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卦时间(49)——后结构主义和Michel Foucault

d
donau
楼主 (文学城)

我们三儿出去参加Orchesterwochenende。第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就WHATSAPP我们,妈妈我的牙掉了——她有一颗小牙牙一直呼达呼达说掉又不掉,本来在家的时候天天给我看(我又不敢给揪下来),这一出门,果然不客气地掉了,我实在是不想说,也好。

果然,老二对着镜头吓唬她,LINA你知道在那里没有牙仙女的硬币哦。

我气得一把推开,你把牙收好带回来,牙仙女给妈妈打电话了,说等你回来给你。

从来都是这样,几个小家伙出门,我唯一的希望是给我平安去平安回,千万不要有是非,结果呢,这些年的教训,已经让我知道意外是不意外,说没事反而要很警惕,真的没事?

PARADOX。

如同 Foucault评论人类和人类史,最想最求自由,然而自己把自己关进监狱,最渴望永生,实际做的是自己杀死自己,并且不是因为造出原子弹引发世界大战,对环境的破坏引起自然灾害地球毁灭这一类,而是从内心深处,心理上自己杀死自己,悄无声息。 Foucault的原话是,

Sehr wohl wetten,der Mensch verschwindet wird wie am Meeresufer ein Gesicht im Sand(我敢打赌,人类最终消失如同沙滩上的脸)

这句话,是Foucault的Die Ordnung der Dinge(事物的秩序?不知道中文是不是这么翻译的)的最后一句话。这本书,属于被定义为Discourse Literature 和 Post-Structuralism的畅销书前辈,1966年夏天发表,一个月之内在法国就卖掉10,000册——要知道,哲学书卖到这个数那只能说是“畅销极了”,有报纸形容,巴黎的咖啡桌上,终于由Sartre换成了Foucault。

关于discourse的解释,我从Wikipedia抄的,Discourse i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notion of a conversation to any form of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is a major topic in social theory, with work spanning fields such associology, anthropology,continental philosophy,discourse analysis. Following pioneering work by Michel Foucault, these fields view discourse as a system of thought, knowledge, or communication that constructs our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一句话,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语言或者文字的交流(还不是自古以来一直是这样,有什么奇怪?),不过Foucault把它提升了一个高度,他说这种交流组成了我们的世界——每次看到这种类似文字我都很兴奋也很沮丧,多浅显的道理!所以啊,每个人都可以读一点哲学,被上帝吻过的那个才可以成为“家”。

再想一下,这难道不是Wittgenstein观点的变形?Wittgenstein说,人不能脱离语言思考,所以人类语言的边界也是人类思想知识认识的边界。

到这里多说一句,Foucault这本书的德语翻译很难懂,很多时候我要找英文的对一下(我是没本事看法语的),不过总的来说,我认为哲学书都很难翻译,因为就算母语都经常有(作者)不说人话的感觉,中文的翻译不知道,就不评论了。

Foucault认为,人类这种自杀行为始于18,19世纪。他把那个时期定义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节点——人开始真正把人类自己作为Object来定义,从生理上,心理上,包括罪的概念各种层面,来判定一个人是不是正常的,健康的,可以给与其自由的——这种定义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于社会中的人对人,比如法官,医生。举例,医生说你有病就是有病。

他的原话是,Der Irre kann nicht für sich wahnsinnig sein, sondern nur in den Augen eines Dritten, der allein die Vernunfttrübung von der Vernunft zu unterscheiden vermag.(疯子不可能对自己疯,只有在第三者眼里他才是疯的,唯有第三者才能分辨出理智与迷雾)——想起来小时候看杨必翻译的名利场里的一句话,你身边的人就是你的镜子,你在他们眼里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大意,肯定不是原文),好像也是这个意思哦。

Foucault给的这个时间点我非常同意,这种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当然需要触发机制,我想,这里应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没有自由的人要去哪里?监狱咯。

监狱当然中世纪就出现了,只是功能和意义同今天比有很大不同。在当时,监狱只是惩罚罪犯的一种形式,一般来说,这种惩罚是可以通过交罚款,当众羞辱,驱逐出城,体罚(包括打屁股,致盲,割耳,砍手这些),甚至死刑来替代的(中世纪刑罚有专门的书,有图,成年人也最好有点心理准备再读,一般来说读下来不是很愉快)。发展到后来,欧洲很多国家的监狱变成workhouse或者House of Correction(有本小说就是这个名字)。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监狱,是在英国人John Haward的倡导下慢慢形成的,他是当地的警长,还在1777年对此话题发表了一本书,叫the Prisons in Endland and Wals,其中详细规定了监狱中犯人的生活秩序,包括作息,医疗,工作人员,等等。

