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于我,过去、现在和未来 To hold long chiding conference. 商讨聚会 各执一词 纷扰不息。 My lusts usurp the present tense 林林总总的 欲望,掠取着我的现在 And strangle Reason in his seat. 把“理性”扼杀于它的宝座 My loves leap through the future's fence 我的爱越过未来的藩篱 To dance with dream-enfranchised feet. 梦想解放出它们的双脚,舞蹈不停。 In me the cave-man clasps the seer, 于我,穴居人攫取了先知, And garlanded Apollo goes 佩戴花环的阿波罗神 Chanting to Abraham's deaf ear. 向亚伯拉罕的聋耳唱叹歌吟。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 审视我的内心吧,亲爱的朋友,你应颤栗, 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 因为那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冬梦:《失去爱》是本关于生和死的小说,众多人物时空交错,在宿命的迷宫里自以为是的乱撞,神秘,浪漫,蒙蔽。“喜欢神秘的作者是一种幼稚的浪漫,一种潜意识的自求蒙蔽”,这是立说的吗?又一次他的自我矛盾:))我也曾想写《失去爱》的读后感,觉得人物刻画在精神上异常非常丰满,但缺乏世俗气味,让读者比较难related to themselves。。。想想还是放弃了:))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每一天都要有生命的收获
*
猛虎,安卧,夏天
蔷薇花,在绽放
美丽,挣扎,解脱
一个夏日里的顿悟
没有预演
没有练习
没有任何完善的
机会
没有思索
猛虎细嗅蔷薇
它被蔷薇刺了一下
那个夏天就结束了。
*
我在那个夏天和风风长时间的坐在那间教室里研究约翰·凯奇的《4'33"》,全曲共三个乐章。时光匆匆。我和风风仔细分析作品的每一个音符、乐句和乐章。那个夏天的教室里空旷无人,我和风风甚至都不曾存在于时间之中,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我眼前,风风在一遍遍的给我讲解,她在向我反复演示,我不停的揣摩,练习。直到夏天快要结束,我终于顿悟了。
我们曾经浪费过多少美丽的生命只是让我们在风中消失。老虎细嗅蔷薇。
我应当回到山林,纵横泉木,呼啸苍茫。我是一只老虎。我应该敢于给人们带来伤害。
*
关键在于人品。于是我跑到茶坛去宣誓贞洁了:
我,立,是一介高尚人品之徒。我有着强烈的道德感。我坚守贞操。
因此,我的作品开始广泛受到人们喜爱。我获得人们的尊重。为人父版主亲自为我授予茶坛道德先生、贞操女神的金质奖章。我在文学城被评为城中的道德一哥、贞操一姐。
*
技巧的训练既可以更好地展示自我,同时也改变了自我。使自我消失了。
传统世界中,艺术家被社会改变,规范和塑造。现代艺术,艺术家则在改变着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传统时代,艺术家是建设者,现代的艺术家则是一些出走的人。他们不遵从规范。并且不知道会走到哪里。
所以,好与不好对于传统美学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艺术追求的目的。对于现代的艺术家则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现代艺术出现的另一个意义是给了人们另一个选择,因为,更加自由。
然而,无论何时,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追求成功永远意味着某种错误。
*
每一天都要有生命的收获
生命里最真实的收获是心灵的收获。
每天都要走出你的院子、你的壳子
呼吸。
应该为了明天酿酒,但
每一天都要有生命的收获:
学会品尝苦与痛,也要及时饮下
时光给予的甘醇,
享受生命的欢欣与绽放,
否则你将一无所有
你将终其一生也不知道
你是谁,不曾看见你的样子。
细数你的每一个日子。
每一天走出你的生活
走出你的生命
走出你的呼吸去呼吸。
生命是甜的,
而生命中的善、爱与美,格外的
甜蜜。
*
猛虎细嗅蔷薇
那时,他的心中充满恐惧
蔷薇在风中颤栗
她刺到了虎
而
你,就是那只猛虎
你,也是那朵蔷薇
每个人都是宇宙
从来无人知晓的神秘
每一朵蔷薇
的绽放,都只绽放出一点点
宇宙的破裂。
立
2021/02/26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着羊皮的狼和披着狼皮的羊,差别巨大。立,你就是披着狼皮的羊。
其实,你和一郎均是真才子,惜哉!
