受前朝教训,皇权逐渐加强的过程,但老百姓的日子并没有更好。 比如汉朝外戚专权,唐朝就成了太监专权和藩镇割据,宋朝接受了唐朝的教训,重文轻武,却被辽金蒙古压着打。明朝太监,外戚,武将统统翻不出大浪来,文官集团又坐大。到清朝皇权极度膨胀,臣子成了奴才,大饥荒的时候照样人相食。 我大概理解你想用历史来说明中国现在的强军政策很愚蠢,但过去朝代所处的大环境完全不同,没什么可比性,强行拉过来跟现在比,没什么意义
安禄山部下基本都是汉人,谋臣也是。安史之乱平息后多年,河北地区甚至仍然设立二圣庙来祭奠
也是领袖想有个事儿做,类似现在的系统工程师,他弄点事儿,一直离不开他。要是都automation了,他怕失业了。
当年毛泽东想到有可能给林彪发转业费,邓小平还想让他下岗,那个又惊又气呀,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大闹庐山、中南海。不就是想有份工作吗。
而唐更惨的原因,就是先军政治。
明朝的惨剧是另外一个原因,是皇权过强,导致对社会财富的搜刮比唐更厉害。
皇权过强,统治控制能力过强,是和先军政治同样危害的问题。
而中国历史上一直遭受北方游牧侵袭,每个朝代处理方法不同,用武力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交易,融合,给这些北方游牧一条生路,就好像是清朝也许是更好的办法。
末期的惨,是大一统皇权统治的必然结果,谈不上谁更惨些
又不是明朝
而皇权制度下,早晚会有失控的一天,不是这里,就是别的地方。关键还是皇权这个制度
下面看到你说你不喜欢atomic habits 这个书名,有点儿好奇为啥不喜欢这个名字?
我想着人的命运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习惯来塑造和改变的,所以我个人觉得“习惯”挺有意义的?
是这么个理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理)这个方向走的。老想搞清楚what is all this about?所以,一段时间就无论看什么书,都问:他到底究竟想让我干啥?到底为什么说他的东西有根本性的价值? 这些问题,我觉得都是在目标管理的层面。
我看了那个题目,以为又是一个仅仅让人形成好的习惯,但是不讲目的的书。很多人可以有好的习惯,但是没有生命的目的,其实只是一个好的驯服工具。
但是发现他也提到了,SELF-IMAGE,做自己等等,似乎(还没看完,先说似乎)是“围绕做什么人”来“建立习惯”。觉得还是不错的。
虽然,如果扯远一点,做什么人(或者说人的一辈子到底该是怎样的)的问题也有两种人生图像:
这本书,我想是仅仅涉及生活方面的。但也不错了,毕竟是个比较好的子系统。
我一直试图整合一个包括生死和生活的东西给自己,他能建立一个生活子系统,已经不错了
前一篇文章,我谈到梦回大唐,其实是梦回人间地狱。
结果有人就不同意了,盛唐很好啊,中晚唐才人吃人。
但是,盛唐和人吃人的中晚唐,其实是一个朝代。人吃人的人间地狱,其实是盛唐就种下的种子,在中晚唐发芽而已。
你向往盛唐,必然得到晚唐,这是历史的逻辑。
首先,为什么会有让盛唐转衰的安史之乱,其实这个是历史的必然。
盛唐讲究万邦来朝,这必然导致大量重用外族大将,同时为了震慑四方,边军军力强大。这些外族,出一个安禄山是必然的。在安禄山之前,就有无数的外族大将手握重兵,比如哥舒翰,比如高仙芝。
就算安禄山不反,后面还会迟早出现赵鹿山,马王山,史思明。
边境大量的精锐军队,掌握在外族将领手中,而内部歌舞升平,久无战事,不堪一战,却拥有丰富的财富等待被轻易抢夺。
天下大乱是迟早的事情。没有悬念。
再说到吃人,为什么会在大唐会大规模的吃人。
因为大唐的文化,吸收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而领军的将领,都是胡人或者采用胡人的制度文化,这样的军队才有战斗力,可是,这样的军队同样残暴。
你不能指望军队只对敌人残暴。残暴的本性一旦形成,是不会分内外的。
对敌人的方法,一样会用到内部,用到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身上。
这就是历史逻辑。
那些指望军队对敌人残酷无情的,最后发现,军队对自己的老百姓,也会残酷无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历史的逻辑,为什么万邦来朝的盛唐必然导致人吃人的晚唐 梦回大唐,是梦回人间地狱,大唐是历史上最恐怖的王朝之一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百年前震动天下的贵州双状元 ''昨日多蒙到妾家,炉中缺火未煎茶。郎君此去登金榜,雨打无声鼓子花。''---明朝兄弟状元传奇 张居正改革是明朝灭亡的罪魁之一,是火烧大明朝这个连环船的连环计