索性多介绍一个,Panoptische Gefaengnis(pan,希腊语里的“所有的”,optisch,看,看到,panorama大家都熟悉),在古巴。

可以容纳超过10,000犯人。在中央的监视塔可以在任何时候观测到每一个人的动态(360度啊,很简单)。当然检测者不可能在某一时刻检测到每一个人,但是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分分秒秒在被监视中——这就是这种建筑的优点(万恶之处)。

这个监狱的模型,在几十年前被Foucault描述为,这将是现代社会的模型。Foucault最为人所知的可能就是这一本,Überwachen und Strafen(监视和惩罚)。

为什么Foucault的著作在他死后反而名望更大,被更多人讨论?原因之一是他预言了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日常。大数据,智能手机,互联网,难道不是我们的Panoptische Gefaengnis?而我们自己,也不过为这个监狱添了一块砖。所以,Der moderne Mensch ist sein eigener Gefängnisdirektor(现代人类是他自己的监狱长)。

不错,可能有人对无处不在的监控无视无睹,但是我相信一定不是每个人都适应这种“监狱的感觉”。BBC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叫How Worker Surveillance is backfiring on Employers,很详细地讨论了由于Home Office时间的增加公司监控强度加大,使得职工的工作效率工作热情减低的情况。

这个观点,再早见于Foucault的博士论文,Wahnsinn und Gesellschat(疯狂与社会),在完成论文之前Foucault有好几年在不同国家四处游荡的经历,曾经居住的房间半日见不到阳光,很难说他这种思想的形成和那段经历没有关系。说到这里,想起学术界的玩笑话,很多人的博士论文其实也是他们最巅峰的研究成果,再白话一点,就是吃一辈子了——不奇怪的,那个年纪那种热情,有第二次,也难。

Foucault在Wahnsinn und Gesellschat中强调的一个观点是,疯狂属于文化,是社会的一部分。他观察到,疯狂不是来自于自然界,是被人创造(定义)出来的,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疯狂的定义是不同的。这一点很好理解,我不多举例,有一本书,名字就叫Die Definition von Wahnsinn im Laufe der Epochen“随时代不同对疯的定义”。

对“疯”的定义,主要是我们平常说的心理疾病,Psycho,这个题目,涉及到的人群数量,可能比大家感觉的要高(我看过的一个数据是1%),因此到今天都是各类文艺作品包括电影的热门题材,近些年的我不多说,贴一个经典的Alfred Hitchcock(1960)

Foucult40岁的时候就得到了法国大学的正式教职(这个很难的,文科的更难),也算是奇迹。他对哲学的定义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好玩,Philosophie ist eine Bewegung, mit deren Hilfe man sich von dem freimachet, was für wahr gilt, und nach anderen Spielregeln sucht(哲学是一种运动,在这种运动的帮助下,人们摆脱了被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并寻找其他的游戏规则),嗯,这句很后现代。

多8一句,Foucult是同性恋,因此被怀疑是死于AIDS(后来有辟谣),他的同性伴侣,Daniel Defert是法国第一个艾滋病组织的发起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8卦时间(49)——后结构主义和Michel Foucault 8卦时间(48)——最酷的George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8卦时间(47)——风月无边的Colette和她的Chéri 8卦时间(46)——Arthur Schopenhauer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 8卦时间(45)——聊聊Immanuel Kant
d
donau
这个题目是看到大家讨论AI和人类自取灭亡的观点想起来的。我没本事自己想题目只能说到哪儿是哪儿
e
eciel567
Foucault的Die Ordnung der Dinge 翻译成中文 是 “词与物”, 见链接

词与物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j
jinjiaodw
直译是事务的秩序
土豆-禾苗
"你身边的人就是你的镜子",哎,我身边没人了……
e
eciel567
直译是“词与物”,Michel Foucault 是法国人,按法语直译啊

Les Mots et les choses= Words and Things= 词和物。 福柯倾向于将该书命名为“事物的秩序“,有些转义了 The Order of Things = L'ordre des choses= 事物的秩序

不过, 无所谓啦, 反正是同一本书, 叫啥都行, 

j
jinjiaodw
可能你是对的,我是说德语直译,估计已经转译过了
e
eciel567
是, 如果按照德语直译, 是L'ordre des choses
木有文化
联系最后的八卦,我也来八卦一下