竹
竹
之
妖
横向/纵向都去看。
这还真不是什么大事。
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于我,过去、现在和未来 To hold long chiding conference. 商讨聚会 各执一词 纷扰不息。 My lusts usurp the present tense 林林总总的 欲望,掠取着我的现在 And strangle Reason in his seat. 把“理性”扼杀于它的宝座 My loves leap through the future's fence 我的爱越过未来的藩篱 To dance with dream-enfranchised feet. 梦想解放出它们的双脚,舞蹈不停。 In me the cave-man clasps the seer, 于我,穴居人攫取了先知, And garlanded Apollo goes 佩戴花环的阿波罗神 Chanting to Abraham's deaf ear. 向亚伯拉罕的聋耳唱叹歌吟。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 审视我的内心吧,亲爱的朋友,你应颤栗, 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 因为那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敬附评论两篇:
回忆读《失去爱》的时光
BY 简丹儿
忙碌的生活让人开始把读小说当消遣来放松精神,但我又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挑剔。某一天,在城里原创坛碰到了《失去爱》。作者,立。
可是,人物的出场时空错乱,故事读着读着就读丢,特别是如果哪天没上网,漏了某章而自己还浑然不知,我就开始疑惑,是立写的错乱了,还是自己凌乱了?
但,它像磁石。
从没想过放弃读它。它颠覆了以往阅读的习惯。即便随机打开一章,也能马上进入某种情绪。它显然不是让你来消遣和放松的。它包含的东西太大也太重。它饱含感情。它直戳心灵。它能让你在纷繁中安静下来。
失去寻找,离别重逢,生和死----- 其实,我们在经历,又在忘却;我们在挣扎,又在淡漠;我们在伤感,又在欢愉。。。。。。
是的,阅读是件极个人的事情。阅读像是独自走上一条未知的路,你不知前面是会是什么,但一定会期望在阅读中和某人某景某种心情相遇,而他们早已与你熟识。
实际上,上面这些文字摘录于三年前读完《失去爱》的读书笔记。那时断断续续,写过七篇《失去爱》读后感发在原创和茶轩。而有时我又怀念那时作者读者的互动,读一篇篇,一条条的回复跟帖,让人有种,啊,你也在这里的莞尔。当时太多的互动,现在想来是多么珍贵,阅读有如此氛围,而我有幸在其中,感恩。
摘抄几位网友的给《失去爱》的留言,谨当对我非常喜爱的立的长篇小说《失去爱》的推介。
冬梦:《失去爱》是本关于生和死的小说,众多人物时空交错,在宿命的迷宫里自以为是的乱撞,神秘,浪漫,蒙蔽。“喜欢神秘的作者是一种幼稚的浪漫,一种潜意识的自求蒙蔽”,这是立说的吗?又一次他的自我矛盾:))我也曾想写《失去爱》的读后感,觉得人物刻画在精神上异常非常丰满,但缺乏世俗气味,让读者比较难related to themselves。。。想想还是放弃了:))
雪伊:读来有一种感觉,像是不经意,走进一栋estate sale的老宅,主人故去,收藏颇丰。有似乎无心堆砌堆积的破烂儿,亦有极有品位的精品。。。在众多的房间里穿梭游荡,耳边伴随着冗长的梦呓般的碎语,描摹屋主生前的各种奇闻轶事。。。有时候,看着墙上的一帧照片,或是翻看着一本旧书,恍惚间,就会穿越附体,觉得自己就是这房子的主人,故事的主角。幽灵般地看到自己的过往,今天,与未来;心中混合着感动与悲哀,庄生梦蝶,不知身在何处,生为何人?看到一些诡异甚至恶心的收藏,会觉得厌恶,觉得收藏者病得不轻,药不能停。。。听着背景旁白的介绍,会感到怜悯,觉得逝者拥有过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看清了人生与世界,却一无所有,甚至迷失了自我。。。看到最后,觉得这屋子,是一座走不出去的迷宫,将屋主圈禁在“自我”的幻象里,苦苦挣扎,不得其门。