罗马的衰亡也主要是这个因素
但出问题惨到人吃人, 那就有偶然性, 不是必然的。罗马的衰亡就比唐朝慢得多。
唐朝的问题出在皇帝人治集权,一当皇帝出问题, 汉人中即使有能干、忠诚的文臣武将,也无法挽救。安史之乱没能完全平定,发展为全面内乱, 主要因为唐肃宗不仅不相信番将, 也不再相信汉将,属于肃反扩大化。那些汉将、已经被同化的番将, 被怀疑后, 最后干脆不忠诚,变为藩镇割据。后来的宦官掌军、干政也是因为皇帝不再相信任何文臣武将。
中国历史上到了朝代末期,几乎都会出现大饥荒,人口减半,人吃人的惨剧,跟朝代初期是不是强军没有必然联系,也不是朝代初期强军导致的。
唐以后的朝代几乎都采取了抑制武将的政策,但那是为了维护皇权,与百姓何干,末期人吃人何尝少过
比如重文轻武,抑制武将的大明朝,到崇祯末年,发生蝗灾和饥荒的地区,甚至出现了“菜人”和出售“菜人”的市场。
中国历史上一直遭受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这不是不强军就能解决的。至少有一定的防守能力。即使是北宋时期用岁币买平安,也要在澶渊打上一场
如果你把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连起来看,你会发现,那是一个接受前朝教训,皇权逐渐加强的过程,但老百姓的日子并没有更好。
比如汉朝外戚专权,唐朝就成了太监专权和藩镇割据,宋朝接受了唐朝的教训,重文轻武,却被辽金蒙古压着打。明朝太监,外戚,武将统统翻不出大浪来,文官集团又坐大。到清朝皇权极度膨胀,臣子成了奴才,大饥荒的时候照样人相食。
我大概理解你想用历史来说明中国现在的强军政策很愚蠢,但过去朝代所处的大环境完全不同,没什么可比性,强行拉过来跟现在比,没什么意义
安禄山部下基本都是汉人,谋臣也是。安史之乱平息后多年,河北地区甚至仍然设立二圣庙来祭奠
也是领袖想有个事儿做,类似现在的系统工程师,他弄点事儿,一直离不开他。要是都automation了,他怕失业了。
当年毛泽东想到有可能给林彪发转业费,邓小平还想让他下岗,那个又惊又气呀,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大闹庐山、中南海。不就是想有份工作吗。
而唐更惨的原因,就是先军政治。
明朝的惨剧是另外一个原因,是皇权过强,导致对社会财富的搜刮比唐更厉害。
皇权过强,统治控制能力过强,是和先军政治同样危害的问题。
而中国历史上一直遭受北方游牧侵袭,每个朝代处理方法不同,用武力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交易,融合,给这些北方游牧一条生路,就好像是清朝也许是更好的办法。
末期的惨,是大一统皇权统治的必然结果,谈不上谁更惨些
又不是明朝
而皇权制度下,早晚会有失控的一天,不是这里,就是别的地方。关键还是皇权这个制度
下面看到你说你不喜欢atomic habits 这个书名,有点儿好奇为啥不喜欢这个名字?
我想着人的命运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习惯来塑造和改变的,所以我个人觉得“习惯”挺有意义的?
是这么个理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理)这个方向走的。老想搞清楚what is all this about?所以,一段时间就无论看什么书,都问:他到底究竟想让我干啥?到底为什么说他的东西有根本性的价值? 这些问题,我觉得都是在目标管理的层面。
我看了那个题目,以为又是一个仅仅让人形成好的习惯,但是不讲目的的书。很多人可以有好的习惯,但是没有生命的目的,其实只是一个好的驯服工具。
但是发现他也提到了,SELF-IMAGE,做自己等等,似乎(还没看完,先说似乎)是“围绕做什么人”来“建立习惯”。觉得还是不错的。
虽然,如果扯远一点,做什么人(或者说人的一辈子到底该是怎样的)的问题也有两种人生图像:
一种是仅仅包括生活的, 另一种是还要加上“生死"内容的。这本书,我想是仅仅涉及生活方面的。但也不错了,毕竟是个比较好的子系统。
我一直试图整合一个包括生死和生活的东西给自己,他能建立一个生活子系统,已经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