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美女

d
donau
突然有个题外问题

你说甲骨文这个字那个字的我想知道甲骨文原文的字有多大?就是高和宽?笔画这么复杂用刀刻的话应该不会太小。我记得说是刻在龟背上那怎么可能呢?还是什么材料?那占空间很大的话保存又是问题。字和字的顺序怎么保证呢。

我完全不懂就是想起来。

来罘
台湾文史所网站的龟甲都标明尺寸,一般龟甲大约12-15 cm x 7-10 cm。

如下面这片,
https://museum.sinica.edu.tw/collection/32/item/81/
再贴两个实物照片,


根据龟甲的尺寸推断,单字尺寸约0.5 - 1 cm。
刻字工具多为青铜刀,记得Shubin兄贴过青铜刀的图片,跟现代雕刻刀相去不远。

来罘
关于字序,一般同于书法,但在龟甲上,一般根据位置分区,常以中线为轴,左右对称。我就知道这么多了。
d
donau
如果小于1CM那弄你那么复杂有点难啊。我倒是有个小建议你自己买把刀刻刻试试你看那么小能不能实现

那样的话一片就是一只手掌那么大。我记得看那种考古的纪录片,现在就很流行这个实践的方法,就是一堆人找个没人的旷野,按照他们推测的原始人的生活方式过一段日子,比如搭帐篷,生火,弄吃的。就是为了推测合理性有多大。

来罘
好主意。先赚一锅甲鱼汤尝尝。据说安阳小屯村有人以此为业,我得跟他们划清界限。
S
Shubin
看到开头处左边那个图,上面是“羊”,下面应该是“用”,那么可能是养羊的部落,但这个羊是专供的,

用于祭祀。估计“姜”的这个写法,是商人那边的,而姜部落自己的写法,可能是开头处右边图里那样,主体是人,而且是很强壮的人。

 

土豆-禾苗
哎,只知道以前的《草原英雄小姐妹》
来罘
单看一字的确象,而且一旦感觉象,越看越象。我不止一次有这种感觉。这时需要上下左右比较才能解套。

{ 女,姜,用 }放到一起,上下左右比较,始显女相。

Shubin兄周末愉快。

来罘
突然弄成老姐妹,壮姐妹,破坏美感了吧?
S
Shubin
谢谢现场制作的比较图。觉得商人写字,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会有点变化。本来是个站着的“人”,

后来变成跪着的了,可能说明两部落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可能是原来姜部落是男子做首领,后来是女子做首领。而姜部落自己写“姜”字,估计不会把人搞成跪着的样子。

文章里林鹏侠那一段让人很开眼界。其实南方有些省份也是女子比男子身体强健,估计是水土气候等的原因吧。

来罘兄周末愉快!

 

S
Shubin
应该是占卜或祭祀之后把卜辞等写到龟甲上,之后再刻字。出土甲骨的数量很惊人,迄今大概有15万片,有字的3万多片。
p
papyrus
古埃及人民的“羊倌”一半像楔形文字,一半像甲骨文 :-)

就是这个(U+13038):

“羊杆”和“人”。前者可以对应楔形文字里的“羊铲”,后者可以对应甲骨文“羌”字里的“人”。当然也可以说是甲骨文里的“羌”字结构一半像楔形文字,一半像 hieroglyph :-)

另外像楔形文字一样,hieroglyph 里的“权杖”(U+132FE)也可以指“羊杆”

再谢来罘兄科普。周末愉快

 

 

来罘
我也看出它们之间的连续性了,很给劲。一个U+13038实际牵出三个古埃及字,容我挑灯夜读。古纸兄周末愉快。
来罘
这么说是两道工序,很想知道细节。Shubin兄可否介绍一下有关细节或给个链接?
S
Shubin
出土的龟壳,有的上面写好了字,但是未刻。从字迹看应该是软笔,链接在内。

https://www.bjwmb.gov.cn/zxfw/wmwx/wskt/t20190919_949312.htm

来罘
现有的证据至少证明存在部分先书后刻的现象,长见识了。多谢Shubin兄。
s
skycarrot1
这个提醒了诗经里的美女庄姜,, 宣姜,姜到底是说姓还是指美人?
来罘
挑灯夜读,好象找到人的统一码,但死活找不到羊铲,未敢恋战。其余几字详情见内。

古纸兄周日愉快。

来罘
有一种说法,春秋君夫人之称谓多以夫谥加父国之姓,如郑之武姜,卫之定姜,宣姜。不过,

邑姜,文姜似是异数。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儿,周武王的王后,按律应称武姜,却不。宣姜,文姜都是齐僖公的女儿,宣姜是卫宣公的夫人,合律,文姜是鲁桓公的夫人,按律应称桓姜,却不。邑姜文姜的叫法说明,夫谥加父国之姓并非铁律,但更有可能如你所猜,是一种美称,类似于帝喾帝尧里的帝。

S
Shubin
楼主客气了。觉得读您的文章,是一种享受。
p
papyrus
报告来罘兄,羊铲(杆)统一码是 U+132FF。U+13038 里杆上有一圈绳子 :-) 。周日开心
来罘
找到了,老在crook与sceptre之间徘徊,没注意还有个shepherd's crook。也祝古纸兄周日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