爱看起来是自我与外界与他人界线感的消失,与某种意义的弥合;与自我的清晰,清醒,理性相对立。而其实,找到爱,就是找到了自我的边界,自我的定义,自我的映射。。。否则,自我仿佛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下笼罩的黑洞,摸不清,填不满。最恐怖的是,走着走着,你会发觉,你和这房子的主人一样,走不出去了,迷失在无边无际的收藏之中,无数的房间,无数的门,无数的镜子,无数的自我的影像,旁白的声音好像并不来自外界,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幻听与自白。。。你不知道,是读着别人的生活,还是活着自己的。。。文字中,有死亡的味道,人生的真相。。。走在其中,感觉很多负能量,无力,无奈,沉重,绝望。。。周而复始,却无法突破的轮回与复制。。。太黑色。。。
闲看:我是从半路开始看起,立刻被吸引住。那些文字叮叮咚咚地流淌出来,随意流畅,浑然天成。我当时立刻赞了作者有相当高的写作天赋。但我很快就迷失了,不知作者意图表达什么,一个男人的婚外恋、同性恋系列杀人狂、又一个男人的婚外恋、娈童的贪官、犯罪心理、遗传基因、物理数学、一个精神病,又一个精神病、音乐、诗、美术、摄影。。。五花八门,跟开展览馆一样,读者可以普及各方面知识,但是的但是,我是在看小说,习惯于摸着脉络走。看了若干集后,还是在雾里游荡。我问了一句这些人有什么关联?作者的回答让我更困惑,一时间我以为他在写科幻。这倒不能怪作者,谁叫我没从头开始看呢。那我就想了,看看小说主题吧,失去爱,可我真没看到哪里有爱,所以我又评了一句:没有得到过又何谈失去呢?作者回说:晓峰对两个女人都有爱。好吧,我想,肯定是前面我没看那部分写的。后面的若干集内容更加发散,我既没有脉络图,又对庞杂的知识缺乏求知欲,所以只好跳着看了。这一跳很糟糕,越看越没兴趣,连找金句的愿望都没了。直到最后看到点戏剧性情节,才精神大振。请原谅我这种层次较低的阅读习惯。然后在好奇心驱使下,我从第一集开始读起。这一读太惊艳了。小说前半部写得真精彩,结构精巧,手法高超,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段落。
逸T:立采用“正常”的方式写故事,会有不少大家喜欢的精彩作品。这部“失去爱”,让我想起建筑界的老顽童坏孩子Frank Gehry,他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像一堆“华丽的垃圾”,甚至随时会倒塌的房子,没几个人看得懂,但绝对有冲击力,美在哪里不知道,丑在哪里显而易见,但他是成功的建筑革命家,没有人也不可能去重复他的做法,但他的独到之处有众多的追随者。视觉和文字艺术有着观赏方式上的绝对差别。如果有人可以耐心读完这篇大作,已是极大的成功,毕竟令人费解庸长的文字和繁乱的时空人物交错要靠读者自己去解读。
fpxjz: 你批评得很好,我很早就嗅到你这部小说很独特,因为它的杂乱让我很焦躁,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使我混混欲睡。我一直在寻找你想传递的信息,而且好几次似乎感觉到你要说什么,但最后还是没抓住。有时我甚至想你可能想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堆乱麻,但再乱,其实还是周而复始延续着。有时觉得这个小说正好代表了这个可怕的时代,任何人可以接触到无限的信息,很多真理,很多假造的,很多鸡汤。。。。可惜面对人类史从未见过的信息过剩时代,我们的大脑反而不知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了。
我们惯有的思维也一样。我们喜欢时间顺序,因为我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们喜欢看见人出生成长死亡,当然偶尔回忆死去的失去的人。我们喜欢一条线的逻辑,比如因为1所以我们可以得到2,从而得到3或者4.。。。但是我们惧怕太多的未知太多的可能性。。。所以连人类操纵的股市也会面临未知而大起大落。。。我们读小说的人其实在寻找那条线。。。我准备重头读一次。