Foucult 后来到美国的san francisco (离我这里不远啊),发现了这里实在是同志们的人间天堂。

木有文化
我其实一直很认同有一种理论,就是人有强烈的,自己未必知道的自毁倾向

从亚当夏娃吃苹果那一刻就开始了。

一遍一遍重复的,是在幸福的时候不觉得,自己选择丢失了以后才回头去后悔。

d
donau
多谢
d
donau
你急什么我们监视你还不够。保证你天天向上永远不犯错儿
d
donau
肯定是自己不知道啊自个儿知道了如果还主动往沟里跳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d
donau
你不能用这种口气说人同性恋群体,顽固保守的右派形象暴露无遗
糯米粥
人类自杀行为始于18,19世纪?

正巧在听The Hemmingses of Montecello, 作者是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正好从18世纪开始。作为历史学家,她的理解是历史要用可信的事实去讲过去的故事。这本以跟美国国父Thomas Jefferson的老婆有血缘关系的黑奴Hemmingses一家为故事对象。

昨天正好听到法王路易十五在18世纪在异常的痛苦之中死于天花。国王在天花的威力下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普通民众了。

18世纪,Jefferson的丈人结过4次婚,在18世纪不罕见。原因是那时候妇女生孩子就是过一道鬼门关。而Jefferson自己的老婆年纪轻轻就死于生孩子。小孩子们的夭折率更不用说了。Jefferson老婆一共生了6个孩子,只有2个活到成年。

从医药上来看,觉得我们比18世纪好了不少。

没看过什么哲学书,就是跟着你的贴就年代胡侃一番

 

d
donau
这是他的观点。他认为再往上一个时间点是文艺复兴。都是人类史上思想革命的关键点

这一类书我觉得有个好处是可以跟着作者跳出人类社会看人类社会。因为他们花力气想这些问题了,所以给出的观点会比较清醒。多看一点的好处是不太容易被现在社会上乱七八糟的潮流趋势左右。

糯米粥
强赞!

“多看一点的好处是不太容易被现在社会上乱七八糟的潮流趋势左右”--不能同意更多。

比如新闻里每天都有新鲜事,我就想着,很多对这些新闻而衍生的political commentary 真的是乱七八糟的皮毛,一点筋骨都没有。很多commentary在我看来仅仅只是sentiments, 缺失了intellect ,缺乏了historical context

人的认识程度有好几个层次:awareness, competence, proficiency, mastery

很多opinion/commentary 顶了天就是个awareness, 虽说自我认知是mastery. 

上个月我正好有些health issue,先去看general doctor. 他给我开药后再马上送我去做影像和看专科医生。他反复嘱咐我,如果专科医生不同意他的诊断,以专科为准。这件小事给我印象深刻。可以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很不容易。

 

 

   
木有文化
这就绝对是你对我的成见和偏见了

我虽然是坚决的右派,但对同性性行为和同性婚姻的权利都是支持的(虽然我反对那个强迫给同性婚姻做蛋糕的裁决)。在San Francisco 和古希腊故事这两个圈圈内蹚水,多少会受影响,脚怎么可能不沾湿呢。

San Francisco 从二战后(1940x?)就一直是开放风气领先全球,是最包容的地方(可能没有之一)。说是同志的人间天堂,没有贬义或者夸张啊。

糯米粥
故意抬个杠:

“Years ago, it had occurred to me that Darwin and Nietzsche agreed on one thing: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organism is striving” -- Quote from book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这怎样跟你说的“自毁”互相解释?

 

糯米粥
六月飘雪啊!LOL
木有文化
这不是抬杠,这是根源:

自毁在很大程度上的本因,是 striving for more. 是对已经拥有的(幸福,财富,好运)不满足,贪婪导致失去已有的。

d
donau
那你可以放心了我会对你一直保持成见和偏见的
d
donau
永世不得翻身。不让文化冤到底对不起他不是
d
donau
这个观点对。贪婪是万恶之源
土豆-禾苗
想起那位议员 Harvey Milk
土豆-禾苗
“跳出人类社会看人类社会”,哎,这不就是土豆常说的:挂在宇宙中看你们几眼嘛……所以要多读土豆的东西
糯米粥
莫非广寒宫天仙?
A
Anthropologi
赞!多妹这个系列写这么多了。discourse这段没怎么看懂,看来脑子不是读哲学的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