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有网友说我们应该感谢国内的中小学教育,不由感叹:
我是1968-1979在国内完成的基础教育:
1)幼儿园,尽是背诵“老三篇”,唱红歌。以致于后来我的孩子们上幼儿园,听他们唱优美的、欣赏大自然的儿歌,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么优美的旋律,感动得热泪盈眶。
2)整个中小学,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天天劳动、寒冬腊月里农田水利改造,建校劳动(整个学校就是靠这些孩子挑沙挑砖… 建起来的)。
3)见证了一些家庭出身不好的老师、同学,受尽了工宣队、农宣队 的侮辱。
只是在77年回复高考后(我们小县城后知后觉,应该是78年以后才知道要读书应考),78-79年玩命似的读书做模拟考题,才考上了大学,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真是可怜的一代。
农村孩子上学,很多时候年龄是不规矩的。个头差不多或爹妈觉得成熟度差不多了,就可以和老师商量了。家在水乡,爹娘最怕的就是没人照看的时候我们去老屋旁边的水沟里玩水淹死了。所以,五岁一到,大姐要照看妹妹,顾不了我的时候,爹娘就去和老师商量,让我上学。王老师其实就是识几个字的农民,一个人照看三个年级,一个年级十几个人,教室就是地主的老房子。离家不远,半里路吧。反正就是玩,学多少东西无所谓,有老师看着,父母就放心多了。等上四年级了,才有机会去离家三里之外村里的正规学校。那里每个年级会有三个班,老师也是经过培训的,比王老师的学堂要正规得多。记得村里(初)中小学学生广播体操比赛,王老师带队的学生都市王老师教出来的,动作不标准,但还是能拿“最卖力”奖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小学5年,初中2年,这是农村普及教育的范围。76年开始,村里开始普及九年教育,每个村开始办自己的高中了,我就正好赶上了第一届村办高中。没有达标的老师怎么办?初中老师可以自告奋勇,高中毕业的知青可以边翻书边教我们。学过不少实用的东西:物理课柴油机的原理是小学毕业的民办老师教的,他会拆开柴油机,清理保养;化学课土壤的改良和团粒结构也是初中毕业的民办老师教的;只有语文和数学老师,虽然都是初中老师改成教高中,两位都是正规师专毕业,足够胜任。76年还忙着勤工俭学,帮学校把烧好的红砖从3-4里外的河滩砖窑里挑到学校。当77年高考的喜讯传到农村,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一丝希望,可面对所有老师无法胜任物理化学课的局面,全体学生别无选择地都读文科了。
文科么,就是背,天天背月月背。语文老师嫁给了一位老三届的民办数学老师,他和我们一起高考,但他考理科;知青老师们参差不齐,但跃跃欲试的大有人在。77-78年还真给农村的学校带来了一番不同的景象:早晨不再去操场里戏闹,而是在教室里埋头复习。。。
高考啦,每天天一亮就起床,俺娘给俺下一碗面,加一个荷包蛋。吃完了,再带上中午饭,步行5公里之外的乡政府考场参加高考。俺总分考了274分,就一门地理课过了60分的及格线,历史50多分,数学30多,英文在总分里只算10%,干脆就不考啦。。。总分离大专线差了27分, 离中专线差了11分。俺的第一次大学梦在78年就这样醒来了。
作为村办高中的第一届(记得也是唯一一届),那年班里没有一个同学考上大学。同时参加考试的老师里,只有老三届毕业,比我们大十几岁的语文老师的先生考上了大学。这班同学里,后来通过复读,陆陆续续有同学考进师专和大学的。年龄比我小的一位,复读了八年才进了西南政法学院(现在该是大学了)--读大学时有年暑假回去,碰到在村电影院开小卖店的老同学的哥哥和父亲,问起老同学。他哥哥说:他在(县)一中当校长呢。。。我将信将疑的时候(那是我的母校高中),老同学父亲才笑着解释。