简萝网斋 :时而具有深度, 时而有力量,细腻,感性。 语言忽而平实,忽而唠叨得几乎让人生烦,忽而具有横空出世的诗意, 总有泥沙俱下的感觉。好像一道当地菜,你看第一眼的感觉是陌生,混沌,看不出眉目,几乎就像转身走开,而一旦尝了一口,又觉得里面颇有些滋味。
拥抱哥:我敢保证立从来没有从头到尾都读完过原创里的任何中篇以上的小说。因为,在立的眼里那些都是浪费时间和笔墨。我感觉立是一个天才,因为天才就是与众不同,而且敢把自己的不同表现出来。当然,我发觉立有时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太随心所欲了,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有时侮辱读者的智商,特别是他自己写的那些跟贴,那些随手写的诗,我想说,不是分成行就能叫做诗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立的小说比诗好的原因之一。
像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我很吝啬于夸奖别人。因为当我夸奖别人时,我立马觉得我损失了一部分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一定要夸夸立。因为,对于一个天才写手,他需要的不是批评,特别不需要雪伊的批评。而是鼓励。要用特别直白的语句去大声赞美,去鼓励,增加他的信心,让他觉得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这样他就会自己激励自己,写出最伟大的作品来。有时,看到读者固执地跟立掰扯,我都替他们着急。对现代文学发展不太了解的人就不要妄评了,好不啦。我觉得立来原创是原创的荣幸。因为立这样的一个写手,原创一百年也只能有这样一个。为了证明我不是瞎说,去看过立的博客,我只举出一个例子:别人都说他的那篇巴尔的摩写得好,我并不觉得怎样,但是我觉得立写得最好的一篇短篇名字叫一见钟情,世界上最浪漫的相遇。当然很不幸地这部短篇被收进了关于爱这部长篇之后,原有的光彩顿时暗淡下来,就好像你走进卢浮宫,在古典油画里看见一个现代派油画会觉得非常好。但是同样的作品被放进一个现代派艺术展后,会被淹没在充满四处墙壁的现代怕油画里,就难以展现独特的风采一样。
立的这一篇小说可以说是横空出世,如果我是十月的编辑,我会给立单独出一本特刊,并且在前言里断言说这是一个中国文学里一个划时代的作品,里程碑的作品,足以让王小波他们失色的作品,王小波苏童余华王朔已成过去,莫言的时代还没开始就早已结束了。我特别希望,中国能有法国的午夜文丛那样的出版社把立这样的小说介绍给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读者读到立的作品,欣赏立的作品。当然这样的作品必然是小众的,曲高和寡的出版社,也赚不了钱的,但是,我想立也不会在乎有多少人读他的小说。只要有几个人真的能读懂了就行了,如果将来我有钱了,我要赔钱给立出俩三本专辑,一本是这部,一本是他的诗歌,一本是他的短篇,如果将来有人想给我出书,我一定对他们说,立的小说很好。
影云:非常喜欢这个结尾!充满了诗意!让我想起外祖母去世的那一夜。我就在她身边。她的呼吸越来越微细。她的脸上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宁静和光洁!当窗帘突然沙沙响起,我感觉道她的离去。这一生中真正令人回味的多是情感:无论生活是被怎样的充满。谢谢你的分享!再重新读一遍。
Luumia:真就这么写完了吗?好长时间以来每天早上看一章“失去爱”已成为了一天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也要“失去”了吗?如果逝去的时光就是历史,那么这部小说无疑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时代史诗般的记录,那些相似又亲近的灵魂!立,出版吧!这是一部野心勃勃的小说!谢谢你!作为读者,爱你!
