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思想性

L
LinMu
楼主 (文学城)

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前面讲的艺术价值,另一个是思想价值。作家的根本使命应是对人类存在境遇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文学作品不仅有情感,也有思想和智慧,一部小说在提供娱乐的同时,也要引人深思。有人说文学是哲学的艺术化,但文学不是哲学,作家不是哲学家,现在哲学家都去研究语言,不去言说那些不能言说的东西,对作家不能有更多指望。也有人说过,“关于上帝、灵魂或者生命这样的主题,没有人再能发表新的真实见解,或者真实的新见解。”所谓思想和深度是相对而言的。

要避免写浅薄无聊的小说,在作品里津津乐道小市民格调,当下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严肃文学作品,在写乱七八糟的恋情,没有境界。作家的本质还是想象、思考、讽刺、批评。作家应把自己的思想,通过人物事件生动地展现出来,当作唯一的深刻和深度。

一部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有时并不均衡,有的思想价值高,但艺术粗糙;有的艺术相当精致,而没有思想内涵。《1984》没有很好的写作技巧,塑造的人物并不生动传神,但却是经典作品,因为有深刻的思想。一个作家要尽量使作品达到文学性、思想性的完美统一。

作家写作的动机应该本身要有书写表达的欲望,不是为了商业、名利之类的目的。

文学是很个性化的,作家要表现的东西应该是独特的,同时又是共性的,通过独特的感受表现人性的方方面面。作家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发出不同的声音,才能进行个性化写作。当下文坛充塞着千篇一律的作品,不论写作技巧多么好,也是熟、俗、雷同,了无新意。每个优秀的作家都是独特的,比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那种小游戏的语言,比劳伦斯的语言聪明多了。有些作家不但泛着聪明劲,还有独创性,比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科塔萨尔。

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的主流不是给读者什么正能量,而在于表现人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隔膜这样的主题,不仅由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扩张,使社会和人际关系产生失衡,也由于对人自身的思考、对存在的本质、对生命与浩淼宇宙的疑问。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首要使命不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而是对落后文化的反思,有它的局限性。五四以来的作家的着眼点,便是揭示负面的国民性,诸如奴性、麻木、愚昧、欺骗、虚伪、残忍、势利、嫉妒、见风使舵,以及罪恶、仇恨、斗争、出卖、迫害、落井下石等等。

文学还有不同的品质和格调,优秀文学作品还应该包含对伟大人性的礼赞(例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沈从文的小说),对人类普世价值的肯定,诸如创造、正义、宽容、忏悔、赎罪、人格、尊严、坚韧、勤劳、乐观,以及仅剩的一点崇高,等等。

作家通过作品探讨和揭示人性,且关注人类的命运。作家知道每个人都有弱点,关键是好的作家还会看到人的某种完整性,即使在悲剧里,也会赋予人物以神性的光辉,甚至做到面对悲剧时保持微笑。

要写好人性,深刻揭露普遍的人性,写人性的弱点和优点,作家就要知道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作家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熟悉生活并且能够洞察生活,了解人的内心,深究人的灵魂。人心有多层次结构,是多面体水晶,而且不透明,而且复杂,有自相矛盾的一面,还有看不见的角落。

文学是作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文学要揭示表现生活,把对生活独特的理解,用自己独特的文字表达出来。文学的灵魂,无疑是作家的个性。经验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同,感受的深浅不同,写出的作品就不一样。

很多作家写身边的人物事件,很多作品里的人物有原形,特别是女作家,写熟悉的事,写熟悉的人,杰出如张爱玲者,笔下的人物也对应着生活中的真人,不论他们是亲戚还是朋友。

作家只要有想象力的支撑和现实的视野,对生活有真实的感受,写出的故事不一定要真实。卡夫卡的作品,贝克特的话剧,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不能说卡夫卡的《变形记》、《审判》和《城堡》,贝克特的荒诞剧和荒诞小说不真实。卡夫卡意识到人的生存状态的荒谬性,在小说《审判》里,主人公没有做什么错事,却无缘无故被审判。经过“文革”之痛的中国知识分子,会读懂卡夫卡,有许多人会觉得身处其境,当然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殊性,没有通过审判,就被冠以莫名的罪名。这种处境具有一种普世性。还有《城堡》,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存在那种看不见的围墙?我们也不能说《大师和玛格丽特》和南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不真实,或者《西游记》或《聊斋志异》不真实。写作不是描摹生活,不是反映生活,甚至不是贴近生活,而是揭示、表现生活。

纳博科夫认为伟大的作家集三者于一身: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他强调的是后者,认为大作家最要紧的是大魔术师。他并不欣赏现实主义,认为这是一个伪名词。他崇拜纯艺术,称文学作品为神话故事,强调作品的虚构性。他说:“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说某一篇小说像真人真事,这简直是辱没了艺术,也辱没了真实。”他认为“狼来了”的故事就是绝妙的文学,因为在丛生野草中的狼和夸张故事中的狼之间,有一个五光十色的过滤片,一幅棱镜,从而形成一种艺术所需要的迷幻效果。

文学是虚构,写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本身不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只存在虚构得好坏的问题。要虚构好小说确实并非易事。真正虚构的小说不是一般写手都能写出来的,因此写严肃小说就成了少数作者的专利。(但欣赏严肃小说的读者不应该只限制在作家、评论家等少数人的圈子里。)

