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挂时间(32)——当尼采哭泣(Friedrich Nietzsche和Lou Salome)

d
donau
楼主 (文学城)

我出国的第一站,是哥廷根(Göttingen),一个德国的北方小城。当时差不多就是这个季节,终日阴雨绵绵——又不是正经的雨,打伞就有点没必要,而且雨丝飘啊飘的,也不是一把伞能挡住的。

挡不住的,还有老城市特别的历史感——你站在那里,看到古人看到的,感到古人感到的,听到古人听到的。

如果多留意一点,还能发现的,是古人留下的痕迹——也许身后墙的拐角处,就会有12xx年的标记,或者写了不知道不熟悉的人名的小小的牌匾。

裹一件风雨衣,踏遍了哥廷根的每一条石板路。

所以,当电影里出现这个镜头的时候,我差点叫出来,我见过啊。只是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更不要说是为谁。

“于我,你是所有母亲中的母亲

男人一样的朋友

女人中的女人

孩子中的孩子

最柔弱中的柔弱

最坚强中的坚强

最高峰的高峰

最坚实的,我的,最坚实的,支撑“

这是Reiner Maria Rilke在Lou Salome离他而去之后写的一首诗(原文是德语,不知道有没有中文翻译,这里我试着翻的)。21岁的Rilke和36岁的Salome在慕尼黑相遇之后,从来不肯接受异性超出友谊之外的Salome终于第一次尝到了男欢女爱带来的欢乐。之前,Salome和年长15岁的丈夫Friedrich Carl Andreas的无性婚姻已经维持了超过10年。Salome当初答应接受这个婚姻,一是受到Andreas以自杀威胁,二是他肯同意Salome的要求,结婚可以,但是保证互相不干涉彼此的生活——身体的,更包括灵魂的。

所以,Salome有时候也被称为Andreas-Salome。婚姻里的女性,照规矩应该改夫姓,也可以通融一点,把丈夫的姓加在自己的姓前面,在1887年。

Salome一生,后来还和很多男性有过关系,除了精神上,还有肉体上的。特别需要说明的,每次分手之后,没有一次成为怨偶。包括上面提到的Rilke。

包括尼采。

Paul Ree,Friedlich Nietzsche和Salome三个人在瑞士相识。1880年,19岁的Salome离开圣彼得堡的家,到当时唯一肯接受女生的大学,苏黎世理工的哲学系学习——第一年只是旁听(爱因斯坦那一对的故事讲过啦,Mileva Maric最初的计划,也是学哲学),认识了Paul Ree,又在Ree的引荐下认识了年轻的尼采。三个人年纪相仿,兴趣相投,初见如故交,一起度过了一段很美好的瑞士时光,并留下了这张著名的照片。

Salome的理想是,三个人一起,成立“学习小组”,先到维也纳,然后巴黎这些当时学术领域最前沿的地方,一起生活,学习,写作和讨论——可惜,口头上答应的两个男人,出于对彼此的嫉妒没有让这件事成为现实,后来披露的彼此的通信里,给了后人太多的8挂的理由。

那个年代的哲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前几天大家讨论Kant,Kant第一次发表的文章是什么方面?Kosmogonie啊,中文翻译成天体演化学,或者叫宇宙进化论,当然,那是1755年。而尼采,也是以质疑柏拉图的Metaphysics闻名。

《尼采哭了》这部电影里,Salome被导演安排成一个有点神经质的,衣着华丽,动作表情夸张,讲一口带东欧口音德语的有点疯癫的女人。实际上,她离开苏黎世之后,同Paul Ree一起搬到柏林,然后又在慕尼黑维也纳生活过,生命里最后的也是最大部分的时间,是跟随名义上的丈夫,Orientalisten(东方语言文学家)Friedrich Carl Andreas在哥廷根度过的。所以她讲地道的Hochdeutsch,即标准德语,每一个音都发得很满,同一般带各种口音的德语比起来,有点象英式英语和离开英国本土其他讲英语国家人的英语的区别。

而Orientalistik这门学科的创始人,是法国人de Sacy,那个对象形文字研究做出最大贡献的Champolion的老师。

细看这些历史,真的很有趣。因为走在历史里的每一个人,如同今天芸芸众生里的你我,好像彼此都有莫名的联系,不经意,也许会遇到另外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人——可惜我们没有机会站在几十几百年后,看今天看现在。