我读《失去爱》BY悟空孙
终于把《失去爱》看完了。其实,看第一,二章的时候,也曾想放弃,一叶知秋,感觉这片叶子不是我心目中的秋色,但同时我也担心自己是盲人摸象,更重要的是我的好奇心,想知道引起轰动的这部作品到底妙在何处,于是接着读下去。渐渐的,我感觉有点意思,有意思,很有意思。新的一年来临之际,夜深人静,我终于合上电脑躺在床上,却久久难以入睡……。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如果从“正统”的文学体裁看,它并没有特别生动的情节或鲜明的人物,甚至看不出作者要表达什么主题,所以很难把它归于一种现成的文学类别。我暂且称它是“散”文吧,是“散”文, 不是“散文”。它从结构和思想层面都是零零散散的洒落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时空里面。但是,看到后面,当我走进小峰,夏雨,吴敏和沈菲的生活,确切的说,是走进作者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时候,我隐约感到,这种“散乱”其实就是“立体”的特质,像立体诗歌,或者说整部小说就是一部长诗,关于生命的史诗。立的文字如诗,整部小说可以说是用诗歌体写成,每一个段落就是一句诗,那黑压压没有分段的一大坨文字如果印在纸上就是整整一页,那是一个长长的诗句,而一句话的段落又是一句极短的诗,它们参差不齐却错落有致,读来有诗的韵律和节奏感。读这部小说就是读一部长诗。
普通的小说,是选取一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段,甚至是一个截面,把我们生活的三维世界在纸上铺开,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里发生的事,都可以洋洋洒洒的以二维的文字写上数万字,一刹那的心理活动,用文字表达就是一大段,一滴立体的墨汁,一旦降维落在二维的白纸上,漫成了一大片,可以变成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也可以是一篇最新最美的文字。但是立的文字不是降维,而是升维。《失去爱》把我们生活的三维世界,几乎是从时间的开始,人类的起源,个体生命细胞的发育,一直到百年后的未来,历史人物涵盖古今中外;空间上,从成都,到北京,到伦敦,到巴尔的摩,到纽约……作者把线性的时间和人物及相关事件折叠起来,穿插,变形甚至扭曲。无限的时空在有限的文字区域里,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四维空间。在这里,时间和空间交错着,甚至重叠着,你若找到一个“奇点”进入那个世界,你会感受到生命的奇特,远古的浩瀚,未来的缥缈。四维空间里,时间是重叠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也不是线性的关系,在某一点上,你可以感觉到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与浩瀚的学科知识。当你在关注一个故事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又扯到了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学科,有生物学,遗传学,天文学,犯罪心理学,文学,哲学,历史,绘画,书法,音乐,摄影,密码,考古……,与此相关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无所不包,这些不仅仅是科普性的一带而过,而是大段深入的讲解并带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对这些方面有所关注有所思考的读者,一定能在某些地方找到共鸣。
这种宏大的架构,让我想到《三体》,三体是科幻,《失去爱》我把它称为文幻吧,一个科学背景的文学家兼哲学家艺术家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充满人文关怀的幻想。说幻想其实不准确,小说中所有真实的,虚构的情景其实都建立在一个科学理论之上:那就是庞勒维猜想:一个个点(人),在时空中徘徊,相撞,相遇又错开,那产生的震荡,就是发生的故事,永远的孤独,来自那一次次的错过。
当我看到某一章节里,立贴出了他的手稿照片,这年头仍然用笔在纸上书写的人是正真的作家。通过那极具个性的手写体,我看到一副书法,不,是一副画,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孤独的思想者,一个神经质的艺术家兼科学家,我联想到了梵高。梵高的画,盯着看久了让我产生一种恍惚的跳动感,看着立的文字,也仿佛看到了立书写的笔触和笔尖的跳动,那些文字都是活的。虽然立的文字常让我感到压抑,沉重,但我还是从好奇到忍不住每天都要看上几章。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读立的文字,恍惚间有个错觉,我好像潜入立的书房,那里堆积着各种各样,各个学科的书籍,散落着立的笔记甚至日记,还有,立摊在书桌上的《失去爱》手稿。立似乎不介意我观看他的隐秘,我作为读者在偷窥作者的内心,惊恐之余,这何尝不是自己的写照呢。其实这篇小说正像立自己说的,无论看上去多么客观或者多么虚构,多么与作者无关,但都是作者的自画像,是作者的自我唤醒。通过这幅画像,我看到夏雨,小峰两家三代人,他们后面,就是立本人,也是读者自己的影子。