小说本身是虚构的,那是否不论怎么写都应该是可行的?小说和真实的生活要发生什么关系?关系就在于,虚构又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或生编硬造,要使文本语境与社会历史语境相互关联,虚构与现实生活接轨,发现并揭示生存真相,表现生活本质。

 

为人父
非常同意。思想性很重要,否则文学的价值就只是娱乐了,可娱乐又比不过电视剧。只有被边缘化。
尘凡无忧
不止女作家,男作家写人物也一样。刚读了杨绛给《围城》做的解释,小说里的人物多对应着生活中真实的亲戚朋友幻化而来。。。
简丹儿
感谢林木专业性的综述,整个茶坛的文学氛围由此会变得更有品质了。:)
禾口
我喜欢有思想性,可以体验深刻的文字。文字的技术性倒是不太敏感,也不太懂。

不过娱乐性,商业性文字会越来越占优势是大趋势,不可挡。毕竟轻松地活着是人的本能愿望。

禾口
尘凡,你的少年往事也是你的自身经历吧?
简丹儿
有一个话题,不知林木有否研究,前两天和朋友聊,

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兼职不行,因为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思维体系。
作家的创作与所有艺术的创作一样,自由的灵魂是根本,才会有个体的个性的语言无拘束的表达,就如赵无极说,你把自己的言语讲出来,艺术就成了。而文学评论不是,它总结规则规矩写成理论。好的作家应该不会拘束于理论,实际上,他们创作的是他们本性的东西,都是与生俱来的,人为努力和运用技巧始终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好作品的生成暂不论创作者的辛劳付出心血,其实更也是天意。:)看上天是否赐予了所有的才华激情灵感和阅历积淀后的境界。
那天无意翻到叔本华《意志决定命运》,他在书中谈教育,也让我联想到这个话题,他说,正是因为早年吸收的谬误深深地印在头脑里面难以清除,同时,一个人的判断力很迟才成熟起来,所以,我们不能让未满16岁的孩子接触任何理论和信条的东西——因为所有这些东西都有可能包含巨大的谬误。一一我没有想到叔本华如此反对理论信条。

所以,文学艺术创作者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多么难能可贵。

禾口
理论信条很容易变成教条。

丹妹。我在下面跟帖解释了为啥我不认为我是研究失去爱。不知道你看到没有。

简丹儿
这就去看 :)
简丹儿
读了,很好的分享。没办法,悟性也是天赐,你是悟性很高的人。

我是发现谁有悟性的人。:))真是没啥想啥。:(

禾口
谢谢夸奖。也赞伯乐。:))
尘凡无忧
哈哈,那个,为了保持作品的神秘性,我可以笑而不答么?:)
禾口
不需要笑,都可以不答。:)

少年往事,和凤凰男两篇让我的体验比较深入,所以我下意识的就把她们当作你自己的经历了。就是感受。其实是不是事实就没有关系了。因为我的目的不是为了八卦。:)

尘凡无忧
我记得你说你想写少年往事的读后感,我脸皮薄,没好意思抓着让你写。:)我其实很想看你的读后感啊,这篇小说很多女读者喜欢,

不止一个女读者读到最后大哭,不是因为感动,是因为悲伤。。。。因为懂得她们的悲伤,我就不好意思让她们写读后感,知道那会很难。

世事沧桑
想象力是个根本的分野。搞理论的人什么都懂但没有想象力,就写不出小说,再深刻也没用。

所以文学教授和作家不仅是路数不同,最根本的在于才能不同。想象力是一种绝大的才能和天分,而分析需要的逻辑和学术脉络。

另外就是对生活细节的把握和很多知识。小说里写植物,动物,农作物,写做菜,写一些特定职业和行业的人做的事,没有真正了解是写不出来的。比如你怎么写打铁,怎么描写你小说里说做得好的几道菜?沈从文写人性,是的, 但落实到作品里,撑渡船怎么撑?怎么写好撑渡船?靠人性撑渡船?要靠人生经验和实际观察。这些他太多了。搞理论的人不需要管这个,只看别人的文本,不需要去想怎么把具体的东西呈现出来。文学教授生活本身也单调,三教九流的东西懂得比作家少太多了。

我发表过小说,也发表过评论,对于我这个想象力有限的人来说,分析和评论别人的东西容易多了。

禾口
好的等我酝酿下。我不善于写读后感的。但善于讨论,就是看到他人说啥,激发起我的想法那种。

我读少年往事主要不是悲伤,虽然很多人物都走了,有失落,有遗憾。但是生活就是那样,你必须咀嚼,吞下遗憾,错失。而且,真的不错过,反而不能成就美好。

我现在理解为啥你说这篇吸引女性了。我关注重点不是爱情。

禾口
当然我也关注爱,只是不是浪漫方向的。
庄文雅
这文章,须一字一句仔细研读,字字斟酌。
尘凡无忧
谢谢。难得遇到读得深入的读者。:)不是,那些女读者哭的是自己跟母亲不和造成的种种心灵伤害。。。
中间小谢
我覺得好的文學作品會讓你忘記這些標準和期待的。《三國演義》并没有多少上述品貭,人物面譜,思想欠奉

但創造了一種像在望遠鏡裏,似近而遠,平而清晰地看到幽深的歷史之中人影綽綽穿插明滅的意境。很成功。

最不成功的人物塑造我覺得反而是诸葛孔明。

 

禾口
明白了。谢谢。:)
L
LinMu
谢谢诸位跟贴,一并谢过。
老键
高论拜读。文城第一评论家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