“Lou敏锐如鹰,英勇如狮。。。她在Bayreuth之后同我一起搬到维也纳。我们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她以惊人的直觉能够洞察到我的思路。我亲爱的朋友,她坚决地保守我们之间彼此关系里的爱并使其远离婚姻。她是我的朋友,我会永远保存这个女孩和这种信任于圣洁之中。还有,我不能不提及的是,她有不可思议的坚定和强大的性格”——这是尼采写给他的好友,作曲家Heinrich Köselitz的信。

Salome拒绝了尼采的两次求婚,不过二人仍旧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友谊。所以尼采说,It is not a lack of love, but a lack of friendship that makes unhappy marriages。然后,他还说,Love is blind, friendship closes ist eyes。

其实,这些哲学方面的书,即便作为生活在今天的现代人看,仍旧很浅显很实用(不然也不会流行啦),不知道为什么中文里好像说起来的晦涩又恐怖。我原来跟几个妈妈天天聊天的时候,很好地讨论过关于两性方面的这个问题,大家公认的结论是,好的夫妻关系,前提一定是两个人是好朋友,彼此信任彼此扶持,一起经历失败和成长(当然,我们也一起很是嘲笑过中国那种对女性的白瘦幼弱智的变态审美要求)。

然后才能,手拉手一起老——也容易也难。

尼采和Salome的关系,从最先开始就并不被尼采的家人接受,尤其是尼采的妹妹。她给妈妈的信里,直接称这段关系是“不道德的,羞耻的”。二人的关系终止于1882年在莱比锡Salome对尼采不告而别。自此之后,尼采的精神和行为方面都发生显著变化(没有直接证明是二人关系破裂造成的)。不过,尼采给友人的信里说,每天早晨,我都会很困惑,如何度过这一天…..我晚上吞食了很多鸦片,已经完全失去理智了。我怎么还能是一个人呢?我越来越看透你们了!

尼采还曾经一度很仇视Salome和Ree(我一直说什么来的?天才也是人,七情六欲和普通人没差别,最多他们对世界的触角敏锐一点,七十情60欲?)。但是后来,在给妹妹的信里,回顾这段关系,尼采说“不是的。我不是想他们是我的敌人,我也不恨他们。但是我们彼此之间已经走得太远,和解已经不可能,我不知道我怎么继续以后的生活。我的人生哲学和理念让我不能承受这件事……”

接下来,他才开始写他那本著名的Zerathustra,副标题是,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一本给所有人没有人的书。这本书最为世人称道的一方面,是语言,评论界形容是,诗一般的哲学巨著。

----The lonely oneoffers his hand too quickly to whomever he encounters.

----One repays a teacher badly if one always remains nothing but a pupile.

----There is more wisdom in your body than in your deepest philosophy.

----Silence is worse; all truths that are kept silent become poisonous.

----Become who you ar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8挂时间(32)——当尼采哭泣(Friedrich Nietzsche和Lou Salome) 被那谁的蚁上树刺激了发个菜谱 8挂时间(31)——关于成长:Die Blechstrommel(锡皮鼓) 8挂时间(30)——象形文字(Hieroglyphen)和它的破译者Champollion 8挂时间(29)——脑中万物(Alles steht Kopf,Inside Out)
木有文化
怎么觉得这个 Salome, 和Chopin 那一伙人里的 George Sand 有点儿像

还有才女林徽因。问个政治很不正确的问题:这些才女们把一帮‘才子’弄的神魂颠倒,为什么传到后世的文学/音乐/哲学反而不如?是不是受挫折的才能成大器。

d
donau
人这个可挺出名的。不知道有没有中文的翻译她的作品。弗洛伊德受她影响最大
v
viBravo5
尼采第一次求婚是通过Ree传话,Ree回话Salome拒绝了,尼采认为Ree敷衍,自己直接求婚,被当面拒绝。

Seldom has a man pay so great a price for genius.

 

核桃小丸子
我也觉得好像才子们受刺激后文思泉涌。
核桃小丸子
让人着迷的女人啊,像没文化提的林徽因,后来跟老金也是灵魂伴侣吧,不管当时后世如何评说,人就是能颠倒众生的,这个魅力

又跟三哥那些古代秦淮河畔的故事完全是两回事。

是不是这样的女汉子比较稀有,当时也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才这么抢手。

搁现在,微信公号里女大V就一把一把的。

文学城里才女也是很多啊。我也没看到谁为了谁神魂颠倒的。

 

 

 

d
donau
要不我说那种糟粕呢。当然我应该客气点。不过我词汇贫乏好容易拼出这俩字觉得很高级。得多复习

我不怎么熟悉微信那种啊。原来一个朋友推荐过我一个,说是她的朋友,很红的。我看了以后的评价是,写的好不好,好。喜欢不喜欢?不喜欢。写的太油了,文字技巧够,真诚不够,没有灵魂。我随便看一眼都这感觉,男的又不都是傻的。