78年高考失败后,我走了和同学们完全不一样的路。年龄不大,先在村里读初二,和刚好小一岁的妹妹同班;当年以我高中已经毕业不能再次参加高中统考,没进高中;然后去外地伯父家读初三(农村第一次初中改三年制),一年后参加高中入学考试;高一开始高中分两年和三年制,进高中两年制班,因文科成绩好被历史课老师劝了许久(她不知道我是文科留级生),还是决定读一年理科参加高考。。。
终于,在第一次高考四年后,俺再一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和第一次高考不同,这次不用每天赶考,而是吃住在学校。高考完两三个礼拜吧,就知道了自己的总考分是481分,远远过了重点线。阅卷回来的老师评估是全省200名左右,要万无一失,不要报清华北大;再看看考得最好的学科是生物的46分(满分算50分),由生物老师拍板报考生物化学专业。。。高考两个月后第一志愿第一栏录取。拽着从亲戚们那里凑来的70块钱,用扁担挑着一担行李,从县城坐船到长沙,从长沙坐火车到上海,终于以78级留级佬的身份从农村走进了大学的殿堂。
(二0一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我也是4周岁就跟着兄姐“上学”的,(勤工俭学)。如今还不到60岁。所以楼上那位说我是90岁来美国带孙子的老人了,让人忍俊不禁。
我的童年里,一首唐诗也没有。我们那地方,虽是小县城,却极左。父母49年前是读师范的,家里所有藏书,都被扫四旧抄走了。我是上了大学之后才见到唐诗三百首、以及其它中外名著的,惊叹世上还有这样的书呀,然后如饥似渴
话说,当年得奖上台不都得这么说吗
diminish yourself 原因:好控制、减少造反的可能性
小时候没少过资产阶级腐化生活吧?好像还喝过牛奶, 俺们贫下中农,连牛都没见过。
没怎么上学,还能考上大学
放你进来?
我认识几个年龄与你差不多的,
小孩才刚刚上小学。
见有网友说我们应该感谢国内的中小学教育,不由感叹:
我是1968-1979在国内完成的基础教育:
1)幼儿园,尽是背诵“老三篇”,唱红歌。以致于后来我的孩子们上幼儿园,听他们唱优美的、欣赏大自然的儿歌,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么优美的旋律,感动得热泪盈眶。
2)整个中小学,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天天劳动、寒冬腊月里农田水利改造,建校劳动(整个学校就是靠这些孩子挑沙挑砖… 建起来的)。
3)见证了一些家庭出身不好的老师、同学,受尽了工宣队、农宣队 的侮辱。
只是在77年回复高考后(我们小县城后知后觉,应该是78年以后才知道要读书应考),78-79年玩命似的读书做模拟考题,才考上了大学,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真是可怜的一代。
我的78年高考 (2018-12-18 06:42:15)下一个
农村孩子上学,很多时候年龄是不规矩的。个头差不多或爹妈觉得成熟度差不多了,就可以和老师商量了。家在水乡,爹娘最怕的就是没人照看的时候我们去老屋旁边的水沟里玩水淹死了。所以,五岁一到,大姐要照看妹妹,顾不了我的时候,爹娘就去和老师商量,让我上学。王老师其实就是识几个字的农民,一个人照看三个年级,一个年级十几个人,教室就是地主的老房子。离家不远,半里路吧。反正就是玩,学多少东西无所谓,有老师看着,父母就放心多了。等上四年级了,才有机会去离家三里之外村里的正规学校。那里每个年级会有三个班,老师也是经过培训的,比王老师的学堂要正规得多。记得村里(初)中小学学生广播体操比赛,王老师带队的学生都市王老师教出来的,动作不标准,但还是能拿“最卖力”奖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小学5年,初中2年,这是农村普及教育的范围。