立为了这部小说,可谓呕心沥血,失去了拥有的一切,差一点连命都搭上。立是一个实在的人,活的真实,但辛苦,他敏感,躁动,压抑,焦虑,热情,开放,自然,洒脱。正像他笔下的梵高:“梵高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憨憨的,好心肠,他因为喜欢妓女,就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人家。但他不知道妓女并不会喜欢他,他没有钱,画的画又没有名气。梵高并不了解这个社会,所以他才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一个人如果真的了解了社会,他就不会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了。”
立是一个艺术家,一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艺术家。大凡艺术家,对待性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角度与感知。性不再是扭扭捏捏的,更不隐秘肮脏,艺术家,尤其是那些正真的创作自画像的艺术家,可以坦然把性甚至一切人性真实的东西一样样的摊开,铺在读者面前,他们不仅仅是描述性,而是把性作为一个介质,探索人性中最原始,最具活力的精神。这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的时候立的某些大胆“出格”的言语和那些晦涩黑暗的情绪。也许有时读者被这种沉重的情绪困扰,其实这正是触动了我们自己内心的那个部分。
立的诗:
我的世界很黑,
你别想,
在这里找到
意义,除了
你自己的
影子。
……
我的世界很黑,
那里面
没有光。
我想,三、四十岁的人恐怕不会喜欢立的文字,但过了天命之年,经历过沧桑的人,一定会对立的文字有所感触。立是残忍的,创造了活生生的人物,又亲手一个个杀了他们,好在立也是仁慈的,在小说的结尾让时光倒流,我们又看到了年轻的小峰和沈菲,在泰晤士河边的摩天轮下,迎着夕阳甜蜜的亲吻。活在当下,生活毕竟还是美好的。对我来说,这部作品没有特别让我感动震撼的地方,尤其到了这个年纪,不太喜欢过于沉重压抑的东西,但是,《失去爱》总有某些段落让我有带入感,让我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人为什么会犯罪,什么是爱,小峰沈菲,夏雨吴敏得到过爱吗?还是一开始他们就在碰撞震荡中错过了,失去了爱?爱到底是什么?……立展示给我们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又让他们一个个在我们眼皮底下凋零,枯萎,死亡。癌症已司空见惯,但看到沈菲和吴敏渐渐老去,孤独无助的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不禁有些伤感,我自己到那个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不过立的文字的确很美,死亡也是可以美丽的。
总之,《失去爱》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作品,至于是否喜欢完全取决于读者自己的审美,毕竟,阅读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我个人觉得,这部作品应该以纸质形式出版,但是书中毕竟涉及一些大陆敏感的人物和事件,不如去香港或台湾试试。预祝成功,我先预订两本。如果我有资格提出什么建议的话,我觉得立的文字假如是100%的自画像,画完之后自我欣赏完全没问题,如果想得到更多人的共鸣和认同,文字上恐怕要稍微收敛一些。艺术家的确可以创新可以挑战世俗,但是当你还没有成为杜尚的时候,你拿一只便盆,不会有太多的人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的。没有一部作品是完美无瑕的,所以对读者的建议和批评,也许用更加谦和的态度更有助于和读者交流。当然这都是废话,没有个性没有傲气的人成不了艺术家。
再次恭贺立。
用梦放开的双脚跳舞
——萨松的翻译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832/202102/32900.html
《失去爱》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832/201607/1111819.html
没有什么原创的东西
过几天,就其中一条线索,我会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