至于人那要死要活的,也不能跟你我说啊。半疯的肯定有。

糯米粥
正好这几周我也断断续续看完了这两电影,

看后感觉两电影真的很明显一个好莱坞风格,一个欧洲风格。 好莱坞风格更娱乐更雅俗共赏一些,而欧洲版本--我个人认为对观众要求高一些,不一定容易看进去。

根据电影里来说(真实的历史不知道,以前没听说过她),Salome的一个个选择,我觉得也许失去的是一种长期的深层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只有几十年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经过柴米油盐的洗礼,经过鸡飞狗跳的沉淀下来,经过共同养娃共同作战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如何在妥协中合作,如何认识和体谅对方的弱点,从而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弱点。

这种亲密的深度,跟一个个几年为限的关系的性质是非常不同的。我想,她永远失去了对这种关系的体会。

接着跟

核桃小丸子
也是哈,我孤陋寡闻,可能有爱的死去活来的,我不知道。反正女的主动投怀送抱的,男的顺手入怀的多,咱不能指望人人是老键:)

对了,看你提到出国后的第一站,深有感触,那好像第二个故乡,梦开始的地方,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会想回去看看,提到就很兴奋。

核桃小丸子
思想家和哲学家,跟咱们三个饱一个倒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境界不一样哈~
糯米粥
昨晚正好看完

德国人拍的那个lou andreas salome, 看完后还真想到--跟Sand有点像。

我正好读过Sand一本传记,书里对她的动机和历程交代的比较有始有终,让人可以理解她的选择的一个个原因。电影里没有看明白为什么salome拒绝真正的亲密关系。

你的问题--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她们的作品在成就上还是跟大师们有差距。

 

 

糯米粥
啊,老键来这里讲过故事吗?居然错过了,太可惜了!
糯米粥
哈哈哈,是呀

觉得“思想和哲学”不小心就练成九阴真经了,其实走火入魔但偏偏还不自知。

就是这个分寸挺不好把握的。

 

核桃小丸子
昨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孩子在大学忽然对哲学起了兴趣,要换学科,朋友倒吸一口冷气说,孩子,你没见历史上学哲学最后出毛病的多
糯米粥
是呀,觉得年轻孩子更容易走火入魔啊,没啥阅历,不知道怎样判断
核桃小丸子
给你个链接,看看老键的初恋:)

https://bbs.wenxuecity.com/culture/551714.html

 

j
jinjiaodw
这个真长知识,多瑙是哥廷根大学的?近代物理学奠基地之一啊
糯米粥
捶地大笑! 原来老键的初吻送给六分钱了。诚心给老键同学送首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YFuCp3m9k

 

核桃小丸子
都说了,老键是走廊的坛宠。
老键
读了,但对这些人际关系提不起兴趣,抱歉
l
ling_yin_shi
好文。学习了。尤其感慨这句:可惜我们没有机会站在几十几百年后,看今天看现在。:)
l
ling_yin_shi
键君其实用行动表明有兴趣。只是目前还没有体会到,一年之后呢?机缘一到,马上恍然。谁知道?哈。贫一下。:)
土豆-禾苗
我喜欢这个 lou andreas salome ,IMDb中的打分不如《尼采哭了》
土豆-禾苗
抛出话题,然后有人写,这是最令人开心的事情, :))
p
polebear
哈哈,老健从小到现在很一致
p
polebear
这么好玩儿的八卦,哲学家们也是凡人,动了凡心。目标没有达成,钻了牛角尖儿,了悟之后,成了大家
a
alazycatinsd
小时候看着方面的书,总遇到莎乐美这个名字。现在看到你的八卦,原来就是Salome啊

这个走廊里就数姐没文化了,看,这就是证据,这么高深哲学界里各种如雷贯耳,独独对莎乐美的名字印象深刻,当时直觉就是妖媚和强悍的混合体,在当时周围清一色的千篇一律柴米油盐里显得特别地不食人间烟火。

d
donau
我真心请教老键一下。这里边好像好几个女的到底哪个是初恋?真的老键给个痛快话吧不然我会困惑终生的
d
donau
我不知道中文啊。看见这几个字也不知道说的是谁
d
donau
你肯定不感兴趣啊。不感兴趣就对了。我上面问你呢。你给个痛快话。快点。大家估计都等着呢
d
donau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凡心人人有啊
木有文化
更出名的莎乐美。血腥,胆小勿入

j
jinjiaodw
晕,这是什么
木有文化
这是另一个莎乐美,她把圣徒约翰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