76年开始,村里开始普及九年教育,每个村开始办自己的高中了,我就正好赶上了第一届村办高中。没有达标的老师怎么办?初中老师可以自告奋勇,高中毕业的知青可以边翻书边教我们。学过不少实用的东西:物理课柴油机的原理是小学毕业的民办老师教的,他会拆开柴油机,清理保养;化学课土壤的改良和团粒结构也是初中毕业的民办老师教的;只有语文和数学老师,虽然都是初中老师改成教高中,两位都是正规师专毕业,足够胜任。76年还忙着勤工俭学,帮学校把烧好的红砖从3-4里外的河滩砖窑里挑到学校。当77年高考的喜讯传到农村,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一丝希望,可面对所有老师无法胜任物理化学课的局面,全体学生别无选择地都读文科了。
文科么,就是背,天天背月月背。语文老师嫁给了一位老三届的民办数学老师,他和我们一起高考,但他考理科;知青老师们参差不齐,但跃跃欲试的大有人在。77-78年还真给农村的学校带来了一番不同的景象:早晨不再去操场里戏闹,而是在教室里埋头复习。。。
高考啦,每天天一亮就起床,俺娘给俺下一碗面,加一个荷包蛋。吃完了,再带上中午饭,步行5公里之外的乡政府考场参加高考。俺总分考了274分,就一门地理课过了60分的及格线,历史50多分,数学30多,英文在总分里只算10%,干脆就不考啦。。。总分离大专线差了27分, 离中专线差了11分。俺的第一次大学梦在78年就这样醒来了。
作为村办高中的第一届(记得也是唯一一届),那年班里没有一个同学考上大学。同时参加考试的老师里,只有老三届毕业,比我们大十几岁的语文老师的先生考上了大学。这班同学里,后来通过复读,陆陆续续有同学考进师专和大学的。年龄比我小的一位,复读了八年才进了西南政法学院(现在该是大学了)--读大学时有年暑假回去,碰到在村电影院开小卖店的老同学的哥哥和父亲,问起老同学。他哥哥说:他在(县)一中当校长呢。。。我将信将疑的时候(那是我的母校高中),老同学父亲才笑着解释。
78年高考失败后,我走了和同学们完全不一样的路。年龄不大,先在村里读初二,和刚好小一岁的妹妹同班;当年以我高中已经毕业不能再次参加高中统考,没进高中;然后去外地伯父家读初三(农村第一次初中改三年制),一年后参加高中入学考试;高一开始高中分两年和三年制,进高中两年制班,因文科成绩好被历史课老师劝了许久(她不知道我是文科留级生),还是决定读一年理科参加高考。。。
终于,在第一次高考四年后,俺再一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和第一次高考不同,这次不用每天赶考,而是吃住在学校。高考完两三个礼拜吧,就知道了自己的总考分是481分,远远过了重点线。阅卷回来的老师评估是全省200名左右,要万无一失,不要报清华北大;再看看考得最好的学科是生物的46分(满分算50分),由生物老师拍板报考生物化学专业。。。高考两个月后第一志愿第一栏录取。拽着从亲戚们那里凑来的70块钱,用扁担挑着一担行李,从县城坐船到长沙,从长沙坐火车到上海,终于以78级留级佬的身份从农村走进了大学的殿堂。
(二0一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我也是4周岁就跟着兄姐“上学”的,(勤工俭学)。如今还不到60岁。所以楼上那位说我是90岁来美国带孙子的老人了,让人忍俊不禁。
我的童年里,一首唐诗也没有。我们那地方,虽是小县城,却极左。父母49年前是读师范的,家里所有藏书,都被扫四旧抄走了。我是上了大学之后才见到唐诗三百首、以及其它中外名著的,惊叹世上还有这样的书呀,然后如饥似渴
话说,当年得奖上台不都得这么说吗
diminish yourself 原因:好控制、减少造反的可能性
小时候没少过资产阶级腐化生活吧?好像还喝过牛奶, 俺们贫下中农,连牛都没见过。
没怎么上学,还能考上大学
也许你也没听说过黄帅其人,呵呵。
放你进来?
我认识几个年龄与你差不多的,
小孩才刚刚上小学。